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學

2022-12-25 06:54:04 字數 3182 閱讀 6596

填空1、城市地理學的研究物件就是城市這一複雜的動態大系統。城市地理學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城市形成、發展、這和分布和空間結構變化規律。它既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學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2、城市地理學研究的核心是從區域和城市兩種地域系統中考察城市空間組織和城市內部的空間組織。

3、城市具體到空間上無非有三種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實體地域概念、功能地域概念。

4、全國的城鎮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地區」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區以外的2500人以上「居民點」的全部人口組成。

5、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6、自然條件通過影響人口分布而影響城市的形成發展。

7、2023年世界197個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個)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瀕海、瀕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帶,其中又以位於海拔100m以下的居多。我國設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

一、第二、第**階梯的比例大多分別是1%、32%和67%(1983)。

8、城市化一詞至少包含了鄉村—城市之間的四種轉型:①人口結構的轉型②經濟結構的轉型③地域空間的轉型④生活方式的轉型。

9、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舒爾茨2023年提出遷移行為是個人的一種經濟投資過程,是人們追求最大經濟收益的行為決策過程,遷移者預期通過實施這一行為將會提到比較大的收益。

10、託達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人口流動模型,認為人口流動過程是人們對城鄉預期收入差異而不是實際收入差異作出的反映。

11、以大城市為中心來考察城市化現象,即會發現存在著向心與離心兩種型別的城市化。

12、城市職能是城市科學裡的專門術語,指某城市在國家或區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擔的分工。

13、學術界一般習慣於把城市規模分布分為位序—規模分布和首位分布兩種基本型別,介於這兩者之間的,屬於過渡型別。

14、美國學者厄爾曼認為相互作用產生的條件有三個:互補性、中介機會和可運輸性。

15、空間擴散有三種基本型別:傳染性擴散、等級擴散和重新區位擴散。

16、地理位置包括相對位置(或大位置)和城址(或小位置)

17、馬克思主義地租將地租分為級差地租和壟斷地租。

18、均質性:指城市地域在職能分化中表現出來的一種保持等質、排斥異質的特性。均質性是動態的和相對的,並非地域本身說固有的職能特徵。

名詞解釋

1、都市區:都市區是乙個大的人口核心以及與這個核心具有高度的社會經濟一體化傾向的鄰接社會的組合,一般以縣作為基本單元。

2、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是指國家投資於城市經濟部門,隨著經濟發展產生的勞動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體地表現為原有城市發展和新興工礦業城市產生兩個方面。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是指農村地區通過自籌資金發展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的非農業生產活動,首先實現農村人口職業轉換,進而通過發展小城市(集)鎮,實現人口居住地的空間轉化。

3、城市經濟活動的基本與非基本部分:一部分是為本城市的需要服務的;另一部分是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務的。對外服務的部分,是從城市以外為城市創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經濟基礎,這一部分活動稱為城市的基本活動部分,它是導致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

基本部分的服務物件都在城市以外,細分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離心型的基本活動;另一種是向心型的基本活動。滿足城市內部需求的經濟活動,隨著基本部分的發展而發展,它被稱為非基本活動。

細心也有兩種:一種是為了滿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產所派生的需要,另一種是為了滿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

4、首位城市:把在規模上與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國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中佔據明顯優勢的城市定義為首位城市。

5、首位度:一國最大城市與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體系中的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集中程度。

6、空間相互作用:為了保障生產、生活的正常執行,城市之間、城市和區域之間總是不斷地進行著物質、能量、人員和資訊的交換,這種交換稱為空間相互作用。

7、城鎮體系:也稱為城市體系或城市系統,指的是在乙個相對完整的區域或國家中,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由不同職能分工,不同等級規模,聯絡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鎮組成的集合。它以乙個區域內的城鎮群體為研究物件,而不是把一座城市當作乙個區域系統來研究。

8、城市土地:城市區域內的陸地、水面以及它們上下一定空間所構成的自然綜合體。

9、**商務區(cbd):是城市中商務活動和**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築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務範圍最大的地區,同時它也是城市中地價最高的地區。簡而言之,現代城市的cbd是城市、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中樞。

簡答1、中國城市地理學研究特點:①注重城市空間結構的研究②注重區域城鎮體系的研究③注重城市化研究④注重城市地理新領域與新方法的拓展與應用

2、大都市帶的地域組織特點:①多核心:區域內有若干個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

②交通走廊:這些大城市核心及都市區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發展。③密集的互動作用:

不僅都市區內部,中心城市與周圍郊區之間有密集的相互作用,都市區之間也有著密切的社會經濟聯絡。④規模特別龐大:以2500萬人作為大都市帶的規模標準。

⑤國家的核心區域:集外貿門戶職能、現代化工業職能、商業金融職能、文化先導職能於一身,成為國家社會經濟最發達、經濟效益最高的地區,甚至具有國際交往樞紐作用。

3、轉運功能可分為:①實體轉運:貨物從一種交通方式轉換為另一種交通方式。

②商業性轉運:主要指商品所有權的改變。③政治性轉運:

主要指商品從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另乙個國家或地區,這是需要付關稅。

4、劉易斯模型的前提:①一是模型暗含假定現代部門的勞動轉移率和就業創造率與現代部門的資本積累率成比例;②二是農村存在著剩餘勞動力,而城市實現了充分就業;③三是現代部門存在著乙個競爭性的勞動力市場,從而保證在農村的剩餘勞動力被全部吸收以前城市的實際工資保持不變。

5、當代世界城市化的特點:①城市化程序大大加速。②大都市化趨勢明顯。③大都市帶成為國家的核心區域。

6、中國城市化的基本特徵:①城市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基本上相適應。②城市規模體系的動態變化加速。

③城市化水平的省際差異變化。④郊區化程序已經顯現。⑤都市連綿區成為國家經濟的核心地區。

7、城市土地的經濟特徵:是城市土地利用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屬性的反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土地資源的稀缺性。

②區位的效益型。③邊際效益遞減性。④土地利用方式變更的困難性。

⑤市場交易的低效性。

8、開發區的特徵:①是為實現地方產業發展目標而建的區域,是區域發展政策工具。②是按規劃進行建設的區域。

③具有內部統一性的區域,體現為產業間具有聯絡;擁有生產、居住、遊憩等多樣化功能;統一由乙個行政主管單位或公司對進入園區的企業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服務、管理等。④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⑤是乙個動態的、不斷演進的區域。

城市地理學

課程名稱城市地理學 專業年級城規0912 學生學號 0920102211 學生姓名沈斐 任課教師張振龍 論述題一 結合城市內部地域結構理論,簡述乙個你所熟悉的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演變模式,並闡述空間結構演變的機制。分析過程要有必要的圖 表和資料分析 答 城市化也有的學者稱之為城鎮化 都市化,是由農業為...

城市地理學試卷

城市地理學 期末考試卷 姓名班級 學號 一 選擇題 每小題3分 中心地理論的提出者是 a卡斯特爾斯 b廖什 c克里斯泰勒 d戈特曼 城市近域推進演化模型中第四時期首位城市體系的表現是 a絕對集中 b相對集中 c相對分散 d絕對分散 當代世界城市化的特點之一有 a區域差異變大 b大都市化趨勢明顯 c經...

城市地理學複習總結

1 下列不是空間相互作用產生條件的是 a 互補性 b 中介機會 c 差異性 d 可運輸性 2 中國特大城市的劃分標準是 a 市區總人口100萬人以上 b市區非農業人口100萬人以上 c 市區總人口50萬人以上 d市區非農業人口50萬人以上 3 下列哪一種城市地理研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伯吉斯?c a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