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經營管理複習

2022-12-11 14:42:05 字數 5060 閱讀 7291

第一章一、最早的銀行:是2023年,12世紀中期義大利的威尼斯銀行。

二、銀行在市場經濟中的功能:

1.資金融通的媒介和配置資源。

2.創造貨幣和擴張信用。

3.提供廣泛的金融服務。

3、銀行的經營原則和目標

經營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

經營原則:兼顧流動性、盈利性和安全性

銀行存在的經濟學解釋

答:銀行之所以存在是由於銀行作為金融中介機構與金融市場相比具有競爭優勢。其競爭優勢分為以下五點:

1.處理資訊不對稱問題的競爭優勢。資訊不對稱是指交易雙方對相關資訊的掌握不對等,一方比另一方擁有的資訊多。

在金融交易中資訊不對稱是指貸款人的擁有的資訊少於借款人,借款人通過隱蔽資訊和隱蔽行為致使資訊不對稱。資訊不對稱將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逆向選擇,另一種是道德風險。逆向選擇是發生在交易前的資訊不對稱,是指***的產品退出市場,留在市場上的是質量差的產品。

在信貸交易中是指最積極提出借款申請、借款的人可能是風險最大的人。而道德風險是發生在交易後的資訊不對稱,由於貸款人很難監督借款人的行為,借款人可能會採取損害貸款人利益的行為。在信貸交易中是指借款人可能會將借來的錢投入收益高、風險也高的經濟活動中,損害貸款人的利益。

在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時,需要大量的交易成本,如尋覓成本、甄別成本、監督成本和執行成本。銀行作為中介機構在處理這些資訊不對稱問題時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競爭優勢。一是,資訊揭示優勢。

銀行能夠利用人才、業務和技術優勢,更好的分析和判斷借款人的資信和誠信。二是,資訊監督優勢。一般來說借款人在借款銀行都設有賬戶,銀行能夠通過賬戶的開支監督借款人的行為,另一方面銀行資訊監督一對多,節約成本。

三是,信用風險管理和控制優勢。銀行可能通過限制性條款限制借款人行為,在銀行貸款往往要求抵押或擔保,能夠強化借款人和銀行的利益一致性,形成激勵相容。或者銀行可以在借款企業持股控制信用風險。

2.業務分銷和支付系統的效率優勢。銀行擁有很多分支機構,形成強大的分支行網點來分銷總行制定的標準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同時銀行的強大支付系統,使得人們能夠在不同地點安全便捷的完成支付而不用支付過高的手續費。

3.風險轉移和緩釋優勢。風險轉移是銀行存在並發展的另一重要優勢,銀行主要實現了兩種風險轉移,即流動性風險轉移和信用風險轉移。

流動性風險轉移是指銀行的「借短貸長」,高流動性負債轉換為低流動性的資產。為存款人提供了流動性保險,為借款人提供了中長期資金融通。信用風險轉移是指存款硬約束,貸款軟約束。

即銀行的貸款契約違約率很高,而銀行對存款的違約率微乎其微。這是因為銀行具有很強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機制。不僅在自身風險管理方面具有優勢,同時也為客戶提供風險管理服務,降低客戶的參與成本。

4.有效配置資源的優勢。銀行作為金融中介機構,將資金從盈餘方轉向資金短缺方,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資金的平均使用率。

5.保護性金融管制的優勢。國家政策限制**競爭和嚴格的市場進入條件,使得銀行業的發展受到保護。

第二章1、銀行如何提高它的經營效率?

答:銀行想要提高其經營效率必須實現規模經濟、範圍經濟和x效益。銀行的規模經濟是指產出的增加能夠降低平均運營成本,銀行具有很強的規模效應,因此應當適當擴大規模。

範圍經濟是指銀行是否提供了最節省投入成本的業務組合。銀行業務範圍越廣,範圍經濟越明顯,因此應當提供多種業務。x效率又稱管理效率,是由於銀行內部管理水平和能力提高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可分為技術效率和配置效率。

