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學測知識點

2022-11-30 11:18:04 字數 5680 閱讀 7160

第一單元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第一節認識區域

高考學業水平測試要點:區域的含義

高考學業水平測試要求:結合例項,了解區域的含義.

1.11何為區域?如何理解?

答: 區域是指一定範圍的地理空間,是人們在地理環境差異(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劃分出來的.其特點是具有一定的面積、形狀、範圍和界線,有明確的區位特徵,其內部某些特徵相對一致,並與其他區域有所區別。

並非所有的區域都有明確的界限,一般來講行政區都有明確的界限。

1.12區域的型別有哪些?如何區別?

答:主要有均質區和功能區;均質區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對一致性的區域,是按照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劃分出來的,均質區主要有方言區、水田農業區、高原區、平原區等。功能區是指那些功能上緊密相連,具有某些方面的相關性或內在聯絡的區域,功能區主要有城市經濟區、住宅區、商業區等。

1.13區域的特徵是什麼?如何理解?

答:區域的特徵主要有整體性、差異性、開放性。青藏高原的整體性特徵是高、寒。

具體表現在地勢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氣溫低,冰川凍土廣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叢為主;動物耐寒且種類少。自然環境制約著人口和城市及農業區集中於河谷地帶。農業和城市布局在河谷是因為河谷地帶海拔低氣溫相對較高,水熱較好。

區域的差異性是絕對的,整體性是相對的。區域的開放性是指區域之間的聯絡包括資源、資訊等。如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北煤南運。

1.14海南島的地形特點是中高週低。

第二節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高考學業水平測試要點: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高考學業水平具體測試內容和要求:結合例項,比較不同區域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1.21以英國和日本為例,比較分析兩區域的差異。

自然環境的比較:相同點:(1)兩個國家都是島國,面積相差不大;(2)都處在中緯度,氣候比較濕潤。

不同點:(1)地形:日本地表崎嶇,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分布零散;多火山、**。

英國是高原、低山、丘陵與平原、山谷交錯分布。(2)氣候:日本氣候南北差異顯著;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南部屬**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英國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風帶的影響,終年溫和多雨,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3)植被:日本森林覆蓋率高,約佔領土的2/3,植物種類多樣。

英國森林覆蓋率佔領土面積的1/9,以草地為主,植物種模擬日本少。(4)水文: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峽谷、瀑布,不利於航行,但水力資源豐富。

英國河網較密,流量平穩,各河之間分水嶺不高,大多有運河相通。(5)礦產資源:日本國土面積狹小,礦產資源短缺。

英國有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

經濟發展的差異:相同點:都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都比較高,都發揮了島國的優勢。

不同點:(1)經濟發展特點:日本是經濟大國,工業化起步較晚;英國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2)工業及其布局:日本高新技術產業在世界上地位突出,臨海型布局。英國傳統工業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廠」之稱,資源型布局為主。

(3)農業:日本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生產水稻、小麥、大豆;畜牧業以畜禽飼養為主。英國氣候溫和濕潤,適合牧草生長,畜牧業發達。

(4)人口與城市:日本人口稠密、城市眾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帶。英國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移民。

1.22我國三大自然區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其各自的分界線分別是什麼?

答:綜合地形(或地貌)、氣候兩大要素,把我國劃分成三大自然區。

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氣候區的分界線是400mm等降水量線劃分的,東部季風區和青藏高寒

區的分界線是橫斷山脈,青藏高寒區和西北乾旱半乾旱氣候區的分界線是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為界。

1.23比較我國三大自然區的特點分別是什麼?三大自然區內人類活動的差異有何不同?

自然區東部季風區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青藏高寒區

主要地形區

黃土高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橫斷山區,以及第**階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區

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

青藏高原

地形地勢

海拔較低

海拔較高,差別顯著

海拔高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降水多,集中在5~10月

大陸性強,降水少,溫差大,多大風天氣

高寒,風大,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日溫差大

植被森林,部分為森林草原

荒漠,部分為草原

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

土壤林下發育,淋溶性強

有機質含量低,鹽分高

土層淺薄,多凍土

水文外流河,多大江大河,雨水補給為主

多內流河,短小,以雨水、冰雪融水補給為主

多大江大河源頭;湖泊眾多,多為鹹水湖

主導因素

隨緯度高低而產生的熱量差異

隨距海遠近而產生的水分差異

隨海拔高度不同而產生的氣候垂直差異

東部季風區

西北乾旱和半乾旱區

青藏高寒區

受人類活動影響程度

廣泛而深刻

較東部弱

最微弱農業活動方式

中國最主要農業區(種植業)

畜牧業(溫帶草原)、灌溉農業

畜牧業(高寒草原牧場)、河谷農業

面臨的主要問題或不利條件

人多地少、環境問題突出

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鹽鹼化

氣溫低、空氣稀薄、風力大、水分不足

聚落密集

較稀疏很稀疏

交通發達

水平居中

不便教育和文化

發達較滯後

很滯後歷史背景和

開放程度

經濟重心移入、開放早

經濟重心移出、開放晚

經濟欠發達、開放更晚

第三節區域發展階段與人類活動

高考學業水平測試要求:測試要點:不同發展階段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具體測試內容和要求:結合例項,理解在不同發展階段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1.31區域發展主要有那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特點分別是什麼?

