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佛教問答 答疑解惑 十

2022-12-31 15:12:06 字數 4565 閱讀 3772

以下138-145為《實證佛教通訊》第15期「問與答」欄目重點摘錄:

138、問本有種子

問:讀到《通訊》第13期「迴響」專欄「問觀行」一問,於是翻到《實證佛教導論》第七章「緣慮心」一節,其中有:「因為境界相是念念生滅的,所以與境界(相分)相對的了別性(見分),必然也是生滅的;因此《宗鏡錄》把八個識能夠了別境界相的作用,都歸類為緣慮心。

」 本人有以下理解:

一、《宗鏡錄》所說第八識的緣慮心,應該僅指染薰的始有種子部分,故也是生滅的。

二、本人還未看到關於本有種子的了別的說明,本人推測是有的,比如對根身的了別。

三、流注種子不僅流注緣慮心的種子,還有本有的功能種子,這才是功能差別現起的根本,這是恆常不滅的神(識)。執持這二種種子的才是恆常不滅的心體,這三者不同。本有種子的存在和功能似乎多被忽略,或被混淆為熏習的種子。

答:本有種子有作用,所以並不是無為法。能藏的心體(能夠存放種子的容器)無作用,才是無為法。能藏的心體與所藏的種子不發生互動作用,所以能藏不視為作用。

十八界種子皆是本有種子,其中八個識的種子有了別作用。《宗鏡錄》講的緣慮心,是指八個識的了別,八個識的基本了別功能都是本有種子的功能,無法新薰。七轉識的了別,除了本有種子的基本了別功能之外,還有可薰染的始有種子,包括前六識的貪瞋等等。

種子(無論本有種子或始有種子)有時作用、有時不作用,和無為法的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沒有生、住、異、滅)不同,所以屬於(歸類為)有為法。有為法還可以分類為有漏(會引生後有)與無漏(不會引生後有),第八識的了別皆是無漏有為法。七轉識的了別則不一定,阿羅漢只有無漏有為法,凡夫既有無漏有為法,也有有漏有為法。

139、問「此是神」

問:關於「什麼都不是」一說,末學保留如下看法:這個說法不是完全不可以,可以。這如同佛教中所有關於「空」的說法一樣。三界法的確什麼都不是,這是佛教的空觀。

佛教最致命的弱點就是不敢道明神,最後落入斷滅空。熏習的種子部分雖是生滅法,但本有種子恆常不滅。寂滅不是甚麼都沒有。

世尊承認「此是神」,也說明三界萬法是「一合相」(後來的「一真法界」)。為什麼不敢說明這是神呢?因為怕與外道混同。

其實,一真法界就是「大梵天」,就是大我。

答:《中阿含經》講:「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當後世有,常不變易,恆不磨滅法。

」這是講第八識,而不是專講本有種子。一真法界只是乙個假名而已,也可以有別的名稱,重要的是您必須契入它,引發解脫功德。沒有相、名、分別的纏擾才是勝義諦的真解脫,不然只是世俗諦而已。

您有些看法和經論不同(例如主張一真法界就是大梵天),並不算太嚴重,只是不要堅持己見,繼續修學即可。

140、問「什麼都不是」

問:末學對三論宗(空宗)及「什麼都不是」有進一步的看法。據維基百科的**:

三論宗又名大乘空宗、般若宗、性宗、破相宗。此宗廣破一切有所得,實有實無的偏見,說大乘經同明一道,同以無所得正觀為宗……

諸法性空的「中道實相論」,為此宗的中心理論。這種理論,總說世間、出世間萬有諸法,都是從眾多因緣和合而生,是眾多因素和條件結合而成的產物,這叫緣起,離開眾多因素的條件就沒有事物,事物皆無自身質的規定性,皆非實體,這叫無自性,也就是性空。即緣起事物的存在就是性空,不是除去緣起的事物而後說空。

如《十二門論》所說:「眾緣所生法,即是無自性,若無自性者,云何有是法。」這就是說:

緣起法無自性就是畢竟空。把緣起和性空統一起來,從緣起和合的現象中,直指「緣起」與「性空」不是對立的,所以,不離性空而有緣生的諸法;雖有緣起的諸法,也不礙於畢竟空的中道實相。「緣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緣起;真空不礙妙有,妙有體現真空」,這就是中道實相論。

雖然三論宗起源自中觀派,但是在宗義上,引進涅槃宗等,因此,已不是純粹的中觀派。

我有如下理解:

一、這個空宗理論將出世間法也包括進「真空」、「緣起」體系中,而且又未闡釋清楚,此是後人法義混亂的重要原因。

「緣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緣起」,就世間法而言,這本沒有錯,但不能包括出世間法。「真空不礙妙有,妙有體現真空」,含義更是不明。雖然此義承認空能生妙有,但這裡的空有指一切法——包括出世間法——都是真真的空、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的傾向,故謂之「真空」。

這就是所謂的「真空生妙有」,即只要有緣,無中能生有。

這顯然是對空義的誤解,違背佛陀所說之空義。

二、佛法講「真如」,而不宜講「真空」。真如之「真」,意為實有。「如」,即如如不動。此謂真心也,實有也。實有指三界外有,是變現萬法之根本因。

三、正觀的般若實相是指萬法皆是識,是本源識。諸法皆是本源識所現,本源識所變。識又名神,二者同義。

本源識也即本有種子識,染薰的識也由本源識所生。所以,這個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而是識,是超出意識識、意根識及前五識以外的識,又叫出世間法。這個本源識即是佛法之「真心」,這才是佛法之實相或空義,也是佛法之「一真法界」,或佛說的「一合相」。

佛如是說:「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當後世有,常、不變易,恆、不磨滅法。

」而不說「什麼都不是」。而且,佛說「此是神」在其首,是不無道理的。所以,正觀的般若實相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其實這個真心就是「大梵」。

在每個有情個體,除真心外,還包括各自不同的染薰始有種子(識),屬妄心的部分,這個真妄之和合,就是佛教的第八識。故,第八識眾生各具,而真心同一。故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就真心同一而言。

說每個眾生都是各別的神,也無不可,是就妄心各別而言。山河大地是眾生業力作用於同一真心所現。

「什麼都不是」之說,也落於空宗同轍。造成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只見染薰的始有種子(識),即只見緣,不明恆常不變的本有種子(識)、根本因,以為除了可變遷的染薰種子或業力,就什麼都沒有了。

答:您聞薰佛法很用心,但有些觀點卻是錯誤的,例如您主張真心就是大梵、本源識即本有種子識、本源識即是一真法界等等。這些錯誤不算太嚴重,只會障礙大乘見道,不見得會障礙修所成慧的發起。

您主要的問題,是一直執著於真如的語言文字,使得您無法發起修所成慧。

要轉依真如、安住於勝義諦,就必須超越語言文字和一切的法相。就這個部分來說,落於「真如」的法相,也同樣是障礙。《瑜伽師地論》說:

「勝義諦有五種相:一、離名言相;二、無二相;三、超過尋思所行相;四、超過諸法一異性相;五、遍一切一味相。」 修所成慧不是現量境界,沒有辦法超過尋思所行相,所以並不是真正的勝義諦,但是其它的部分必須盡量與勝義諦相同。

真空、真如皆是經教所用的語言文字,語言文字皆是假名施設,對於不同根器的人有不同的作用,所以佛經對於同一事物,使用各種不同的名詞去稱呼它。不管用哪個名詞,都是「名」。因為有「名」的緣故,便是世俗諦,而不是勝義諦。

勝義諦超越一切的相、名、分別。因為這個緣故,真觀才會施設「不是句」(一切有為法皆是第八識流注種子現起的功能差別,若離業力與妄想,它們什麼都不是)的語言文字,雖然語言文字必然是世俗諦,但它卻很容易與勝義諦相應。「不是句」極為方便善巧,已經有許多學人因此發起修所成慧,乃至大乘見道。

