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科學下

2022-11-26 07:33:06 字數 5045 閱讀 5743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的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昆蟲、晶體等身邊物質的興趣,激發他們了解微小世界的熱情。

2.在用觀察工具觀察、欣賞周圍物體的過程中,滲透自然美的教育。

3.激發學生對科學執著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熱情。

4.體會到技術的發展給學習研究帶來的便利、對科學研究發展的促進作用。

二、科學**:

1. 能用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物體。

2. 能用身邊的材料自製放大鏡和顯微鏡。

3. 能用圖的形式記錄記錄放大鏡下觀察到的物體圖象。

4. 培養獨立**微小世界的能力(**計畫的制定、研究過程和結果的記錄和交流)和整理、歸類相關主題資料的能力。

5. 能做酵母發面的實驗。

三、科學知識:

1.知道放大鏡是凸透鏡、顯微鏡是由不同倍數的放大鏡組合而成的,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象的功能。

2. 知道計算放大鏡放大倍數的簡易方法以及放大倍數跟鏡面凸度的關係。

3. 了解有關昆蟲、晶體的知識。

4. 知道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活動和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1. 1放大鏡

教學目標

1. 了解放大鏡的工作原理。

2. 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細小物體或物體的細節。

3. 能根據放大鏡的特徵,利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簡易放大鏡。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幻燈片(原始計算機、電視機螢幕影象與放大鏡下的計算機、電視機螢幕影象的對比。

學生分組:放大鏡、樹葉、新聞紙;書寫紙、鉛畫紙、過濾紙;燒瓶、燒杯、鹽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帶水)。

教學過程

放大鏡是我們在科學學習中經常用到的工具,我們會在什麼時候用到它?我們曾用它觀察過什麼?有什麼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就讓我們進行觀察,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

1. 放大鏡下的發現

教師出示桂花樹葉和新聞紙,要求學生用眼睛觀察並記錄。

出示放大鏡,要求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桂花樹葉和新聞紙。

討論:用眼睛看到的樹葉和用放大鏡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有哪些細節是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

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原始計算機、電視機螢幕影象。討論:在放大鏡下的計算機、電視機螢幕影象是什麼樣的?

2. 它們是什麼

教師出示書寫紙(1號)、鉛畫紙(2號)、吸水紙(3號),讓學生根據眼睛觀察到的特點判斷哪張是書寫紙,哪張是鉛畫紙,哪張是吸水紙?

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書寫紙、鉛畫紙、吸水紙的特徵,並驗證自己的猜測。

3. 自製放大鏡

教師出示燒瓶、燒杯、鹽水瓶、塑料薄膜。討論:怎樣用這些器具製作放大鏡?

學生製作放大鏡,並用自製放大鏡觀察指紋。

討論:這些能放大物體的器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放大鏡為什麼能把物體放大呢?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頁的資料。

4.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獲得了什麼?

1.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教學目標】

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鏡(凸透鏡),其放大倍數越大、透鏡視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鏡,其放大倍數越小、透鏡視野越大。

2. 掌握測算放大鏡放大倍數的方法。

3. 學會選擇用適當倍數的放大鏡觀察物體。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放大鏡、直尺、方格紙、書寫紙(打有小6號文字)。

學生分組:方格紙、放大鏡(5倍)、放大鏡(10倍)、布、無色玻璃球、粉筆、鉛筆頭、石塊、八角茴香等。

【教學過程】

1.放大了多少倍

用放大鏡觀察書寫紙上的小字,我們怎麼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讓學生討論測算放大鏡放大倍數的方法。

方法一:將放大鏡放在有格仔的紙上,數出放大鏡範圍內的格數(a);再將放大鏡提高,直至格仔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數出放大鏡範圍內的格數(b);a除以b就是放大鏡放大的倍數。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邊長(a);再將放大鏡提高,直至格仔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時,將直尺擱在放大鏡上量出被放大的格仔的邊長(b);b除以a就是放大鏡放大的倍數。

2.什麼樣的放大鏡能放得更大

教師出示放大倍數不同、直徑相同的兩個放大鏡,問: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形狀上有什麼不同?想一想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與什麼有關?

