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六單元

2022-12-23 15:24:03 字數 5359 閱讀 3591

新教材第三冊

五、六單元複習題

《前赤壁賦》知識梳理

(一)實詞,試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實詞。

1、七月既望 (農曆每月十六)

2、縱一葦之所如(縱:任,如:往)

3、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4、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駕)

5、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7、正襟危坐(端正)

8、方其破荊州(方,當)

9、固一世之雄也(本來)

10、哀吾生之須臾(片刻)

11、知不可乎驟得(驟:突然;驟得輕易得到)

12、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用)

(二)一詞多義

1、望:

七月之望(名詞,陰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向遠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

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像)

4、然:

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

抱明月而長終(永遠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於:

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在) 月出於東山之上(從)

徘徊於鬥牛之間(在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被)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表修飾正襟危坐而問之(表修飾)

侶魚蝦而友麋鹿(表並列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表轉折)

耳得之而為聲(表因果)

8、之: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助詞)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三)找出下列活用的詞,並解釋。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使動使……端正)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 (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以……為友)

(四)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舉酒屬客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 (繆,通「繚」鏈結、盤繞)

4、杯盤狼籍 (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五)指出特殊句式。

1、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後置)

2、徘徊於鬥牛之間(介賓短語後置)

3、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4、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被動句)

6、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

7、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後置)

8、是造物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六)根據解釋,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

1、大海浬的一顆穀粒,形容非常渺小:滄海一粟

2、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正襟危坐

3、脫離社會,獨自生活,不跟別人往來:遺世獨立

4、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不絕如縷

5、形容宴飲後桌上凌亂的樣子:杯盤狼藉

(七)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注意重點詞、句式、省略等要素。

1、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穀粒。

2、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同仙人一起遨遊,與明月一起長存。

3、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從那變動的一面看,那麼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八)文字內容以及寫法複習

1.全篇寫景敘事除了時間的線索之外,還有一條內在的感情線索:「樂——悲——樂」。首先寫蘇子陶醉於清風明月交織而成的江山美景之中,引出「羽化登仙」的超然之樂;繼而通過對曹操等歷史人物興亡的憑弔,跌入現實人生的苦悶,最後從眼前水月立論,闡發「變」與「不變」的哲理,在曠達樂觀中得到解脫。

2.「主客問答,抑客伸主」是賦的傳統表現手法,作者藉此形式,實際上是與自己進行思想的對話。作者借客之口宣洩政治失意、人生無常的苦悶,借主之口表達瀟灑超脫、返歸自然的曠達。藉此手法,使文勢形成波瀾,將內心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加強了藝術效果。

(八)能力遷移與提高

1.全文以風、水、月為描寫主景,由景生情,移情入理,試分析畫意、詩情、哲理交熔一爐的藝術特色。

文章首段先寫「畫意」,描繪清風明月、波光萬頃的秀美景色。作者陶冶於自然美景中,產生心曠神怡、羽化登仙的「詩情」。此為由景生情,寓情於景。

第二段主客飲酒樂甚,主人扣弦而歌,樂極生悲,客吹洞簫,更渲染悲情。第三段客由赤壁之景,聯想到與赤壁有關的歷史人物,再抒發人生苦短的悲懷,將「詩情」渲染到極致。第四段移情入理,以水和月為喻,論述「變」與「不變」的哲理。

最後主客得到解脫,由悲變喜。全文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情、景、理水**融。

2.如何看待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人生態度,請聯絡自身現實簡述之。

(1)作者:身處逆境,淡薄得失的曠達情懷(2)聯絡自身談看法

《遊褒禪山記》知識梳理

(1)實詞,試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實詞。

1、唐浮圖慧褒始捨於其址(基址,指山腳)

2、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山之南)

3、有碑僕道,其文漫滅 (倒伏)

4、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幽深的樣子)

5、有怠而欲出者 (懈怠、怠惰)

6、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責怪)

7、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平坦)

8、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非同一般的)

9、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輔助)

10、何可勝道也哉 (盡)

(二)一詞多義

1、觀: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觀察)

而世奇偉、瑰怪、非常之觀(景象)

大王見臣列觀(建築物的一種,宮廷中的樓台、宮殿)

2、得 此餘之所得也(得到)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往往有得(心得、收穫)

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能夠)

3、其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那,代指慧褒埋葬的時間。)

距其院東五里(那,代指慧空禪院)

獨其為文猶可識(它,代僕碑)

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它,代穴;那些,代指遊客)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那,代指後洞;那,代指遊客)

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自己,代作者)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他們,代指古人)

其孰能譏之乎(難道,表反詰)

(三)詞類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詞並解釋。

1、唐浮圖慧褒始捨於其址(舍,名作動,築舍定居)

2、以故其後名之曰 (名,名詞作動詞,命名)

3、有泉側出   (側,名詞作狀語,從旁邊)

4、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詞作動詞,照明.)

