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院感管理制度

2023-01-07 07:30:05 字數 6398 閱讀 2748

篇一:新生兒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兒科(病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新生兒病室應相對獨立,臨近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布局符合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有關規定,做到潔汙區域分開,功能流程合理。

二、新生兒病房分醫療區和輔助區。醫療區包括普通病室、隔離病室和**室等;輔助區包括清洗消毒間、接待室、配奶間、新生兒洗澡間(區)等。各區域劃分明確,嚴格管理。

三、床位數應滿足患兒醫療救治的需要,無陪護病室每床淨使用面積不少於2m2,床間距不小於1m。有陪護病室應當一患一房,淨使用面積不低於12m2。

四、病房入口處應設定洗手設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員入室前嚴格洗手、消毒、更衣、換鞋、戴口罩帽子。患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性疾病、**有傷口的工作人員應暫時停止新生兒接觸。

五、病室內配備必要的清潔和消毒設施,每個房間內至少設定1套洗手設施、乾手設施或乾手物品,洗手設施應當為非手觸式。

六、建立健全感染控制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相關診療、護理技術規範、操作流程,並在進行診療、護理過程中嚴格落實。

七、感染與非感染患兒分開安置;對高危新生兒有保護性隔離措施。疑似感染的新生兒應及時進行病原學檢測,並採取預防控制措施。發現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兒,實施單間隔離、專人護理;耐藥菌感染或攜帶者,盡量單間隔離;隔離患兒床頭應掛隔離標識,所用物品優先選擇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須專人專用專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出院後嚴格進行終末消毒。

八、配奶間環境設施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配奶間工作人員應當經過消毒技術培訓且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九、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應實施標準預防,並嚴格執行手衛生規範和無菌操作技術。接觸患兒前後均應實施手衛生。診療和護理操作應當以先早產兒後足月兒、先非感染性患兒後感染性患兒的原則進行。

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等操作時應當戴手套,操作結束後應當立即脫掉手套並洗手。

十、新生兒病房(室)室溫應保持在22°c~24°c,相對濕度為55%~65%;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堅持每日清潔消毒制度,地面濕式清掃。

十一、新生兒應用流動水洗澡,所用撲粉、油膏、沐浴液、**用品六洗,保持臀部乾燥。

十二、病室使用器械,器具應遵循以下原則:

1.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重複使用。

2.呼吸機濕化瓶、氧氣濕化瓶、吸痰瓶應當每日更換清洗消毒,呼吸機管路消毒按醫院有關規定執行。吸痰管一次性使用。

3.藍光箱和暖箱應當每日清潔並更換濕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兒長期連續使用暖箱和藍光箱時,應當每週消毒一次,用後終末消毒。

4.接觸患兒**、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次性使用。如霧化吸入器、面罩、氧氣管、體溫表、吸痰管、浴巾、浴墊等。

5.患兒使用後的奶嘴用清水清洗乾淨,高溫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統一**清洗、高溫或高壓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須清潔消毒;儲存奶製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潔與消毒。

6.新生兒使用的被服、衣物等應當保持清潔,每週至少更換一次,汙染後及時更換。新生兒衣物單獨清洗,避免交叉汙染。患兒出院後床單元要進行終末消毒。

篇二:x新生兒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兒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嚴格執行《新生兒病室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吉林省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管理規範(試行)》。布局合理,各區域劃分明確。

二、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應嚴格執行手衛生規範,新生兒病房、監護室須按要求設定洗手、乾手設施、物品,洗手設施為非手觸式。

三、工作人員入室前嚴格洗手、更衣、換鞋,近距離接觸患兒(距離小於1公尺)時,應帶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觸疑似為高傳染病的感染患兒時應戴醫用防護口罩,當口罩潮濕或有汙染時應立即更換。

四、醫務人員患有感冒、呼吸道感染、腹瀉、**化膿性疾病等可能會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時,應避免接觸患兒。

五、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與流通,每日通風不少於2次,每次15-30分鐘,按要求配備空氣消毒器,定時做好室內空氣消毒。

六、室內地面每天用清水或清潔劑濕式拖擦,有多重耐藥菌流行或醫院感染爆發時,採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每日至少擦拭一次;抹布、拖布專室專用。

七、接觸患兒**、黏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新生兒的被服、衣物等每日更換一次,汙染後及時更換;嬰兒出院後,床單位要進行終末消毒。

八、呼吸機濕化瓶、氧氣濕化瓶、吸痰瓶每日更換清洗消毒;新生兒暖箱和光療箱應當每日清潔並更換濕化液,一人用後一消毒;同一患兒長期連續使用暖箱和光療箱時,應當每週消毒一次,用後終末消毒。

九、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感染病人在開始抗感染**前,盡可能先留取相應標本做病原學檢查。

