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資訊系統

2022-11-28 05:15:09 字數 5050 閱讀 9380

第一章資訊與資訊科技

1.1資訊的觀點與認識

1.申農認為資訊是用以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

2.西蒙:管理就是決策。資訊會對接受者的行為和決策產生影響,對決策者增加知識具有現實或潛在的價值。

3.本體論的資訊:資訊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及其改變方式。

認識論的資訊:資訊是主體感知或主體表述的事物運動狀態及其改變的方式。

4.認識深度:語法資訊(資訊的外在形式,由主體感知);語義資訊(資訊的邏輯含義,由主體理解);語用資訊(資訊的效用,由主體根據目的來判斷)。

5.資訊資源管理領域將資訊看作一種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將資訊、物質和能量稱為三大能源。

6.誰先得到資訊和利用資訊,誰就具有主動權,誰的資訊豐富和準確,誰就能統籌全域性,後來者的資訊作用將大打折扣,難以獲得主動權和主導權,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7.我們面臨著物資和能源逐漸匱乏的重大社會發展問題,資訊的資源轉化性質讓我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一條寶貴的途徑。

8.資訊的特點:普遍性、相對性、共享性和變換性。

9.資訊是能消除人們不確定性、有助於決策的,可以加以開發利用的一類資源。

10.資料是有關事件的離散的客觀事實;對資料加以背景、分類、計算、更正和精簡等處理後,資料就轉變為資訊;知識是相關資訊以及經驗、價值觀和洞察力等的動態組合,是對資訊的理解。

11.資料與資訊:資料是資訊的表達形式,資訊是資料表達的內容,資料是記錄客觀事物狀態和運動方式的符號。

情報與資訊:情報是資訊的特殊子集,是具有機密性質的特殊資訊。

知識與資訊:知識是具有抽象和普遍品格的特殊資訊,資訊是知識的原材料,知識是資訊加工的產物。

12.氣溫器上的溫度指示:資料;今天最低氣溫是0度:資訊;水在0度結冰:知識;今年冬天平均氣溫非常低,燃料將短缺:情報。

13.語法資訊近似於資料,語用資訊近似於知識。

1.2資訊的特性與作用

1.資訊的屬性:

(1)普遍性與無限性:事物的普遍性決定了資訊存在的普遍性,運動的無窮無盡決定了資訊的無限性。(2)相對性:

由於認識能力、目的及其先驗資訊各不同,人們從同一事物中獲取的資訊及資訊量也不同,對相同的資訊也會有不同的理解。(3)動態性(時效性)和非同步性:資訊會漸漸失去效用,只有充分重視與發揮資訊的時效性,才能將資訊轉化為時間與金錢。

非同步性指滯後性(過時的新聞)和超前性(趨勢**)。(4)易傳性和共享性:高固定成本和低邊際成本。

可在時間上與空間中傳遞,資訊的儲存則是一種時間傳遞活動。雙方交換思想後都擁有兩種思想。(5)轉化性:

正確合理地利用資訊,可以創造更多更好的物質財富,開發和節約更多的物質與能量,節省更多的時間,因此認為資訊是一種具有價值的資源。

1.3資訊的分類與度量

1.資訊的分類:

(1)按管理層次:戰略資訊(組織生存與發展決策相關的資訊,制定戰略需要大量外部資訊與內部資訊。)、戰術資訊(管理控制資訊,關於計畫執行和資源利用情況,如何採取措施更有效地分配資源的資訊)、作業資訊(與組織日常活動相關,是內部資訊,保證切實完成作業。

);(2)按業務領域分:營銷、物流、生產、財務、人事;乙個部門的輸出就是另一部門的輸入;(3)按資訊**分:企業內部資訊、企業外部資訊;

