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從來就是有關素養無關應試的學科

2022-11-30 20:06:02 字數 3467 閱讀 5482

怎麼學好語文?這是我們很多同學在2023年高考結束之後提出來的問題,現謹以此文作答。請認真閱讀,學好語文的方法全在這裡了。

本文作者孫婧妍,畢業於北京十一學校,2023年北京市語文高考狀元,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學生。

關於語文

a 開篇

我高考語文考了148分的訊息傳開後,我發現了乙個很奇怪的現象:在所有學弟學妹、親戚朋友的問話中,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不是「你是不是很愛讀書」,也不是「你是不是很愛寫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題」。

聽了這樣的問題,我很詫異,因為在我心中,語文從來是乙個有關素養、無關應試的學科。

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們的教育中,任何學科只要和考試扯上關係,那麼它往往就會走向應試;而對於這個學科的佼佼者,人們普遍的第一反應也不是他有天賦或者他有素養,而是他一定做了異常多的題目、接受了異常多的訓練。

拿語文來說,在應試觀念的影響下,很少有人會去注意語文這個學科本身的巨集大、它內在的韻律與美感。大家在注意什麼呢?分數——或者說,能拿到分數的方法。

對這種觀念,我感到難過且可惜,因為我熱愛語言、熱愛文學,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與多姿多彩,而不是戴著功利眼鏡去審視它。

「花同樣的時間去練習的話,語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幾分,但數學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題」,這樣功利的想法扼殺了多少發現語文之美的機會,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潛在的國學、語言、文學大師,我不願、不敢去想。

當然,對於語文這個學科,分數與素養是有關係的,但是這種關係是一種單方向的關係。分數高的人,他的素養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種型別的試卷需要的東西,而那類試卷之外,或許他是空白的;而有著相當語文素養的學生,他的試卷分數一定不會差,因為他有著足夠的積累,那些積累足夠他揮灑任意一張試卷了。

也就是說,如果要選擇乙個作為教育目標的話,那麼,我認為培養高素養的學生比培養高分數的學生更重要。無論是對於學生的未來還是學校的教學目標,素養永遠比單純的分數要可靠得多。

說了很多話,還沒有說到我理解中的素養。在現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實乙個學生有沒有語文素養是很難看出來的。試卷有著固定的標準答案,乙個憑死記硬背做出題的學生和憑自己發揮做出題的學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來的,結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滿分而已。

那麼,什麼樣的學生我會覺得他是有語文素養呢?

這就要回到開篇的兩個問題:讀書和寫作。我認為乙個有素養的學生,應該是會讀書、會寫作的學生。

b 關於讀書

閱讀,應當是人最早的本能動作之一。閱讀始於識字之初,甚至是識字之前,每個人在孩提時期都有指著街上的廣告、商鋪招牌一字字認讀的經歷,這就是閱讀的雛形。而隨著人漸漸長大,他認字的水平越來越高,已經開始不滿足於正確地讀出乙個字時的成就感,而開始對閱讀的內容產生好奇時,他就要開始讀書。

所有學生都是讀書的,而語文素養的區分,在於讀什麼、怎麼讀、能不能堅持。

乙個有素養的學生能夠區分出一本書的時效。一本言情**、一本參考書、一本名著,都是人類智力與體力的凝結,去讀他們也都可以稱為讀書。

乙個有素養的學生應該能夠區分出三者的區別:言情**或許能夠給人一時的愉悅,看過以後卻什麼都不會留在記憶裡;參考書對公升學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後也會迅速地被忘諸腦後;經典名著給人的教育則是永恆的、無法磨滅的,通過閱讀名著得來的思考與精神洗禮,很可能將會伴隨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清楚地分辨這些書籍的時效,那麼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做出選擇。

在選擇了正確的書後,閱讀方法就成為了素養的又一標誌。再好的書如果只是利用擠公交的時間嘩啦啦翻過去,那麼從這本書中汲取的養分必然將會微少得近乎無。

至少就我的閱讀體驗來看,一本好書至少值得閱讀兩到三遍:第一遍略讀以滿足自己的閱讀興趣並了解書的內容與結構,第二遍精讀以摘抄、把握整本書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鋪墊與伏筆,如果還能再讀一遍,我就會抽時間寫一些類似專題研究的心得,比如對整本書思想的乙個**,或者對書中某種表達的質疑。我認為,只有當你抱著學習的心態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質疑書本時,它於你才算得上有意義。

除了閱讀方法外,讀書應當是一件精細而持續的事情。與填鴨般在假日裡一天讀十本書相比,培養細水長流的讀書習慣無疑更為重要。讀書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於從書中汲取營養,在於通過整個閱讀過程修養一顆寧靜而富有感知力的心靈。

