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事業

2022-12-04 02:30:03 字數 5409 閱讀 9622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讀了張思明的《用心做教育》後,讓我明白了怎樣才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怎樣教書育人。

教師是什麼,是一種職業?是謀生的手段?還僅是一種稱呼?。

我想愛應該是教師人格力量的核心。張老師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愛孩子是連小狗小貓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

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乙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讀了張思明的《用心做教育》後我明白了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心與心的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在與學生談心時,通過觀察學生的舉止言談,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徵,「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師愛,又是師德的靈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

」我願意把張思明老師的這句話作為今後自己在工作中的原動力,不斷前行。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真誠地熱愛學生,才能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信任和親近,使學生對你所傳授的知識感興趣,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用心做教育,要有一顆大愛之心。是一種超越了功利的,真正站在學生立場,為學生一生的發展而潛心研究教育規律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的大愛。讀張思明,我們會明白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師愛,又是師德的靈魂。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師愛,又是師德的靈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

」我願意把張思明老師的這句話作為今後自己在工作中的原動力,不斷前行。

《用心做教育》這一教育專著的作者是張思明,他無論在教學上,還是在教育上,都將創造性發揮到了乙個很高的境界。但是真正引起我閱讀興趣的不是他的教育成果,也不是跟我們所從事職業有關的高見,更不是作者那些偉大的頭銜,而是他所走過的人生道路:十年坎坷的求學道路,三十年堅持不懈的教學生涯。

儘管從小受盡苦難,可是他自學成才,成了名人,成了專家,享受著***津貼。而和他有著相似經歷的我還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看了《用心做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到了教育的真諦,那就是「用心」,而且張老師所用「心」其實有三「心」。

第一顆「心」是童心。

在教學關係中,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童心則是和諧教學關係的紐帶。教師只有保持一顆童心,才能在心理上彌補因生理年齡造成的與學生的差距,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真正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性格,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顆「心」是愛心。

學生在老師的眼中永遠是孩子。「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這種動物天生本能,我們教師當然應該做得更好。

本著愛心去做教育,就會發現沒有所謂的「差生」,更沒有「不可救藥」的學生,他們只是在路邊玩耍的孩子,我們教師就要用我們的愛心把這樣的孩子領到路上,而不是僅僅在作業本上批改對錯。用愛心來做教育,愛每乙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對得起起「老師」這個光榮而神聖的稱呼。

第三顆「心」是恆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乙個周而復始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用恆心去堅持:給頑固不化的調皮學生做多次的思想工作,給成績落後的學生耐心輔導,給家庭破碎的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終於,不愛學習的愛上了學習;成績落後的迎頭趕上;愁眉不展的重展笑顏……這一切切都有我們教師所用的「恆心」的痕跡。

我想,也許並不是每位老師都能成為教育家,但只要按張老師的「三顆心」去做教育,我們都能問心無愧地承擔起「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稱號。

初次登上講台,不知道怎樣講課的他把書念了一遍,二十年後的他成為了一名享有國家津貼的特級教師,並在數學教學上形成了「導學探索,自主解決」的教學模式以及以「數學課題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這就是北大附屬中學的張思明老師。當我捧起他的《用心做教育》一書,我被張老師深深的愛所感動。

記得有人把教師分為四類:以謀生為目的;以自傲為動力;以教育為己任;以愛為根本。而張老師可以說是第四種,因為他認為愛是教師人格力量的核心。

用心愛教育

張老師說:「用心與用力不一樣,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斷地想著它、念著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當看到學生不願意學數學時,他反思數學的教法方式,於是新的學習模式誕生了,在他的引領下,學生們掌握了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本領,提出並解決了一大批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當在美國看到中國學生都很聰明,學習成績也很好,可是在工作中卻出不了最好的成績時,張老師開始反思傳統的教育觀念,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

張老師在教育活動中不斷反思著,琢磨著,同時也享受著教育為他帶來的快樂。

我們的新課改要求教師要不斷反思,不斷研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著想。這就需要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像乙個有能源支援的火炬,一邊燃燒,一邊又在生長。

