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背景下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新路徑

2022-12-08 01:45:03 字數 4956 閱讀 2581

【摘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法治文化的建設是對法治文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努力建設高水平大學,實現健康、全面、可持續發展所採取的必然措施。要想建設好高校法治文化,除了深入學習法治文化的內涵等相關內容,同時,研讀與當代的高校法治文化的科學內涵、發展現狀等相關的文獻資料也是必不可少的,並用自己的研究思路對學界的研究成果進行歸類和總結,用新的研究視角來解決新的問題。主要著眼於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明確高校法治文化的科學含義;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內容;高校法治文化建沒存在的問題;解決高校法治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的新路徑。所以,試圖以全球化和法治中國建設為背景,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文化的透視和解析。

【關鍵詞】高校;依法治國;法治文化建設

一、高校法治文化的科學含義

(一)法治文化

近幾年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政策提出的影響下法治文化成為學者們積極**和研究的詞彙。法治文化區別於法律文化。法治文化和法律文化的區別主要是:

法治文化是一種先進的、正面的法律文化。[1]法治文化歸屬於法律文化,是法律文化發展的一種狀態、乙個階段,是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正面法律文化。目前高校法治文化作為乙個新研究課題在科學內涵方面還缺乏明確的定義。

(二)高校法治文化

通過學習和總結相關文獻,我認為高校法治文化的科學內涵主要是:從廣義上講,高校法治文化是在一定的治國理念和與之相應的制度模式下並根據自身的恃點,確立的保障高校師生和職工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和權利等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校文化形態和培育模式。[2]從狹義上講,高校法治文化是在建設法治高校的過程中揭示高校法治文化內涵的外化活動。

二、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高校法治文化的物質文化建設

高校要迎來高校法治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需要為法治文化建設提供堅實有力的物質基礎。高校對法治文化建設的物質方面的支援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高校要最大程度的發揮法律相關人才的作用。

第二是實際上的物質資源方面的建設。每個高校都有自身的文化恃質並把法治的因素融入到文化特質中去,需要我們從實際的事物入手。通過具有法治文化內涵的建築,讓高校師生的法治素養在無形之中得到提高。

[3]最後是高校在經濟上的支援。高校對於法治文化建設經濟上的支援主要可以體現為:一方面是投入充足的資金加強法治人才隊伍建設。

另一方面是加大對法治相關主題活動的經費投入。最後是投入相當的資金加**治文化的宣傳,成功的宣傳才能保證活動的參與主體面的最大化,進而保證活動取得最大實效。

(二)高校法治文化的組織制度文化建設

。堅持並完善校內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等制度有利於加強校園法治文化建設。

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是高校教職工使用自己的權利、履行自身義務的基本制度。來自高校各部口的各個層面的代表組成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充分的民主性。高校學生代表大會是民主選舉產生的高校學生會的最高權力機構。

實行高校學生代表大會制度有利於全校學生民主氛圍的形成,幫助學生們解決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從而推動高校管理工作的開展。

(三)高校法治文化的理念文化建設

人們的內也對法治所抱有的情感、態度、意識以及信念是本文所涉及的法治理念文化,也是高校開展法治文化建設所追求的最終目標。高校中法治理念的構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教師方面,法律相關專業的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法律知識,不斷??

強自身的法治素養;其次是非法律專業的教師,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更新自己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理念。保證教職工的法治素養高於其他領域職工;最後學生法治理念的樹立,通過相關的法律基礎課程學習、法律主題活動的參與,使高校法治文化深入學生心中,並逐漸內化為自己的法治理念。

(四)高校法治文化的行為文化建設

法治文化是包含有一定法律目的的行為以及在其他行為中所呈現出來的法治文化特徵和法治價值。法治行為文化如同高校法治理念的培育一樣也包含這三個方面展開:高校應該首先加強教師隊伍的法治行為文化建設;其次,非法學專業教師法治理念和法治行為素養不高是高校法治行為文化建設的「短板」。

對非法學相關的教師開展必要的普法宣傳、法律知識培訓、法治論壇等活動,使教師更加了解法治文化;最後是從學生的層面來說,提高學生的整體法治文化素養需要發揮老師們的帶頭作用;學生自身也要組織多樣的活動形式進行自我反思,倡積極提倡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營造法治文化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和寢室文化。

三、高校法治文化建沒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目標設定不科學

目前高校在法治文化建設上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是過於重視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教育和考核,忽略對學生加強法律意識和信仰的培育。培育大學生的法治文化,法律基礎知識應該更著重於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識的培養,正確的法治信仰的樹立。我國目前高校的法治文化教育著重於學生系統地學習法律知識,學習顯而易見的條文沒有達到對法治的真正了解和信仰。

[4]我們更需要的是用法治理念來評判所學習的法律條文是否符合民主政治的法權要求,是否符合現代正義觀的要求。

(二)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體制不健全

我國的高校法治文化建設尚處於初始階段,形成的法治的體制存在一些問題與缺陷。由於國家在立法上的「空白性授權」造成高校的決斷很大部分上由個人的主觀意志支配,從而導致高校的自主權相對過大。這種不健全還體現在,高校在享有治校的高度自治權的情況下,高校的校規校紀具有比較濃厚的管理色彩,很容易把焦點放在管住學生和教師上,缺乏一定的人文關懷和法治精神,忽視了師生的感受,容易引起師生的反感,導致高校管理工作的波折和權威性受到質疑。

  (三)高校大學生缺乏必要的法治信仰

由於我國法治教育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整個社會和許多大學生的法治意識相對比較淡薄。雖然近些年高校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但是由於法治課程教授老師不夠專業、教授方式過於單一,高校學生的法治意識和信仰並沒有明顯的??強。

由於缺乏法治意識和信仰,人們往往會尋求暴力的手段來使自身的利益迅速得到實現。通過調查發現部分地區高校的校規校紀有著濃重的功利色彩,法治理念很少得到體現。同時,,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對此類活動的興趣。

(四)高校法治建設的文化底蘊不足

當今中國的法治建設正如火如茶的進行著,並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但我們的法治建設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封建**使人治思想長期的影響著世代的人,人們雖然不斷改觀這種對法律的態度,但一直有部分殘存到現在,導致我國缺乏法治文化成長的止壤,這也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缺乏相關的土?

