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農業局關於農業種植業汙染現狀分析及應對建議

2022-11-26 00:51:04 字數 3692 閱讀 8848

清水縣農業局

關於農村汙染物現狀及治理措施

(2023年4月3日)

農村環境汙染,主要是指農業生產活動中所產生的汙染物,通過地表徑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進入水體,或吸附於土壤等而引起的水體、土壤、大氣的汙染過程。

目前,我縣農村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汙染物成為水體、土壤、大氣汙染的重要**,而且對農產品安全、人體健康乃至農村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農村環境汙染現狀

在農業汙染的諸多成因中,過量使用化肥、農藥、農膜、獸藥以及對規模化畜禽養殖中所產生的畜禽糞便管理不利等都是重要因素。

1、化肥、農藥過量使用問題嚴重。近年來,在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化肥的使用量一直處於上公升態勢。在我縣的農作物中,小麥消耗的氮肥數量最多。

根據我縣農業汙染源普查結果分析,我縣小麥生產所消耗的氮肥佔氮肥全縣總使用量的50%左右,每畝小麥使用的純氮肥平均為20公斤。

由於氮肥過量使用,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通過地表徑流、淋洗和蒸發等導致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化肥流失加劇了江河湖泊等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態氮含量超標,影響土壤自淨能力。化肥過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結,破壞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我縣不僅化肥使用量大,農藥使用量也是很大的。過量使用、利用率低的問題十分嚴重。農藥汙染破壞生態平衡,威脅生物多樣性,農藥使用中的另乙個問題是有機磷等高毒農藥比重過大,尤其是有機磷殺蟲劑很多是高毒農藥。

在一些農業主產區,農藥施用次數過於頻繁。此外,受利益驅動,偷偷使用已被禁用農藥的現象仍有存在,同時許多劣質、冒牌農藥的使用也加重了這一問題。農膜殘留在土中難以自然降解,影響土壤的滲透性。

農作物秸稈焚燒或廢棄汙染嚴重。大量的秸稈被焚燒或拋棄於溝渠或道路兩側,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汙染大氣和水體,影響農村的環境衛生。

2、農用地膜殘留量大。農膜殘留在土中難以自然降解,影響土壤的滲透性。目前我縣農膜年消費量達到0.

12萬噸。由於目前使用的絕大部分農膜降解慢,在土壤中自然降解需要幾年以上時間。據統計,我縣農膜殘存率達10%(農膜**時殘留的碎片),10%的農膜殘留在土壤中,無疑是極大的隱患。

隨著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長,殘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時**,天長日久,農膜、碎片不斷積累在土壤中,土壤的結構和可耕性遭到破壞,地力下降,必將對作物生長產生直接影響。大量殘留地膜難以降解,不僅影響農業生產,還將帶來難以解決的汙染危害,嚴重汙染農業環境,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不容忽視的威脅。

3、對畜禽養殖及其糞便缺乏有效管理。近年來,我縣畜禽養殖業發展迅猛,由於缺乏對畜禽養殖及其汙染物排放的有效管理,其造成的汙染也已成為乙個大問題。

目前,每年牲畜排出的糞便多達300萬噸,由於缺乏對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的考慮,致使相當一部分畜禽糞便被直接排入河流或隨意堆放。一方面與農田流失的氮、磷等一同導致了河流、湖泊、近海海域的富營養化;另一方面畜禽糞便中的各種病原體對水體汙染影響巨大,成為引發水體有機汙染的重要原因;第三,畜禽糞便還汙染了周邊環境,極易引發疾病流行。另外,家畜糞便及排洩物還是豬丹毒、豬瘟、副傷寒、布氏桿菌、鉤端螺旋體、炭疽等人畜共患疾病傳播的主要載體,這些疾病如在大中型畜禽養殖場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二、治理對策

與其他地區相比,我縣農業源汙染引起水域富營養化的程度和廣度已相當嚴重,農業和農村發展引起的水汙染將成為我縣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挑戰之一。由於這一問題的解決涉及農民收入、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政策等,因此面臨的壓力和治理難度極大。

隨著農業生產集約化、現代化程序的加快,農業問題更加突出。為了保證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保證自然環境的良性迴圈,可以通過以下幾條途徑來對我縣的農業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治理。

1、增加生態農業種植面

①不斷擴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在農作物中的播種面積。並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市場准入制度,使種植俏銷綠色作物越來越成為廣大農民的必然選擇。

②在發展農村經濟中,還要促使「種、養、加」結合,提高農業的標準化生產。為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打下堅實基礎。

2、減少化肥農藥用量

以防治農藥農業為例,要在全面禁止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大力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同時,找準施藥時機,按科學比例,減少用量和次數,提高農藥的有效性。同時,積極採用生物農藥和生物防治技術,另外要改善用肥結構,推廣節水灌溉。