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那就會事半功倍。

用心愛學生

張老師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比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道德水平、生活經驗以及這些經驗和所學知識的聯絡。」而且張老師的愛不留痕跡。

他讓一位殘疾的學生鼓勵一位心情沮喪的戰士,同時鼓勵學生自己。張老師的師德就是體現在這種對學生深深的、不圖回報的愛上。

我們也應該關注學生,和學生時常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對學生多些鼓勵,少一些責備。當學生有了進步時,應予以肯定的讚揚;當學生犯錯誤時,應與他們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幫助他們制訂改正的措施,學習好的要愛,學習差的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的要愛,踏實的要愛,金鳳凰要愛,醜小鴨也要愛,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用心做教育

成功需要付出,人生需要磨練,我們教師時常會遇到諸多困難和問題以及困惑,只要我們自己擁有一顆上進的心,用「心」去研究解決問題,真正讓思考與實踐同行,在實踐中去品味與學生心靈碰撞的樂趣,新課改更是需要我們去創新,去**。我們應該向張老師那樣,開鑿一眼泉,不斷學習,自主探索,不斷超越自己,為自己和學生找到新的目標。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孤立的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搞花架子,而應該從教學內容出發找到學生的興奮點,旁敲側擊,從點到面,提倡發散思維,提供多種解法,擴大題型量,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

我們語文老師更是需要這樣,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應該把品德的教育、學習的方法滲透其中,讓學生有所得,有所獲。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師愛,又是師德的靈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我願意把張思明老師的這句話作為今後自己在工作中的原動力,不斷前行。

這其中的「奇崛」,就是張思明的「用心」。——一顆時時刻刻都在為教育而跳動的火熱的赤子之心。那跳動的,是一生鍾情於教育事業,傾盡畢生心血孜孜不倦為追求教育智慧型而「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痴心;是真正為了孩子的終生發展而「帶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大愛之心;是在學習中研究中反思中與學生一同發展,從而不斷超越自我並從中實現自身價值充盈著幸福的心。

不是嗎?沒有一顆痴心,哪會憑藉超乎常人的毅力與勤奮,在艱難的困境中走上自學之路,從而一步步攀上乙個個學術的高峰?從小學沒有拿到過畢業證書、初中畢業沒有被承認、高中沒有得到過系統知識的學習,到自學考試本科畢業,到東渡日本一年後在結業考試中奪得第一名,再到回國後用兩年時間完成研究生三年的學業並得到全優的成績。

其間之苦,之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恐怕是大多人很難承受很難達到的。然而,正是因為張思明老師能承受常人所不堪承受之苦,靠著乙份踏實、勤奮與堅韌的意志與品格,在艱難中走了過來,攻克了生活上學習上工作上的乙個又乙個難關,才不斷在自己人生的苦藤上結出一串串甘美的果實。自學的經歷使他為自己一生的從教生涯奠定了豐厚的知識底蘊、精神底蘊、思想底蘊,才讓他一路收穫了乙份又乙份用心做教育的幸福!

——這是我解讀張思明自學經歷的一段文字所想到的。

接下來,我讀著張思明「讓學生感受數學之美」,「教學生課本背後的東西」「教師的生命力源自學生」,在乙個個因為傾注了他的用心思考用心摸索用心實踐而生動鮮活的教學案例中,在乙個個與學生之間因心靈碰撞而真情相融的真實故事中,我讀到的是一顆大愛之心。是一種超越了功利的,真正站在學生立場,為學生一生的發展而潛心研究教育規律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的大愛。多年來的語文教學,使我對數學領域倍感陌生,誤解為數學缺少人文,缺少詩意,缺少靈動,以為數學只有枯燥的定理與不變的公式,只有乏味的計算與雷同的推理。

然而,讀張思明,你會發現這種理解對真正的數學而言是何等的不公!數學世界,只要用心,原來也可以如此繽紛與美麗!

