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學

2023-01-11 10:03:05 字數 5002 閱讀 8683

課程名稱城市地理學

專業年級城規0912

學生學號 : 0920102211

學生姓名沈斐

任課教師張振龍

論述題一、結合城市內部地域結構理論,簡述乙個你所熟悉的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演變模式,並闡述空間結構演變的機制。分析過程要有必要的圖、表和資料分析

答:城市化也有的學者稱之為城鎮化、都市化,是由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具體包括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不同的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對之有不同的解釋,就目前來說,國內外學者對城市化的概念分別從人口學、地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角度予以了闡述。

城市內部地域結構理論指各種城市功能分割槽及其空間組合。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由職能分化帶動形態分化而形成的結構。構成城市的具有各種功能及其相應的物質外貌的功能分割槽。

又稱城市內部結構。現代城市是乙個有動力的有機體,它是在一定空間範圍內不斷演變和發展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職能分化帶動形態的分化形成城市內部空間布局,各個功能區有機地構成城市整體。

城市地域結構是城市地理學基本研究課題之一。

下面我就以鄭州市為例,簡述其城市化發展過程。

2004鄭州市城市化水平為36.32%,高於全省的平均水平。一般地理環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城鎮較為密集,工業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也相對較高。即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區為鄭洛工業走廊以及107國道附近的地區:

城市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丘陵地區以及東部地區。

(1)改革開放以來,鄭州市城鎮數量快速增長

自改革開放以來,鄭州市城鎮數量由2023年的1個大城市、1個小城市(上街區)、6個縣城、1個建制鎮增加到2023年的1個大城市、2個小城市、8個建制鎮,然後迅速增加到2023年的1個特大城市、6個小城市和53個建制鎮,到2023年建制鎮又增加到73個。城鎮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國家政策。在國際和國內環境影響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鄉鎮企業發展迅速,有力地推動了工業化的程序,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

(2)鄭州市城鎮規模快速發展,等級序列顯著改革開放以來,各級城鎮規模不斷擴大,等級序列趨於顯著,以建成區面積為指標,平均增速達到6.9%,尤其中心城的規模擴充套件遠遠高於各縣市,而建設用地增速較快的縣市是距中心城最近的滎陽、中牟、上街。這說明鄭州市區的中心地位在不斷加強,各縣市發展穩中有公升,距中心城最近的滎陽、中牟、上街受中心城的發展帶動較大。

(3)鄭州市城鎮發展空間格局特徵日益明顯鄭州市城鎮發展空間格局特徵日益明顯,城鎮分布西密東疏,主要沿隴海方向呈帶狀分布,尤其密集於鞏義——滎陽…帶;其次在南部沿登封——新密——新鄭交通線分布較多的城鎮,在沿京廣交通線方向上城鎮密度及城市化水平也較高。這是因為,一方面受地形等自然條件和歷史發展基礎影響;另一方面鄭州西部及西南山區礦產資源豐富,以此為依託的產業發展較快,城鎮經濟基礎和實力較強,城鎮多密集分布於山谷交通幹線上,尤其在鞏義有較強體現;另外是受交通優勢影響,沿交通幹線的城市一般發展較快。

城市空間是城市一切活動的載體,其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多層次多方位,幾乎涵蓋了包括產業、道路、生態、旅遊、景觀、社會、居住等所有和城市有關的內容。其結構的優劣直接決定乙個城市各種功能活動能否有序進行,城市能否可持續發展。合理的空間結構可以推動城市迅速發展,提高城市的競爭力,而空間結構混亂的城市會促使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發展方向錯誤,進而造成城市綜合實力的下降和城市的衰敗。

城市空間結構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下,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長期歷史積累而逐步形成的。在城市的不同發展階段,其空間結構表現出不同的特徵,在巨集觀層次上表現為由於相鄰城市的互動作用而形成的城市群體形態即城鎮等級體系:在中觀層次上城市外部空間形態的拓展,是城市地域規模演變的外顯形態;在微觀層次表現為城市內部結構形態,是社會經濟活動在城市地域空間上的投影。

在城市這一特殊地域實體上,各種自然、人文要素互動作用,使得城市空間結構成為跨學科的研究物件。由於研究的多學科,多視角的複雜性,目前尚未形成乙個能被廣泛接受的公認概念.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了多方面**。

