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 上

2022-11-30 17:18:04 字數 4667 閱讀 2509

樓宇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要從最根本處入手才能把握它的總體方向,而中國傳統文化最鮮明的特徵就是人文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如果我們從整體上來把握的話,那麼人文精神可以說是它最主要的和最鮮明的乙個特徵。那麼所謂人文精神呢,我想它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根本,當然我們還需要說明一下的就是這兒所說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間的人文精神,跟現代社會特別是西方社會常常講的人文主義或者人本主義,等等的概念,應該說不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呢,它也有相同之處,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講,也可以講現在西方的人文主義或者人本主義跟中國的傳統的人文精神也有相聯絡地方,從某乙個角度來講也可以說是從它的發展來看,也吸收了中國的這種傳統的人文精神,把它發展起來的。

因為這個在西方來講,它的人本主義或者是人文主義是從近代開始提出來的,那麼當時在西方近代提出來這個主義的時候,就是針對於西方中世紀的以神為本的,因為在西方中世紀神權超過世俗的王權,一切都要以神的意志為根本的這樣乙個情況。這樣一種文化或者說是,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西方的中世紀主義稱之為神文主義或者神本主義,凡是不符合神的上帝的思想的文化的都要受到宗教裁判所的裁判,甚至於被處死。

所以西方在進行近代向近代社會邁進的時候,在思想文化上面也進行了一次革命,最初呢,就有它宗教內部的革命,然後又有整個社會的啟蒙運動,而在這個啟蒙運動中間,那麼西方在邁向近代,它主要是從這樣幾個方面來吸取營養,乙個就是從西方的傳統文化中間,古代的希臘羅馬文化中間去吸取它的營養,另外一方面,它是向東方的文明中間來吸取它的營養,因為當時西方宗教改革之後,有一批天主教的傳教士來到東方,其中也有來到中國的,那麼在這一批傳教士中間他們把中國的這些當時流行的理學,以及中國傳統的儒家的思想等等這些經典也傳回到了歐洲,那麼歐洲的這些啟蒙思想家看到了中國的這種文化,他們感覺到這是乙個以道德為本的,以人的自我提公升為主的,這樣一種文化。

他們感覺到是跟西方的傳統的宗教文化,以神為本的是不太一樣的,所以他們把中國東方社會看作乙個理想的社會,所以他們也就吸取了這樣一種精神,這樣一種以道德為本的,以人自身的道德為本的這樣一種精神。從這個從乙個它的古代的希臘羅馬的文化裡面去吸取,乙個從東方的特別是中國的儒家的這種文化裡邊去吸取,然後發展出來的,西方近代以來的這種人文主義和人本主義,所以從這樣乙個角度來講,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它跟近代的它雖然不等於近代的人文主義或者人本主義,但是它跟近代的人文主義和人本主義是有聯絡的,而且也曾經起過激發近代人文主義和人本主義這種發展產生過作用的。

那麼這個人文精神它的核心就是人是最根本的。那麼人文這個詞在中國呢,這個很早就出現了,那麼從現在能夠查到的資料來看,最初出現在周易的賁卦的彖辭,這個賁就是憤怒的憤,把豎心旁去掉,那個賁,虎賁,戰士那個虎賁。這個賁卦,周易有乙個卦叫做賁八卦,賁卦有乙個彖辭,就是易傳,周易賁卦彖辭裡面它的是這麼來講的,他說剛柔交錯,天文也。

就是天文是剛柔交錯,也就是陰陽,陰陽體現出來的效能就是乙個剛和柔,陽剛、陰柔,剛柔交錯。文明以止,文明就是我們現在的現代文明,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我們看這個天文,剛柔交錯,觀察這個天文,可以考察世俗的變化,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們觀乎人文就可以用它來使天下老百姓,都得到一種教化,得到一種教育、教化。

這是彖辭裡面這樣講的,那麼後來很多的思想家、學者、都對彖辭裡面這句話做了解釋,比如說三國時候的魏國的王弼,三橫王,弼就是輔弼的弼,兩個弓中間乙個百,王弼對這個做了乙個解釋,我想別的不理解了,我專門抽他對人文這個解釋,他說,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化也,就是對於一些事物要讓它得到乙個合理的位置的話,但是不用威武,不用武力,而用文明也,而以文,文是相對於武來講的,而用的文的辦法來使得所有得天下萬物,各得其位、各得其所,這就叫做人文。