十、感染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安置,對高位新生兒採取保護性隔離措施,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患兒、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患兒或攜帶者盡量隔離於單獨病房,並有醒目標識,必要時分組護理,固定人員;加強外來人員和探視人員的管理。

十一、建立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監控和報告制度,按要求開展環境衛生學監測和新生兒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

篇三:科室院感制度

內鏡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內鏡室診療和清洗消毒人員,應當具備內鏡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識,接受相關的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洲,嚴格遵守有關規章制度。

二、內鏡室的醫務人員按「標準預防」原則進行各項診療護理操作。

三、分設單獨的內鏡清洗消毒和診療室,保證清洗消毒與診療工作分開進行。清洗消毒室應保證通風良好,內鏡診療室應設有診療床、吸引器、**車等基本設施。

四、不同部位內鏡的診療工作應當分室進行,不能分室進行的,應分時間段進行;不同部位內鏡的清洗消毒裝置應分開。

五、工作人員清洗消毒內鏡時。應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透圍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六、內鏡及附件的配備數量應與接診病人數相適應,以保證所用器械能達到相應的消毒.滅菌水平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七、使用後的內鏡必須按照《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範》要求,進行水洗、酶洗、清洗、浸泡消毒、流動水沖洗,保證消毒效果。

八、內鏡及附件應一用一消毒/滅菌。清洗紗布應一次性使用,清洗刷應一用一消毒。

九、採用戊二醛進行內鏡消毒時,應將清洗擦乾後的內鏡全部浸泡於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滿消毒液,胃鏡、腸鏡浸泡時間不小於10分鐘,支氣管鏡浸泡時間不小於20分鐘。並做好記錄。

十、每日診療工作結束後必須對吸引管、清洗槽、沖洗槽等進行清洗消毒。

十一、內鏡儲存櫃應保持清潔,每週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消毒一次,並做好記錄。

十二、內鏡清洗消毒人員應做好內鏡清洗消毒的登記工作,登記內容包括就診病人姓名、使用內鏡的編號、清洗時間、消毒時間及操作者姓名。

十三、每月對滅菌物品如活檢鉗、細胞刷進行生物監測,每季度對空氣、物表、醫務人員手以及消毒後的內鏡進行生物監測,保留原始記錄。結果超標時應認真查詢和分析原因,並及時反饋。

十四、醫『療廢棄物分類收集,統一**,做好交接記錄,並簽字認可。

醫療廢物分類收集管理制度

一、艱據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國家環保總局、衛生部《醫療廢物目錄分類》中醫療廢物分類的要求,對醫療廢物進分類收集,做好醫療廢物安全管理工作。

二、科室應根據醫療廢物的類別,將醫療廢物分別置於醫院有警示標識的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袋或容器內。

三(兒科院感管理制度)、在裝醫療廢物之前,應當對醫療廢物包裝袋或容器進行認真檢查、確保無破損、滲漏和其它缺陷。

四、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藥物性廢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廢物,但應當在標籤上註明。

五、檢驗科、中心實驗室及各科實驗室醫療廢物中的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儲存液等高危險性廢物,應當在產生地點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化學消毒處理,按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

六、放入專用包裝袋或容器內的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不得取出。

七、批量的廢化學試劑、廢消毒劑、批量的含有汞的體溫表、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報廢時,應當交專門機構處置。

八、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具有傳染性的排洩物,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管理規範》的要求進行消毒處理,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後,方可排入汙水處理系統。

九、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使用雙層包裝物,並及時密封。

十、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按醫療廢物處理。

十一、當盛裝的醫療廢物達到包裝物或容器的3/4時,應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塑膠袋用繩子紮口,容器將蓋口擰緊,使包裝物的封口緊實、嚴密。

十二、專用包裝袋或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汙染時,應當對被汙染處進行消毒處理或增加一層包裝。

十三、盛裝醫療廢物的每個包裝袋、容器外表面應當有警示標識,並有中文標籤,填寫內容包括:科室、日期、類別及特別說明等。

十四、做好醫療廢物的登記,每日與運送人員互相填寫交接記錄,避免醫

療廢物的流失,保證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

門診、急診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兒科門診設單獨出入口,建立預檢分診。

二、門診、急診各診室應設定非手觸式洗手設施及手消毒設施。

三、醫務人員接觸病人前後洗手或手消毒。

四、各診室應保持清潔整齊,桌面、地面、檯面每日清水擦拭,必要時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劑擦拭,每週大掃除一次。

五、門診常用的診療器械如聽診器、血壓計應保持清潔,遇有汙染時在清潔的基礎上再用酒精或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