因此銀行可以通過提高技術水平,優化資源配置進而提高經營效率。

2、主要國家銀行業市場結構模式的特點

1、美國——市場導向型

一是,眾多商業銀行,追求競爭效應的市場結構。

二是,經歷了混業——分業——再混業——重新定位的過程。

2、英國——市場導向型

一是,自然構造的規模經濟組織結構,集中程度高,分支機構發達。

二是,銀行業的高度國際化。

三是,從自律性的分業經營轉向追求範圍經濟的混業經營。

3、德國——銀行導向型

一是,規模經濟與適度競爭並存的組織結構。

二是,具有典型範圍經濟特徵的全能銀行制度。

三是,分業監管與全能銀行制度長期並存及監管轉型

4、日本——銀行導向型

一是,集中與競爭並存,橫向與縱向並存的市場結構。

鼓勵分工範圍內的競爭,具有規模效應的大銀行與區域性靈活的地方銀行並存。

二是,歷史形成的主銀行制與範圍經濟。

主銀行制是指日本銀行與企業通過產權聯絡形成的一種機制安排,銀行往往是企業的股東,同時也是企業的最大貸款人,為企業提供轉劃和清算服務,甚至派人在企業擔任領導。

第三章各種組織結構

第四章1.銀行資本的含義:

銀行資本從三個層面上加以理解:即會計資本、經濟資本和監管資本。

會計資本是指銀行的總資產與總負債的賬面價值差額,即銀行的淨值。

經濟資本是指銀行在財務困難時可用來吸收損失的最低所需資本,用以應付銀行的非預期損失。

監督資本是指監督當局對銀行的資本要求,包括用以抵補預期損失的準備金和非預期損失的經濟資本。

2、資本的構成

答:按資金的**劃分,資本的構成分為三個部分:股東權益、損失準備金和資本準備金、債務資本。

股東權益:包括普通股、優先股、資本溢價和未分配利潤。普通股和優先股以發行股數乘以賬面價值。

資本溢價包括**溢價發行的籌資額比**賬面價值大的部分,也包括銀行資產價值重估的增加部分和由於捐贈增加的資本。未分配利潤是指銀行的稅後利潤未以股息和紅利的形式發放給股東的保留部分。

損失準備金和資本準備金:損失準備金是銀行為了應付意外情況而在已實現的利潤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準備金,包括**損失準備金、租賃損失準備金和貸款損失準備金。資本準備金用來回購銀行**、支付可能的法律訴訟費用、延期稅收支付和償還其他債務等專案。

債務資本:長期次級債券,剩餘期限在五年以上,對銀行的收益和資產的要求權優於普通股和優先股,次於存款人和其他債權人,可以是資本票據和資本債券。此外,銀行還可以發行混合資本工具。

3、資本的功能

資本具有三大功能:保護功能、經營功能和管理功能

保護功能是指保護存款人的利益,資本是銀行日常經營風險的緩衝器,在銀行破產時保護存款人的權益,抑制銀行經理人員從事高風險業務。

管理功能是指資本為監管當局提供了控制銀行風險的管理槓桿。

經營功能是指銀行資本是銀行開展經營活動的啟動資金,通過追加資本增設分支機構、添置和改善辦公設施,擴大經營場地等。同時也是銀行樹立公眾信心和市場聲譽的前提。

4、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

核心資本:又稱一級資本,是銀行資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價值相對比較穩定,對風險的承受力比較強,並反映在公開賬目中,是市場判斷銀行資本充足度的基礎,主要包括股本和公開儲備。

附屬資本又稱二級資本,包括非公開儲備、重估儲備、普通準備金、混合債務資本工具、次級長期債券。

5、basel協議

basel協議分為有三版,第一版basel協議的主要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1.統一資本構成。將資本分為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兩大類。

核心資本又稱一級資本,是銀行資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價值具有相對穩定性,對風險的承受力較強,並反映在公開賬目中,是市場判斷銀行資本充足度的基礎。包括股本:普通股、非累積永久性優先股。

公開儲備:資本公積金、未分配利潤。附屬資本又稱二級資本,包括非公開儲備、重估儲備、普通準備金和普通呆賬準備金、混合債務資本工具、次級長期債券。

2.規定表內的風險權重。按照風險程度不同,將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分為5類。表外的風險要用表外專案本金乘以信用轉換係數轉化為表內的資產數額,在按照相同性質的資產進行風險加權。

