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與中國西部發展

2022-12-26 20:09:02 字數 4826 閱讀 7758

馬鈴薯原產地與進入中國

中國現有不少農產品物種,是通過中外文化和商業交流得來的。

高潮時期有兩個:絲綢之路引進的西瓜、黃瓜、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蘿蔔、石榴等物產,作為雙向的交流,中國也向外輸出了中原的桃、李、杏、梨、薑等作物。

其次是哥倫布及地理大發現之後的海域交流。一方面是荷蘭循印度洋、馬六甲海峽進入太平洋沿岸地區,另一方面則是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之間的航道交流,擴充套件到西太平洋,主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馬尼拉(acapulco-manila)航道的開通。新大陸的作物也因此進入了中國。

馬鈴薯是後一次交流的產物。

馬鈴薯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原產。在秘魯,馬鈴薯是最重要的作物,其種植歷史已經有數千年。考古證據顯示,馬鈴薯在秘魯安第斯山區的栽培至少有2023年的歷史,最近的研究表明該作物確切的起源中心在秘魯,即的的喀喀湖的北側。

馬鈴薯起源於安第斯山地區,但是最近公布的dna證據顯示,如今世界各地種植的馬鈴薯是從智利的品種進化而來的。十八世紀歐洲主要流行安第斯馬鈴薯,但是從智利引進的種質卻在十九世紀成為主導。

歷史記載,西班牙殖民者2023年在安第斯山脈的村莊裡「發現」了馬鈴薯,並在拉丁美洲各國傳播,後來將馬鈴薯帶回西班牙並傳到歐洲其他國家。約在2023年,馬鈴薯傳到英國和愛爾蘭,2023年傳入北美洲。

馬鈴薯進入中國後,不同地域的中國人給馬鈴薯起了不同的名字,西北和西南地區口語中習慣稱呼馬鈴薯為「洋芋(讀音為yangyu)」意思為外國芋頭(foreign taro),長江下游地區的口語則略有變化,稱呼為「洋芋頭(yangyutou)」,意思一樣。而在華北和東北口語,則稱之為「土豆(tudou)」意思是土地里長出來的豆子(earth bean)。

根據唐凌**《農作物品種的引進與民族經濟的融合》(廣西民族研究2023年第4期),「馬鈴薯也稱洋芋、香芋、土豆、山藥(蛋、豆)等,原產地也是南美洲。早在16世紀中葉,荷蘭人引種的馬鈴薯已經在台灣種植,康熙三十九年(2023年),舟山群島的定海縣也有人種植馬鈴薯。中國大陸種植馬鈴薯的時間大約是在明末清初。

從印緬通道引種至滇、川、黔等省的馬鈴薯因不適應**帶的氣候,薯種很快退化。後輾轉傳到隴東、陝南、晉北高寒帶才得以安家落戶,直至引種到菜農眾多的城郊,才最終擺脫了每況愈下,自生自滅的命運。這段史實,引自翟幹詳的《馬鈴薯引種我國年代的初步探索》,刊載於《中國農史》2023年第20卷第2期。

此文認為,馬鈴薯進入中國是經印緬通道。考慮到明末清代台灣與大陸之間密切的官方和民間交流的便捷和短距離,已經在台灣出現的馬鈴薯進入中國大陸的可能性,遠比經印緬通道大。因為印緬通道進入中原路途極其艱難,而且瘴氣蔓延的冬季和夏季的雨季,幾乎無法通行。

鑑於明史記載現在菲律賓的蘇祿國王到北京見明永樂大帝而因病在中國病逝,中國大陸當時與菲律賓的各種交流應該相當頻繁。西班牙人將馬鈴薯引入菲律賓,然後陸續傳到鄰近的我國台灣島和大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黃啟臣撰文寫道,番薯、馬鈴薯、玉公尺、南瓜的單位面積產量,比中國傳統的穀子、高粱、小麥要高出許多倍,番薯「每畝可得數千斤,勝種五穀幾倍」,玉公尺「種一收千,其利甚大」。並且「不與五穀爭地,凡瘠滷沙田勺皆可以長」,還可與其他作物(如小麥等)構成一年兩季收穫,從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所以成為當時中國的重要糧食作物。