我從在小學學會選擇正確的書開始,閱讀的動作在十年裡從來沒有一天間斷過,我讀名著、讀國學經典、讀詩歌、讀歷史、讀哲學文學的理論、讀時事。

如果沒有紙質書就用電腦、手機,每天短則二十分鐘,長則十餘個小時。在高考前的那個學期,為了保持語文學科的感覺,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乙個小時來讀書,教室後面的窗台堆滿了我帶到學校的各類書籍,有時候抽出一本會造成大規模的坍塌,尼采壓在泉鏡花上,紫式部淹沒在赫胥黎、劉勰和紀伯倫裡。

閱讀實在是乙個太有益的習慣,即使是抱著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潛下心去讀書,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語感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你叫乙個有語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許並不能清楚地告訴你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與寫法,也沒法給你講出來閱讀題的答案為什麼該是這個,因為他做題目憑藉的不是系統的訓練與大量題目的積累,他沒有那種足以歸納成經驗的東西。

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確的答案。

這就是語感。

為什麼說讀書能夠培養語感呢?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經典都是時間沉澱下來的精華,它之中的字詞語句都是最為準確、最為質量上乘的。當乙個人見多了經典、熟悉了經典中語言的運用方式,他再回過頭去做題時,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試卷上找到正確的東西,因為他一直以來都在閱讀著那種語言的「正確」。

學英文我們講究讀原著,是同樣的道理。沒有什麼比讀書更能培養語感,沒有什麼比語感更能保證分數,這就是閱讀最為顯性的益處。

c 關於寫作

說完閱讀,接下來必然是寫作。閱讀與寫作簡直是玻璃的兩面,無論你看著哪一面,都意味著你也正在凝視另一面。我喜歡寫作也擅長寫作,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這個版塊我都很有得寫。

對於高中寫作,也就是以應試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議只有六個字:多讀、多仿、多寫。

從閱讀與寫作的關係上來看,讀書多的人絕大部分是會寫作的人,而乙個能寫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愛讀書。這只因在看了足夠數量的文化精品後,哪怕只是東家模仿一點、西家拼湊一點、再加上一點點自己的領悟與潤色,最後拿出來的成品,也足以令許多人拍案叫好。

我寫作的乙個特點是引用多。高三下學期語文老師的女兒為我們班的期中作文寫點評,她數了我54分的作文裡引例的數量,有接近二十個,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這些引例都是平時我從閱讀中積累下的東西,也就是說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寫五六十個字就會用到我的閱讀成果。

這裡我想到乙個很有趣的現象,一篇作文裡同樣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會被評價為「豐富」,有的人則是「雜亂」、「堆砌」。為什麼?我覺得這是對作文中所引用的內容理解程度的差異造成的。

同樣的東西,有的人是在閱讀中看來、研究並思考過的,有的人是從類似《高中生議**論點論據大全》中看來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後者則只得了個皮毛。

比方說,同樣引用尼采,有的人寫「尼采,這個偉大的哲學家教會我一種高貴的精神」;而有的人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蘇魯支語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寫道:「『太陽!若無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輝為何?

』,由是開始了蘇魯支的墮落,亦開始了尼采在這世間無止境的追求。他像蘇魯支一樣為世界奉獻著他的熱愛與智慧型,也像蘇魯支一樣不斷經受著世俗的冷笑與中傷。尼采,這個『瘋子』、這個智者,從來沒有放棄,也沒有停止過他的追尋。

」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閱讀對於寫作而言還有乙個好處,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條件。

把想說的話用完美的形式表達出來就是作文

同學們,一條魚分幾部分呢?對,分頭,中,尾三部分。那麼,乙個桃子又分幾部分呢?對,分皮 肉 核,也是三部分。還有,上中下,左中右,大中小,上中下,前中後,過去現在未來.也都是三部分。由此可見,世上萬物幾乎都是由三部分組成的。那麼,我們寫的作文,也不例外,也應由頭,中,尾三部分組成。同學們知道了萬物都...

語文作文《這就是幸福》例文素材

這就是幸福!從義烏回來已經多日了,一直想著把這次義烏的收穫好好的寫下來,以留做回憶,可是由已自己的雜事太多,無法靜下心好好的敘述,於是便把這事擱置了下來。今天趁著窗外的細雨紛紛,不能出去戶外運動,於是開始動手來。義烏是聞名於世的國際商貿城,聽商家介紹,把這商貿城全部逛完,可是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呢。縱...

語文中有關古詩的句子

描寫春天的詩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 春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遊子吟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 相思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 春夜喜雨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 憫農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春望 落紅不是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