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教案

2022-12-23 14:36:02 字數 3245 閱讀 9304

鶴壁工業中專秦建國

1:理解、體味史鐵生對生命以及其苦難的感悟。

2:學會感受母愛、理解母愛。

3:理解地壇描寫與抒情的關係。品味作者沉靜、綿密、抒情的語言特點。

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理清文章思路和結構。

2:作者傳達怎樣的複雜感受。

3:反覆誦讀文章、討論與指導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一課時(自讀課)。

學生活動設計:

預習:1:閱讀《我與地壇》全文,了解課文大意。

2:質疑,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2:朗讀精選的部分課文。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多****《命運交響曲》,此曲洋溢著一種抗爭命運、抗爭苦難的激情。

貝多芬也正因此頑強地扼住了命運的咽喉。這堂課我們也來學習一篇敘述抗爭命運挑戰艱辛的文章《我與地壇》,作者史鐵生。(多**,作者像)

二:本文標題是《我與地壇》,但是文章僅僅寫了我、地壇嗎?(還寫了母親,多**)現在請同學們搜尋文章,迅速找出文中第一次把「我」、「地壇」、「母親」三者聯絡在一起的句子。

第二部分的開頭一句: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乙個怎樣的難題。(多**顯示)

三:朗讀、分析、評價

(一)第一部分

1.「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作者是「跑」著去地壇的嗎?文章中如何敘說的?

(「它等待我出生……雙腿」)

2.「獨自」去地壇時,作者可不是掛著這般燦爛的笑容,找出文中描寫第一次去地壇的

句子。(「十五年前的乙個下午………自己的身影」)當時他的內心感受怎樣?找出關鍵詞句。

(「失魂落魄」、「看見自己的影子」———百無聊賴,孤獨,頹廢,殘廢自傷)

3.於是我們常常能在地壇,夕陽下,月光下,看到那個悽慘傷感的身影,找一找「總是」4.作者「總是」到地壇去,這說明地壇與作者之間一定有著什麼靈犀相通之處。作者由憔悴自憐、萎靡頹廢走向笑容如陽光般燦爛,地壇又起了什麼作用呢?先找一找地壇的特點,概括。

(荒蕪,不衰敗,坦然)

朗讀寫「荒蕪」的句子:「四百多年來……自在坦蕩」分析作者對這種環境的情感。

可是「不衰敗」,依舊有生機,朗讀寫「不衰敗」的句子:「蜂兒……片刻不息」,渺小卑微的生物尚且活得很好,這又告訴我們什麼?(生命來到世界就是一種美麗,活,義無反顧)

坦然:地壇不管天氣怎樣,不管態度怎樣,都「坦然安臥」,由此,作者悟出了什麼了啟迪?

作者筆下的地壇歷經四百多年的變化,雖然昔日的輝煌已經不復存在,但她以頑強的生命力依然寧靜地存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荒蕪但不衰敗」的事實,對於乙個曾為生死問題苦苦思索的殘疾青年來說,肯定有所啟示。(生是乙個不可辯駁的問題;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換句話說,應該考慮的只有怎樣好好活下去的問題。

死,既然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必然降臨的事,那麼,生,就是我們每個人必須承擔的義務,苦難的角色同樣要有人去扮演,於此,我們看到的是乙個瀕於崩潰而頑強自救的靈魂。卡夫卡認為幸福就是把痛苦成功地變做快樂,史鐵生雖然還不到這種地步,但他至少已經扼制住了死神,並且讓痛苦停止呻吟!)

作者在述說自己面對生死抉擇時的所思所想,以一種平靜的語調向讀者作了傾訴,並且還提到了「上帝的安排」。作者真的相信有個上帝在安排自己的命運嗎?

(顯然不是。當乙個人能夠豁達地面對死亡時,能夠以平靜的心態看待和談論死亡的時候,他當然就獲得了堅強活下去的自信。他的實際行動也告訴讀者,他相信的是自己與不幸的頑強抗爭,他相信的是自己的不懈拼搏。

)故園歷久而彌堅的活力正是激勵作者勇敢面對不幸,採取積極人生態度的取之不盡的源泉。於是「眼前的一切變得不再那麼可怕了」,地壇陪伴他度過最艱難的歲月,在死生間進行徹底的思考和痛苦的選擇,使「我」走出了陰影,坦然面對生活,擺脫了那頹廢、消極、殘廢自傷的心境,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他「決定活」下來了。

所以作者說:「我常常要到那園子裡去。」

(上述分析通過學生讀議展開,教師適為點撥,注重學生感受)

(二)第二部分

(1)如果不是讀了史鐵生的這篇嘔心瀝血之作,我們很難想到自然與人之間會有如此不尋常的關係。導:作者說他「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乙個怎樣的難題。

」請問擺在母親面前的到底是怎樣的乙個難題?

