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學中科院考博重要知識點答案 詳細

2022-12-13 09:39:05 字數 5138 閱讀 2897

一、1、 蒸騰作用調控因子

1.光:光促進氣孔的開啟,蒸騰增加.

2.水分狀況:足夠的水分有利於氣孔開放,過多的水分反而使氣孔關閉.

3.溫度:氣孔開度一般隨溫度的公升高而增大,但溫度過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氣孔關閉.

濃度: co2 濃度低促使氣孔張開,蒸騰增強.

2、耐性定律和最小因子定律

耐性定律:每一種生物對每一種環境因素都有乙個能耐受的範圍,即有乙個生態上的最低點和生態上的最高點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長取決於那些處於最少量狀態的營養成分。

3、生態系統呼吸對溫度變化的響應特徵

4、養分利用效率及其兩大組分之間的權衡

5、生物多樣性概念及層次

生物多樣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和一定地區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複雜性等的總稱。或者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

——它包含三個主要層次:

[, ]

[, ]

[, ]

(一)遺傳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也稱基因多樣性:是指存在於生物個體內、單個物種內以及物種之間的遺傳變異的總和。乙個物種的遺傳多樣性豐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就強,進化潛力就大;反之,遺傳多樣性貧乏的物種在進化中的適宜性就差。

(二)物種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是指某一區域內生物種類的豐富度或物種的總數目。

物種多樣性越豐富,生態系統越穩定;當生態系統喪失某些物種使多樣性降低時,就可能導致系統功能失調,出現不穩定現象,甚至使整個系統瓦解。

(三)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學過程的多樣化以及生態系統內生境差異和生態學過程變化的多樣性。

二、1、垂直地帶性與緯向地帶性分布規律的異同

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關係複雜。垂直地帶不是水平地帶的濃縮,這是因為:第一,溫度的緯度變化緣於太陽輻射的緯度變化,溫度的垂直變化是因海拔愈高接受地面長波輻射愈少所致。

第二,降水量的緯度分布與垂直分布遵循完全不同的規律。第三,山地地貌的複雜性導致氣候特徵趨向複雜化,使得垂直帶**現一系列緯度地帶不可能具有的特徵。

2、sr與淨第一性生產力密切正相關的原因?

淨第一性生產力是綠色植物呼吸後所剩下的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產的有機物質,即是總第一性生產量減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機物質。然而,淨第一性生產力、部分的有機物質變成碎屑在一年的過程中丟失掉(l)、部分為消費者所啃食(g),剩下的參加到單位面積土地的植物重量的年增加中(△b)。因此,國際習慣上測定淨第一性生產量方程式為:

pn=△b+l+g。

sr沒查到是什麼

一、1、行星環流及其成因

2、 全球降水分布特徵

世界降水分布的規律:

1、從時間分布看:

全年多雨區:赤道兩側

全年少雨區:兩極地區、沙漠地區、內陸地區

全年濕潤區: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夏季多雨區:南北緯30°~40°大陸東岸

冬季多雨區: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2、從空間分布看:

與緯度位置的關係:由赤道向兩極降水逐漸減少

與海陸位置的關係: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

與地形的關係:山地地區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3、 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是水迴圈的數量表示。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全球或任一區域水量都應保持收支

平衡。降水、蒸發和徑流是整個水分迴圈的三個最重要的環節。在全球水量平衡中,它們同

樣是最主要的因素。降水量、蒸發量和徑流量是水量平衡的三個重要因素。

三、河流的補給

(一)河流補給的形式

雨水、冰川和積雪融水、地下水、湖泊和沼澤,都可以構成河流的水源。

(二)各種補給的特點

1.降水補給雨水是全球大多數河流最重要的補給**。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變化,與流域的降水量及其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2.融水補給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變化,與流域的積雪量和氣溫變化有關。這類河流在春季氣溫回公升時,常因積雪融化而形成春汛。

