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理論研究回顧

2023-01-01 20:45:06 字數 4905 閱讀 8457

摘要:sperber和wilson的關聯理論對grice合作原則進行了修正和發展,並從認知角度對明示推理交際作出了比較系統的闡述,認為語言交際是一種明示推理交際,在交際過程中,人們不需遵循合作原則,而要以關聯性為取向。關聯理論對交際做出了許多獨到和令人信服的闡述,許多學者認為關聯理論比合作原則更具說服力,可以取代合作原則,然而,自提出以來關聯理論也受到了許多指責,因此,有必要重新回顧關聯理論的主要觀點,客觀認識關聯理論。

本文即從關聯理論的交際觀出發,基於傳統的語碼模式和推理模式,引出關聯理論的明示推理交際模式,進而回顧關聯理論的兩條原則:認知關聯原則和交際關聯原則,並結合例項分析,最後客觀分析了關聯理論的優缺,並試圖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關聯理論,明示推理,認知關聯原則,交際關聯原則

引言2023年,sperber和wilson在其合寫的《關聯性:交際與認知》一書中正式提出了關聯理論。此後於2023年本書第二版時又補充了一條認知關聯原則,即人類認知傾向於追求關聯最大化,並將第一條原則(任何明示**際行為都意味著本交際行為所傳遞的假設,具有最佳關聯性)重新命名為交際關聯原則。

(胡壯麟2002:205)

一、關聯理論的交際觀

交際是人類最普遍的社會現象之一,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社會精神生活,人們都離不開相互接觸,離不開交際。那麼什麼是交際?所謂交際就是「人與人之間交流資訊、感情、思想、態度、觀點等的一種行為」(關培蘭等1989:

262),這些資訊、感情、思想、態度、觀點,就是交際的內容。就這些內容進行交際,主要是通過語言。通過語言進行交際,稱為言語交際。

言語交際就是「兩人或更多的人之間創造意義的過程」(tubbs & moss, 1991:6 & 24)。對於語言的定義,語言學家一般認同的觀點是,語言是受語法制約的用於交際的表述系統(grammar-governed representational system used for communication)。

也就是說,語言是表達語義、解釋語義的;語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際功能。(何兆熊2002:180)

對語言交際功能的這一觀點sperber和wilson提出懷疑,他們認為對語義的表達和解釋,必須與其它事物發生關聯,是在與其它事物的關聯之中進行的(sperber. d & wilson. d 2001:

172-173)。語言雖然與交際有著密切關係,但是語言作為「受語法制約的表述系統」的性質,和作為「用於交際」的性質,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語言和交際之間的聯絡只是人類自然語言的一種巧合。

同樣,語言用於交際,也只是一種表象。語言用於交際的觀點不能揭示語言的本質特徵。因為語言並不是人類交際的唯一工具,除語言之外人類還可以運用非語言手段來進行交際,比如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反對等。

語言的基本功能也不是交際功能。涉及使用語言的人類活動,其實質是為了認知。認知是為了吸收資訊,獲得有關世界的知識,為此,必須儲存資訊和處理資訊。

語言是儲存資訊和處理資訊的必需工具,儲存資訊和處理資訊才是語言的基本功能。(何兆熊2002:180-181)

關聯論首先把交際活動(包括言語交際和非言語交際)歸屬為認知活動,認為言語交際是一種有目的、有意圖的活動;說話人的目的或意圖能被聽話人識別,是由於他們對認知環境(cognitive environment)具有共識;也就是說,交際是否成功,就看交際雙方對彼此的認知環境能否顯映(manifest)和互相顯映(mutually manifest)。簡單地說,認知環境就是交際雙方共處的世界,相互顯映就是指交際雙方對某一事實或共同的話題都明了。交際者對共處的認知環境的認識和把握是成功地進行交際的首要條件。

當然,認知環境的因素眾多,認知環境裡的客觀因素一般是可以被交際雙方所感知的,但是,他們對交際環境的認知不一定一樣,因為認知環境的資訊對交際雙方顯映的程度不一定一樣;交際雙方對現象的感知也有先後之別,而並非同時感知到所有的現象。(何兆熊2002:181-182)

2、關聯理論的明示推理交際模式

自亞里斯多德至索緒爾開創現代符號學,語言的符號理論就被用於對語言交際的解釋,並被視為是研究所有交際形式的根本**。符號理論認為,語言和交際是乙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語言是一種語碼(code)系統,其基本功能是交際功能,因此交際過程就是語碼的轉換過程。

哲學家和語言學家根據這種符號學的觀點,建立了一種普遍的原理來解釋交際過程,這就是長期在交際理論中佔據統治地位的語碼模式(code model)。(何兆熊2002:182-183)

語碼模式可圖示如下:

message源發資訊 signal訊號 received signal接收訊號received message接收資訊

noise

這一交際流程圖展示了如何使用語碼達到交際的目的。這就是:交際過程是說話人將乙個資訊編碼成乙個訊號,這個訊號由聽話人接收並重新解碼成資訊,從而達到理解話語、完成交際的目的。

符號學認為,語碼是將資訊和訊號配對的系統,通過兩個資訊處理機制(編碼和解碼)完成交際。處理資訊是兩個機制所固有的一種表徵,訊號由乙個機制(編碼)出發、由另乙個機制(解碼)識別,並對外部環境進行修正。簡單語碼(如莫氏語碼)資訊—訊號之間具有直接的對應;複雜語碼(如自然語言)則通過符號系統和規則系統來生成資訊—訊號之間的對應。

(何兆熊2002:183)

符號學的這種交際觀,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解釋了某些形式的交際過程,諸如莫氏訊號和交通訊號等弱交際過程,但對於言語交際,語碼模式的解釋就顯得乏力。理解話語,尤其是具有文化內涵的話語,所涉及的遠遠不止語言訊號的簡單編碼的解碼過程。(何兆熊2002:

183)

雖然語碼模式具有一定的解釋力,為交際(包括言語交際)提供了乙個理論框架,但由於它不能充分描述語言交際的本質,許多語用學家都接受grice的觀點,認為言語交際應是一種推理交際(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是聽話人識別說話人意圖的過程,這一過程(即話語的理解過程)就是一種依賴於語境的推理過程。推理過程和解碼過程是全然不同的。語碼模式認為交際是對資訊的編碼和解碼的過程;推理模式認為,交際是說話人提供他要表達的意圖的證據(前提)、聽話人根據這些證據,結合「共有知識」(即共有的語境部分)而推斷出說話人意圖的過程。

推理過程起始於前提(premises),終結於結論,這些結論從前提按邏輯推斷出來,其可信性至少由前提得到一定的保證。而解碼過程起始於訊號,終結於復原的資訊,這一資訊由於隱含的語碼而與該訊號相聯絡。(何兆熊2002:

183-184)

然而,語碼模式和推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不足,雖然人類的交際很少有不涉及語碼的運用,但通過語碼而表達的思想一般來說是比較簡單的,複雜思想內容的交際語碼模式就不能解釋,而且在言語交際中也存在著純推理交際;從另一方面來說,大部分的交際都涉及語碼的運用,這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推理模式也只部分地解釋了交際。(何兆熊2002:185)。

sperber和wilson結合兩種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際(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的概念, 明示推理交際模式的主要理論**是j. a. ford 在《人腦的單元結構》(1983)中所闡述的認知理論。

「明示」和「推理」是交際過程的兩個方面。「明示」是對說話人而言的,說話人通過某種使聽話人「顯映」(manifest)的方式進行編碼、表達意圖。「推理」是對聽話人而言的,聽話人憑說話人所提供的顯映方式進行解碼,並將解碼所得到的證據作為前提的一部分,再結合聽話人本身的認知語境(舊資訊)對話語資訊(新資訊)按一定的方向進行推理,最終達到對話語資訊的正確理解。

(何兆熊2002:185-186)

3、關聯理論的兩條原則

基於關聯性在認知和交際兩方面的角色,關聯理論一共發展了兩條原則,即:

(1)認知關聯原則:人類認知傾向於追求關聯最大化。

(2)交際關聯原則:任何明示**際行為都意味著本交際行為所傳遞的假設,具有最佳關聯性。(胡壯麟2002:205)

認知關聯原則意味著認知資源趨向於處理最具關聯性的輸入,不管是內部輸入(如假設)或是外部輸入(如刺激)。也就是說,人類認知趨向於使之所處理的輸入具有最大關聯性。關聯性的獲得不是累計的結果,而是隨機對輸入進行處理的結果。

人類認知傾向於追求關聯最大化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生理機制的結構,另一方面是認知機制的效率性。(sperber. d & wilson.

d 2001:261)

關於交際關聯原則,首先我們要弄明白其中的關鍵概念:「明示交際行動」和「最佳關聯假定」。sperber和wilson同意grice的觀點:

交際不只是簡單的編碼和解碼過程,而且涉及推理。但他們認為推理只與聽話人有關。從說話人方面講,交際應該被看成一種表明自身說話意圖的行為。

他們稱這種行動為「明示行動」。換句話說,交際的完整概括是「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明示交際(ostensive communication)」或「推理交際(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只是簡稱。(胡壯麟2002:

205)

要解釋「最佳關聯假定」,我們首先要看一下關聯性在《關聯性:交際與認知》一書中的三種定義。第一種定義與語境相聯絡。

「當且僅當乙個設想在一種語境中具有語境效應時,這個設想在這個語境中才具有關聯性。」(sperber. d & wilson.

d 2001:122)但是關聯性也是個相對概念。有些設想可能比別的設想關聯性強。

而且,「估算關聯性就跟估算生產率一樣,要考慮產出和投入之比」(sperber. d & wilson. d 2001:

125)它不僅取決於產生的效應,還取決於處理它需要付出的努力。因此,sperber和wilson又從「程度條件」角度對關聯性作了如下定義:

程度條件1:如果乙個設想在乙個語境中的語境效應大,那麼這個設想在這個語境中就具有關聯性。

程度條件2:如果乙個設想在乙個語境中所需的處理努力小,那麼這個設想在這個語境中就具有關聯性。(sperber. d & wilson. d 2001:125)

然而他們在詳細討論了「語境」究竟是什麼時,發現有時語境必須包括所有的背景資訊,否則有些設想就很難處理,而有時有些資訊又必須排除在外,否則付出的努力就會增大,而效應並沒有增強。換句話說,語境的大小取決於所要處理的設想。語境不是給定的,而是擇定的。

不是先有語境,再根據語境決定設想的關聯性。給定的是關聯性。人們一般假定他們要處理的設想具有關聯性(否則他們不會費勁去處理它),然後才會設法尋找乙個語境,使得其關聯性最大。

(胡壯麟2002:206)

理論研究方法

理論研究方法調查法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經常使用的方法之 1.它是有目的 有計畫 有系統地蒐集有關研究物件現實狀態或歷史狀態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應用歷史法 視察法等方法和談話 問卷 個案研究 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畫的 周到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

財務職能理論研究綜述

摘要 本文在現有財務職能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以產權理論為分界點將財務職能理論分為引入產權理論之前的傳統觀點和引入產權理論之後的財務職能觀點,並在此基礎之上對財務職能進行了深入的 關鍵詞 財務職能理論 產權理論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1 828x 2012 05 0 02...

少先隊理論研究成果

少先隊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的 道德行為習慣研究 李永青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馬力中心小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認為,我們在學校裡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 可見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