下面我們就來討論2023年以來鄭州市城市空間結構演變過程。

4.2.1改革開放初期的補償性發展階段(1978—2023年)

4.2.1.1城市空間擴充套件的主要契機

(1)2023年編制、2023年批准的鄭州市總體規劃(圖4—4),明確了城市的

性質、規模及發展方向。

(2)國家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改革開放城

市化程序加快。

(3)經歷了「文革」時期城市建設低谷後,城市積蓄了進一步擴張的客觀要求

4.2.1.2城市空間擴充套件的主要特徵

(1)城市化地域擴充套件方式以軸向擴充套件為主

生產基地沿京廣線北段、隴海線西段及東明路分布,成為城市用地擴充套件的三隻觸角。原城市西部[業區外圍及沿隴海線向南建成火片]:業區,生長軸間生活、科研用地不斷向外蔓生。

整個城市形態呈團塊狀,向西北、東和西南方向延伸出三條觸角。城市整體布局較緊湊。功能分割槽較合理,城市發展有較人餘地。

(2)公交用地是城市化地域擴張的先導

住宅、辦公、學校等城市綜合建設基地亦有較快增長。1976—2023年11年間新徵城市建設基地中,對外交通基地所佔比例最大,達22.6%。辦公和工廠用地各佔13.7%和12.3%,住宅用地僅佔9.9%。

城市建設重生產輕生活現象嚴重。至2023年人均居住面積僅6.62艫。從發展趨勢上看,工業、倉庫、對外交通和住宅用塒向外擴充套件速度均趨於緩慢,表明城市建設由急速發展逐步過渡到相對穩定階段。

(3)二七商業中心的集聚與生長

隨著以商貿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的迅速崛起,鄭州城市的商業**主要分布在當時的城市中心「二七」廣場周圍,在這裡集中建設了幾個大型商場,老城區的商業功能得到了恢復,形成了市級商業中心,改變了城市的商業布局及經營特徵。這時期城市的商業設施具有規模大、經營檔次高、功能齊全等特徵。

(4)以二七廣場為中心的老城改造

以「二七」塔為中心是鄭州市的老城區,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原來最繁華的中心區的資源價值、區位價值及交通價值凸現,老城的重要地位被重新認識,在老城區從區域性修補轉向結合房地產開發的全面老城改造。恢復城市中心區活力,將二七廣場的性質確定為交通、商業和紀念三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場。

(5)城市外部空間呈星形擴充套件

由於受到鐵路沿線的阻隔,及城市跨越鐵路發展的經濟|』j檻作丹j,城市在各個方向上的擴充套件表現出特定的不均衡性和非緊湊性,空間結構明顯沿交通線璺軸向擴充套件勢態,城市沿南剛路、花同路、建設路、大學路等城市重要道路向外圍星軸向擴充套件。隨著城市發展軸的極化及空間的不均勻分布,原有的環狀布局被打破,代之以星形的擴充套件模式。

道路與交通:規劃拓寬興隆街,福壽街、火同路等;打通**路,人民路、紫荊山路;拓寬重要交通路口;將德化街、前塘裡、大同路鋒改造為步行商業街;沿金水河、熊耳河兩側開闢自行車專用道;規劃再建鐵路立交17處,城市幹道立交6處。2023年,市區鋪裝道路總長度為190.6公里,遠期規劃市區道路總長度為345.2公里,公共停車場、廣場面積22萬平方公尺。

圖4—5所示為2023年鄭州城市道路系統圖。

園林綠化:2023年市區有公園4處,小遊園8處,總計公共綠地145公頃;市區綠化覆蓋率已達32%。近期規劃修建動物園、**公園等公園與小游同,增加各種綠地面積7l公頃。

市綠化覆蓋率達35%。遠期規劃增加植物園、東風公同等十處,市城市綠化率覆蓋達45%。

90年代後期隨著鄭州交通區位的凸顯和城市商業**功能的崛起,城市的性質、職能由過去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輕紡工業型城市逐步轉變為綜合交通、商業**型國家歷史名城。功能的轉變直接影響城市形態的擴充套件,由過去單一的鐵路交通指向型外延式拓展,逐步轉化為公路、綜合商貿指向型內部空間的演替。

