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伊斯蘭教在中亞五國的傳播與發展趨勢

2023-01-09 15:09:02 字數 5146 閱讀 2308

[摘要]

蘇聯解體後,在世界多極政治格局的背景下,區域性、民族性、宗教性的武裝衝突迭起不休。而中亞五國(烏茲別克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土庫曼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和塔吉克共和國)獨立後,在蘇聯時期遭到長期壓抑的伊斯蘭教快速復興,伊斯蘭極端勢力在中亞漸成氣候,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擔憂。一些西方學者開始擴大中東的外延,把前蘇聯的中亞地區劃歸中東的地域範疇,擔心中亞五國將會與相鄰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和我國新疆地區結盟,在中亞形成乙個龐大、危險的伊斯蘭教勢力範圍。

筆者試從伊斯蘭教在中亞五國的傳播與發展狀況出發,分析其特點及發展趨勢,對中亞地區會否全面伊斯蘭化、出現乙個個伊斯蘭政體國家作出**。

[關鍵詞]

中亞五國伊斯蘭教傳播發展

一、伊斯蘭教在中亞的傳播與發展簡史

在中亞,伊斯蘭文明的興起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在伊斯蘭教傳人之前,中亞地區的居民主要信奉瑣羅亞斯特教、摩尼教、景教、薩滿教、佛教、猶太教等。公元7世紀初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以伊斯蘭教為基礎的神權國家在半島確立統治地位後,開始向東、西擴張。8世紀初阿拉伯帝國控制了中亞大部分地區,伊斯蘭教開始在這裡傳播。

16世紀時,中亞社會的階級對抗和****都是很尖銳的,而伊斯蘭教則起著調和的作用。伊斯蘭教主張對窮苦的穆斯林仁慈博愛,讓窮人可以從一些慈善機構得到施捨和救濟。伊斯蘭教又有一句格言,說所有的穆斯林都是兄弟。

這種宗教感情相當強烈,滲人到一切階級、部落、民族和公私生活中。在伊斯蘭教的深刻影響下,中亞各民族的文化無不打上宗教的烙印,宗教意識滲入到文學、詩歌、哲學、藝術、建築和一切意識形態之中。伊斯蘭教傳人中亞時,該地區正在結束由氏族部落向民族過渡的程序,而伊斯蘭文化則成為推進中亞地區民族形成的決定性因素。

19世紀中葉,沙皇**征服中亞後,切斷了中亞與西亞的直接聯絡,使伊斯蘭教在中亞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十月革命後,在蘇維埃政權的初期,列寧對宗教、宗教組織及神積人員的政策是保證信仰自由和不受侵犯的原則。列寧於2023年1月23日簽署了關於教會同國家分離、學校同教會分離的法令,主張政教分離、宗教不得干預世俗生活、信教自由。當時曾出現過一段**和宗教「共處」與「協商」的時期。

但這一時期,蘇維埃政權尚缺乏宗教工作方面的經驗,在尖銳複雜的階級鬥爭形勢下,未能正確貫徹執行列寧的宗教政策,蘇維埃**犯了急躁和過火的錯誤,在鎮壓部分反動宗教勢力的同時,對伊斯蘭教採取強制和消滅措施,如取消伊斯蘭法、關閉清真寺及宗教學校,沒收寺院不動產、鎮壓神積人員和普通教民等。當時的宗教政策已經背離了列寧的原則。

在史達林時代,對阿旬、宗教知識分子、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等伊斯蘭文化的體現者進行**,如烏茲別克大部分神職人員要麼被監禁,要麼被殺害,布哈拉、撒馬爾罕、塔什千、安集延等地的清真寺和宗教學校(共1267處)全被關閉。衛國戰爭時期,史達林用武力把大批穆斯林趕出故鄉,有的被指控為「勾結德寇」、「背叛祖國」,被驅趕到西伯利亞,關進集中營。