他們都可以證明,這句話有高度的指引作用,可以幫助學人離開一切的法相。

您的聞思已將近成熟,只要澄清若干混淆,再捨掉對「真如」這個名相的執著,很容易就可以發起修所成慧。

141、問佛學大意

問:我今年28歲,大概在2023年左右接觸佛法。那時候主要是由於困惑,那時候做了很多 ,從成功學、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經語言程式學),到西方靈修、科普佛學等。

由於未曾系統地學習佛法,〔知道的〕都是一些零碎的〔知見,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放下執著。由於學習佛法,知道做人為善,但職場生活難免勾心鬥角。

因為我對真相不全知,感覺沒有方向感,導致我對職場只採取了防禦的方式,對生活也採取了近乎消極的防禦方式,對生活和智慧型的追求沒有全力以赴。我想解決我的困惑,了解真正的實相!所以,我希望借助佛學解決這些困惑:

1.先告訴我,佛幾十年說法到底說了什麼?

2.有什麼方法證明佛說的是真的?

3.如果佛說的是真的,有什麼方法達到那個目標。

答: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的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無常、苦、非我、不淨,第八識真心常、樂、我、淨。此即是核心真相。

聽聞佛說為正教量,我們可以進一步透過觀察事實真相,得到現量,從而印證無誤,稱之為實證。

觀察事實,發現真相,即可解脫煩惱,例如知道火熱冰涼,即可避免不必要的傷害。發現片斷的真相,可以解脫片斷的煩惱;發現核心真相,即可出離三界的繫縛,乃至究竟成佛。

您可以參考閱讀《實證佛教導論》,其中有詳細的解說。

142、問「寂然」

問:三年前,我坐在家中突發奇想,質疑這思惟從哪裡來。豁然發現:這思維從空寂中來。讓我驕傲狂燥之心頓息不少,也甚是驚奇,由此緣起而開始學佛。

讀《心經》時,將生氣抓現行,觀察其生滅。然後反覆如此推理色受想行識等。讀到《楞嚴經》卷一:

「時憍陳那,起立白佛:『我今長老,於大眾中,獨得解名,因悟客塵二字成果。」這時,如原文一樣如是思惟,確實發現有虛空寂然的存在。

此虛空寂然無礙,感覺從無始以來就存在,也無結束之期。它纖毫不染,也無法能染,故應當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後讀呂老師的著作中關於心體的描述,相同之感比比皆是,從中受益匪淺。

我自認為這個虛空寂然就是呂老師書中所說的心體,是常住法,是第八識,就是《金剛經》中說的「從無所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中的「如來」。而依此心體修行便是入不二法門,亦是如幻如夢,有「永珍眾中獨露身」之感。

我所體驗的虛空寂然與呂老師書中的心體的描述非常相像,故想請呂老師指點:這個體驗是不是確實就是心體?依此安住是不是就是呂老師說的入不二法門?

答:開悟破參,要從第八識的了別性和集起性下手,而不是從真心寂然的部分下手。因為真心寂然,是沒有辦法觀察得到的,它是從第八識的集起性去推論出來的。

略談中國漢傳佛教繪畫與佛教傳播

佛教繪畫是佛教實現其普度眾生的慈悲理想,引發大眾的信仰熱忱,擴大佛教的影響,更廣泛地傳播佛教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妙法蓮華經?方便品 雲 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葦,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諸菩薩,度脫無...

《佛教史》心得

在學佛教與人生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佛教裡說的關於生命本質的 了。這讓我受益匪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曾發出感慨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型德像,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句話讓我想了很久。就像孟子曾說的 人性本善 人生而純粹,只是被太多俗世的煩惱情感遮蔽了眼睛。人生越走越遠,也就遺忘了許...

佛教故事大全

篇一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 第七章心靈的淨化 在深淺之間權宜做人 點石成金 無論我們做什麼,雖然要盡力而為,但也要量力而行。因為乙個人無論如何強大,在能力上都會有乙個 底線 被稱為 美國戰神 的巴頓將軍說過 有一種東西,比才能更罕見 更優美 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經典故事 在一座深山中藏著一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