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組織考核

2022-12-24 15:48:05 字數 5848 閱讀 7586

非**組織的興起,深刻地影響和改造著傳統的**、市場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和結構。為了進一步研究非**組織的治理問題,有必要對其理論機理進行考究與梳理;非**組織治理理論的淵源主要來自於經濟、政治和管理學的包括**失靈理論、委託**理論、第三方管理理論以及**、市場和志願部門相互依賴理論。

《辭海》中,「治」有「治理、管理、秩序、安定」之意,「理」有「整理」「辦理」之意,合為一詞,則有「統治、管理、處理」之意。治理之英文為「govern」動詞、「governance」名詞,源於拉丁語,其基本含義為統治、支配、管理、管理方式。「governance」治理與「government」**具有相同的意項。

「治理」與「統治」一詞交叉使用,主要用於與國家的公共事務相關的管理活動和政治活動中。就結果而言,治理是創造有利於秩序維持及集體行動的條件,因而與**的管理行為並無多大差異。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賦予「治理」新的含義,不僅其涵蓋範圍遠遠超出傳統的經典意義,而且其涵義也與「統治」相去甚遠。

它不再只侷限於政治學領域,而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經濟領域,成了經濟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管理學家廣泛採用的詞彙。治理一詞不僅在英語世界使用,而且已經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流行。正如研究治理問題的學者jessop所說「過去15年來,它在許多語境中大行其道,以至成為乙個可以指涉任何事物或毫無意義的『時髦詞語」 [鮑勃,傑索普治理的興起及其失敗的風險以經濟發展為例的論述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中文版,1999,2]。

格里·斯打克( gerry stocker)對各種治理概念梳理後,提出了以下觀點:目前作為一種理論,治理意味著一系列來自**,但又不限於**的社會公共機構和行為者。治理對傳統的國家和**權威提出挑戰,**並不是國家唯一的權力中心。

各種公共的和私人的機構只要其行使的權力得到了公眾的認可,就都可能成為在各個不同層面上的權力中心。治理意味著在為社會和經濟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存在著界線和責任方面的模糊性。它表明在現代社會,國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獨自承擔的責任轉移給公民社會,即各種私人部門和公民自願性團體,後者正在承擔越來越多的原先由國家承擔的責任。

這樣,國家與社會之間、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之間的界線和責任便日益變得模糊不清;治理明確肯定了在涉及集體行為的各個社會公共機構之間存在著權力依賴。進一步說,致力於集體行動的組織必須依靠其他組織為達到目的,各個組織必須交換資源、談判共同的目標交換的結果不僅取決於各參與者的資源,而且也取決於遊戲規則以及進行交換的環境;治理意味著參與者最終將形成乙個自主的網路。這一自主的網路在某個特定的領域中擁有發號施令的權威,它與**在特定的領域中進行合作,分擔**的行政管理責任;治理意味著辦好事情的能力並不僅限於**的權力,不限於**的發號施令或運用權威。

在公共事務的管理中,還存在著其它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有責任使用這些新的方法和技術來更好地對公共事務進行控制和引導[格里·斯托克作為理論的治理五個論點,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中文版,1999,2]。

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對治理下了乙個很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定義。該委員會2023年發表了乙份題為《我們的全球夥伴關係》的研究報告,對治理作出了如下界定「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使相互衝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並且採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

它既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制度和規則,也包括各種人們同意或以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個特徵治理不是一整套規則,也不是一種活動,而是乙個過程治理過程的基礎不是控制,而是協調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門,也包括私人部門治理不是一種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續的互動」。[全球治理委員會我們的全球夥伴關係牛津大學出版,1995]

研究表明,治理意味著確保組織長期成功的治理結構。雖然治理並不僅僅意味著一種法定結構,而治理的主要問題是治理結構,特別是組織內部分權與利益制衡機制的基本框架。治理結構是由組織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及監督機構所構成的。

作為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的治理結構至少包含以下幾層含義:控制和指導組織的制度。包括:

組織權力的配置和行使;決策、監督和評價、高階執行機構和高層管理人員的組成;設計和實施激勵機制。良好的治理結構能夠利用這些制度安排的互補性質,並選擇一種結構來減低**成本。治理意味著確保組織長期成功的治理結構。