如福建「地瓜一種,濟通省民之半」。其他地方也有「紅薯半年糧」的諺語流傳。番薯、馬鈴薯的秧蔓又是極好的飼料。

玉公尺以及土豆、紅薯的澱粉的耐儲存性,使得豐收年份的玉公尺和澱粉可以儲存起來,可以補充歉收年頭的糧食。而當時「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攤丁入畝」等新的稅收政策,放鬆了國家對人口束縛(黃啟臣:明代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的高度發展

無論馬鈴薯通過什麼途徑進入中國,時間在明末清初。這個在中國任何歷史文獻中都沒有衝突。

統計資料表明,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2023年的產量為7200萬噸。

馬鈴薯與中國人口的歷史性增長

之所以要提到馬鈴薯與中國人口歷史性增長的問題,原因是馬鈴薯對貧困人口的悖論性作用。一方面它是窮人的糧食,荷蘭畫家梵谷的patato eater作品,表示出,在一百二十年前荷蘭,窮人的生存主要依賴馬鈴薯,中國的情況也類似。另外一方面,正是因為馬鈴薯的高產維持了窮困人口的生存和繁衍,使得中國貧困地區,尤其是西北半乾旱地區窮困人口的增長很高,而人口密度的提高進一步對土地和生存資源的壓力,使得貧困難以解除。

高產作物引進中國後中國人口增長的速度驟然加快,兩者之間是有密切關係的。美籍歷史學家何炳棣教授2023年寫的《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正好著重論述了馬鈴薯引進中國前後的明清以來到現在為止的六個世紀中國人口問題(2023年譯本名為《1368-2023年中國人口研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23年譯本書名改為《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何教授認為,「至14世紀末,中國的實際人口大致至少超過了6500萬」。「儘管明代官方的人口資料顯示出人口停滯,實際上從洪武元年(1368)至萬曆二十八年(1600)前後中國的人口始終是或多或少直線上公升的。」清朝也有多次人口登記,但缺漏依然無法避免。

經過對資料的研究計算,何炳棣教授得出的結果是:全國人口從乾隆四十四年(1779)的***增加到道光三十年(1850)的430000000,共增加了56.3%。困擾著近代中國的人口過多和普遍貧窮的問題,在道光三十年已經存在。

前文所引黃啟臣的結論「番薯、馬鈴薯的秧蔓又是極好的飼料。玉公尺以及土豆、紅薯的澱粉的耐儲存性,使得豐收年份的玉公尺和澱粉可以儲存起來,可以補充歉收年頭的糧食。而當時『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攤丁入畝』等新的稅收政策,放鬆了國家對人口束縛」與何炳棣教授對當時中國人口的研究結論,是可以互為印證的。

至於現代中國相關地區的人口增長,根據筆者2023年代中期的研究,情況如下:

2023年代中期中國貧困的西部地區,在人口增長方面共同的問題之一,是人口自然增長率過高。

(鄒藍:巨人的跛足:中國西部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23年)

中國西北貧困地區,是乾旱半乾旱地區。聯合國於2023年在東非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的國際沙漠化會議規定,乾旱區人口的臨界指標每平方公里7人,半乾旱區為20人。我國西北各省區作為乾旱、半乾旱地區,其人口密度都已接近或超過這種臨界值了,甘肅55人,寧夏68人,新疆9人,青海5.

8人。(鄒藍:西部與西部人:

喀什噶爾的風,中國文史出版社,2023年)

而這些地方正好是中國馬鈴薯的最重要產區。貴州畢節地區,寧夏西海固以及甘肅的定西地區,作為貧困地區,居民食譜中最重要的糧食,就是洋芋或者馬鈴薯。這絕非偶然。

馬鈴薯在中國的區域分布和種植規模

馬鈴薯主產區在中國,與貧困地區的地理範圍重合度很高。

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

而西南五省市區,西北包括內蒙和山西在內的黃土高原,基本是國家規定的貧困地區。

2023年,***對我國大陸上連成片的14個貧困地區作了明確的界定,其中位於西部省區的縣份如下:

四川涪陵、豐都、石樁、武隆、彭水、黔江、酉陽、秀山、雲陽、奉節、巫山、巫

溪、城口、北川、劍閣、青川、旺蒼、廣元、平武、蒼溪、萬源、通江、南江,

筠連、珙縣、興文、叙永、古藺、沐川、屏山。

陝西略陽、勉縣、澤縣、城固、留壩、佛坪、南鄭、鎮巴、甯強、西鄉、安康、

漢陰、鎮坪、旬陽、石泉、嵐皋、寧陝、商縣、丹鳳、山陽、洛南、鎮安、

柞水、商南、白河、紫陽、平利、漢中。

雲南石屏、紅河、綠春、元陽、建水、箇舊市、開遠、屏邊、馬關、麻粟坡、

文山、硯山、西疇、丘北、廣南、富寧、彌勒、瀘西,巍山、祥雲、賓川、漾

濞、永平、雲龍、蘭坪、劍川、鶴慶、永仁、碧江、福貢、貢山、德欽、維西、

麗江、寧蒗、永勝、華坪、鹽津、大關、威信、鎮雄、魯甸、巧家、宣威。

貴州畢節、大方、赫章、威寧、納雍、水城、盤縣、普安、織金、從江、榕江、荔

波、獨山、三都、丹寨、雷山。

廣西三江、融水、東蘭、凌雲、巴馬、都安、馬山、風山、忻城。

內蒙古赤峰、敖漢、喀喇沁、翁牛特。

其中縣份的數字還不包括國家已另有安排的甘肅中部、寧夏西海固及**全區。即使這樣,在全國列名的225個貧困縣中,西部就佔134個,佔59%以上。

(鄒藍:巨人的跛足:中國西部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23年)

由此可見,馬鈴薯的最主要產區,正是中國的西部貧困地區。而在中國以西部和貧困地區為主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已均躍公升世界首位。

根據2023年5月下旬在中國貴陽市舉行的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第二次年會公布的資訊,從2023年到2023年,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了30%,年產量已突破7000萬噸,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躍公升至世界首位。馬鈴薯已成為繼小麥、水稻和玉公尺之後,中國第四大作物。近5年來 ,中國馬鈴薯消費量增長了40%,是世界上消費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而在生產的地域分布方面,內蒙古、甘肅、雲南和貴州等4個省區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45%。

本表中全國土豆種植面積最多的三個省區內蒙,貴州和甘肅,正好是三個西部省區,西南的貴州是全國人均gdp最低的省,西北的甘肅則普遍認為是全國最窮的省,而橫跨西北華北東北的內蒙,則可以看作是北方最貧困的省區。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馬鈴薯的耐旱性,對我國西部,尤其是西北和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民眾有特殊意義。

內蒙馬鈴薯的單產14.2噸,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貴州13噸則低於全國水平1噸,而甘肅的12.5噸更低一些。

相比之下,山東33噸,新疆、**25噸,廣東20噸,吉林、遼寧19噸。貴州的鄰省雲南也達到20噸左右。

與馬鈴薯原產地南美洲國家比,貴州的單產也普遍低於南美洲。委內瑞拉2023年單產為18.6噸/公頃;秘魯12.

6噸/公頃;巴西23.7噸/公頃; 哥倫比亞17.3噸/公頃;墨西哥27.

1噸/公頃;智利15.2噸/公頃。只有極其高寒的玻利維亞為5.

6噸/公頃。

分析的初步結論是,內蒙、貴州和甘肅馬鈴薯種植面積雖然大,但是單產相對低,因此單產提高的潛力還大大存在。

馬鈴薯:營養食物和食物安全

馬鈴薯又叫洋芋、洋山芋、馬鈴薯、山藥蛋,其營養價值曾經長期被忽視,而如今卻成了營養學家青睞的蔬菜明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食物之一。

中國西部戰略論壇的邀請函

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您參加由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和 財經 雜誌聯合主辦的 全球經濟變局下的中國西部戰略 國際論壇,中國西部戰略論壇邀請函。論壇將於6 月27日在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是全國135所基地中惟一...

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建築裝飾及材料展覽會

立足成都輻射大西部市場拓展的首要選擇 western chinabuilding 2010西部建博會是西部最具規模 最高規格的建材博覽會,將以 國際化 專業化 品牌化 規模化 的形象在業界獨樹一幟。博覽會以四川成都為中心,輻射重慶 陝西 廣西 雲南 貴州 青海 甘肅等10餘個省市及上百個二 城市,是...

2019中國西部印刷包裝展邀請函

2012中國西部印刷包裝產業對接博覽會 西部印包精品展 2012年3月2 5日中國成都 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 指導單位 中國包裝聯合會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德納展覽集團 聯盟單位 中國包裝報四川省新聞出版局成都市博覽局 四川省經濟資訊委員會成都市新聞出版局四川省招商引資局 協辦單位 中國印刷協會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