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的栽培技術

2022-12-20 21:12:02 字數 5137 閱讀 5084

高郵市菱塘民族職業中學備課紙

課題授課日期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生薑栽培技術

授課時數

總課時數

課型教學使用

掌握生薑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

教學過程

生薑栽培技術

備註一、生薑播前準備及方法

1.播前的準備:

(1)掰薑種:種姜催芽時,薑塊較大,雖有的姜區催芽前已將大塊掰開,但出芽後仍需挑選,因此,在薑種下地前多進行掰姜。掰姜的過程實質上是進行塊選和芽選的過程。

掰薑時一般要求每塊姜上只保留1個短壯芽,少數薑塊可根據幼芽情況保留2個壯芽,其餘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養分能集中**主芽,保證苗全苗旺。掰薑時若發現幼芽基部發黑或掰開薑塊斷面褐變,應嚴格剔除。

掰姜除應選留壯芽外,還應考慮薑塊的大小。經筆者多年試驗證明,種塊以75克左右為宜。

掰薑時還應注意,為了以後便於管理,可按種塊大小及幼芽強弱進行分級,即瘦小的薑塊和瘦弱芽薑塊放在一起,肥胖薑塊和具壯芽的薑塊放在一起。種植時分區,分別視生長情況進行管理。

(2)澆底水:因生薑發芽慢,出苗時間長,若土壤水分不足,會影響幼芽的出

土與生長。為保證幼芽順利出土,必須在播前澆透底水。澆底水一般在溝內施肥後,於播種前1~2小時進行,澆水量不宜太大,否則姜壟濕透,不便下地操作。

2.播種方法:底水滲下後,即可按一定株距將事先準備好的薑種擺放溝內。

擺放姜的方法,各姜區也不一致。一是平播法,即將薑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苗方向保持一致。若東西向溝,薑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溝,則幼芽一律向西。

入好薑塊後,用手輕輕按入泥中,使薑芽與土面相平即可。而後隨手扒下部分濕土,蓋住幼芽,以防強光灼傷幼芽。這種播種方法,種姜與新株薑母垂直相連,便於以後扒老薑。

二是豎播法,即將薑塊豎直插入泥中,薑芽一律向上。這種播種方法,種姜與新株上的薑母上下相連,扒老薑時易傷根,操作也不方便。

南方有的姜區為便於扒老薑,將薑種倒放,該法雖便於收穫老薑,但影響幼芽出土,生產上不宜採用。

二、生薑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實現豐產的重要措施,但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是很複雜的,它受土壤、肥水條件、播種期、播種量以及田間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在高肥水條件下,每畝種植7000株,植株生長健壯,群體可得到較好的發展,每畝產量可在3535.1千克;而在中肥水條件下,同樣每畝種植7000株,植株生長健壯,群體偏小,每畝產量為2948.

3千克。上述現象表明,合理的種植密度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因地制宜,根據具體條件來確定。通常在土質肥沃、肥水足的條件下,往往莖葉茂盛,植株高大,因而行、株距亦適當加大;相反,在山嶺薄地及肥水不足的條件下,往往植株矮小,因而營養面積也應適當縮小。

在北方,種植生薑多採用溝種扶壟的栽培方式,根據一般薑田的土壤肥力狀況及管理水平,可將生薑的適宜種植密度大致分為3種型別,供生產者參考。

第一,高肥水田:指水源充足,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含鹼解氮100ppm以上,

速效磷40ppm以上,速效鉀120ppm以上的田塊,可採用行距50厘公尺,株距19厘公尺,每畝種植6500~7000株。

第二,中肥水田:指水澆條件良好,含有機質1.2%~2%,含鹼解氮60~100ppm,速效磷15~40ppm,速效鉀80~120ppm的田塊,可採用行距50厘公尺,株距16~17厘公尺,每畝種植7800~8300株。

第三,低肥水田:指澆水條件一般,含有機質在1.2%以下,鹼解氮60ppm以下,速效磷15ppm以下,速效鉀80ppm以下的田塊,可採用行距48~50厘公尺,株距15厘公尺,每畝種植9000株左右。

在生薑旺盛生長期,保持最大葉面積指數5.5~6.5較為適宜。

在南方各地,栽培方式各異,種植密度也不相同。一般可分為埂子姜、平畦薑及窩子姜3種方式。

1.埂子姜:即開溝築姜埂,種姜栽於溝中,溝底寬40厘公尺,埂底寬33厘公尺,一般株距16~17厘公尺,四川重慶種埂子薑較多。

2.平畦姜:一般畦寬1公尺寬的高畦,行距50厘公尺,每畦兩行,株距17~24厘公尺。

3.窩子姜:一般畦寬115~130厘公尺,按株距和行距各33厘公尺控窩子播種,生長期內分次培土,軟化栽培採收嫩姜。

安徽銅陵生薑,採用高畦栽培方式,通常畦寬2公尺左右,順畦開橫溝,溝距60厘公尺,株距20~24厘公尺。福建省有的地區也採用此種種植方式。另據曲丁等介紹,湖南省新邵縣的做法是:

