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022-12-30 12:15:03 字數 2725 閱讀 7269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設計

執教:時間:2010.5.10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及地位

1.教材內容: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生物第8單元《生物與環境》第2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3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內容,課中安排了「分析凱巴森林被破壞的原因」等分析活動,講述了什麼是生態系統穩定性、如何才能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以及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這三方面內容,主要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環保意識,遵循生態規律。

2.教材地位:本節內容既涉及前面所學的生態系統相關部分的知識,又是對教材始終貫穿的精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終結詮釋。目的在於培養人們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途徑。

因此,上好本節課的知識,對學生、乃至環境的發展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 「分析凱巴森林被破壞的原因」的活動,說出什麼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通過分析凱巴森林、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概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3)簡述生態系統穩定性破壞的原因。

(4)解讀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曲線圖,培養處理資訊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討論凱巴森林被破壞的原因,認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逐步的了解為什麼生態系統具有穩定性,解讀生態系統自我調節曲線圖,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這種能力,再通過觀察一**片說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可以受到一些因素的破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形成對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關注,養成尊重生態系統自身規律的習慣,樹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2)形成生命科學價值觀,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統

一、協調發展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生態系統維持穩定性的原因

(2)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

2、難點:

生態系統維持穩定性的原因

二、學情分析

一方面,學生在七年級學習的生物學時就已經接觸過一些生態學知識,如今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的內容,為本節授課提供一定的知識基礎。但課中的一些知識點如:生態系統的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等比較抽象,需要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和綜合分析,因此在知識的掌握上還存在很大的難度。

另一方面,八年級學生已開始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在一定生物學的經驗基礎上,能充分完成課前的準備工作,能夠找尋到周圍存在有關生態學的現象。本節課應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創造充分機會讓學生擁有成功的喜悅,在和諧的氛圍中**並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有所獲。

三、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 2、**發現法 3、討論法 4、觀察法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找到快樂。

四、課前準備:課件

五、活動過程

(一)回憶前面學習的凱巴森林的景象,說出凱巴森林維持生機勃勃景象的原因是生態系統有穩定性。

(二)新課學習

1、什麼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組織學生閱讀課本活動「分析凱巴森林被破壞的原因」

通過學生對資料的分析,使學生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思考並回答討論題

教師小結學生的答案,根據凱巴森林的變遷,解釋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具體內容。

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形成的生物與非生物物質和能量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相對穩定平衡的狀態稱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讓學生思考:生態系統為什麼具有穩定性呢?

展示:來看乙個簡單草原生態系統模型:

草→羊→狼

思考討論:當該草原遷入一群羊后,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引導學生閱讀書本有關草原生態系統維持穩定的內容。

師生歸納出生態系統維持穩定性的原因是: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解讀課本圖23-11《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的曲線圖,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這種能力。

3、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破壞

討論:這個水域在環境汙染下,還能保持穩定性嗎? (展示)

不能,乙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狀態就會遭到破壞。

有哪些因素可以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課件展示幾**片讓學生觀察,歸納出原因

1、自然因素:火山爆發、**、泥石流、洪水、颱風海嘯等。

2、人為因素:過度開發、環境汙染等

思考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來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六、小結:

1.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形成的生物與非生物物質和能量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相對穩定平衡的狀態稱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生態系統能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3.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生物圈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而人類活動的干擾正在全球範圍內使生態系統偏離穩態,我們要保護並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七、課題練習(展示)

八、作業

作業:什麼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為什麼能維持一定的穩定性?有哪些因素能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九、板書設計

第3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一、什麼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含義:生態系統經過長期的發展過程,逐步形成了生物與非生物物質、能量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相對穩定平衡的狀態。

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三、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破壞

1、自然因素

2、人為因素

課後反思

第5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1節生態系統的結構

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一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生態系統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陽光 熱能 水 無機鹽等。2.生產者 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3.消費者 動物,包括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雜食性動物和寄生動物等。4.分解者 能將動植物的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主要是細菌和真菌。二 食物鏈和食...

5 5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例1 下列例項中,屬於恢復力穩定性的是 a 由於亂砍濫伐,長江流域森林面積急劇減少,引發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 b 當天氣乾旱時,草原生態系統中的動物種類和數量一般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c 鄉村有乙個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邊洗東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 乙個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闖入某大型肉食動物後,生態系...

學案46生態系統的資訊傳遞和穩定性

第九單元生物與環境 考綱要求 1.生態系統中的資訊傳遞 2.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複習要求 1.舉例說明生態系統中的資訊種類 2.舉例說明資訊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3.解釋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4.區別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基礎自查 一 生態系統的資訊傳遞 1 種類 1 物理資訊 2 化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