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的演變

2023-01-01 07:15:03 字數 5104 閱讀 9805

自由**主義的演進與發展

自由**理論的要點有:

(1)自由**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國際分工。在自由**下,各國可按照自然條件,比較利益和要素豐缺狀況,專門生產其有利較大或不利較小的產品,這種國際分工可帶來很多利益,如專業化的好處、要素的最優配置、社會資源的節約以及技術創新等等。

(2)擴大真實國民收入。各國根據自己的稟賦條件發展具備比較優勢的部門,要素就會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進出口總額示意圖和運用,再通過**以較少的花費換回更多的東西,從而增加國民財富。

(3)自由**下,由於進口廉價商品,國民開支減少。

(4)自由**可加強競爭,減少壟斷,提高經濟效益。企業在自由**條件下,要與外國同行進行競爭,這樣就會消除或削弱壟斷勢力,從長遠看,能促進一國經濟增長。

(5)自由**有利於提高利潤率,促進資本積累。對外**可阻止國內利潤率下降的趨勢,通過商品進出口的調節,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水平,增加資本積累,使經濟得以不斷發展。

自由**理論的演變與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60年代的

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第一次產業革命使得自由**理論開始出現,這一時期的自由**理論通常稱之為古典學派的自由**理論;第二階段是在19世紀中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資本主義進入壟斷時期,第二次產業革命的發生使自由**理論的發展出現了重大轉折,這一時期的自由**理論可稱之為現代學派的自由**理論;第三階段的自由**理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自由**理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現帶來了自由**理論的創新和全面發展。

1.古典學派自由**理論

古典學派的自由**理論以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論、大衛·李嘉圖的相對成本論和約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為發展主線。

斯密在其經典巨著《國富論》中特別強調指出,由於自然與社會因素的差異,各國在生產同種商品時會有不同的勞動生產率,因而形成各自絕對生產成本的差異,也就是各自絕對優勢的不同。一國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的原因在於該國在生產某種商品時存在絕對優勢。

基於絕對成本論的研究成果和重大陷阱,李嘉圖以相對成本論補充和發展了這一學說,回答了絕對成本理論所沒有解決的問題。李嘉圖指出:當一國同另一國相比,其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中均處在絕對劣勢(優勢)時,只要它在兩種產品上的比較成本同另乙個國家相比是有差別的,則仍有資格(必要)參與自由**。

比較成本理論的核心觀點就是,每個國家都會有一種比較優勢,或者說是相對優勢,都能通過**獲得比較利益。這裡的比較優勢,就是更大的絕對優勢和更小的絕對劣勢,即「兩優相權取其重,兩劣相權取其輕」之理。

關於**利益的分配問題,英國經濟學家穆勒運用相互需求原理做出了一定的解釋。首先,他運用比較優勢原理,說明實際**條件必定介於兩國國內兩種商品交換比例所確定的上下限之問,超出上限或下限,國際**不會發生。其次他得出結論,實際的**條件取決於**國各自對對方商品的相對需求強度。

外國對本國商品的需求強度大於本國對外國商品的需求強度,實際**條件就接近於外國國內這兩種商品的交換比例,這個實際的**條件對本國就有利。反之,如果本國對外國商品的需求強度大於外國對本國商品的需求強度,則實際**條件就接近於本國國內這兩種商品的交換比例,這個實際的**條件對外國就有利。

2.現代學派自由**理論

。生產要素稟賦學說又被稱為赫一俄模型,其主要內容是:不同商品的生產需要投入不同的生產要素比例,而不同國家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是不同的,因此,一國應生產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較充裕的生產要素的商品並出口,以換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較稀缺的生產要素的進口商『品,各種要素的**將會因商品和生產要素的移動以及進一步發展或因其中一種遇到較小阻力而趨於均等化。

在早期,里昂惕夫對赫一俄原理確信不疑,按照這個理論,一國擁有較多的資本,就應生產和輸出資本密集型產品,而輸入較稀缺的勞動力要素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基於以上認識,他利用投入一產出分析方法對美國的對外**商品結構進行具體計算,其目的是對赫一俄原理進行驗證。結果發現,作為世界上資本最充裕的國家,美國出口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的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即要素充裕度差異不能有效地決定**方式。