那麼後來到了唐代,唐代的孔穎達,孔穎達他又對這句話做了解釋,我們來看他關於人文這句話的解釋,他說觀人文以化成天下者,他說這個是講什麼意思?言聖人觀察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就是說他說彖辭裡面講的觀在人文以化成天下者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是講聖人觀察了這個人文,他就要以詩書禮樂,這些裡教育天下的眾生,使得天下社會達到乙個和諧的這樣乙個狀態,他很明顯地就講了所謂人文的精神就是王弼講的不是以武力而是要以一種文明的辦法,那麼這種文明的辦法是什麼?就是以詩書禮樂來教化,教化老百姓。

那麼到了宋代著名的禮學家程頤對這句話又有更明白地解釋了,他講他說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指天執行的規則,人文是講人間的社會的這樣一種執行的規則,他說天文是指那些日月星辰他們自己各有自己的位置,然後就有寒暑陰陽的變化,所以看這個天文,看這個天文的變化,就可以知道一年四季的四時的這樣一種執行的這樣一種規律。

那麼人文呢,他說人文就是人理之倫序,倫常的次序,人文就是人社會,人的這種倫常的執行次序。所以他說觀人文來教化天下,那麼天下就能夠形成這樣的一種禮俗,所以我們可以從這些解釋裡面可以看到,這個人文這個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間,最初它是跟天文這個詞來對舉的,天文是如何如何,人文是如何如何。天文是指自然界的執行法則,人文就是指人類社會的執行法則,而具體來講呢,人文的主要內涵就是指一種以禮樂為教化天下之本的這樣一種理念,而且呢,由此建立起來乙個人倫有序的理想文明社會。

所以中國的人文思想它的內涵就是這樣一種內涵,那麼這也需要做一些說明的就是一點人們所講的人文精神這個話,無疑的這個跟上面講到的人文這個詞是有關係的,也許就是它的這個人文精神這個詞的詞源、**。

那麼第二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這種人文精神的出現和它的展開顯然要比人文這個詞的出現要早得多,也就是說人文精神這個詞它的**呢跟賁卦彖辭裡面的人文這個詞是直接相關的,也許就是它的詞源**,但是作為一種人文精神來講,它可能應該比賁卦裡面人文這個詞的出現來得要早。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周易的易傳從現在我們各種研究來講,恐怕它不會早於戰國時期,即使按照傳說來講也是這樣說,說這個伏羲畫八卦,文王演**卦,孔子傳授易傳,按照傳統來講也是這樣,易傳這個部分的文字歸到了孔子的頭上了,那麼孔子也是春秋末期的人了。

但是根據現在的許多史料發掘來看,這個周易裡邊的易傳這個部分,易傳這個部分的形成,大概是從戰國的中後期一直到漢代初年才逐漸形成的。

所以這個易傳的這一部分內容它的出現比較晚一些,而這種人文精神的這個體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間的體現顯然是在戰國中期以前早就是有了,至少我們可以這樣說中國的這種傳統的這種人文的精神的奠立或者說是奠定是在西周的初年,這個底下我會講到,應該在西周的初年已經奠定了中國文化的這種人文精神的特點。甚至於如果再追上去,那麼可以追到中國文化的源頭,但是這種精神的奠定是在西周,西周時期。

那麼在中國的典籍中間很早就有人是天地所生的萬物中間最靈最貴的這樣一種思想,所謂最靈就是最有靈性的,最貴就是對重要的,萬物中間哪乙個東西最重要呢,就是人。所以比如說像在《尚書》中間,就有這樣的說法,說惟天地萬物之母,為人萬物之靈,天地是萬物之母,萬物都是由天地所生的,而人是萬物之靈,早在《尚書》裡面就有這樣的說法,在《孝經》中間,它就借了孔子的名義來說,天地之性人為貴,天地之性這個性就是生的意思,因為性這個字的**就是從生演變出來的,也就是說天地所生的萬物中間人是最重要的。

那麼其實在孝經面世之前,先秦的思想家荀子那兒他也提到了人是萬物中間最重要的這樣乙個觀點比如說他曾經把天地萬物做了乙個分類,分成四類,他這麼來講的,他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草木是有生命的,但是他沒有知識,沒有智慧型。第三類禽獸有知而無義,禽獸有認知方面的功能,但是它沒有義,道義的義,仁義的義,在中國主要是講禽獸沒有這種關係,所以如果說這個人如果違背了倫常就說他禽獸不如,簡直是禽獸。第四類人是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人世萬物都具備了,既有氣、又有生、又有知、又有義,所以說人是天下萬物中間最重要的、最貴重的。