學生觀察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放大鏡,並用這兩個放大鏡放大書寫紙上的字。討論: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與什麼有關?

教師出示一塊布,問:用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觀察同一塊布,看到的布有什麼不同?觀察並用表記錄觀察結果。

學生討論:用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觀察同一塊布,看到的布有什麼不同?

學生用無色玻璃球觀察物體布料,討論:觀察到的有什麼不同?範圍有什麼變化?

教師小結:我們通過透鏡看到的面積或區域叫做透鏡的視野。放大倍數越大的透鏡,視野越小;放大倍數越小的透鏡,視野越大。

教師出示粉筆等物體,要求學生用倍數較高的放大鏡觀察並記錄觀察結果。

教師出示蝗蟲和蠶卵標本,讓學生思考:觀察蝗蟲標本和蠶卵標本,應該各選擇怎樣的放大鏡?

4. 教師小結

本節課有什麼收穫?

1.3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教學目標】

1.會使用放大鏡耐心仔細地觀察昆蟲的特殊構造和本領,發現昆蟲王國的更多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觀察獲得的資訊更多。

2.知道蝴蝶的翅、蠅的眼、蟋蟀的耳、昆蟲的觸角等方面的特殊構造,了解蚜蟲和草蛉之間的生活習性,從而獲得對昆蟲世界更多的了解。

3.在學生獲得更多昆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昆蟲世界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昆蟲或昆蟲標本、放大鏡、學生活動手冊。

2.有關昆蟲世界的**、**資料和製作的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對話:我們曾經觀察過螞蟻、蝗蟲、蠶蛾,他們的身體分為幾個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徵?

2.講解:像螞蟻、蝗蟲、蠶蛾這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的動物都屬於昆蟲。

3.你知道蝗蟲頭上的觸角是什麼樣的嗎?誰能來畫一畫?

像昆蟲的觸角、眼睛、耳朵這些細小的器官我們平時看得並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借助放大鏡來觀察它們的特殊構造,也許會發現昆蟲世界的許多秘密。

二、觀察昆蟲的部分器官

1.教師提供昆蟲或昆蟲標本,學生分組觀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蟲的眼睛,昆蟲的各種觸角、口器等。要求先用眼睛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邊觀察邊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裡。

2.交流自己的發現。

蝴蝶的翅

交流自己對蝴蝶翅的觀察與發現。

教師利用多**課件展示蝴蝶的翅,並呈現文字「每個美麗的鱗片都有乙個小柄,像魚鱗似的鑲嵌在翅上的鱗片窩裡。鱗片上有幾十條到上千條脊紋,它們具有很好的折光效能。脊紋上還有很多並列的薄片,像書頁一樣疊合在一起。

這些脊紋在光照下閃射出美麗的光芒」。

昆蟲的複眼

交流自己對昆蟲複眼的觀察與發現。

教師利用多**課件展示蜻蜓的複眼,並呈現文字「蝴蝶有 1.2 ~ 1.7 萬個小眼,蜻蜓則有

1 ~ 28 萬個小眼,家蠅有 4 千個小眼。昆蟲的複眼雖然由許多小眼組成,但它們的視力遠不如人類的好,蜻蜓可以看到 1 ~ 2 公尺遠,蒼蠅只能看到 40 ~ 70 公釐。可是,昆蟲對於移動物體的反應卻十分敏感,當乙個物體突然出現時,蜜蜂只要 0.

01 秒就能做出反應」。

昆蟲的耳朵

交流自己對昆蟲耳朵的觀察與發現。

教師利用多**課件展示蟋蟀的耳朵,並呈現文字「耳朵長在前足脛節上,是乙個膜狀構造,稱為鼓膜聽器。螽斯、蟋蟀的聽器外形為卵圓形或縫隙狀,鼓膜裡有 100 ~ 300 個感覺細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種發出的召喚、求愛、交尾、攻擊、報警等聲音頻號,從而做出回答。據測定,螽斯科一些屬聽器的最適頻率為 1 萬~ 1.