六、急診搶救室及平車、輪椅、診察床等應每日清潔,被血液、體液汙染時應及時消毒處理。

七、診療器械及搶救器材應在消毒滅菌的有效期內使用,一用一消毒或滅菌。

八、門診、急診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立即轉診或指引到感染科隔離診治,同時做好登記並報告院感科。

九、疑似或確診的呼吸道傳染病病人及腸道傳染病病人,分診**應立即指引到感染科隔離診治或到傳染病院就診,並給呼吸道傳染病病人佩戴口罩。

十、疑似或確診為特殊傳染病的患者用過的物品和診室均要做好日常消毒和終末消毒。

十一、醫療廢物(包括傳染性病人生活垃圾)應分類收集,專人**,交接記錄齊全。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應急處理預案

一、預案使用範圍

醫務人員工作過程中意外被血液傳播性疾病病人的血液、體液汙染了**或粘膜,或者被汙染了的針頭及其他銳器刺破**,存在潛在感染的可能.

二、應急處理組織機構及職責

l、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事件的處理、備案、記錄,防保科登記備案,並根據相關制度預防注射疫苗。

2、職業暴露處理指導專家組負責評估和救治。

3、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職業暴露事件進行追蹤監測。

三、應急處理程式

1、完整或有破損的皮呋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體液汙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和流動的清水充分清洗;

2、粘膜暴露用生理鹽水反覆沖洗;

3、扎傷或割傷,應及時擠出汙血,同時用流動水清洗傷口後,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包紮。

四、報告

l、對暴露部位緊急處理後立即向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管理科詳細了解暴露的發生過程、嚴重程度等情況後,必要時通報醫務部、護理部,組織專家對職業暴露進行評估。

2、非工作時間由科室負責人**報院感科。

五、預防性**:由專家評估決定是否實行。一旦決定實行預防性**,應盡早執行,最好在1—2小時內開始,盡量不超過24小時。

感染危險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時間已達l一2周,也應考慮預防用藥。

六、血清學監測統一由院感科出專案單據,體檢部開具化驗單,血樣送檢驗科。具體監測內容根據暴露情況進行監測。醫院感染管理科根據暴露惰況按規定追蹤監測。

七、臨床醫護人員預防性**及血清學監測費用由醫院負責。

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預案

為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快速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防止醫院感染的繼發和蔓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及《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院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實行分級預警、動態管理

實行**預警,分別採取控制措施

1、**預警:①短期內乙個病室同時或連續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病例;②微生物室檢出傳染性強的病原體,尤其是從非傳染科病人標本分離出;③發現新的耐藥菌或多重耐藥菌出現。

2、二級預警:①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②由於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③由於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

3、一級預警:①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②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後果的醫院感染。

二、應急處理組織機構及職責

l、在分管院長領導及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組織下,由醫院感染管理科、醫務科、護理部、檢驗科、藥劑科及各科室臨床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理工作。

2、在啟動應急預案時,各部門應無條件接受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指揮。立即成立調查、監測、控制應急處理技術指導小組,趕赴現場,開展救治、調查、預防、控制工作。

三、預案啟動程式

1、**警戒,由院感科和相關部門開展調查工阼,經證實是醫院惑染暴發時,應立即報告醫院主管領導,由院領導批准後啟動該預案。

2、二級警戒,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統一組織和落實各項防治措沲及疫情控制工作。

3、一級警戒,由分管院長親自指揮,院感科、醫務部、護理部、總務科、藥劑科、檢驗科等相關部門配合,共同做好預防控制救治工作,同時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必要時請派專家協助開展工作。

四、綜合控制處理程式

(一)指揮程式

預案啟動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根據醫院具體情況,組織、協調、安排工作人員及必需物資。

(二)報告程式

院感控制管理制度

院內感染管理制度 一 為認真貫徹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細則 及 消毒管理辦法 的有關規定,醫院成立院內感染控制委員會,全面領導院內感染管理工作。二 建立健全院內感染監控網,以醫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員為監測物件,統計住院病人感染率。三 醫務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

門急診院感管理制度

1 醫務人員每次診療操作前後均應認真洗手。2 所有診室均須有流動水洗手設施,必要的科室應配備手消毒設施。3 各診室應定時通風,診桌 診椅 診床 等應每日清潔,被血液 體液汙染後及時消毒處理。4 與病人 直接接觸的診床 罩 診墊 巾 應一人一用一清潔或消毒。聽診器 血壓計袖帶應每週由 進行清潔或消毒。...

兒科質量管理制度

一.把醫療質量放在首位,把質量管理納入科室的各項工作中。二.建立科質量管理組織,負責質量管理工作。三.定期組織學習規章 職責及各種操作規程和專業基礎知識。四.對質量觀念弱者要進行強化教育。五.根據婦幼院醫務科制定的質量標準,每月統計本科室完成情況,上報醫務科。隨時對本科室的質量進行分析,收集對質量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