雖然治理並不僅僅意味著一種法定結構。但不容否認治理面對的主要問題是治理結構,特別是組織內部分權與利益制衡機制的基本框架。治理結構是由組織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及監督機構所構成的。

因此,治理作為一種手段,可以協調組織的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係和利益,各利益相關者在不同程度上對組織的治理產生影響。治理是乙個過程,治理不僅包括治理結構,還涵蓋結構的執行、協調和制衡,是對組織經營管理和績效進行監督和控制,強化資訊公開,實現組織治理與組織良好績效與公信力的良性迴圈。治理包括了組織社會責任的強調。

確保組織承擔社會責任是治理的核心,藉由治理使組織履行組織內的個人倫理和社會責任與義務。有效的治理,能夠提供一種機制,以防止任何一方濫用權力,確保組織為組織的最高利益和目標實現而行動。由此可見,治理並不限於**,也不限於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公司治理,一切組織領域都需要治理。

治理是一切組織通向目標的必經之路,非**組織也不例外。[陳林建構非**組織法人治理]為中國的非**組織研究開闢了乙個嶄新的空間。

非**組織治理問題最初出現在19世紀60年代的高校教育管理實踐中。根據wood的研究,當時的治理意味著教授團與行政人員二元一體的組織。教授團享有課程安排的控制權,而行政人員則負責行政事務的推展,當行政政策或決定可能觸及到教育方案的精神時,行政人員便向教授團協商諮詢。

如果學校的行政人員未能解決其與教授團、學生或其他利害相關者之紛爭時,學校的治理董事會通常有權介入其中,並以最後仲裁者的身份解決紛爭。 [wood d j. governance and ownership[g].

n. nicholson(ed.).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organiza-tionalbeh**ior.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lackwellpublishers inc.

, 1995: 194-195.]。

可見,這一時期高校的管理模式中已經孕育了現代治理的理念,堪稱是非**組織治理的萌芽。

非**組織治理萌芽於高等教育的先例,但治理問題之所以能夠迅速普及,其中所隱含的意味遠超過行政、管理以及執行。20世紀80-90年代興起於西方的新公共管理運動對非**組織研究的影響較大。對非**組織功能的推崇加速促進了對非**組織研究的深入。

學者試圖以「市場失靈」及「**失靈」等理論觀點,解釋非**組織成長的背景,尤其是活躍在「公共領域」的各種非**組織,不僅時時在履行草根性的「社會自治」(social self-governance),而且可以視作是現代「公民社會」的中流砥柱。

20世紀90年代初,伴隨「全球治理」而引起對非**組織治理內涵的廣泛討論。giesoti和shafritz認為:「治理是指監督與管理的功能,當人們為了非營利的目的共同籌組法人社團時,治理便油然而生了。

治理一般指理事會為了治理免稅組織所採取的集體行動,作為理事會成員,理事們應針對與組織有關的事務表達自己的態度、信念及價值。治理就是治理,不是管理,非營利部門的諸多治理功能是與營利部門相似的」[giesot,i shafritz.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ssential read-ings[m]. pacificgrove c a: brooks/cole publishingcom-pany, 1990.。

美國學者dennis r. young在其編著《非**組織的治理、領導與管理:來自研究與實踐的新探索》的導論中指出:

「治理已成為非**組織能否有效執行的首要問題」,並將非**組織治理明確界定為「非**組織用以設定長期方向,並維持組織整合的機制。治理通常圍繞理事會的角色及運作為**的核心」[young d r. governing, leading, and 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insight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m].hongkong, 1993.]。

非**組織的治理似乎即等於理事會的職能和角色的發揮與運用。但也有學者不贊同這種按照「部門」定義治理的狹義做法,如houle認為:「有時理事會的活動常常被稱為『治理』,執行官的角色則應被看作是『管理』。

但這種區別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務上都是無法令人滿意的」。chait也指出:「治理的概念是複雜而且動態發展的,不能將其等同於某些一成不變的職務分工。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學者開展了大量對非**組織治理所進行的定量實證研究,側重分析影響非**組織治理的構成因素以及與內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smillie和hailey指出了組織使命、優秀團隊和理事會決策在非**組織治理中的重要性。smillie l, hailey j.

managing for change: leadership,strategy and management in asian ngos[m]. earthscan publican ltd, 2001.