7 萬周秒,蟋蟀的足聽器為 700 ~ 5000 週秒,但它們能夠感受到的音波範圍要比最適範圍廣得多。 蝗蟲的耳朵,長在腹部第一節的兩旁;蚊子的耳朵,長在觸角上;螽斯、蟋蟀的耳朵,長在前足的小腿上;飛蛾的耳朵,長在胸腹之間;蟬的耳朵,長在腹部下面」。

昆蟲的觸角

交流自己對昆蟲觸角的觀察與發現。

教師利用多**課件展示各種昆蟲的觸角,並呈現文字「觸角是主要的感覺器官,有嗅覺、觸覺和聽覺的功能。觸角能夠幫助昆蟲尋找食物和配偶,並探明身體前方有無障礙物。有些昆蟲的觸角還有其他用處,例如雄性芫菁在交配時用來握住雌蟲,魔蚊幼蟲用來捕捉食物,仰泳蝽的觸角在水中能平衡身體,水龜蟲則用來幫助呼吸」。

3.教師小結:通過自己的親身觀察和看了昆蟲複眼、耳朵、觸角的介紹,我們對昆蟲有了

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課外,我們還可以繼續去觀察昆蟲,努力發現昆蟲更多的秘密。

三、啟發學生進一步觀察昆蟲世界的秘密

1.談話:我們前面觀察的都是昆蟲的標本,如果我們到大自然中去,在它們活蹦亂跳的情況下觀察它們,在蔚藍的天空下,在蟬的歌唱聲中去觀察,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並且還會發現更多的秘密。

2.閱讀教材上的觀察範例「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

3.制定觀察計畫,包括觀察的內容、地點、方法。

4.交流觀察計畫。

5.教師提出觀察要求,包括環境保護和安全注意事項。

1.4放大鏡下的晶體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認識周圍常見物質的晶體,知道物質內部是有一定結構的,晶體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

2.激發學生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的興趣。

3.用放大鏡觀察常見物質的晶體,並用圖進行記錄,培養學生準確畫圖的能力。

4.了解晶體用途。

5.在欣賞各種晶體的過程中,滲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放大鏡、糖、食鹽、鹼麵、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學生活動手冊。

2.演示材料:礦物質晶體的實物和**。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觀察:教師出示一些礦物的晶體,如水晶、黃鐵礦、方解石和雪花的實物或**讓學生觀賞。

2.描述:學生描述這些晶體的不同和共同特徵。

3.小結:這些物質,雖然它們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規則的幾何形體,人們把它們叫做晶體。晶體是自然界中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過去我們在「岩石和礦物」一課也曾經接觸過一些晶體。

在自然界中很多固體的物質都是晶體,但大部分都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的,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今天我們就用放大鏡來看看它們的真面目。

二、觀察晶體

1.談話:白糖、食鹽或鹼麵是我們經常用到的。今天我們來仔細觀察它們。

2.觀察:用肉眼觀察白糖、食鹽或鹼麵,說說它們是什麼樣的;再用放大鏡觀察看看它們又是什麼樣的。

六年科學質量分析

小學六年級科學質量分析 我校2011 2012參加五年公升六年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共計59人,其中,兩個班的平均分分別為68.03和73.75兩班的平均分相差較為嚴重,兩班中,不及格人數8人,佔總人數的13.56 80分以上的人數14人,只佔總人數的23.73 從成績上看,絕大多數的學生分數處在六七十分...

六年級 下 科學

安岳縣2013 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義務教育六年級 科學試卷 時限 40分鐘總分 100分 一 填空題。每空1分,共30分 1 第乙個揭開微生物秘密的是荷蘭生物學家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的製作人是義大利科學家 2 在乙個生態系統中,如果及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且變化不大,這種狀態就...

六年科學科教學反思

2012 2013學年下學期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 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 體驗科學過程 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於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現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