2.資訊的測度成熟於申農概率熵公式的確立。

3.設事物 a 有兩種可能的狀態:用一位二進位制數0、1即可表示當得知 a 處於某狀態,即獲得了1 bit的資訊。

4.有4種產品,客戶沒有傾向性,則預訂哪種產品的資訊為2個bit的量。

5.設產品有8種**,以某**成交的概率相等,則以某種**成交的資訊為3個bit的量。

6.顯然事物各狀態等概率出現時資訊量最大。

7. (1)越接近資訊源的資訊的量越大,為此不僅要收集很多資料,更重要的是收集和選用與問題最直接的資訊源的資訊。(2) 資訊量越大,能消除越多的不確定性。

1.4資訊科技與資訊化

1.資訊科技:能夠延長或擴充套件人類資訊器官功能的技術。

2.資訊科技的劃分:4c:感測collection,通訊communication,計算機computer,控制control。3c為後三者。

3.摩爾定律:計算機晶元的功能每18個月就翻一番,計算機晶元的**每18個月減半。

4.梅爾卡夫法則:網路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

5.新摩爾定律:internet的規模每9個月翻一番,成本每9個月下降50%。

6.資訊科技在企業中的三個時期的發展變化:壟斷、自由、合作。

7. 資訊化: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活動各領域普遍應用先進資訊科技, 深入開發和利用資訊資源,從而大大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以及大大改善人民物質與文化生活質量的過程。

第二章系統與資訊系統

2.1系統概述

1.貝塔朗菲:系統是處於一定環境中相互聯絡相互作用並具有一定整體功能和整體目的的諸要素組成的整體。

2.分類:自然系統和人造系統;實體系統和概念系統;復合系統。

3.系統也由若干要素及要素之間的關係構成,要素關係比要素複雜,比要素更重要。

4.系統有以下一般屬性:「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或 1+1〈〉2。

5.系統的屬性:整體性、目的性、關聯性、環境適應性。

6.系統性質主要由結構決定,要素起次要作用。要素是活動的,要素變化使系統發展,是量變結構是相對穩定的,結構變化使系統發生質變。

結構有層次,系統越複雜,結構層次越多,結構越重要。系統與要素是相對的,諸系統構成更大的系統時成為要素(子系統),要素由更小的要素構成時,該要素即成為系統。

7.系統功能由系統要素、系統結構和系統環境決定,環境通過對系統輸出的反饋和約束作用系統影響系統。結構是系統內在的最關鍵的決定因素,環境是外在的作用性的決定因素。

8.開放系統與封閉系統,前者與環境有資料互動,適應性。開環系統與閉環系統,後者有反饋,起迴圈控制和調節作用。企業系統是典型的人造開放動態閉環系統。

2.2資訊系統概述

1.資訊系統是乙個人機系統,它由人、硬體、軟體和資料資源組成,目的是及時正確地收集、加工、儲存、傳遞和提供資訊,實現組織中各項活動的管理、調節和控制。

2.資訊系統特別強調人的參與和在系統中的地位,包括資訊系統的管理維護人員和使用人員。資訊系統與計算機沒有必然聯絡。

3. 資訊、資訊科技、資訊人員都是資訊資源,但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只有按一定原則配置成有機整體─資訊系統才能顯示出價值。資訊系統是人們開發利用資訊資源的系統化手段。

2.3企業資訊系統概述

1. 不同種類的活動形成了不同類別的企業資訊系統。這些系統為企業的共同目的,各司其責,相互協作,成為企業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

企業資訊系統發展迅速,不斷演變,各類別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相互重疊和交錯成為必然。

2.管理類資訊系統是企業最為重要的資訊系統,處於企業的中心地位,其主要特徵或目的是為了提高管理績效。

管理資訊系統是組織、管理和技術三要素相結合應對環境挑戰的解決方案。

4.物資、資金和事務的運動與變化不斷產生新的資訊,並隨它們的運動而流動,形成企業與外部之間的資訊流和企業內部本體論層面的資訊流。流動中的資訊既是其他各種流的表現和描述,又是用於掌握、指揮和控制其他流運動的軟資源。

5.企業資訊系統的發展趨勢是不斷分化又逐步綜合:一方面,某類資訊系統的某個區域性的功能精細化,延伸出新的資訊系統,例如,營銷管理系統中的客戶檔案管理隨著客戶關係管理思想的出現,形成了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另一方面,一些資訊系統交錯重疊,聚合成綜合性的資訊系統。

例如,erp系統綜合了企業內部大部分管理過程的系統,並向企業外部拓展,包容諸如客戶、**商等的管理。

第三章管理資訊系統

3.1管理資訊系統的基本概念

1. 2023年,瓦爾特·肯尼萬給出最早定義: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在合適的時間向經理、職員以及外界人員提供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有關企業內部及其環境的資訊,以幫助他們進行決策。

