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省成果《多元引導,構築美術課堂》

2022-12-12 03:18:04 字數 3960 閱讀 2643

山東省2023年中小學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申報評審表

多元引導,構築精品美術課堂

濰坊市濰城區月河路小學趙光輝

摘要:在多年的美術教學中,我一直在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探索,希望能夠通過美術課堂最大限度的開發每位學生的創作潛能。經過將近一年的實驗與摸索,我以多元引導為媒介進行課堂創新,逐漸打造出了獨具魅力的精品美術課堂。

一、前置預習,總體把握

二、層層過渡,設疑激趣

三、揭示點撥,解疑答惑

四、歸類賞析,以評促進

構築精品美術課堂的過程也是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結合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思維、點撥疑難,指導有方,才能促進學生積極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多元引導總體把握設疑激趣解疑答惑以評促進

創造學原理告訴我們,創造力人皆有之,每個學生都是創造之才。在多年的美術教學中,我一直在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探索,希望能夠通過美術課堂最大限度的開發每位學生的創作潛能。但是探索的道路並不平坦,我發現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最大興趣莫過於自由自在的塗鴉,隨心所欲的創作,一旦設定學習內容立刻興趣減半。

不僅如此,總結近年來的美術課堂教學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還是不少的:

一是美術學習材料準備不齊,每次手工課都讓老師頗傷腦筋。

二是學生在思想上對美術課不夠重視,學習態度比較被動,缺乏與老師的默契。

三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美術天賦存在明顯差異,教師的授課方式很難照顧到每位同學。

四是作品完成後大多數同學的展示慾望很低,作品評價也不夠大膽。

為了解決這些讓人頗感頭疼的問題,我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認為還是沒有從源頭上真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校教學規模小,專職美術教師不多,教研活動很難開展起來。 因此我非常珍惜每一次外出學習以及與同行交流的機會。

去年四月份,我有機會觀摩了諸城市文化路小學王增霞老師的一節課公開課—《變化的魅力》,深受啟發。王老師的教學風格沉穩大方,但更能引起我們情感共鳴的則是王老師對教材的準確把握以及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能力。她用生動而又簡練的語言,借助鐵勺凸面的成像變形原理將學生巧妙的帶入到學習情境中,師生互動流暢而又融洽。

乙個好的教學策略,再加上老師的巧妙引導,必然能最大限度的開發出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學生快速找到學習的方向,積極的完成學習任務。經過將近一年的實驗與摸索,我以多元引導為媒介進行課堂創新,逐漸打造出了獨具魅力的精品美術課堂。

一、前置預習,總體把握

現象1:美術教材的編寫雖然考慮到了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但是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來說有些課題依然存在難度。

現象2:「巧婦難為無公尺之炊」,即使是美術天賦好、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如果沒有充足的工具材料也無法進行大膽的創作。

針對以上現象,開學第一天我不急著講授新課,而是利用課件為每個班級準備了乙份預習提綱——《開學第一課——你準備好了嗎?》,具體內容如下:

開學第1課——你準備好了嗎?

伴著淡淡的書香,細細品閱,你會發現:

1.你最喜歡本冊教材中的哪些學習內容?為什麼?

2.你覺得本冊教材中哪些學習內容難度較大?你建議怎樣學習?

3.本學期需要準備的學習材料有哪些?

4.哪些學習材料不好準備?你有好的建議嗎?

我引導學生按照提綱上的內容進行全冊教材的欣賞和預習,由於問題清晰,學生在全冊預習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預習結束後學生把預習結果寫下來,由老師整理歸納後製成**並再次反饋給學生。以三年級一班為例,教師整理歸納後的反饋**如下:

預習情況反饋表

年級:三年級一班(45人) 教材:湘教版三年級美術下冊

我對學生喜歡的理由和建議也進行了詳細的整理與歸納,主要包括:

喜歡的理由:簡單、有趣。

建議:1.老師講的有趣一些;2.多向老師請教;3.認真聽講。

在整理分析的過程中我還發現,許多同學對部分學習內容既喜歡又感到有難度。可見三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較強的判斷分析能力。

美國當代教育心理學家盧布姆通過教育實驗確認:「只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時間和適合其特點的幫助,乙個學生能夠學好的,其他學生也能夠學好,學生學習的差異主要在速度,不在智力。」因此前置預習可以幫助學生總體把握本冊教材的學習內容、學習難度以及需要準備的美術材料。

教師也能通過這個途徑對學情有個基本的了解,從而巧妙靈活的把握授課形式。

二、層層過渡,設疑激趣

現象1:美術課是一種手、腦、眼、耳、口多種器官共用的活動,對訓練感覺、想象力等方面都十分有利。但在缺乏有效引導的情況下,這些器官就無法積極活動起來,因而遏制創造力的培養。