赫魯雪夫時期,從2023年2023年大部分清真寺被關閉,並不准再建。

一直到勃列日涅夫時期,對伊斯蘭教的大規模**和鎮壓才有所減緩。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放了一些清真寺,穆斯林的宗教生活有了一定的自由。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戈巴契夫當政時期,推行民主化和公開性以後,原先的意識形態逐步淡化,蘇聯國內政治勢力空前活躍,形成了多元化的政治局面。2023年蘇聯**批准在塔什干成立「中亞穆斯林宗教委員會」,統管有關工作,使伊斯蘭教公開化、合法化。

二、伊斯蘭教在中亞五國的發展近況

蘇聯解體,中亞五國獨立後,長期以來受到壓制的宗教情緒迅速爆發,穆斯林迅速增加,伊斯蘭教開始復興,其主要表現是:

1.清真寺和伊斯蘭經學院迅速增加。目前,該地區的清真寺已由原來的160個增加到5000多個,此外,還大量興建宗教學校,吸引青年參加宗教活動。

清真寺、祈禱堂很快成為穆斯林精神生活的中心。

2.大量翻譯出版宗教書刊。《古蘭經》發行量激增,2023年下半年蘇聯解體時,中亞地區僅有1份宗教刊物《蘇聯東部穆斯林》,發展到目前,至少每個國家都有乙份宗教刊物。

報刊中報道穆斯林宗教活動的內容不斷增加,伊斯蘭教已成為中亞各國穆斯林填補精神空虛的主要源泉和精神支柱。

3.宗教活動日益增多。現在每年數以萬計的穆斯林去麥加朝覷,星期五參加聚禮的人群車水馬龍,朝拜聖山、聖陵的穆斯林也日漸增多。

4.宗教活動與政治活動的結合十分明顯。中亞伊斯蘭教的全面回歸伴隨著強烈的參政意向,致使伊斯蘭教的政治色彩日益濃厚,鼓吹以政治和文化自治,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

不少穆斯林群眾懷著文化認同的心理,把宗教傳統視為人生信念的支柱,通過復興宗教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這就為原教旨主義政黨的滋生和發展提供了政治溫床。致力於泛伊斯蘭主義和信奉原教旨主義的全蘇伊斯蘭復興黨2023年成立,2023年後該黨在所有中亞五國都建立了基層組織,之後正在逐步擴充套件勢力,積極參與政治,有的明確提出要建立伊斯蘭國家,參政意識咄咄逼人。

中亞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由於歷史、地域、語言、文化、習俗的差異,他們的伊斯蘭教又各有其特點。

1.塔吉克的宗教和文化意識很強,基本上不受**的影響,被認為是中亞各共和國中原教旨主義最活躍的地區。自2023年以來,塔吉克的宗教生活十分活躍,神職人員和教徒的宗教活動積極性都很高。

2023年塔吉克獨立以後,伊斯蘭教活動更是迅速發展,到2023年全國已擁有3000座清真寺。伊斯蘭教經學院的數目也成倍增加。瓦哈比開始出現,這個運動歷史上稱之為「宗教政治派別」,它提出了聯合所有穆斯林建立伊斯蘭國家的政治要求。

伊斯蘭教在塔吉克復興的突出表現是各種政治勢力的登台。蘇聯解體後,在塔吉克出現兩股敵對的政治力量:一股是共產黨或親共產黨的力量。

這股力量也在發生分化或新的組合,然而他們在某種意義上仍保留傳統,其傾向性與激進的伊斯蘭主義極不相同,另一股力量是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為核心,他們與「民主黨」、「拉斯塔海茲」(「復興黨」)、人民黨組成了反對派。

在原教旨主義者或伊斯蘭運動中,又包括兩種力量。一是伊斯蘭復興黨,該黨的目標是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二是中亞穆斯林精神指導委員會塔吉克分會的負責人哈吉·阿克巴·圖拉簡忠德及其信徒,他們主張建立乙個帶有自由經濟的議會性世俗國家。宗教必須與國家分離。