配樂讀 2-3段,深沉而凝重的話語。

a. 矛盾:五個「知道」,「擔心」,不僅僅是「擔心」,還有「痛苦」、「驚恐」。兒子忽然失去了雙腿,母親又不能替代他,悲痛又無可奈何,心裡憂慮太多太多

b. 有乙個細節就寫出了母親的這種心理痛苦,「有一回……反應」,心神不定,失魂落魄(讀,評)所以說母親也在受折磨,無處發洩的痛苦——活得最苦

(2)母親又是怎樣對待這個難題?沒有退縮、沒有消極的對待、更沒有放棄,而是「承擔」這「苦難」,堅毅地走下去,母親希望直到兒子找到一條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默默地支援著兒子,寬慰著兒子。(細節:

「曾經有過…… 」)

由此可見,母親是一位「疼愛」而且能夠「理解」兒子的母親。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親,而且是一位「意志堅忍」的母親。

(3)母親對待「苦難」的態度給了生存的啟示:要堅強地承受苦難,要堅忍的生活下去。而這正給作者「怎樣活」遞了一把鑰匙。

(速讀課文,找出下文中寫出母親給我「影響」的一句。)「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光陰的流逝,在我的印象中愈鮮明深刻。」

(4)再讓我們去感受母親的痛苦,母親的堅忍,母愛的偉大!讀「現在……」(**:滿文軍《懂你》)

(5)母親給我的啟示,母愛的深沉與溫馨,作者更多是在「現在我才想起」,「我不知道……」失去後才倍覺珍惜,母親走過的焦灼的路讓我懷念,於是拿起了筆紀念母親,紀念一種精神乙份崇高。可見,這裡不僅寫出了母親這一輩子給了我生存的啟示,同時也是一首獻給母親的讚歌。回報母親,並不要很多,只是別讓等待太多,文中那一段「文稿」朗讀。

四.分析、評價,借鑑、吸收。

導:地壇的特殊環境給了作者這樣的生死觀的啟示。母親的生命歷程也給了作者那樣的生存啟示,那麼我想問同學們:你如何對待生死問題?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

為理想而活,為愛我的人而活,也為母親的驕傲而活等等。

作者經歷了深重的苦難,經歷了這般近乎致命的打擊後,才悟出這樣乙個非常深刻的對待生命的道理。有句話這麼說「只有經歷痛苦,人才能變得深刻;只有經歷痛苦,人生才變得輝煌;只有經歷痛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但我想每個人不希望自己災難降臨,所以我又想問同學們:

你是如何看待「苦難」的?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坎坷的?作業:

以「感悟生活」為話題,課後作文。

板書:地壇:荒蕪但並不衰敗母親:疼愛,理解兒子

(注定)活得最苦

意志堅韌

作者:設想

生存的啟示

生,不再可以辯駁

決定活死,不必急於求成

怎樣活承受苦難,堅忍生活

我與地壇反思

三 拓展部分是給學生自由發揮的,雖然備課的時候是這樣設計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的時候沒有給他們乙個很好的空間。一是有時打斷他們的發言,二是沒有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四 課堂時間沒有安排好,還有十分鐘的時候就已經把教學內容都講完了,剩下的時間給學生補充了史鐵生另一篇懷念自己母親的文章 秋天的懷念 這樣後面就顯...

讀《我與地壇》有感

我與地壇 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著。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乙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乙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

讀我與地壇有感

出去走走吧 明天,出來走走吧 母親央求道。不要 我在黑暗中摸索著尋找東西。啪 隨之而來的是東西破碎的聲音。母親很快又縮了回去。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了,可縱然我砸光了,也未見得心裡的燥熱有所減弱。沒多久,母親有躡手躡腳的走了進來。誰 我的聽覺在黑暗中異常靈敏。母親沒有作聲,但沒有停下腳步。我開始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