]。glaeser比較了營利組織與非**組織在治理特徵上的差異,指出了非**組織的弱治理性,並構建了非**組織行為模型,運用該模型對醫院、博物館、大學和教堂的行為進行研究。他發現組織使命在治理中起著基本導向作用,並且認為由於市場競爭的存在,優秀專業人員將最終控制組織的行為 [e l.

glaeser. the governance of not-for-profit firms[d].harvard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discussion ***** number1954, 2002.

]。chao通過對非**組織的**關係案例來研究環境因素如何影響非**組織的治理模式[g. chao.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governance patterns,and organizational responsiveness: a study of representation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r]. working *****, 2003.

]。mandato則根據非**組織的特點構建了關係治理模型。該模型著重強調理事會要很好地運用決策的變動技巧、理事會與執行總裁之間維持一種建議和合作關係以及保持組織工作環境的開放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的特點[mandato j.

nonprofitmanagement: a new model for a new world[r]. working *****, 2003.

]]。美國著名學者young指出「治理己成為非**組織能否有效運作的首要課題」 [50] [在其所編《非**組織的治理、領導與管理來自研究與實踐的新洞察》一書]。npo 本身通過自主治理,取得公共效益最大化, 就會取得**的信任, 推動多中心治理。而沒有組織健全的董事會制度, 就不可能有良好治理、作業透明的新形象。

儘管非**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但同樣需要講究成本、公共效益, npo 的內部治理不僅是經理人管理本身的業務, 而且也包括對經理人經營活動的監督和控制,滿足外部團體對 npo 責任心和服務的合理要求。諸多研究均將治理視為非**組織的重要課題。

hult與walcott認為治理即是**在整個過程中,有誰參與、如何互動以及如何決策的問題[51]。gies、ott與shafritzs認為「治理是一種監督與管理,當一群人為了非**的目的,共同籌組法人團體時,治理的功能便己產生。並將非**組織的治理明確界定為「非**組織用以設定長期方向並維持組織完整的機制,一般而言,治理的論述大多是以董事會的角色及運作為**核心」 saidelr認為「在非**部門,治理一般是指董事會成員和首席執行官發揮關鍵作用的行動領域,……它與目標、基本的組織活動、決策、參與者以及環境有關」 lyons認為「治理包括一種特殊的管理。

治理者們負責組織的整個方向」。

非**組織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組織型別,其管理效率和組織績效一直被學者和公眾責難,赫茲林格認為非**組織需要重塑公眾信心,建立新的管理模。隨著**對非**組織資助的日益縮減,非**組織對於捐贈資源競爭的日趨激烈,很多非**組織為了正常的運營,借鑑市場組織運作的方式來提高非**組織的運營效率,如引入競爭機制,進行私營化和參與營利性的業務,比較典型的如高等教育產業化和醫療機構的私營化。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私營化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問題,使組織嚴重偏離其設立的目標和使命。

這迫使我們密切關注非**組織失靈的原因,重新審視非**組織的治理問題。

第6章資料組織與管理

6.2 海量感知資料的挖掘與分析 如果把新型智慧型城市比作乙個人,物聯網是感官 移動網際網路是神經 雲計算是強健體魄和心臟 大資料是聰明的大腦。新型智慧型城市,如果離開資料採集 資料分析和資料的使用,智慧型就是空談。一 大資料技術是處理感知層資料的必然選擇 感知層是新型智慧型城市體系對現實世界進行感...

第6章小結

定積分在幾何方面的應用小結 一 求平面圖形的面積 1 畫圖,找出所求圖形 2 適當地選取積分變數,例如,並確定其變化區間,設為 3 任取區間微元,得到面積元素 近似的部分量的表示式 4 以作為被積表示式,在上作定積分,則可得到所求面積 分類討論 一 直角座標情形 1 畫圖,找出所求圖形 2 適當地選...

總結 第6章

第6章微機儲存器系統 本章重點介紹兩部分內容,一是儲存器的內部結構 效能指標和如何選用儲存器組成高效的儲存系統 二是微型計算機常用的大規模積體電路隨機儲存器和唯讀儲存器以及與cpu的連線等。學習本章後要達到能設計指定容量的儲存系統。6 1 分析教材內容 6.1.1 分析重點 難點問題 1.儲存器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