要點:起源於企業管理,未談到計算機,資訊支援決策,包括企業外部資訊。

2.普遍接受的定義:是一種利用計算機硬體和軟體、手工作業,分析、計畫、控制和決策模型,以及資料庫的使用者-機器系統,它能提供資訊支援企業或組織的執行、管理和決策功能。

要點:人機系統,包括手工作業,資訊支援決策,支援三層次管理活動,使用管理模型。

3. laudon商務視角的定義:是基於資訊科技的組織和管理應對環境挑戰的解決方案。要點:組織、管理、技術三要素,應對環境挑戰,解決方案。

4.特徵:計算機是一種工具,不是本質;有人參與,人機合作;現代管理思想和方法與現代資訊技術相結合,而不僅僅是用新技術模仿人的工作;收集、處理和利用管理資訊,讓各層次管理人員共享統一的資訊;具有各層次的管理功能,包括決策支援功能;支援組織戰略目標的實現,為其他子系統服務。

5.影響業務流程、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對組織和管理變革的使能作用,企業流程再造(bpr)強調徹底重建業務流程,mis在手段上能對bpr發揮強大的促進作用;承擔組織結構與運作方式的設計任務,mis 採用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不模仿舊方式,否則會加固傳統管理,使管理變革更加困難,因此要重新設計或修改管理運作方式,mis 將使部分決策權下移,中間管理層作用減弱,對外聯絡渠道增多,因此要重新設計組織結構,mis 會影響一些管理人員的既得利益,因此會遇到阻力;蘊含著管理制度與管理模式,mis 將暴露舊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弊端,管理模式是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以及一系列管理要素的某種標準樣式,mis 的深入應用將涉及企業管理每乙個角落,因此必將驅動整個舊管理模式的改造。

6.商務視角的資訊系統觀點:

7.約束於管理的 is 就是 mis,在管理領域則可以預設 is 就是 mis。

3.2管理資訊與決策支援

1.管理資訊的特點:範圍廣,特點差別顯著,體現在層次與**;渠道多,形式差異大;數量大,關係複雜。

2.西蒙:決策貫徹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提出了決策過程的三階段模型,以後又增加了乙個方案實施階段,每個階段都要資訊支援。

3.(1)情報活動階段:把握環境現狀和趨勢,獲取決策所需的有關資訊,明確決策問題。

(2)設計活動階段:在上一階段的基礎上,構建決策問題的模型,發現、設計和分析各種可能的解決問題的備選方案,預計各種方案的後果,並確定決策準則(最優解還是滿意解),為決策方案的選擇做好準備。模型是由決策變數、結果變數和不可控變數構成的某種邏輯關係,決策求解即在不可控變數的約束下,通過調節或選擇決策變數的值,以獲得滿意或最優的結果變數值。

原則上要包括除了明顯不可取之外的所有方案。(3)分析、比較和評價各種備選方案,從中選出最有或滿意的方案,形成決策結論。

4.西蒙的三階段決策過程模型,各階段本身也是複雜的決策過程,也有內部迴圈,因此構成了環套環的多重迴圈過程。

管理資訊系統

第一章資訊系統和管理 1.資訊是資源,資訊是經過加工後的資料。資訊是一種商品,資源,資料。2.資訊化和工業化的關係。資訊化是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演化的動態過程。工業化是資訊化的物質與技術基礎和載體,資訊化是進一步推動工業化的動力。十六大提出,我們必須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的道路。3...

管理資訊系統

綜合性 各子系統的綜合 人機系統 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結合的系統 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 2 掌握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構的具體內容 基於管理任務的系統層次結構 管理資訊系統的目標是支援完成管理任務,而管理任務是分層的,因而管理資訊系統可以按照管理任務的層次進行分層。2 基於管理職能的系統結構 功能結構 管...

管理資訊系統

您的本次作業分數為 99分單選題 1.從管理決策問題的性質來看,在執行控制層上的決策大多屬於的問題。a 結構化 b 半結構化 c 非結構化 d 以上都有 正確答案 a 單選題2.edps是以下哪個術語的簡稱?a 電子資料處理系統 b 單項資料處理階段 c 綜合資料處理階段 正確答案 a 單選題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