所以這個荀子在這兒用比較的方法從現象說說明的為什麼天地萬物中間人是最貴的,因為人是最具備了所有的,前面的這個萬物都是只是具備了乙個方面,但是人是具備了全部的。

所以以後在我們中國的典籍裡面,還有很多關於這樣一種說法,那麼不僅儒家是這樣一種說法,就在道家的思想裡也是這樣的,我們從《老子》書裡面就可以看到,《老子》書裡面就有一章裡面就講到了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所以講整個宇宙間有四大,這四大就是道大天大地大王大,那麼王大,所謂王也就是指人,所以有的版本裡面就直接就是人,就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大,所以這個也是把人跟道天地並列,是這樣的。

那麼所以人是天地之間最靈的最貴的,那麼不僅如此,而且它直接參與了天地的這個變化,直接參與到天地的變化中間去,所以中國人的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叫做天地人三才,易傳裡面講天地人三,那麼而且是天地萬物,如果沒有人參與進去的話,那麼這個天地萬物也是無序的,所以天地跟人並列為三,一二三的三,也就是參,那麼天地人各是什麼樣的功能了?荀子曾經這樣來講的,天有其時,天有四俗的執行,天地執行,萬物在春天生長,夏天在成長,秋天就成熟了,冬天就避藏起來了。地有其財,過去我們也講天生知,地表知,地**各種各樣的東西使得生命能夠延續。

人有其治,人參與到這些中間去來治理萬物,使得萬物有序,所以叫做夫之之謂能參,參與的參、參加的參。

那麼在中國的古典文字裡面這個參也就是叄的意思,壹貳叄的叄,大寫的叄,我們大寫的叄,然後叄是三橫,參是三撇,所以這兩個字實際上是相通的,所以這個就是天地人,它是有乙個相對的乙個並列的,那麼進一步來講呢,這個荀子又做了乙個解釋,他說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聖人然後分也,必須要等待聖人出來以後才可以把它各自給它定乙個自己的位置,分就是分開的分,分開的分這兒念去聲,分就是它的分位,就是它的地位。

這個荀子這個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他說人為什麼他的力氣沒有牛那麼大,他跑路的速度沒有馬那麼快,但是他可以去支配牛和馬,讓牛和馬來為人服務,為什麼呢?他說關鍵的問題是人能群,群眾的群,群體的群,而牛馬不能群,那麼人怎麼才能夠群呢?要有分或者要有分,先講要有分,就是要有各自的分工,要有各自不同的地位,所以他講只有名分才能使群,也就是只有建起乙個社會的人際之間的不同的地位,確定了大家不同的職業和地位,那麼這個群才能發揮作用。

這個思想實際上很清楚地說明,人是一種社會性的,那麼在這個社會中間他就有各自的分工和他的身份地位,沒有分工和社會地位,那麼這個群也是亂糟糟的乙個群,等於沒有群一樣,他也就跟牛馬一樣,所以他也可能有力量去駕馭這個牛馬了。

《史記》中的人文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聯絡

作者 樊娜劉曉瑛谷宇忻 青年文學家 2019年第11期 摘 要 史記 是千百年來歷史文化的重要積澱,是最為珍貴的文化寶庫。對我們價值觀的樹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並且在 史記 中也有和傳統文化所反映的價值觀 人生觀等一系列內容相吻合的地方。關注 史記 和傳統文化的聯絡,是我們體味 史記 文化,感受 ...

中國傳統文化

周易 與中國傳統文化 周易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古老 最重要典籍之一,是中國傳統觀念文化之源,它影響著古代各家各派思想文化的發展與精神方向,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清代學人編撰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評價說 易 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其天文 地理 樂律 兵法 韻學 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 易 以為說...

中國傳統文化

佛教文化 說起中國這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我們首先要感嘆的就是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中至今依然蓬勃發展的國家,她的繁榮昌盛一部分就歸因於這經久不衰的文化。首先了解一下什麼叫文化?所謂文化就是在人類所處的環境中由自己造就的那一部分,即知識 信仰 藝術 道德 風俗等非自然存在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