3.目標資本充足度。

表外風險加權資產=

表內風險加權資產=

風險加權資產總額=表外+表內

目標資本充足度=*100%

4.過渡與實施安排。自公開之日到2023年底為過渡期。

第二版的巴塞爾協議。第一版的信用監測技術落後。風險權重的設定缺乏精確的核算方法支撐,國家風險權重的處理過於簡化,資產的劃分相當粗略,沒有考慮到同一類別不同信用等級的差別。

忽略了市場約束和操作風險。第二版作出了很多改進,風險範圍擴大、引進新的風險計算方法。basel協議第二版的主要內容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新協議的整體框架和核心理念。

新協議的整體框架由三大支柱組成,分別是最低資本要求、監督檢查和市場約束。

核心理念是大幅度提高最低資本要求的風險敏感度,即將銀行資本的多少和銀行資產運用和經營業務的風險緊密掛鉤。

2.風險監管的全面性。新協議拓寬了風險的範圍,將風險分為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

資本充足率=

3.風險度量方法的科學化。鼓勵銀行採用內部評級法——irb法

對於信用風險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標準法,一種是內部評級法。

採用標準法既可以採用2023年的固定風險係數法,也可以採用市場中介機構對交易對手的資信評級作為風險係數的基礎,原則上有外部評級的均採用外部評級。採用內部評級法,銀行自行建立信用風險評估體系,按一定的規則和模型計量風險。

第三版basel協議。主要內容分為以下三點:

1.提高最低資本要求,提高股權資本和一級資本的比例。

2.加強監管的國際協調和強調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

3.強化**交易的資訊披露。

6、滿足資本充足率的策略

資本充足率=

1.分子策略,提高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的總量或調整資本結構。

——發行**擴充核心資本

——增加留存收益

——增加彌補風險的準備金

——發行資本債券或混合債務資本工具

——對房產和**等資產按市值重估

2.分母策略,減少風險暴露,降低風險加權資產總額。

壓縮風險資產規模,優化資產結構

——表內業務,貸款**、**化,購買**債券或高階企業債券

——表外業務,選擇信用轉換係數及對應風險權重小的表外業務

7、資本**

資本**分為內源資本和外源資本。當銀行的資本不足以維持資產規模擴張時,銀行可以從增加內源資本,增加銀行內部留存收益以維持資本充足率。如果銀行想要將資本充足率維持在監管當局要求的水平上,那麼銀行的資本增長率和資產增長率應該相等。

留存收益的優缺點比較:

優點:1.不用到市場上籌資,節約了成本。

2.不改變股東對銀行的控制權。

3.不存在股東收益稀釋。

缺點:留存收益受銀行自身規模、盈利水平和股東分紅壓力的影響對銀行資產擴張規模的支援能力有限。

外源資本是當銀行的內源資本不足的時候,需要通過外部渠道來籌集外源資金。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總複習

一 填空題 每小題1分,共10分 二 名詞解釋 每小題3分,共15分 三 選擇題 根據題意,選擇單一或多個準確答案。多選 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20分 四 判斷並改錯題 對判斷為錯誤之處,劃線後並改正。每小題2分,共10分 五 簡答題 每小題4分,共20分 六 計算題 每小題3分,共6分...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一 名詞解釋 1 商業銀行制度 2 回購協議 3 回租租賃 4 信貸風險 二 填空題 1 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體系一般可分為 和四個系統。2 銀行併購的定價方法一般有和兩種。3 商業銀行的貸款 一般包括 和四個部分內容。三 計算 根據下表中的資料計算該銀行1 5月份的流動性缺口,假設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作業

1,股份制改革原因 根據產權經濟理論,一種經營管理方式和經營機制只有與特定的產權結構相適應時才能產生效率。對國有商業銀行出現的種種問題,急需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符合的產權結構。股份制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比較靈活有效的產權組織形式,同樣也適應我國商業銀行的產權制度改革。1.1 改革的必要性 1 股份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