高山冰川的融水補給時間略遲,常和雨水一起形成夏季洪峰。

3.地下水補給河流從地下所獲得的水量補給,稱地下水補給。地下水是河流較經常的水源,一般約佔河流徑流總量的15—30%。地下水補給具有穩定和均勻兩大特點。

4.湖泊與沼澤水補給湖泊、沼澤水補給量的大小和變化,取決於湖泊和沼澤對水量的調節作用。湖泊面積愈大,水量愈多,調節作用就愈顯著。

一般說來,湖泊沼澤補給的河流,水量變化緩慢而且穩定。

5.人工補給從水量多的河流、湖泊中,把水引入水量缺乏的河流,向河流中排放廢水等,都屬於人工補給範圍。

4、冰川主要型別及特點

冰川是指發生在陸地上,由大氣固態降水演變而成的,通常處於運動狀態的天然冰體。冰川是極地氣候和高山冰雪氣候的產物。

通常按照冰川的形態、規模及所處的地形條件把冰川分為山岳冰川(懸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 、大陸冰川、高原冰川和山麓冰川。

冰川分布的高度受著雪線高度的嚴格制約。任何地區如果地表沒有高出雪線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

雪線:多年積雪區和季節積雪區之間的界限。氣溫、降水量和地形是影響雪線高度的三個主要因素 。

5、湖泊成因及型別

地面上窪地積水形成比較寬廣的水域稱為湖泊。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地貌條件,水是形成湖泊的物質基礎。

1. 湖泊的成因分類

(1)內力作用形成的湖

構造湖火山口湖堰塞湖(熔岩堰塞湖與山崩堰塞湖)

(2) 外力形成的湖泊

河成湖(牛軛湖) 風成湖冰成湖海成湖岩溶湖

2. 湖泊的其它分類

▲ 按照湖水的**,分為海跡湖和陸面湖兩大類。

▲ 依據湖水與徑流的關係,分為內陸湖和外流湖。

▲ 根據湖水的礦化程度,分為淡水湖和鹹水湖。

▲ 按湖水溫度狀況,分為熱帶湖、溫帶湖和極地湖等。

▲ 以湖水存在的時間久暫,分為間歇湖、常年湖。

6、聖嬰現象及影響

◆ 當洋流運動異常或大氣環流變化而導致赤道東風和東南信風減弱時,赤道太平洋海面西高東低的溫度分布將會被破壞,赤道逆流增強,西太平洋溫暖的海水向東延伸,從而使東太平洋補充表層的下層冷海水減少,表層海水溫度上公升,形成聖嬰。

聖嬰現象

★聖嬰引發氣候異常

◆ 當聖嬰發生時,熱帶中、東太平洋海溫迅速公升高,主要降水區由印度尼西亞地區東移至日界線附近,直接導致該海域和南美太平洋沿岸哥倫比亞、厄瓜多尔和秘魯等地異常多雨。聖嬰還會抑制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熱帶風暴生成,使得東北太平洋颶風增多。

◆ 另一方面,聖嬰事件又使熱帶西太平洋降雨減少,造成南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等地大範圍的嚴重乾旱。聖嬰還會導致加拿大西部、美國北部出現暖冬,使美國南部冬季潮濕多雨。

★ 聖嬰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東南信風減弱,表層海水倒流,赤道東太平洋秘魯、智利沿岸海域的海水不再上翻,海面溫度公升高,營養鹽大幅度減少,從而導致魚類的大量死亡,以及鳥類的大量減少。聖嬰是大氣、海洋相互作用,導致生態平衡破壞而造成的:大氣環流(東南信風)的改變,引起洋流(赤道洋流)的變化,從而導致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

★ 聖嬰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① 使來自東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風強度減弱,造成夏季降雨帶的位置偏南,出現南方暴雨成災、北方乾旱少雨的異常現象;

② 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梅雨期偏晚;

③ 東部地區秋季容易出現北少南多的降雨分布;

④ 容易出現暖冬;

⑤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生成的熱帶氣旋或颱風數量偏少。

7、冰期—間冰期旋迴

地質歷史時期,地球上曾發生過多次氣候冷暖變化。氣候變冷以至於使陸地表面出現大規模冰蓋和山地冰川,這種發生強烈冰川作用的時期稱之為冰期。在距今約6億多年前以來,地球上共發生三次大冰期,它們分別發生在南華紀、石炭—二疊紀和第四紀。

相鄰兩次大冰期之間,是氣候溫暖的大間冰期。在大冰期中又可劃分出若干次時間尺度為10萬年以上的亞冰期和亞間冰期。亞冰期期間氣溫比現代的平均氣溫低8~12℃;而亞間冰期期間的氣溫則比現代的氣溫要高一些。