5、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見,名詞作動詞,所見景象)

6、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 幽暗昏惑,形作名,叫人迷惑的地方)

7、常在於險遠。(形容詞作名詞,險阻僻遠的地方)

8、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窮,形作動,走到盡頭)

9、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詞作動詞,照明)

10、後世之謬其傳(謬,使動用法,使……錯誤)

(4)虛詞

1、而卒葬之 (最終、最後)

2、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介詞,因為)

3、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連詞,而)

4、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連詞,來)

5、蓋音謬也。(大概)

6、不出,火且盡(將要)

7、然力足以至焉(代詞,那裡)

8、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原因)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 而卒葬之(「葬」後省略「於」)

2. 有碑僕道(「僕」後省略「於」)

3.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隨」後省略「之」)

4.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以」後省略「之」)

(2)判斷句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③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音謬也。

④此餘之所得也。

⑤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介詞結構後置

1. 唐浮圖慧褒始捨於其址

2.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

(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注意重點詞、句式、省略等要素。

1、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距離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碑文因風化剝落而模糊不清,碑上只有那字還認得出來,叫「花山」。

2、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我們出洞以後,就有人責怪那想要出來的人,而我也後悔自己跟他出來,未能享受盡那遊山的樂趣。

3、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有了意志與力量,也不盲從別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令人模糊迷惑的地方沒有外物來輔助他,也不能到達。

4、余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我對於那座倒地的石碑,又因此感嘆古代刻寫的文獻未能存留,後世把那些有關的傳說弄錯而不能說出真名,怎麼能說得完呢。

(七)文字內容以及寫法複習

1.本文因事說理,敘議結合。

本文是一篇遊記,記敘了王安石和兩位朋友以及兩個弟弟同遊褒禪山的經過,但作者並非以記游為重點,而是借記遊寫感想、發議論,說明無論是治學還是處事,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態度,而不要淺嘗輒止,人云亦云。

2.溫故文章各段段意,梳理文章各段與寫作主旨的關係。

第一段:介紹了褒禪山和它名字的由來。第二段:

記敘了華山洞的遊覽經過以及出洞後的心情。第三段:抒發了自己未能深入後洞的感想和體會。

主要圍繞「志」、「力」、「物」三者的關係闡發議論,強調了「有志」的重要性。第四段:關合首段,由山名讀音的以訛傳訛,從親見碑文漫滅的事實,聯想到古籍以訛傳訛「何可勝道」,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須去偽存真的道理,倡導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認真的求實精神。

第五段交代同遊之人及遊覽日期,使遊記格式完足。

第三冊語文8單元教案

識字7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力目標 準確 熟練地朗讀拍手歌,讀出節奏感。情感目標 有保護動物的意願。二 教學重點 準確 熟練地朗讀拍手歌,能改編兒歌。三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識字 集體交流識字 競賽朗讀 讀中感悟。四 教學準備 課件 生字卡片。課前預習 讀熟課文,劃出生...

第三冊各單元複習要點

一 漢語拼音 能按一定順序觀察圖,能準確拼讀音節,通過拼音,能正確認讀生字,學習 漢語拼音字母表 並能按順序熟記大 小字母。二 識字寫字 1能借助漢語拼音和書上的圖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綠線內的生字,只要求認識,不要求默寫。2複習偏旁部首,並知道偏旁部首表義的特點,學會八個偏旁。3比較...

浙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三單元試卷

一 填空題 1 2每題 3分,3 4每題 10分,共 26分 1.3 4 讀作 乘以 等於 表示 個 連加 2.寫出乘法算式,計算出結果 5個2相加 3.把口訣補充完整 二得二三 十二四 十六三三 二 得四 一 得一二 得八 四十二二三 一 得四 4加法算式 相同加數是 有 個相同加數,用 做被乘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