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0超早強自密實混凝土的研究及應用

2022-12-21 15:57:02 字數 3778 閱讀 7862

作者:軌枕公司**:軌枕公司加入日期:2008-9-26點選率:549

摘要:為了滿足大量橋梁、高速公路、鐵路、機場跑道等搶修工程的需要,本文將自密實混凝土技術和早強混凝土技術相結合,通過使用快硬硫鋁酸鹽水泥和促凝劑配製出一種超早強自密實混凝土。文中詳細研究了促凝劑的摻量對混凝土流動性及早期強度的影響,並進行了混凝土抗滲性和耐凍融性試驗。

試驗結果表明,該混凝土坍落度260mm、擴充套件度650mm,常溫下一小時抗壓強度可達30mpa以上,同時具有很好的抗滲性和耐凍融性。本文還研究了這種混凝土在負溫下的強度增長情況,試驗結果表明,即使在-30℃的環境溫度下,該混凝土仍然可以實現1小時20mpa抗壓強度的超早強特性,非常適合嚴寒及冬季搶修工程的使用。目前該混凝土已經在很多搶修工程進行了大量應用,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超早強;自密實;促凝劑;工程搶修前言

硫鋁酸鹽水泥(sac)作為我國四大特種水泥品種(白水泥、低熱大壩水泥、鋁酸鹽水泥、硫鋁酸鹽水泥)之一,經過三十多年的開發和應用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生產和使用規模,其中快硬硫鋁酸鹽水泥(rsac)因為其早強、快硬、負溫水化、低乾縮等特點,在搶修、搶建工程、冬季施工工程等有較大量的應用。

自密實混凝土(self-compactingconcrete,scc)的概念最早由日本東京大學的混凝土實驗室提出,隨即得到了鹿島(kajima)、前田工機(maeda)、大成建設(taisei)等日本大型建築公司的認同[1]。自密實混凝土僅靠自重便可流過密集的鋼筋並填充整個複雜的模型,同時不離析、不泌水,保持自身的均勻性。這一特性使得自密實混凝土在澆注過程中省去了人工振搗,這不僅節約了人力、減少了噪音汙染,而且避免了振搗工人因為漏振或其它操作失誤帶來的混凝土質量缺陷。

同時在一些特殊部位,例如鋼管混凝土、鋼筋密集的混凝土、形狀特殊的預製件等,因為無法進行人工振搗,也必須使用自密實混凝土。正因為以上種種優點,自密實混凝土在日本和歐美等國家發展很快,目前國內發展也較為迅速。

本文將自密實混凝土技術和快硬硫鋁酸鹽水泥混凝土技術相結合,通過使用快硬硫鋁酸鹽水泥和混凝土外加劑配製出一種超早強自密實混凝土,這種混凝土坍落度260mm、擴充套件度650mm,常溫下一小時抗壓強度30mpa以上,適用於機場、鐵路、公路和橋梁等搶修、搶建及冬季施工工程。1原材料與試驗方法1.1原材料

水泥:42.5快硬硫鋁酸鹽水泥,天津華遠特種水泥廠,詳細效能見表1粉煤灰:ii級灰,北京石景山電廠

集料:中砂,細度模數2.4;碎石,5mm~25mm連續集配;產地均為河北涿州減水劑:萘系,unf-5高效減水劑,粉狀,產地天津促凝劑:自製拌合水:飲用水

1.2試驗方法1.2.1基礎配合比

參考國內外有關自密實混凝土的學術**,確定自密實混凝土試驗的基礎配合比,並進行流動性試驗,在此基礎上新增促凝劑調節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和小時強度,實驗及養護條件按標準要求進行。基礎配合比見表21.2.

2流動性試驗

流動性也可以稱為自填充性,這一指標用來衡量自密實混凝土在自重下對模型的填充能力。國內一般採用坍落度和擴充套件度來衡量,要求坍落度不小於250mm,擴充套件度不小於600mm[2];而日本一般對坍落度沒有要求,要求擴充套件度不小於600mm,同時要求擴充套件度達到500mm的時間不高於15秒[3];流動性有時也採用u型箱試驗來測量,通過u型箱兩邊混凝土的高度差來衡量自密實混凝土的流動性[4]。本文的流動性試驗主要通過坍落度、擴充套件度、u型箱試驗來完成,u型箱示意圖如圖1。

坍落度試驗的同時觀察粗骨料是否被均勻輸送到最邊緣,拌合物有無離析、泌水、抓底等現象。

1.2.3抗壓強度、抗滲及凍融迴圈試驗

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按照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學效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試塊大小為100mm×100mm×100mm,按標準要求折算成標準試塊強度。一小時和兩小時強度從加水攪拌開始計算,提前5分鐘拆模,其它齡期的試塊按照混凝土力學效能檢測標準規定執行。

由於硬化後的混凝土的密實性非常好,按照普通方法無法檢測其抗滲性,因此抗滲性試驗採用1d齡期的混凝土,2.0mpa恆壓8小時,然後將抗滲試塊劈開,觀察水的滲透高度。

凍融迴圈試驗按照gbj82-85《普通混凝土長期效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進行,取兩組28d齡期的試塊,一組進行凍融試驗,另一組繼續標準養護作為對比組。凍融試驗採用標準規定的慢凍法,規則