亞冰期還可進一步分出幾次時間長達萬年左右的副冰期與副間冰期。氣候的大幅度冷暖交替變化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冰川大規模擴充套件和退縮的迴圈變化,就是冰期—間冰期旋迴。

8、演替頂級

每一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鋒階段開始,經過不同的演替階段,到達中生狀態的最終演替階段。演替頂級就是這樣的乙個群落,它們的種類在綜合彼此之間發展起來的環境中很好地互相適合;它們能夠在群落內繁殖而且能排除新的種類,特別是可能成為優勢種的種類在群落內的定居。也就是說,演替頂級是群落演替的最終階段。

9、全球植被分布規律

10、河流階地型別及特點

由於河流下蝕,過去不同時期的谷底便相對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階梯狀分布在谷坡上,稱為階地。

階地的型別侵蝕階地、堆積階地、基座階地

二、1、中國自然地理域分異特徵及原因

所謂地域分異規律,也稱空間地理規律,是指自然地理環境整體及其組成要素在某個確定方向上保持特徵的相對一致性,而在另一確定方向上表現出差異性,因而發生更替的規律。一般公認地域分異規律包括緯度地帶性和非緯度地帶性兩類,分別簡稱地帶性規律和非地帶性規律。後者又包括因距海遠近不同而形成的氣候乾濕分異和因山地海拔增加而形成的垂直帶性分異兩個方面。

(1) 地域分異因素:導致地域分異差異的各種原因及因素。

地帶性分異因素(太陽能)。按緯度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許多現象,沿緯度有規律的分

布,這種地域分布因素稱為地帶性分異因素(或緯度地帶性分異因素)。

非地帶性分異因素(地球內能)。海陸分布、地勢起伏、岩漿活動和構造作用的地球

內能稱為非地帶性因素(或非緯度地帶性分異因素)。

(2) 緯度地帶性規律。自然環境要素及自然綜合體按緯線展布,沿著經線南北更替的現

象稱為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

(3) 乾濕度地帶性。由於海陸相互作用.降水分布有自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的趨勢,從

而引起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以及整個自然綜合體從沿海向內陸變化的現象。

(4) 垂直帶性。指自然地理綜合體及其組成成分,在高大山體上呈垂直的帶狀分異的體現,即自然帶大體沿山體的等高線方向延伸,並隨山勢的高度發生帶狀更替的規律。其形成的最基本原因是,高大山體的水熱狀況隨其高度發生的垂直變化。

(5) 相互關係。自然地帶總是以熱量分帶為基礎的緯度地帶性與以乾濕度分帶為基礎的非緯度地帶性的綜合表現,即水平地帶性。任何地帶性區域中都可以發現由非地帶性分異形成的次級自然區域。

地理環境各成分的特徵及整體景觀特徵都同時是地帶性和非地帶性的。垂直地帶性是疊加了地帶性影響的非地帶性。在這裡,非地帶性因素(地勢起伏)起了主導作用,垂直地帶譜的基帶仍在地帶性因素的控制之中。

自然地理學

一 季風氣候 定義 是指由於海陸熱力差異或行星風帶隨季節移動而引起的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改變的現象,稱季風。最主要特徵是一年中隨同季風的旋轉,降水發生明顯的季節變化,東亞與南亞為兩個典型的季風氣候區,但兩者因緯度地理位置等的差異,季風氣候亦各有特徵。澳門是屬於亞洲季風,支配大陸與海洋冬夏之間,...

自然地理學實習

實習專案 課程實習學時 1周 一 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自然地理實習是 自然地理學 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次實習,將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自然地理學的基本原理,訓練自然地理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程式和基本方法,從而加深對課堂教學知識的認識,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和方法技能...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自然地理學實習任務書 實習評語 目錄1前言2 2實習概況3 2.1 實習目的3 2.2 實習路線及內容3 2.2.1 7月1 日路線及主要內容3 2.2.2 7月2 日路線及主要內容3 3實習記錄與分析3 3.1烏市 吐魯番沿線的自然 人文景觀3 3.2烏拉泊 百水鎮古城 火焰山岩石構造特點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