這一由里昂惕夫發現的赫一俄理論與**實踐的巨大背離現象使美歐國際**學術界大為震驚,被人們稱為里昂惕夫之迷或里昂惕夫悖論。里昂惕夫之謎引發了西方經濟學界大規模的辯論和驗證,由此帶來了二戰以後自由**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3.二戰以後自由**理論

二戰以後的自由**理論根據其成因可以分成兩大群:第一群是為解釋里昂惕夫之謎而產生的,被稱為新要素**論;第二群是為解釋新的國際**格局而產生的,可稱之為國際**新理論

二、自由**理論三個階段之間的演變與發展

進一步分析各階段的自由**理論學說,可以發現,它們對於生產要素的分析和在闡述**產生和發展的原因兩個方面存在著很強的繼承和發展關係。

古典學派的經濟學家們在批判重商主義的基礎上,對國際**進行了最初的系統的理論研究,特別是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成本學說,是研究國際**原因的第一座里程碑。它們是此後許多國際**理論得以補充、引申和發展的根源,尤其是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至今仍是國際**理論的核心。

在假定生產要素在國際間不能自由轉移的前提下,勞動成本的絕對差異或比較差異成為國際**產生和發展的原因。

現代學派的自由**理論以生產要素稟賦學說為主體,它把**理論的分析擴大到乙個要素以上,即資本和勞動力雙要素分析法,明確提出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是國際**產生的唯一原因.要素稟賦學說以大量理論假設為前提,這就無法解釋當代國際**現實,同時里昂惕夫之謎也帶動了西方經濟學界對國際**各種新現象的分析,促進了二戰以後國際**理論的創新和對生產要素理論更加全面地認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對生產要素的認識和分析不論在深度方面還是在廣度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在廣度方面的擴充套件,表現在新要素觀點的提出。新要素觀點認為,在考慮國際**商品比較優勢時,除了以往的資本、勞動和自然資源要素以外,還有其它要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生產要素分析在深度方面的新發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1)生產要素的異質性。忽視生產要素質的差異,就無法對**做出完整或合理的解釋。

(2)生產要素稟賦的變動性。技術進展、人口增加和資本積累等因素作用所產生的要素稟賦的變動性,必然會影響乙個國家比較優勢的變動,從而影響國際**的流向、種類和規模。(3)生產要素配置比例密集型特徵的變換。

它認為各國的商品生產函式不同,一種商品在一國是資本密集型的,在另一國則可能表現為勞動密集型,所以赫一俄模型所揭示的**流向在兩國都可能是不正確的,這樣就會出現里昂惕夫之謎。(4)技術進步與生產要素密集特徵的轉移。技術進步通過影響各種要素的投入量和產品的產出量而促成產品要素密集特徵發生變化。

新要素**論和新**理論從某些方面說明了各國在**競爭優勢中存在差距的原因,但它們的解釋不能完全令人滿意。面對新的問題,麥可·波特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正規化即「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他認為,乙個國家的產業能否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取決於該國的國家競爭優勢,而國際競爭優勢是由以下六種因素的相互作用決定的,它們是要素條件、需求條件、市場結構與公司戰略、相關產業與支援性產業、**以及機遇。波特的理論較好地填補了新**理論的空缺。

當然,沒有乙個絕對好的理論可以完全解釋所有的**現象,隨著國際**實踐的不斷發展,**理論也將隨之獲得發展。

人物簡介

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是支援自由**主義的代表者,是舉世聞名的古典派經濟學的巨匠

1723~2023年間,亞當·斯密在家鄉蘇格蘭求學,在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時期亞當·斯密完成拉丁語、希臘語、數學和倫理學等課程;1740~2023年間,赴牛津大學(colleges at oxford)求學,但在牛津並未獲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穫是大量閱讀許多格拉斯哥大學缺乏的書籍。2023年後,亞當·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學不僅擔任過邏輯學和道德哲學教授,還兼負責學校行政事務,一直到2023年離開為止;這時期,亞當·斯密於2023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獲得學術界極高評價。而後於2023年開始著手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