任何乙個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演變和發展,其都帶有明顯的歷史性特徵,反映出歷史的時空演變軌跡。鄭州作為近代歷史上興起的現代城市,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和交通型城市的發展軌跡,影響因素和發展過程較為複雜,總體來說有兩個基本特點:第一,鄭州城市空間形態由於受地形約束較少,具有明顯的自由蔓延狀平原型城市特徵;第二,城市空間結構演變軌跡明顯受鐵路交通因素制約,表現山強烈的軸向極化現象,鄭州素有「火車頭拉出來的城市」之稱,一語道出了近現代城市發展與鐵路建設的依存關係。

二者岡素共同作用,經歷多年演化。形成目前的雙「v」字型空間結構。對其演變歷程進行回顧和總結,對其演變規律和特徵進行概括,有助於科學地把握和**城市未來發展方向,並對其他類似城市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鄭州城市化過程和空間結構產生原因:作為華中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鄭州市也和其他中國的人中城市一樣經歷著城市的飛速發展,其內部進行著激烈的變革。由於經濟的飛速增長而帶來的城市快速擴張給城市的結構造成了一定的混亂無序。

它表現在一定的層面和領域如土地,交通基礎設施,生態,功能等。而作為城市藍幽和綱領性的總體規劃,面對如此超常規的城市化運動,往往對城市發展規模的**過於保守,滯後於城市的發展。因此需要對城市化過程和空間結構的發展深入的研究,站在乙個新的高度指出乙個積極發展的策略思路,強化城市發展的結構,弱化對城市規模深入細微的**,並採取對應的政策予以分別指導。

二、中國的開發區有哪些型別,其發展有哪些特點;選擇所熟悉的代表性開發區作為案例,分析其產生、發展的過程;並分析其空間結構的演變的階段和機制

答:開發區是我國城市化和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和主要載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發展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不同的時期,開發區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方式和影響強度是不一樣的。**總結了開發區對我國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分析了開發區與城市空間關係的演進歷程提出我國開發區與城市的空間關係已經經歷了兩個階段,即開發區的孤島和飛地。

階段開發區對城市空間影響效應增強階段,現在已經進入開發區與城市空間融合階段。

開發區是以城市為依託,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特殊管理體制的特定區域是我國面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戰略選擇。以2023年第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設立為起點,中國開發區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而不斷深入.目前已形成了乙個包括國家和地方不同級別的,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省級開發區為主要類別的開發區。截至2023年底,中國共有各類開發區約2000家其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1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6 8家。

儘管這三類開發區在總體目標,優惠政策、區位因子和主管部門上有所不同。但其發展背景、發展模式、管理體制和理論基礎基本一致。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過程中它們交相輝映。

走上了相似的道路,即:都強調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外資和擴大出口,都強調自主創新,積極營造區域創新環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事實上都成為所在城市擴大經濟總量。

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和提公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區域。而且,這三類開發區也對我國城市化和城市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城市地理學

填空1 城市地理學的研究物件就是城市這一複雜的動態大系統。城市地理學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城市形成 發展 這和分布和空間結構變化規律。它既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學群的重要組成部分。2 城市地理學研究的核心是從區域和城市兩種地域系統中考察城市空間組織和城市內部的空間組織。3 城市具體到空...

城市地理學試卷

城市地理學 期末考試卷 姓名班級 學號 一 選擇題 每小題3分 中心地理論的提出者是 a卡斯特爾斯 b廖什 c克里斯泰勒 d戈特曼 城市近域推進演化模型中第四時期首位城市體系的表現是 a絕對集中 b相對集中 c相對分散 d絕對分散 當代世界城市化的特點之一有 a區域差異變大 b大都市化趨勢明顯 c經...

城市地理學複習總結

1 下列不是空間相互作用產生條件的是 a 互補性 b 中介機會 c 差異性 d 可運輸性 2 中國特大城市的劃分標準是 a 市區總人口100萬人以上 b市區非農業人口100萬人以上 c 市區總人口50萬人以上 d市區非農業人口50萬人以上 3 下列哪一種城市地理研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伯吉斯?c a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