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材料

2022-12-07 01:09:04 字數 1934 閱讀 4211

主題: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活動目的: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感恩應該是社會上每個人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會上一些腐朽落後的思潮和不良資訊的傳播,正逐步腐蝕著人們的心靈,一味的索取不知回報使得一些年輕人變得自私冷漠,道德水準滑坡。

對廣大青少年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

通過本次活動,體會父母、師長、親人、同學、朋友之間的無私的親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真正內涵。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努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乙個美好、和諧的社會。

活動準備:

1、製作活動設計。

2、學習唱《感恩的心》。《遊子吟》

3、學生提前準備給父母、老師或好友等說一些感恩的話。

活動時間: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學月

活動地點:一年級教室

活動過程:

一、學生講父母令你最感動或者最難忘的一件事。

二、**感恩教育**。

三、班主任講《挨杖傷老》故事。

漢朝時,大樑有個叫韓伯愈的人,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無論母親打多重,他都沒有怨言不掉眼淚。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哭得很傷心。

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麼哭泣?」伯愈回答道:

「往常打我時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不如以前,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四、學生討論:

1、我在家裡最經常對父母說的話是什麼?

2、父母經常對我說的話是什麼?

五、學生討論一下同學的做法是否正確。

1、有一位成績優秀的學生,父母對他的期望很高,他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天一回家就馬上學習。最近學校開展孝敬父母的活動,要求學生在家能幫助父母承擔一些家務勞動。但小林卻說:

「學習成績優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餘的。

2、一位學生在接受了孝敬父母的教育後寫下了一段話:為了我們的媽媽,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將來讓媽媽過上幸福的生活,不再讓媽媽做又苦又累的生活,讓媽媽過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媽媽,等著我給你過最幸福的生活吧。

六、學生討論「如何感恩父母」?

①了解父母各個方面(如: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麼?辛苦嗎?爸爸媽媽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你了解爸爸媽媽的身體健康狀況嗎?你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對父母有禮貌,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不當面頂撞父母,不和父母發脾氣

③生活節儉,無浪費現象,不亂花錢,不向父母提過高要求

④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減輕父母負擔。

⑤有心事主動和父母說,經常與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溝通)

⑥碰到一些比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徵求和認真考慮父母的意見.。

⑦外出時,在徵得父母同意後,應把去向和時間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

⑧努力學好各門功課,經常主動向父母匯報自己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不讓父母操心

⑨父母親有做得不對的地方要誠懇的指出(實話實說)

七、學生朗誦《感恩》

感激生育我們的人,

因為他們使我們體驗生命;

感激撫養我們的人,

因為他們使我們不斷成長。

感激幫助我們的人,

因為他們使我們度過難關。

感激關懷我們的人,

因為他們給我們溫暖。

感激鼓勵我們的人,

因為他們給我們力量。

感激教育我們的人,

因為他們開化我們的蒙昧。

感激傷害我們的人,

因為他們磨鍊了我們的心志;

感激絆倒我們的人,

因為他強化了我們的雙腿;

感激欺騙我們的人,

因為他們增進了我們的智慧型;

感激藐視我們的人,

因為他覺醒了我們的自尊;

感激遺棄我們的人,

因為他教會了我們獨立。

八、學唱歌曲《感恩的心》。

感恩教育宣傳材料

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勾銷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 去銘刻 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我們恩惠的人。同學們,我們正在開展的 感恩 系列教育活動,就是通過大家共同回顧 思索我們成長的經歷,靜心思考在我們成長過程中,都有那些因素深深影響著我們,...

小學生感恩教育材料

石喇叭完小 感恩即對別人的好意懷著謝意,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心態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會使人的身心更好地適應社會 適應自然。那麼如何在小學道德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康的感恩心態呢?一 感謝父母養育之恩 在家庭裡父母對子女之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做子女不僅接受來自父母之愛,更應該懂得愛的反饋和...

感恩教育實踐課題匯報材料

我們的研究過程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注重課例研究和個案研究相結合,系統分析與典型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課題的研究過程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不僅將學生視為課題工作的中心,而且將學生看做課題實施的主體,在課題的課例研究中課程目標制定及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