2023年,《國富論》已基本完成,但亞當·斯密多花三年時間潤色此書,2023年3月此書出版後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因此世人尊稱亞當·斯密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國富論》一書是斯密最具影響力的著作,這本書對於經濟學領域的創立有極大貢獻,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西方世界,這本書甚至可以說是經濟學所發行過最具影響力的著作。《國富論》一書也否定了重農主義學派對於土地的重視,相反的,斯密認為勞動才是最重要的,而勞動分工將能大量的提公升生產效率。

《國富論》一書的重點之一便是自由市場,自由市場表面看似混亂而毫無拘束,實際上卻是由一雙被稱為「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 無形之手)所指引,將會引導市場生產出正確的產品數量和種類。斯密認為人的動機都是自私而貪婪的,自由市場的競爭將能利用這樣的人性來降低**,進而造福整個社會,而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仍具有利潤的刺激。不過,斯密也對商人保持戒心,並且反對壟斷的形成。

亞當·斯密的主要理論

一、分工理論

亞當斯密認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異,那是起因於人類獨有的交換與易貨傾向,交換及易貨係屬私利行為,其利益決定於分工,假定個人樂於專業化及提高生產力,經由剩餘產品之交換行為,促使個人增加財富,此等過程將擴大社會生產,促進社會繁榮,並達私利與公益之調和。

他列舉製針業來說明。「如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不專習一種特殊業務,那麼他們不論是誰,絕對不能一日製造二十枚針,說不定一天連一枚也製造不出來。他們不但不能製出今日由適當分工合作而製成的數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連這數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製造不出來。

」分工促進勞動生產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專業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需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礎上方才可能。

二、貨幣理論

貨幣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貨幣是為了購買其它物品。當物物交換發展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後,商品的價值就用貨幣來衡量。這時,便產生了貨幣的另一功能-價值尺度。

亞當斯密也談到貨幣的儲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別強調貨幣的流通功能。

三、價值論

提及價值問題,亞當斯密指出,價值涵蓋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前者表示特定財貨之效用,後者表示擁有此一財貨取另一財貨的購買力。進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價值之財貨,往往不具交換價值,水及鑽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過水與鑽石價值之比較是百年之後邊際效用學派才圓滿解決此一問題。

四、分配理論

亞當斯密的分配論,是即勞動工資、資本利潤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決定理論。

亞當斯密指出,儘管雇主擁有抑低工資的力量,工資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勞動者必須能夠維持基本生活,假定社會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資**提高,工資將高於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國國富、資本或所得增加,將促使工資**,工資**則促進人口增加。

論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服務貿易的總體發展戰略

摘要 綜合優勢較強的廣東自由 試驗區一直都備受矚目,其自建立以來也取得了較好發展,對廣東以及中國的經濟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但是就其服務 這一方面而言,在其風光的背後卻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本文以廣東自貿區以及服務 這兩個關鍵名詞為切入點,著重針對試驗區當前的服務 發展現狀,和分析了其在...

中國 上海 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創新與建議

作者 耿令榮 對外經貿 2014年第08期 摘要 2013年8 月17 日,正式批准設立中國 上海 自由 試驗區,上海將真正成為東北亞 和物流樞紐的平台。自貿區的建設,機遇和挑戰並存,上海自貿區最大的突破不是對外開放,而是對內改革,闡述上海自貿區重要創新 金融改革創新,擴大人民幣資本專案下的開放,稅...

中國亚细安自由貿易區對我國經濟影響

專業 經濟學姓名 李彩彩學號 2009120211 2004年10月18 20日中國與亚细安 談判委員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就自由 區談判中最重要的內容 貨物 協議達成一致,並將於11月簽署貨物 協議及爭端解決機制協議。這為如期啟動中國與亚细安自由 區建設程序鋪平了道路。因此使研究自由 區建立成後所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