現象2:學生普遍對直觀性教學興趣濃厚,教師是否使用課件、教具,使用是否恰當都能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針對如何通過課堂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我借助三年級上冊美術《花樣》一課的教學,與區里的幾位老師進行了一段較長時間的研究和**,最後呈現的課堂效果特別精彩,對於今後的課堂教學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在匯入和**過程中我主要分四個階段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引導:

第一階段:我首先和孩子們一起玩「聰」字的拆字小遊戲,讓學生懂得在學習中要善於聆聽、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在此基礎上我再出示兩個瓷瓶讓學生發現他們的不同,巧妙引出課題。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自然的進入教學情境。)

第二階段:我借助課件對花樣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並引導學生用一分鐘畫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樣。畫完後教師引導欣賞並選擇其中乙個花樣進行點、線的適當新增,讓學生初步了解花樣變得更精美、更豐富的方法。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對花樣產生基本的認知。)

第三階段:老師示範用剪紙的方法表現花樣並引導學生說出畫、剪以外的其它表現方法。然後借助課件帶領學生欣賞我國民間美術中精美的花樣作品,發現其中的表現內容及這些內容所包含的寓意。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引導學生了解花樣的多種表現方法、主要表現內容及包含的寓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花樣的了解。)

第四階段:再次欣賞我國民間美術中精美的花樣作品並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分析,發現這些作品的不同。學生說出不同後教師小結並帶領學生利用課件玩「花樣找家」小遊戲。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自主**過程中真正了解花樣設計的奧秘以及花樣的形狀、大小與構圖的重要性,為學生後面大膽展開創作奠定了基礎。)

這種巧妙利用課件、教具、引導語層層過渡、設疑激趣的方法讓學生不知不覺中融進了學習的情景,想象力、創造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開發,使課堂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三、揭示點撥,解疑答惑

現象1:由於存在個體差異,許多同學在作品創作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疑惑,期望得到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想象2:創作時小組同學不會合理分工,導致有的同學沒有事情可做,成為學習的旁觀者。

教授《花樣》一課時,針對以上現象我在環節上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創作之前我先引導學生欣賞同齡小夥伴們的優秀作品,由於年齡相仿,這些作品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也更能啟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學生進入創作環節時,我為學生出示了明確、清晰的作業要求:

我是小小設計師

◆用心觀察物品的外形,選擇描畫、剪貼等方法為自己喜歡的物品設計精美的花樣。

◆想象力豐富,花樣設計生動、有創意。

◆花樣形狀、大小與物品相適合

◆線條流暢,色彩與物品搭配和諧。

這種作業要求學生一目了然,對於學生創作起到了很好的提示和指導作用。學生創作中我會幫助學生合理分工,一一指導學生創作過程**現的問題,遇到一些共性問題我就讓同學們停下來共同揭示問題並找到解決它們的好辦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從方法上給予指導,點撥開竅,讓學生拿到解決問題的鑰匙,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才能將自由創作的天性發揮到極致。

四、歸類賞析,以評促進

現象1:常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可是我們的學生嚴重缺乏向同伴學習的動機,不管是創作當中還是作業完成以後都很少有人產生向同伴學習的想法。

現象2:作品完成後孩子們似乎就沒有什麼事情了,沒有向同學老師展示分享的慾望,也不想過多的去評價別人的作品。

課堂的賞評環節看似到了課堂的結尾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但是正好相反,因為這個時候才是同學們互相學習的最佳時機。如果在這個時候加以巧妙引導,必定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我在展評花樣作品時靈機一動,借用紙箱和課桌組合成了乙個精美的展示台。當孩子們把一幅幅精彩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的時候非常興奮,不自覺的開始關注其他作品,甚至開始比較。有比較就會有進步,這正是我想要的結果。

引多元評價之泉

引多元評價之泉潤數學素養之花 金山區小學數學學科基礎素養綜合評估專案工作匯報 2012年暑假,原任金山區分管教育賈煒區長多次召集小學語數英教研員,就 如何提公升小學生學科素養 學習素養 進行研討。於是,一場學習課標 解讀課標 梳理課程內容 開發課程內容的實踐活動自上而下展開。衷心感謝市教委教研室專家...

高校2023年度優秀引智成果表

說明 1 優秀引智成果規模和質量是引智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2 國家重點引智專項 學校重點引智計畫 平台 專案必須填寫 優秀引智成果推薦表 3 引智成果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 科學研究 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人才培養 主要是教學中引進國際先進的課程體系,採用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大幅提高教學水平 提...

教育教學多元化成果匯報材料

下水地小學教育教學多元化成果 匯報材料 根據中心校對教育教學多元化成果的工作要求,我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深入研究,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前提,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提供條件,使我校教育教學成果多元化 特色化。保證各層面學生素質得到充分發展,使每個孩子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