吹南質翟?因。就高校本身的文化環境來說,由於傳統權力觀的影響,校園裡存在一些不良風氣。

此外,高校中部分領導和教師對自己的要求不夠,利用職權便利謀取私利,無視學校的校規校紀的行為,也給學生樹立了反面的典範,難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這種種不良行為成為高校履行服務社會、傳播文化的職責的阻礙,使本來就貧瘠的法治生存土?錘?

加貧瘠。

四、解決高校法治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的新路徑

(?d)明確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目標

幫助師生樹立法治精神和信仰是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設的中心,為學生塑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的校園環境和為學生提供高水平、優質的教育是基本點。[5]高校需要幫助學生營造乙個安靜、純粹的環境,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純粹的法治精神和信仰;對於高校學生的教育應該充分考慮他們的個性和心理因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紛繁複雜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侵擾需要學生自己排除。

高校面對魚龍混雜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最應該採取的做法是讓學生學會甄別資訊,樹立科學的價值評判標準。高校應該根據每個學校的不同情況和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專業和興趣愛好設定不同的法治教育相關課程。

(二)完善高校的法治體制,健全校規校紀

高校法治文化建設離不開健全和完善的法治體制。為確保校規校紀的民主性,需要對全校範圍內的教師學生進行民意調查;邀請法學相關的專家整合高校收集的資料,並讓師生以民主聽證的方式共同參與校規校紀的草擬和審查;以網路形式宣傳草擬的校規校紀,並積極聽取大家的意見;經過專家的修改後正式在全校範圍內實行,並對校規校紀的實**況進行考核。[6]一方面高校要制定保證法治制度順利實施的相關措施;另一方面不僅校規校紀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及學校的管理者要積極接受來自各方的建議和監督,而且全校師生和職工也要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校園的法治文化建設。

(三)加強高校的法治意識培育和法治信仰的樹立

高校和教師應該真正承擔起培育學生法治意識的責任和使命。一方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舉行與法治主題相關的活動。此外,高校應該加強對法治理論的研究,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理論構建,做好科學的理論導向。

雖然經過多年的法治文化建設,但高校的一些做法導致法治精神受到懷疑。[7]就高校而言,明確自身的責任,加強監管,對踐踏法律尊嚴,違規違法的操作的行為予以懲處。

(四)改善法治文化的宣傳渠道

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法治宣傳的方式,通過開展各種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法治文化,意識到法律與我們生活的緊密關係。創新法治文化宣傳的方式。從巨集觀上創新符合時代要求的法治文化宣?

鞣絞劍捍郵導食齜?,面向未來的宣傳方式。創新是新時期最明顯的特徵,也是對我們提出來的基本要求。

法治是我們的社會發展的主題之一,在實踐中讓全體師生看到法治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最深入人心的宣傳方式。

(五)形成學生、高校、家庭和社會聯動

學生法治文化的培養優劣,法治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高校法治文化的建設水平,對於學生的法治文化的培育要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地位。高校要做好法治專業知識的普及和法治相關的主題活動的開展的同時;家庭要發揮好家長作為學生的行為示範的重要作用;社會要營造良好的法治人文環境,這需要我們全社會每一位成員的努力。為給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設拓寬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需要發揮高校的學生這個紐帶,聯合家庭、高校和社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汪海霞.論高校法治文化認同的養成教育[j].理論導刊,2023年6期.

[2]陳青鶴,畢文文.高校法治文化運動路徑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年1期.

[3]趙博.高校法治文化建設路徑創新思考[j].法制與社會,2023年3期.

[4]戴仁榮.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路徑――以南京高校為例[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年6期.

[5]稂明燕.高校資金安全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

[6]劉鶴挺.陝西省基層法治文化建設調查與思考[j].陝西行政學院學報,2023年2期.

[7]任劍濤.創新文化視野中的大學精神[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3年4期.

作者簡介:

張浩(1981-),男,湖南長沙人,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依法治國演講稿

常言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法律就是調整人們行為的 規矩 當今社會是法治的社會,學校要發展,離不開教育,離不開師德,更離不開法律的保障。說 中國夢不僅意味著綜合國力提高 人民生活富足,更重要的是人民更加幸福 更加有尊嚴,是法治夢。無數的法制工作者都在中國夢中編織著這個法治夢,期待著中國建成乙個社會主義...

依法治國是根本教案

一 教材依據 依法治國是根本 是陝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正確認識社會 第十一課 有序的社會 第三目教學內容。二 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 社會有序靠規則 法律維序強有力 這兩目內容之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教學設計以教材為依據,通過學生...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依法治國,不僅是乙個口號,還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義務。法治是相對人治而言,在現實生活中,人治弊端很大,有隨意性 感情用事等情形出現,前幾年有人提倡人際關係是第一生產力,認為只要有熟人什麼事情都好辦,在現實生活中通過熟人辦事也無可厚非,但這些事一般是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的事情,不違背法律法規的的規定,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