讀張思明,我深悟了教育的美麗源於用心。在教育中,不是缺少美麗,而是缺少用心。在日復一日看似單調與重複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的思維往往會逐漸僵化,我們的教學模式往往總是缺少新意,我們的教學生活也會因此而缺少了乙份應該有的燦爛與美麗。

很多時候,我們為什麼不能進入到與學生一同發展而共同體味幸福的佳境?讀張思明,我們會從中找到一把開啟教育智慧型與美麗之門的鑰匙。

教育的美麗源於用心。走在新時代,我們不願做只會燃燒而淚跡斑斑的有些悲涼意味的蠟燭,那麼,就讓我們做乙個有能源支援的火炬吧。讀張思明,我們會明白用心與僅僅用力的不同。

只有用心,我們才有可能做成乙個能源滾滾,燃燒不盡,溢光流彩,美麗自己同時也能美麗他人的火炬!

讀了張思明老師的《用心做教育》一書,首先被他博大的愛心所感動,有愛才有希望,有愛才會用心去做。正因為有愛,才使得張老師用心去教學,用心做教育,才使得他的教學更精彩,才成就了他事業的輝煌。記得《放飛美國》的作者別出心裁的把教師分為四類:

以謀生為目的,以自傲為動力;以教育為己任;以愛為根本。張老師的教育就是以愛為根本。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走在同行的前列,作為數學教師,他的一些想法我也很有同感,但很少去深入思考,並且想法怎樣進行改進,看了這本書,我深受啟發,其中以下的一些教學方法,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改進。

一、 學生為什麼不愛學數學

在現在的教學生活中,讓我們感到困惑的是:我們不停地給學生們「講解」,不停地帶著學生們做訓練,就怕孩子們不會。可學生們在聽了大量的講解,做了大量的習題和訓練之後,卻變得越來越不喜歡數學了,甚至有的同學還出現排斥現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一般都是在責怪現在的教育體制,或者是學生由於家庭條件的優越,家長的寵愛,養成不愛動腦的習慣,很少從自身找原因。而張老師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發現問題還是出在「教」上。

他發現,數學教師在教學生的過程中,常常把主要精力放在努力讓學生明白某一知識點的意思,然後圍繞這些知識點幫助學生進行大量的反覆訓練,不停地讓學生做各種各樣難解的題型,以為這樣就能讓學生掌握數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很多時候忽視了告訴學生這些數學知識的**,應用,數學變成了乙個個知識點,卻沒有了「源」和「流」,沒有了生命力,活生生的數學變成了死板的數學。這種讓學生大量做題,超量訓練的方法,就箱乙個廚師燒一條魚時,只關注魚的中段,他細細烹調魚的中段,卻不顧魚頭,魚尾,這樣燒出來的魚怎麼可能受到食客的喜愛呢?

想來,張老師說的確實在理,我們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成績,就怕浪費一點時間,總是針對教學的重點,花大力氣講解訓練,殊不知,正是這樣的捨本求重才導致了學生的厭學情緒。古人云:治大國如烹小鮮。

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對教學藝術的把握也需要精烹細調的眼光和技巧,不僅關注中段,還要關注全域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學生端一盤色香味俱佳的好菜,讓學生:「吃「起來津津有味,欲罷不能。

教師總結教育是一項事業

教師個人成長規劃 教育是一項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 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意義在於求真 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的意義在於創新。設定好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投入自己的教育激情,這是我參加教學工作以來,給我最強烈最深刻的感受。為推動個人專業成長,在教育教學領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特為自己制定此三年成長規劃...

教育是有理想的事業演講稿

雨果曾經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而葉子的事業是平凡謙遜的 我想,我們所從事的應該是葉子的事業吧。葉子雖然樸實無華,卻有著自己為之奮鬥的事業,正如我們這些在三尺講台上耕耘著的教師,雖然平淡無奇,卻也應該有著自己的理想,不斷完善自我,以成為一名令人滿意的教師。三年的教學生涯,使我初步...

事業是進行曲

1 如果我們只是純粹想追求個人的快樂,這個願望很容易達成 但如果我們希望比別人快樂,就太難了,因為我們總認為別人比我們快樂。2 如果我能夠看到自己的背影,我想它一定很憂傷,因為我把快樂都留在了前面。3 激情帶你找到幸福。所以你不僅需要進一步增加自己的激情,更要尋找找自己在其他方面更多的激情。這樣你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