整地後做高畦,畦寬38~45厘公尺,每畦種植一行生薑,或做成寬度45~65厘公尺的畦,每畦種姜兩行,姜行與畦長平行。一般平地肥土薑田為

行距33~40厘公尺,株距24厘公尺,每畝4500蔸左右,坡地瘦土,每畝苗種5500~6500蔸,單行,行距33~40厘公尺,株距或穴距20~22厘公尺。

三、怎樣給生薑澆水

生薑喜濕潤而不耐乾旱,但其根系較淺,吸收水分能務較弱,難以利用土壤深層的水分,因此,必須合理澆水才能滿足生薑生長的需要。

1.發芽期水分管理:為保證生薑順利出苗,播種時必須澆透底水,通常直到出苗達70%左右時,才開始澆第一水。但也應根據當地的土質及墒情靈活掌握,如為沙質土壤,保水性差,遇幹遇天氣,雖然尚未出苗,但土壤已十分乾燥,在這種情況下,則應酌情澆水。

澆了這一水之後,需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防土壤表面板結,影響出苗。如為粘質土,保水性好,則可待出苗70%左右再澆水。

出苗後第一水要澆得適時,不可太早或太晚。如澆得太早,土表易板結,幼芽出土困難,易造成出苗不齊。若澆得太晚,薑芽受旱,芽尖容易乾枯。

山東萊蕪姜區的經驗是:在澆第一水後2~3天,緊接著澆第二水然後中耕保墒,可使薑苗生長壯旺。

2.幼苗期水分管理:幼苗期植株小,生長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不可缺水。幼苗期前期以澆小水為宜,澆不後趁土壤見乾濕時,進行淺鋤,鬆土保墒,有利於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

幼苗後期,處在炎夏季節,天氣乾熱,土壤蒸發量大應適當增加澆水次數,經常保持土壤相對濕度65%~70%,既防土壤乾旱,又可降低地溫。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澆水為好,不要在中午澆水。另外,暴雨之後,應以澆跑馬水的方式澆進水降溫,並及時排水,以防薑田積水,引起薑塊腐爛。

在整個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勻,不可忽乾忽濕,若供水不均勻,不但薑苗矮小,生長受到抑制,而且發生的新葉,常扭曲不展,群眾稱為「挽辮子」影響薑苗正常生長。

3.旺盛生長期澆水:立秋以後,地上部大量發生分枝和新葉,地下部根莖迅

速膨大,此期植株生長快,生長量大,需水較多。為滿足旺盛生長對水分的需要,一般每4~6天澆大水1次,經常保持土壤相對濕度75%~85%,有利於產品器官的迅速形成。收穫前3~4天,再澆一水,以便收穫時薑塊上可帶潮濕泥土,有利於下窖貯藏。

一些地方,前期氣溫低,雨水多,影響薑苗根系的生長。為了防止薑田積水和薑苗受澇,應搞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做到溝溝相通,雨停水幹,有利於姜羈生長。幼苗生長後期,氣溫程式高,有些地方利用青草、油菜殼、蠶豆莢稈等覆蓋畦面,對減少土壤蒸發,防旱保墒有良好效果。

當薑苗具5~6片葉時,湖南新邵縣姜區,在上午和晚上灌水抗旱,使溝內保持2~3厘公尺深的水。夏秋久晴無雨時,有些地方採取傍晚灌水,早晨排水的方法,或於傍晚灌跑馬水的方法,均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生薑追肥與培土

生薑在其不同生長階段,有不同的生長特點和吸肥特點,除施足基肥外,還應分期進行追肥,才可滿足生薑生長對養分的需要。在中等肥力條件下,每畝需施氮25~30千克,磷8~10千克,鉀30~35千克,分別在3次追肥中施用。

幼苗期,植株生長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期很長,為使幼苗生長健壯,通常於苗高30厘公尺左右並具1~2個小分枝時,進行第一次追肥,稱為「小追肥」或「壯苗肥」。每畝可施硫酸銨15~20千克。

立秋前後,是生薑生長的轉折時期,也是吸收養分的轉折期。因此,立秋前後應結合拔除姜草或拆除姜棚進行第二次追肥,又稱「大追肥」或「轉折肥」,這次追肥對促進根莖膨大並獲取高產起重要作用。這次追肥要求將肥效持久的農家肥與速效化肥結合施用,每畝可施幼碎餅肥70~80千克。

