如何對待「父母是本科」

2023-01-10 08:57:03 字數 1459 閱讀 3282

昨天,一位好友發給我乙個新聞:廣州番禺的一所民辦學校,屬於加拿大人辦得耶加達國際學校,其招生要求孩子父母必須是本科以上學歷。

新聞結尾有留言,吃瓜群眾的普遍看法是:這是教育歧視,這是對孩子的不公平,什麼學校這麼牛,還是不是社會主義?這學校應該被取締......

朋友信任我,讓我提看法。我自然要端起評論家的架勢來講一番:這很正常。

過去**生,大家也評不公平,窮人孩子無法讀。當然並不是說這種做法就當鼓勵,但民辦學校有自己的選擇,也更有利於教育市場的細分。另外,公平公正是**該做的事,而不該由學校承擔其責。

假如是教育局的主管或**人員,看到這新聞會怎麼想呢?我猜測可能是:一、跟我的看法類似。

可能會在合適的場合、表明自己的立場,這樣就會讓這所學校走得更順暢;或者認為是乙個好時機,可大力推動民辦教育事業上乙個新台階,就可能把這所學校樹立成乙個衝破傳統束縛、勇於創新的典型來推廣宣傳,這樣,民辦教育事業一定會百花齊放。比如出現專門招收單親家庭的孩子,比如專門招收父母是中學以下學歷的孩子,比如專門招收父母不在本城市的孩子,比如招收同意不參加高考的學生。二、不同意這所學校的做法,這就會下令取締或者想辦法讓他辦不下去,或者把所有的明白學校統一歸到公辦學校的管理行列,讓他們一起和諧,一起進步。

假如我們是民辦學校的同行,也有類似的專案,我們會如何選擇?我們肯定會密切的關注**和社會的動態。假如現在的勢頭好,趕快加緊推出我們的改革專案,大展巨集圖。

假如勢頭不對,只能委屈的繼續等待,讓專案推後;或者胎死腹中。實在不行,尋求別的地方辦學去。

假如我們是學習者,或者商人,看到這個新聞會想到什麼呢?我們可能就會換位思考、同題異解。比如我們可能會探索這所學校這麼做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他們是不是想招收能接受國際教育理念、父母願意同學校一道共同參與對孩子的成長培養。

如果真是這個原因,我們是學校的領導者,除了這個解決方案,還可能有別的什麼方案:讓父母與孩子共同參加活動,在活動中測試他們的觀念和理念是否可行;或者孩子試學半年再正式入學;再或者對父母進行定期的培訓,父母是否願意參加;亦或在孩子入學前一年,父母加入乙個會所,以此改變觀念或者以此評價父母;當然我們還可以選擇父母加入乙個學習微信群,按照學校指導來教育和管理自己的孩子。

這些方案中,他們需要的背景是什麼?他們需要的資源是什麼?他們受到的限制是什麼?他們的利弊又是什麼?社會適應度是什麼?我們選擇的原則是什麼?。。。。。。

還有,作為商人,從這件事,我們能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假如這件事成功了,說明哪些做法在這塊土地上會順理成章?而遇挫呢?又是因為什麼原因?

我們該如何對類似的事情進行防備?從不變的和變易中找到簡易的規律,提高我們的人類認知、文化認知、時代認知和社會認知。

成功來自於行動。行動的差異來自於觀念的不同;觀念的不同來自於認知的差異;認知的差異多來自於自己的思維習慣(或心智模式)的不同。我們能否從別人的探索中學習到新的有益的東西,是我們避免多走彎路的有效方式,這就是學習。

而真正的學習就是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以至於改變自己的行動的迴圈,這種迴圈當然會觸及我們心靈的改變。

若想學習,可以從改變自己的思維開始。

如何對待同學 父母 老師

這世界有一種愛叫做母愛,我在乙個英文測試中找到一篇短文,簡要的意思是 乙個新生命就要出生了,但是那個新生命很害怕,便尋求上帝,問道 上帝我到了人間一定會有接二連三的危險,那個時候我給怎麼辦?誰會保護我?上帝告訴他 我已經派去了乙個天使去到了人間去保護你。新生兒問 她叫什麼?上帝回答 母親 的確是這樣...

如何對待謠言

什麼是謠言?謠言是利用各種渠道傳播的對公眾感興趣的事物 事件或問題的未經證實的闡述或詮釋。謠言沒有真假之分,因為是未經證實的資訊,所以無法確定謠言的真假。謠言通常為了一部分人達到某種目的而發布,例如 增加知名度 吸引目光 詆毀他人 製造聲勢 轉移視線等等。謠言的產生是有原因的。通常是基於資訊的誤傳。...

如何對待異議

1 太貴了 a 回敬 貴嗎?太貴了?b 價效比 一分價一分貨 您是要買個便宜的還是值的?不貴,我們的房子是質價相等的,同樣品質的房子 都比我們高。c 對比 不貴,您可以比較一下,周邊不可能還有比我們再便宜的房子了。d 大哥,目前房價的趨勢您應該知道,5年前望京地區只賣5000元左右,人們也是覺得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