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導學案梁惠王下

2022-12-20 09:33:05 字數 2860 閱讀 9737

【學習目標】

1.掌握文**現的重點詞語、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逐步推理、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3.了解孟子「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學習重點】

1.文意的梳理。

2.掌握文**現的重點詞語、文言句式。

【學習難點】

學習本文逐步推理、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方法指導】

反覆朗讀文章,掌握文言知識,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

【知識鏈結】

本文是《梁惠王下》的第一章,可以作為一篇對話體的議**來學習。文章先通過莊暴和孟子的問答,引出話題:「好樂何如」,然後敘述孟子就這個話題因勢利導地勸說齊王要「與民同樂」。

全文圍繞著「**」這一話題,闡明不與民同樂就會失去民心,而與民同樂就會得到民心、統一天下的「王道」思想。所運用的對比論證,形象說理的方法,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閱讀與品味】

1、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孟子與齊王的對話,第一節卻寫了莊暴與孟子的對話,這是不是多餘的文字?本文所論述的兩次對話有何聯絡?

2、齊王聽到孟子談到「好樂」一事,為什麼會「變乎色」?

【**與對話】

本文在論證上有何特點?

【能力提公升】:練習三題

1、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

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1)下列各項對選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認為國君任用賢人一定要謹慎,否則,就會使地位低的超過地位高的,關係疏遠的超過關係親近的。

b、孟子認為國君任用賢人不能聽左右之人和大夫的意見,而要聽國人的意見,只有國人的意見才是可靠的。

c、孟子認為國君在任用賢人的時候能做到一切都聽從國人的意見,這樣的國君就真正是百姓的父母之君了。

d、老百姓認為可以,就任用他;老百姓認為不可以,就不任用他,這是乙個深具全民意識的觀點。

(2)在這裡,孟子的民本思想體現出了現代人的民主思想,結合語段,談談你的理解。

答2、鄒與魯訌①。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日:「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④而殘⑤下也。曾子日:

『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

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梁惠王下》)

(1)下列各項中,對上面《孟子》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報效國家的忠臣,為什麼百姓不願意為國家赴死盡節。孟子認為這根子上還是君與民、官與民的關係問題。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達,必須以**為橋梁,因而問題的癥結,就在於有司與百姓這層關係。君主要施行仁政,讓**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願意為他赴難。

c、孟子指出當老百姓災荒年歲餓死或逃荒時,國家明明是倉廩充實,而官吏卻乘機巧取豪奪。這種毫不體恤百姓的**汙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就是要讓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話,那麼棄百姓於不顧的**,才是造成惡果的主要原因。

(2)「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離婁下》),孟子說的也是投桃報李的道理,結合上面的選段,請簡要說明你對「出乎爾者,反乎爾者」的理解。(3分)

答3、(孟子)對(齊宣王)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①曰:

『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

詩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篤周祜④,以對⑤於天下。』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

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於天下,武王恥之。

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疾視:怒目而視。②旅:眾。③徂莒:此處指來侵的敵眾。④祜:福。⑤對:答。

(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所說的「小勇」指的是血氣所為之勇。

b、「王請大之」說的是要齊宣王去掉小勇,換之以一怒震天下的大勇。

c、「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表現的就是武王的大勇。

d、孟子主要運用對比的說理方法來勸說齊宣王去小勇、存大勇。

(2)孟子說:「好勇鬥狠,以危父母,**孝也。」(《孟子·離婁章句下》)請聯絡上文,說說孟子關於「勇」的認識。

答參***

1、(1)a (孟子認為「國君任用賢人一定要謹慎」是指「國君任用賢人時,會出現地位低的超過地位高的,關係疏遠的超過關係親近的」這種情況,所以要謹慎。)

(2)左右近臣與「國人」比,畢竟是少數的幾個人,少數服從多數,所以應該以「國人」的意見來決定提拔、貶斥或殺人的可否。這也就是一切以全民意向為依歸,是人類早期的民主思想。

2、(1)(3分) c(原文沒有「乘機巧取豪奪」的意思,而是強調官吏在災年毫不體恤百姓,見死不救。)

(2)(3分) 賢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當腹心,以死相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這種情況在我們平常的人際交往中,也同樣存在。「你不仁,我不義」和「你仁我義」情況的產生,都是原先善惡的回報。

3、(1) b(大勇指的不是「一怒震天下」,而是「一怒安天下」。)

(2)勇有小勇和大勇之分。小勇指的是好勇鬥狠、匹夫之勇,它會使父母受傷害;大勇指的是當****、百姓利益受到侵害之時挺身而出的理義之勇,它可以使百姓得到安生。

《孟子語錄》導學案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感知課文 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2 過程與方法 熟練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有關孟子和孟子的思想 準確把握課文主旨。3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準確理解 捨生取義 的思想內涵 提公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重難點1 感知課文,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2 準確...

物理導學案 王群華

第五章物態變化 西華縣清河驛二中王群華 5 1物質的三態 溫度測量 導學案 一 學習目標 1 能描述固 液 氣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徵。2 列舉與區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狀態的物質。3 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見的溫度值。4 正確使用酒精燈和溫度計。5 了解溫室效應,增強環保意識。二 導學...

導學案和預習單 王慶華

語文園地一 導學案 主備 王慶華參備人員 二年級語文老師時間 2012 9 10 學習目標 1 我能用 熟字去偏旁 偏旁歸類 識字的方法,自主識字。2 通過複習本單元所學過的生字,我鞏固了生字。通過讀詞語 備兒歌,我培養了積累語言的習慣。3 圍繞 秋遊 分組討論秋遊計畫,向老師提建議,培養口語交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