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2023-01-09 05:09:04 字數 3775 閱讀 3341

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1.區域概念: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地球空間單位

2.區域的屬性:一定的面積、 形狀 、範圍、邊界、有明確的區位特徵。

3.區域的特徵:差異性(行政區邊界明確,乾濕地區邊界具有過渡性),整體性(區域內部特定性質相對一致)、層次性(東北平原是東北地區的一部分,又可以分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

4.下面以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較,說明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5.長江中下游平原由若干平原組成,水系密布,土質黏重,影響早期的農業生產,由於船的使用,稠密的水系反而促進了發展

6.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初期階段—人地關係基本協調 ;成長階段— 人地關係開始出現明顯不協調;轉型期— 人地矛盾尖銳;再生階段— 人地關係由緊張走向協調

7.地理資訊科技:指獲取、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空間資訊的現代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地理資訊系統(gis)等

8.遙感(rs):a原理:不同的地面物質和地面物質的不同狀態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不同。

b、應用: 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廣泛應用,除了森林火災、洪水監測外,還廣泛應用於農業、地質、海洋研究、環境監測等許多方面。

9.全球定位系統(gps):(1)概念:利用衛星,在全球範圍內適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稱為全球定位系統,(2)特點:

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3)地位:gps衛星星座由21顆工作衛星和3顆在軌備用衛星組成,全球任何地點在任何時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顆gps衛星。

無論是在何時何地,只要擁有gps訊號接收機,就能提供準確的三維資訊(經度、緯度和高度)和時間。四顆衛星可確定運動物體速度。(4)組成:

空間部分— cps衛星星座、使用者部分— gps訊號接收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

10.地理資訊系統(gis):專門處理地理空間資料的汁算機系統,稱為「地理資訊系統」,簡稱「gis」。

功能:利用地理資訊系統所提供的查詢檢索、空間分析等功能,還可對區域內自然資源和條件、區位和交通條件、人口和勞動力條件,以及經濟和社會條件進行更精確的分析、評價。對環境和自然災害進行動態監測及評估**。

11..地理資訊系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已得到推廣,如110指揮系統、119火警指揮系統,120急救指揮系統等。

12.數字地球:指數位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資訊進行數位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數字地球是將不同空間、時間的自然、人文的大量資訊,按地理座標,從區域到全球進行整合,並進行立體的,動態的顯示,能為複雜的生產、研究活動提供實驗條件和試驗基地。

第二章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1.荒漠化: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區的土地退化現象,由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共同影響,主要有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次生鹽漬化

2.西北地區範圍:地形區範圍: 大興安嶺以西,崑崙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以北;行政區劃範圍:

包括新、寧、甘(北部)、內蒙古(大部);這裡所說的西北地區是指位於非季風區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3.西北地區自然特徵:

a.地形特徵:西北地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東西部地形差異大,東西部以賀蘭山為界.

b.氣候特徵:乾旱是西北地區最為顯著的自然特徵.⑴乾旱成因:深居內陸,原理海洋,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難以深入⑵景觀特色——以草原、荒漠為主

4. 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①基本條件 ——氣候乾旱少雨②物質條件 —— 地面疏鬆,為沙質沉積物③動力條件——大風日數多且集中④氣候異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失衡,是導致荒漠化荒謨化程序。

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降水變率大,多雨年抑制荒漠化,少雨年加劇荒漠化程序。

5.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因素——加劇荒漠化程序

西北地區荒漠化的人為因素的主要表現

6、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點:以防為主

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復自然植被(固沙植物:梭梭、檸條、沙拐棗)

②治理重點: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治理措施 :

⑴合理利用水資源(農作區:改善耕作和灌溉技術,推廣節水農業)

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體系(生物措施:綠洲外圍封沙育草、綠洲前沿營造防沙林帶、綠洲內部農田防護網)(工程措施:缺水地區沙障工程。

沙坡頭草方格沙障為保護包蘭鐵路不受騰格里沙漠侵襲)