答:主要有初級階段、成長階段、轉型階段、再生階段。

初級階段:(1)人地關係:在區域發展初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制約因素較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也比較微弱,區域內部人地關係基本協調。

(2)特徵:區域內城鎮少,空間結構較簡單。(3)舉例:

鋼都匹茲堡早期的開發就處在這個階段,匹茲堡得益於蘇必利爾湖附近的優質鐵礦,阿巴拉契亞山脈西部豐富的煤炭資源。

成長階段:(1)人地關係:這一階段,人地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出現明顯的不協調。

(2)特徵:在區域發展的成長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開發的規模越來越大,城市和工業區迅速向外擴充套件,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漸趨複雜,呈現由點到面的發展局面,產業由集聚走向擴散。(3)舉例:

芝加哥-匹茲堡城市群的形成,隨著「五大湖」沿岸工業帶逐漸走向成熟,產業由匹茲堡等個別中心,逐漸向東西方向擴充套件,出現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布法羅等工業中心,工業帶基本形成;同時區域內產業結構也逐步複雜化,發展了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紡織工業、等多種工業部門。該城市群從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城開始,經過「交通樞紐」芝加哥、「汽車城」底特律、「鋼鐵城市」匹茲堡,以及布法羅到紐約州的奧爾巴尼。

轉型階段:(1)人地關係:人地關係進一步惡化。

(2)特徵:成長階段後期,隨著資源枯竭、環境汙染加重、地價**,以及勞動力**提高等,區域原有優勢逐漸喪失,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效益降低。區域原有的集聚效益減弱,導致區域經濟整體呈現衰敗、萎縮狀態,並帶來高失業率、人口減少等嚴重的社會問題。

(3)舉例:五大湖沿岸工業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一段時期,許多任務廠倒閉,工人失業,大量的人口外遷,被稱為「冰雪帶」、「鏽蝕帶」。

再生階段:(1)人地關係:人地關係逐漸由緊張走向協調。

(2)特徵:尋找對策使區域經濟復甦。一方面,區域經濟及企業需要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改變區域的產業結構;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汙染,改善地區投資環境。

(3)舉例:「知識城」匹茲堡

第二單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節人地關係的思想演變

高考學業水平測試要點:人地關係思想的歷史演變

具體測試內容和要求:了解人地關係思想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

2.11地理環境決定論產生的背景、其核心思想、人地關係、評價各是什麼?舉例說明。

答:(1)背景:在人類社會發展早期,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對地理環境的依賴性很大,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也很大。

(2)核心思想:地理環境決定人類的生理和心理特徵,進而決定人類的民族特徵、文化發展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等,並由此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3)人地關係:

人地關係基本協調。(4)評價:該理論誇大了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而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人地關係的認識。

(5)舉例:德國地理學家拉采爾的言論——人和動物一樣,是地理環境的產物,人的活動、發展和理想受到地理環境的嚴格限制,地理環境從多方面以「盲目的殘酷性統治著人類的命運」。

2.12人類中心論產生的背景、核心思想、人地關係、評價各是什麼?舉例說明。

答:(1)背景:科學技術和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人類利用和改造地理環境的能力不斷提高。

(2)核心思想:單純地把地理環境看做人類活動的場所和任意開發利用的物件,一味地從自身需求出發,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3)人地關係:

人地關係對立。(4)評價:片面的誇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而忽略了環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其結果是人地關係對立,地理環境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甚至威脅人類未來的生存與發展。

(5)舉例:人定勝天、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2.13人地夥伴論產生的地理背景、核心思想、人地關係、評價各是什麼?舉例說明。

答:(1)地理背景:面對日益嚴重的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人類開始反思以往行為對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嚴重後果,重新認識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2)核心思想:人類具有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環境對人類也具有反作用,人類應當與地理環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諧互進的夥伴關係。(3)人地關係:

人地關係和諧統一。(4)評價:該思想既承認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也承認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反作用。

(5)舉例: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與我為一,萬物與我共生。

第二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高考學業水平測試要求:

測試要點: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與人地關係的協調

具體測試內容和要求: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了解協調人地關係的途徑。

2.21何為可持續發展?基本內涵有哪些?

答:可持續發展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基本內涵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

其中經濟可持續是條件,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基礎,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目的。

2.22如何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答:(1)經濟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不僅重視經濟數量上的增長,更追求質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的傳統生產方式,積極倡導清潔生產和適度消費,以減少對環境的壓力。

(2)社會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觀認為發展的目的是改善人類生活質量,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創造乙個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會環境。(3)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保護好生態環境,包括防治環境汙染、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特別是保證以持續的方式使用自然資源,因為自然資源的高效與永續利用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2.23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有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階段性原則。

2.24如何理解公平性原則?

必修三知識點

圖1圖2 if語句的最簡單格式為圖3,對應的程式框圖為圖4。13兩種迴圈語句分別是什麼?答 迴圈結構是由迴圈語句來實現的。一般程式語言中有直到型 until 和當型 while 兩種語句結構。14 當型 while 語句結構一般格式及對應的程式框圖是什麼?答 while語句的一般格式是對應的程式框圖...

必修三知識點

1.1 區域和區域差異 1 區域的基本特徵 具有一定的界線 有明確界限的是行政區 區域內部的相似性和連續性 區域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互聯絡 整體性。2 區域的空間結構 農業通常表現為面狀,交通運輸線路表現為線狀和網路狀,城市和工業表現為點狀,城市群和工業區表現為島狀。3 區域的產業結構 傳統的農業區域和...

必修三知識點

高中數學必修3知識點 三 演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順序結構 條件結構 迴圈結構。1 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演算法結構,語句與語句之間,框與框之間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的,2 條件結構 條件p是否成立而選擇執行a框或b框。無論p條件是否成立,只能執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時執行a框和b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