3、測土配方施肥

充分利用縣土肥站各鄉(鎮)土壤肥力調查結果進行合理施肥,從而減少肥力浪費與土壤養分含量過剩。

4、建立農業汙染控制的政策法律框架和配套制度

5、整合與建立完整的農業汙染監測網路和控制體系

農業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是生態農業建設和面源汙染防治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的保證措施。因此,要積極爭取條件,整合與建立完整的農業汙染監測網路和控制體系。

6、建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產方式

解決農業汙染問題的核心必須從農業生態系統的本質出發,建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產方式。把預防汙染的綜合環境保護策略,持續應用於農業生產全過程。

7、加強農業環境保護教育

「保護環境,教育為本」。教育應針對全縣人民,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的參與意識。在人們環境保護意識提高的同時,重點加強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

8、改變政績觀,對幹部考核設立剛性環境保護目標

目前我縣的幹部選拔和考核制度是盡可能滿足上級**下達的各項政績考核指標,而政績考核指標中以經濟增長為中心,忽視環境保護的特點還很明顯。受這種政績觀影響,地方****追求環境改善,包括對農業汙染治理的動力也顯出明顯不足。因此,應在地方幹部選拔和考核指標中設立剛性的環境保護目標,從根本上解決幹部追求環境改善動力不足的問題。

9、加強農業環保技術研究與推廣

目前,我縣農業汙染的控制,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社會行動。雖然一些地方開展了生態農業、有機農業,但推廣很慢。高質量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服務對控制農業汙染至關重要。

因此,要大力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技術。

三、農村能源

近年來,在縣委、縣**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發展全域性,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提公升交通區位、自然生態良好、土地和水資源充足,農業產業特色不斷明顯、礦產資源豐富和地方工業體系建立,酒飲業在全市處於龍頭地位,勞動力資源開發前景廣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八大優勢,圍繞全國生態示範區,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生態旅遊的後花園和最佳商住旅遊宜居城市三大目標,深入實施農業穩縣、工業強縣、商貿活縣、科教興縣、旅遊富縣五大戰略,著力調整農業和支援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努力加快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先後制定並出台了《清水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關於建立十大農業基地的意見》等政策性檔案,積極鼓勵發展迴圈農業,創出了永清半夏、紅堡西瓜、秦亭**、隴東核桃、黃門甜玉公尺、金集西班牙辣椒、王河洋芋等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初步形成了①「畜禽養殖→糞便→沼氣(糞便生化物)→有機肥→無公害農產品」生態迴圈鏈、② 「種植綠肥→壓青(過腹還田)→有機肥」迴圈鏈、③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生態迴圈鏈、迴圈農業鏈,尤其是2023年以來,借助生態家園富民計畫的實施,我縣把沼氣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作為受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來抓,取得了顯著成效。至2023年末,全縣將先後在18鄉鎮232村已建成「一池三改」沼氣戶18108戶,佔全縣適宜農戶的72.1%,普及率達到29.

1%。通過採取「一池六改」,即:沼氣池、改廁、改圈、改廚、改院、改水、改路為主的家園清潔模式處理人畜糞便;以聯戶汙水處理系統和垃圾物業管理為模式,解決垃圾、汙水汙染問題,實現了家園清潔,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

通過鄉村清潔工程的實施,使該村年均產沼肥320噸,節約原煤106噸,節電2000千瓦時,全村生活用能節支0.72萬元,生產成本下降了20—30%,80%以上農產品達到無害化標準,專案農戶平均每年節支增收1029元,實現了生產無害化、生活富裕化、環境優美化。

忻城縣農業局關於切實做好晚稻

防禦寒露風天氣有關工作的緊急通知 各鄉 鎮 農業技術推廣站 據氣象部門資訊,受較強冷空氣南下和颱風 納沙 的共同影響,10月1日開始,我縣出現明顯降溫,大部分鄉 鎮 將出現4 5天日平均氣溫 22 的寒露風天氣過程。期間大部分鄉 鎮 晚稻處於灌漿結實期,區域性村屯晚稻處於抽穗揚花期,預計寒露風天氣將...

3 2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型別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型別 第一課時 導學案 一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種植的特點和形成的區位因素。能力目標 培養分析 歸納 運用地理基礎知識的能力。德育目標 理解自然條件是人類生產活動的基礎,制約著人類農業生產活動型別,培養尊重自然客觀規律的觀念。二 預習案 1 舊知回顧 影響農業區...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型別說課

一 季風水田農業 因為是教學的前半部分,兼有呈現案例教學思路的任務,故教學時間分配較多 1 分布 教師引導學生讀圖並且說出分布地區 過渡 承轉 略。2 水稻種植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氣候 地形等 社會經濟條件 勞動力 市場 飲食習慣等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且是難點,教學中採用讀圖指導法教會學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