⑶調節農、林用地之間的關係——宜林則林,宜牧則牧 、退耕還林退耕還牧

⑷採取綜台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營造薪炭林、興建沼氣池、推廣省柴灶

⑸控制人口增長

7.森林的作用: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防風固沙、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稱為「大自然的總排程室「

8.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

存在原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難以通行開發較晚

熱帶雨林分布: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緯15°一25°。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是熱帶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區。

9.熱帶雨林全球生態環境效應: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促進全球水迴圈、調節全球水平衡的作用;世界生物基因寶庫。

10.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充足的熱量、豐沛的降水和連續不斷的生長季節。

雨林優勢:光合作用強烈、生物迴圈旺盛、生物生長迅速、群落生產力高

雨林生態脆弱性:熱帶雨林中土壤貧瘠,養分主要集中在植物體內,雨林被毀很難恢復。

11.全球熱帶雨林被毀的原因 ⑴直接原因——人類的開發(過度的遷移農業、商業性伐木、採礦修路城鎮建設、開闢大型農牧場。

⑵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長和貧困,發達國家的無度需求和跨國投資手段。

12.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畫: ⑴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⑵移民亞馬孫平原 ⑶借助外資、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13. 雨林的保護措施:(1)鼓勵保護性開發,如雨林觀光、生態旅遊 (2)加強雨林管理和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3)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4)建立國際**(5)森林選擇性採伐和更新結合(6)加強雨林緩衝區的建設,減少移民和農耕進入雨林地區的機會。

14. 濕地包括沼澤、河湖、沿海灘塗,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節徑流、蓄洪防旱、降解汙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第三章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1. 山西煤炭資源開發條件:

⑴煤炭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 (①儲量豐富②分布範圍廣③煤種齊全④煤質優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發熱量高的特點⑤開採條件好)

⑵市場廣闊( ①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且消費量大於生產量②隨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國民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擴大 ③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

⑶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交通發展受黃河和太行山影響大。

2.能源基地建設措施:①擴大煤炭開採量 ②提高晉煤外運能力(以鐵路運輸為主、公路運輸為輔) ③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建設坑口電站,發展煉焦業)

3.變輸煤為輸電優勢:優化能源結構、提高經濟效益、減輕交通壓力、拉動相關產業發展

4.能源的綜合利用:山西產業結構的變化

⑴改革開放初期,山西省的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⑵六五時期,實現了能源的綜合利用

①構建了煤一電一鋁、煤一焦一化、煤一鐵一鋼三條產業鏈。

②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產業結構由單一結構變為多元結構、原料工業超過採掘業佔主體地位、產業結構公升級,經濟效益提高。

5、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1.能源開發利用必須與生態環境治理同步的背景:

⑴大面積開挖地表,排棄大面積土石,若處理不當會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⑵燃煤發電、洗煤、煉焦等重化工業的發展極易造成大氣汙染和水汙染。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試複習提綱 第一章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 1.了解天體系統的級別和地球在天體系統中的位置。河外星系 總星系地球 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月球 其它行星系統 其它恆星系統 2 了解地球時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體,正確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有利條件及原因 日地距離適中 使地球...

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1.1 人口增長模式 世界人口增長特點 人口基數大,約60多億。時間上 j型曲線,持續性 階段性 增長性,空間上 發達國家增長快,發展中國家增長慢 影響人口增長直接因素 人口自然增長率 出生率 死亡率 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的社會因素 生物學規律 社會因素 經濟發達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 醫療衛生條件 婦女...

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必修三生物必修三 穩態與環境 知識點總結 第一部分穩態 知識點總結 細胞內液 細胞質基質細胞液 存在於細胞內,約佔2 3 1.體液血漿 細胞外液 內環境 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 組織液 存在於細胞外,約佔1 3淋巴等 2.內環境的組成及相互關係 細胞內液組織液血漿 淋巴 淋巴迴圈 考點 呼吸道,肺泡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