為-20℃凍4h、20℃水中融4h,8h為乙個迴圈。2試驗結果及分析2.1流動性試驗

按照表2所列混凝土的配合比進行試配試驗,混凝土拌合物初始坍落度270mm,擴充套件度700mm,黏聚性良好,無離析、泌水、抓底現象。u型箱試驗時,拌合物從一側通過鋼筋網片流至另一側,沒有骨料堆積現象,兩側高度差為零。

2.2促凝劑的摻量對混凝土流動性及小時強度的影響

在基礎配合比的基礎上按照水泥質量的百分比摻入促凝劑進行試驗。試驗中發現雖然混凝土坍落度相同,但是擴充套件度有大有小,因此對於黏聚性良好的自密實混凝土來說,擴充套件度資料比坍落度更能真實反應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情況。試驗結果如圖2、3:

從圖2、3可知,隨著促凝劑摻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擴充套件度逐漸減小而1小時抗壓強度逐漸增大。當促凝劑摻量達到3%時,擴充套件度260mm、1小時抗壓強度33.2mpa,流動性和小時強度兩個指標都比較理想,因此促凝劑摻量選定為水泥量的3%,最終配合比如表3:

2.3抗壓強度、抗滲及凍融試驗

按照表3的配合比進行試驗,1h、2h、1d、28d的抗壓強度分別為33.2mpa、42.5 mpa、55.

1 mpa、68.5mpa。取1d齡期的抗滲試塊,在混凝土抗滲試驗機上2.

0mpa恆壓8小時後劈開,平均滲透高度只有4.1cm,抗滲性非常好。200次凍融質量損失0.

8%、抗壓強度損失1.2%;300次凍融質量損失1.1%、抗壓強度損失2.

9%。2.4溫度對小時抗壓強度的影響

調整水溫和料溫,保證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分別為10℃和20℃,成型後立刻帶模放入低溫試驗箱中,低溫試驗箱溫度分別調節為0℃、-10℃、-20℃、-30℃,測量1小時抗壓強度,結果如圖4:

由圖4可知,

隨著環境溫度的降低,混凝土1小時抗壓強度也降低。但是只要保證拌合物初始溫度不小於20℃,即使是在-30℃環境溫度下,超早強混凝土的1小時抗壓強度也能達到20mpa以上,這一點說明了超早強混凝土非常適合嚴寒地區和冬季的搶修工程。3工程應用

3.1西直門立交橋搶修工程

北京市西直門北立交橋內環通道橋位於西、北二環交界處,是北京市區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檢測發現二環路內環主路橋病害嚴重,橋梁處於危險狀態,立即採取了支護措施。2023年4月有關部門對該橋梁繼續了複核檢測並制訂了搶修加固方案。

該橋每小時的交通量約2500輛,如果採用常規的方法進行斷路施工,工期太長,會對二環路乃至整個北京市區的交通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經過甲方、設計、施工等單位多次討論,決定採用中冶集團建築研究總院工程材料院研製的c60超早強自密實混凝土對橋梁進行加固。混凝土除了水以外的其它組分在工廠預拌均勻,現場直接加水攪拌。具體施工方案為:

(1)夜裡11點半進行斷路施工,次日凌晨6點開放交通;(2)施工時首先將橋面破損的混凝土剔除,厚度約10cm;(3)進行垂直鑽孔植筋並鋪設水平鋼筋;(4)塗刷水性環氧混凝土介面處理劑;

(5)混凝土攪拌、鋪攤、抹平,初凝後進行拉毛處理。

整個加固工程持續兩周,混凝土用量約500m3,現場取樣1小時抗壓強度接近40mpa,完全滿足通車要求。加固後的橋面經過乙個月左右的觀察,無有害裂縫產生,受到了甲方、設計和施工方的一致好評。隨後該材料還在京沈高速、機場高速、四環路健翔橋等多個工程進行了應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結論(1)通過使用快硬硫酸酸鹽水泥和促凝劑可以配製出1小時抗壓強度大於30mpa的c60超早強自密實混凝土;

(2)由於該材料的超早強、自密實等特點,可以大量縮短搶修時間,非常適合在高速公路、立交橋、鐵路、機場跑道等搶修工程中使用;

(3)該材料在-30℃環境下仍可以實現超早強,適合在嚴寒及冬季搶修工程中使用;(4)該材料的推廣使用,不僅能產生企業經濟效益,也可以產生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C60高強混凝土施工方案

1 目的 確保國電 埠電廠工程2 600mw機組新建工程主廠房c60高強混凝土施工嚴格按計畫 程式進行,符合設計要求,控制裂縫的產生和開展,克服質量通病,提高施工質量,搞好安全文明生產,滿足後繼工序開展需要。2 適用範圍 適用本工程主廠房框架柱c60高強混凝土施工。3 依據檔案資料 3.1 國電 埠...

金剛石 石墨和C60何琳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1 金剛石 石墨和c60 教案 第一課時 海口一中何琳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 1 了解金剛石 石墨和c60的結構,知道金剛石 石墨的性質和用途。2 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同一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2 過程和方法 1 會運用比較的方法對展示的資料進行分析...

《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反思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必須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放在首要的位置,針對這一點,我認為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乙個環節,而要想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夠完美一些,那麼寫好教學反思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這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現將本節課的教學進行了如下的反思 一 教學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