或腐熟優質廄肥3000千克,另加複合肥或硫酸銨15~20千克。在薑苗北側距植株基部大約15厘公尺處開一施肥溝,將肥料施入溝中,使土、肥混合,然後覆土封溝。

9月上旬,當薑羈具6~8個分枝時,也正是根莖迅速膨大時期,可根據植株長勢一般的薑田,每畝可施複合肥或硫酸銨20~25千克;對土壤肥力較好、植株生長旺盛的薑田,亦可酌情少施或不施,免莖葉徒長,影響根莖膨大。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施肥時期對產量有較大影響,在肥料種類和施肥數量相同的情況下,以按生薑吸肥特點進行分期追肥效果最好,產量最高,比對照田(集中一次施肥)增產8.7%,單株產量也最好。試驗結果還表明,追施轉折肥對產理形成起重要作用,缺施轉蜇肥對產理影響大,產量降低。

目前,在生薑栽培中,有兩種施肥偏向應予以注意。第一,不按需肥規律追肥,施肥時期過於集中,前重後輕,其結果造成前期薑苗徒長,大量養分流失流費,後期缺肥,植株枯黃早衰,產量降低。第二,偏施氮肥及氮素化肥用量過多,不注意與磷、鉀等各種元素的配合,其結果不僅造成氮素養分的流失和浪費,而且使氮、磷、鉀比例失調,往往造成植株徒長、抗病力減弱、薑塊品質下降不良後果。

五、生薑壯芽主法的培育。

培育壯芽通常按3個步驟進行,即曬姜困姜、選種、催芽。

(1)曬姜困姜:於適期播種前20~30天(北方多在清明前後,南方則春分前後),從貯藏窖內取出薑種,用清水洗去薑塊上的泥土,平鋪在草蓆或乾淨的地上晾曬1~2天,傍晚收進室內,以防夜間受凍。晒種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第一,提高薑塊溫度,促進內部養分分解,從而加快發芽速度。一般姜窖內的溫度為13~14度,生薑在此溫度條件下,基本處於休眠狀態,經曬薑後,種姜體溫明顯提高。據測定,在室溫22度條件下,堆放室內而未經晾曬的薑塊表面溫度為21度,內部溫度為20度。

在陽光下晾曬的薑塊表面溫度為29.5度,內部溫度為28度。

第二,減少薑塊水分,防止薑塊腐爛。由於貯姜窖內空氣濕度大,薑塊含水量極

高,經適當晾曬後,可降低薑塊水分尤其是自由水含量,防止催芽過程中發生霉爛現象。

第三,有利於選擇健康無病薑種。帶病薑塊未經晾曬時,病症不甚明顯,經晾曬之後,則往往表現為乾癟皺縮,色澤灰景,病症十分明顯,因而便於淘汰病姜。

薑種晾曬1~2天後,即將其置於室內堆放2~3,姜堆上覆以草簾,促進養分分解,稱「困姜」。一般經2~3次曬姜、困姜,便可開始催芽了。

必須注意,曬薑時要注意適度,切不可曬得過度,尤其是較嫩的薑種,不可曝曬。中午若陽光強烈,可用席子遮蔭,以免薑種失水過多,薑塊乾縮,出芽細弱。

(2)選種:曬姜困姜過程中及催芽前須進行嚴格選種。選種時應選擇薑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不乾縮、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無病蟲危害的健康薑塊做種,嚴格淘汰瘦弱癟、肉質變褐及發軟的薑塊。

(3)催芽:催芽可促使種姜幼芽快速萌發,使種植後出苗快而整齊,因而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措施。

我國南方溫暖地區,種姜出窖後,多已現芽,可不經催芽即可播種。而多數地區春季仍低溫多雨,因而應進行催芽。催芽的過程,北方群眾稱「炕薑芽」,多在穀雨前後進行;而南方「薰姜」或「催青」多在清明前後進行。

催芽的方法各地也不相同。

天麻的栽培技術

天麻為蘭科植物天麻 gastrodiaelata 的乾燥塊莖,又名赤箭 水浦 明天麻等。具平肝息風 祛風通絡等功效。主產四川 貴州 雲南 陝西 湖北 安徽等省。現全國各地有引種栽培。一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無根,無綠色葉,株高30厘公尺 150厘公尺。塊莖肉質肥厚,橢圓形,外表淡黃色,有均勻的環節...

苜蓿栽培技術

一 選擇適宜的地區和土地 1.苜蓿的適宜種植區 我國苜蓿適宜的種植區主要分布在北緯35 43 東經105 以東的地區以及新疆北疆的部分地區。年降水量500 800公釐 降水量低的地區需要有灌溉條件 年平均氣溫5 12 0 積溫3000 5000 土壤ph6.5 7.5。2.可種植地區 可種植地區分布...

玉竹栽培技術

選擇黃白色 新鮮 無病蟲害 無霉變 無破損 肥壯 頂芽飽滿,長度10 以上的根莖作種栽。用簍筐等通風 透氣性好的器具包裝。種栽收後需及時下種,不宜長時間存放,存放時間超過2天時,則需進行貯存,種栽貯存技術規範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種栽長途運輸時,應用簍筐等通風透氣性好的材料包裝,裝車時不能堆壓過緊,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