反對派在乙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即塔吉克將來必須是**制共和國,但不是以共產黨人佔優勢。

2.在烏茲別克,伊斯蘭教復興的態勢僅次於塔吉克。烏茲別克作為古代中亞宗教的中心,宗教影響深遠,人們一直以舊日伊斯蘭帝國的燦爛文化為榮。

、烏茲別克獨立以後,各地(特別是費爾干納盆地)的伊斯蘭宗教活動迅速恢復。在烏茲別克,信教程度農村和城市一樣,在一些地區,信教者已佔總人數的98%,可見伊斯蘭教已深人人心。面對這種現實,烏**卡里莫夫對伊斯蘭教來取軟硬兩手:

一方面對伊斯蘭教活動表示贊同和支援。卡里莫夫**2023年5月訪問沙地阿拉伯期間還曾到麥加朝覷。**還任命一位毛拉為宗教事務局局長,並宣布開齋節和宰牲節為全國性的節日;另一方面烏**對伊斯蘭勢力,特別是原教旨主義勢力仍存有戒心,卡里莫夫認為伊斯蘭教只關係到個人道德和精神健康,堅決主張宗教和政治分開,並把這一原則寫進了烏茲別克憲法。

3.土庫丈斯坦雖與原教旨主義伊朗接攘,但相處並不和睦。因為在歷史上,俄羅斯在征服土庫曼部落之前,土庫曼人靠掠奪伊朗人為生,並在中亞奴隸市場上販賣伊朗戰俘,歷史積怨很深。

從種族上看,土庫曼人是突厥族人,他們與伊朗人的生活格格不人。其次,土庫曼人是遜尼派穆斯林,他們與什葉派占多數的伊朗人立場不同。土庫曼人一直不欣賞宗教狂熱。

借用正統伊斯蘭教徒的說法:「土庫曼人一向信奉異端邪說,名聲不好。」土女人歷來就沒有從頭到腳都矇起來的夕慣。

土庫曼憲法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公民組織宣傳種族和民族仇視巴想的政黨。土**尼亞佐夫曾說:

「土庫曼應該走一條民主的非宗教性國家的道路」,「宗教應與**分開」。

4.哈薩克伊斯蘭化的時期較晚,從信仰程度看,伊斯蘭教在這裡的影響不及中亞其他共和國那麼大,甚至有一種說法,哈薩克不能葬作穆斯林文化幅射的典型國家。哈薩克族不具有伊斯蘭式熱心的特點,當地婦女也不戴面紗,她們至今不太守伊斯蘭教規矩。

儘管哈薩克受伊斯蘭教影響較弱,然而它也很快被溶人伊斯蘭復興的浪潮之中。對此,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十分警覺。他在2023年10月曾說:

「鑑於我們國家目前的混亂狀態,我們應當防止原教旨主義企圖向中亞滲透。」他還說:「哈薩克不會受原教旨主義的影響,它想在哈薩克建立某種優勢是不可能的。

」由此看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在哈薩克沒有市場。

5.吉爾吉斯的居民同哈薩克人一樣,很晚才改信伊斯蘭教,他們從來不是皮誠的穆斯林,吉爾吉斯共和國也不是中亞的主要穆斯林國家。吉獨立以後,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尊重,信教人數迅速增加,伊斯蘭教的影響和規模不斷擴大。

這個國家經濟很不發達,人民生活貧困,但是在興建宗教設施方面卻毫不吝裔。吉當局對復興伊斯蘭教傳統比較謹慎,他們選擇非宗教的發展道路,禁止成立宗教政黨,譴貴伊斯蘭狂熱主義。吉**阿卡耶夫宣布吉「不應該按民族特徵和宗教特徵來建立國家聯合體。

」中亞伊斯蘭教復興的原因:

首先,伊斯蘭教扎根中亞已有1200餘年歷史。經過一千多年的伊斯蘭教教義的薰陶,伊斯蘭教不僅作為一種制度,而且還作為一種傳統、一種理念、一種生存方式、一種情感聯絡,滲透到廣大中亞穆斯林的血肉之中。蘇聯解體後,中亞各國擺脫了俄羅斯人的長期控制,伊斯蘭教在中亞深厚的歷史積澱所孕育的巨大社會潛能便以火山爆發之勢迸發出來。

其次,伊斯蘭教在中亞迅速勃興的另乙個原因還在於蘇聯解體後中亞普遍存在的意識形態真空。蘇聯解體後,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被否定,中亞出現了「信仰危機」。但是實踐證明,人們必須要有信仰,就像人們「必須吃飯、睡眠和繁衍後代一樣」。

社會學和宗教學方面的專家精闢地指出,乙個人若沒有信仰,他「就得面對不能忍受的困惑和焦慮」,因為「信仰即意味著信念,信念即意味著信賴,信賴即意味著安全感和先見之明」。生活中總是存在的恐懼引導人們相信加入乙個群體就會受到保護,「他們的神會遏制**」,從而達到心理的寧靜。中亞的「信仰危機」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道德淪喪、犯罪率猛公升、釀酒現象普遍。信仰危機造成的社會問題促使人們尋求新的信仰。伊斯蘭教作為現成的資源自然而然地被普通民眾所接受,用來支撐人們的生活和維繫社會道德。

第三,伊斯蘭教在中亞的勃興與國際上伊斯蘭教的復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0世紀60年代以來,被富國強兵的民族主義思潮和實踐排擠到政治和社會邊緣的伊斯蘭主義再度復甦。此次伊斯蘭復興有著不同以往的深刻背景:一是穆斯林國家奉行的西方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模式普遍遭到失敗。

二是世俗主義者推進的現代化變革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社會道德淪喪,此外,穆斯林國家經濟發展造成了兩極分化,這也有悖於伊斯蘭教公平與正義的基本教義。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穆斯林各國都不同程度地恢復和強調伊斯蘭教在社會中的廣泛作用,形成了一股自上而下的回歸伊斯蘭的現象。外部世界的推動和感染喚醒了中亞沉睡多年的宗教意識,並大大加速了中亞伊斯蘭教的復興。

外部伊斯蘭勢力的影響和大筆金錢的輸入,大大促進了中亞廣大穆斯林自我意識的覺醒,為伊斯蘭教在中亞的復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伊斯蘭教回民安葬流程

字型大小 大中小 寧夏回族群眾去世後均按伊斯蘭教習俗進行土葬,對人逝世稱為 歸真 無常 稱死者為 亡人 其遺體稱為 埋體 親屬在病者生命垂危時,給病者做 大淨 即沐浴周身 剪指甲 理髮,換上新衣服,自己默念 清真言 即 萬物非 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 本人不會念也可請阿訇或親人代唸,並請阿訇到場...

導遊基礎知識伊斯蘭教

020 伊斯蘭教學者的漢文譯著活動活躍。將伊斯蘭教教義同中國以儒家為主傳統思想相結合。判 021 中國門宦制度是清初在我國西北地區開始形成的,是一種伊斯蘭教的神秘主義與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相結合的封建家族式的神秘主義宗教制度。選 判 022 中國伊斯蘭教教派,除新疆少數民族如塔吉克族有什葉派外,其他地方...

撒拉族篤信的伊斯蘭教有啥制度

導語 撒拉族篤信伊斯蘭教,其先民從中亞遷來循化時帶有伊斯蘭的根本經典 古蘭經 撒拉族原來沒有教派之分,都屬於遜尼派中的 閣的木 教坊 撒拉族篤信伊斯蘭教,其先民從中亞遷來循化時帶有伊斯蘭的根本經典 古蘭經 撒拉族原來沒有教派之分,都屬於遜尼派中的 閣的木 教坊制度。自清代乾隆年間,河州回族聚居區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