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各單元知識點

2022-11-27 00:54:05 字數 3604 閱讀 7428

第一單元

1.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是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

2.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生長需要陽光。

3.植物生長需要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陽光、土壤。

4.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

5.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裡。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

7.食物是動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係叫食物鏈。

9.食物鏈中能自己製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製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

10.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11.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複雜的食物關係形成了乙個網狀結構,叫食物網。

12.像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乙個生態群落。如: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乙個湖泊,乙個海洋。

13.自然界裡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乙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生態系統。

14.如果生態系統中的乙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態瓶一樣,如果環境條件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

16.寫食物鏈:草、兔、蝗蟲、鳥、蛇、鷹

1.草→兔→鷹2.草→兔→蛇→鷹

3.草→蝗蟲→鷹4.草→蝗蟲→蛇→鷹

5.草→鳥→蛇6.草→鳥—→蛇→鷹

第二單元

1.向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像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螢幕。

4.影子的長短、方向與光源的位置、方向有關。

5.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6.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

8.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線的形式傳播,速度約每秒30萬千公尺。擋光的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

11.運用光的反射的有額鏡、反光鏡、潛望鏡。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線。光弱時瞳孔放大,光強時瞳孔縮小。

13.許多光源在發光時也在發熱。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14.匯聚太陽光的方法有凹面鏡、凸透鏡。

15.人們對太陽能的利用有:太陽灶、點燃奧運聖火、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板。

16.太陽表面溫度達6千多攝氏度,內部溫度高達2千萬多攝氏度。

17.吸熱本領最強的是黑色的粗糙物體。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熱快。

18.物體和太陽光垂直時公升溫快。

第三單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點:

2.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我國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

3.**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絕大部分的**發生在地殼內,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的運動有關。

4.地球內部的運動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出來是很猛烈的,像**和火山;有時是極其緩慢的變化,像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緩慢的進行的,我們在短時間內難以察覺。

5.很多的高山是因為板塊的擠壓後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峽谷是板塊拉伸後形成的斷裂谷。

6.岩石變化的原因有冷和熱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動物的活動等。

7.由於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

8.土壤分層實驗中,最底層是沙礫(小石子),中間是沙和粉沙,最上層是顆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殘體。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在每立方公尺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體。

土壤為他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殘體和排洩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質更豐富。動物和植物的根能鬆動土壤,為空氣和水營造空間。

11.雨點降落時的力可以打散並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點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

12.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會被侵蝕;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會發生沉積。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由侵蝕和沉積的現象發生。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窪的地方,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風、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會侵蝕土地。

16.房屋應該建在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應該植樹和種草,來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17.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第四單元

1.物體都有乙個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壓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小車,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多,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遠;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少,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

4.橡皮筋、彈簧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乙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

5.衣褲鬆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

6.氣球裡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乙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衝力。噴氣式飛機、火箭、氣墊船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衝力運動的。

7.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

8.科學技術上統一規定用「牛頓」作力的單位,簡稱「牛」,用「n」表示。1牛約等於100克的力。

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徵製成的。

9.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標是不是指在「0」位置;(2)讀數時,視線與指標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

10.乙個物體在另乙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乙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物體重,運動時的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13.乙個物體在另乙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

14.對於相同的物體,滾動的摩擦力小,滑動的摩擦力大。

15.乙個物體在另乙個物體表面運動時,總是有摩擦力伴隨著。

16.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後輪胎、腳蹬的表面、剎車橡皮、手柄(設計花紋或增加壓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

前軸、中軸、後軸、腳蹬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安裝滾珠或加潤滑油)。

17.賽車的設計特點:(1)要設計力量很大的發動機;(動力要大)(2)設計流線型車身,使阻力減到最低;(空氣阻力要小)(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可以使行駛穩定;(不會翻車)。

(4)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輪胎不打滑)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各單元知識點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 一種子發芽實驗 一 二 1.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 依存 相互 作用 和相互 制約 的。2.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是水分 空氣 適宜的溫度。3.種子發芽實驗採用的是 對比 實驗的方法,要能夠控制實驗的條件,例如 要看水分對種子發芽的影響,不控制的條件為 光 溫度 空氣 養分 要控制的條...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知識樹

五年級上冊科學知識樹 種子發芽和生長條件 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蚯蚓的生存環境食物鏈 吃與被吃的關係 生物與環境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 食物網 複雜的食物關係 維護生態平衡 製作生態瓶 改變生態瓶 直線傳播 光的傳播方式 光的反射 光影子產生的條件 光源 屏 遮擋物 光與熱的關係 光強吸熱...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複習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複習資料第一單元 1.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是水分 空氣 適宜的溫度。2.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生長需要陽光。3.植物生長需要水分 空氣 適宜的溫度 陽光 土壤。4.4.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 潮濕的環境中。5.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裡。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