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有感

2022-11-24 13:42:04 字數 1434 閱讀 1691

行管八班:羅潔b13130826

放假回家,家裡的人除了些暖人心脾的寒暄嘮叨,都會上下的打量我一番,說著,瞧瞧這半年大學念得,整個人的氣質都不一樣了。我也私下裡細細揣摩,覺得除了形體上稍稍發福,也覺得眉宇間,或是談吐間,絲絲微微地改變!脫離了寒窗苦讀,脫離了日日夜夜無盡的書山題海,現在的我也就「放浪形骸」了吧,多多少少融入點了社會人的浮躁或是些名利場上的初涉,懂得些曾經大人們一直苦於追求編織的關係網還是念念有詞的人際關係論!

其實總覺得變得有些複雜,或者用書本裡文縐縐的話來說就是「眼神不再那麼清澈」了吧!還有一塊,就是總會覺得年歲在長,可是心裡卻越來越枯竭乾涸,我尋思著是怎樣的原因呢······

本想是為了完成班主任老師的作業,才拿出久違的紙質圖書來敷衍了事,可是當再一次觸碰到那白紙黑字的讀物,總覺得有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是有多久沒有好好的再靜下心來,嗅一嗅油墨香,品一品行間字了呢。一直以來的空虛感受,當觸碰到薄薄的紙頁便放佛觸電一般,誇張點來說,通過了各路血管點到了心臟,那塊快枯竭乾涸的地方······不用多說,好像也就自然解開了一直以來的困惑······

現在讀《論語》,和當初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每讀上一條就覺得格外的驚喜,同時更是驚訝於這古人的深謀遠慮,遠見卓識。也開始若有所悟,孔子為何穿過這般年年歲歲,放到今日,還是被大家推崇為聖人,或是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的一種信仰。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整本論語最為出彩的地方還是那些些小語段傳播出來的大智慧型。從如何做人,到人格塑造,再到治國安邦,都給世人留下了啟示借鑑。

對於如何做人,孔子就提出要通孝敬之道,智慧型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就拿最熟知的「一日三省吾身」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君子的這種自我反省的勇氣始自於人格與內心。

提公升了自我修養,內心完滿、富足,而後才能表現出來一種自我反省的勇氣。敢於正確面對自己的弱點,甚至錯誤,敢於作自我批評,並堅決地把它改正,這更是勇敢。乙個人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能夠在自己犯錯時凡事從自身找原因,及時改正錯誤彌補不足,這樣在錯過過太陽之後,仍能看到美麗的星星,才永遠不會給自己留遺憾。

有句話說的好:凡事怪別人,路越走越窄;凡事怪自己,路越走越寬。讀了《論語》對這句話的領悟更透徹了。

遇事不迴避,不逃避,不企圖扭曲事實,善於反省自己,才能使自己一步步向成功靠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生的前進永無止境。

當然,「仁」「義」「禮」「知」「忠」「孝」「信」這些《論語》中一直貫徹的思想,都在中國,這個民族的生活中得以展現,得以在龍脈上不息的傳承。就像兒時牙牙學語時,人之初,性本善······其實,回歸這些古語古書,回歸到真正自然化的生活,我們會驚喜的發現,曾經的自己不曾走遠,曾經的那份熱愛,也在心底,渴望著甘露,渴望著重生!!!

讀《論語》有感

初讀 論語 是小學。那時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等名句就縈繞在心尖。因為年齡的限制,不知道其深層次的意義,但其表面的意義卻依舊可以指導我學習,待人處世等方面。學習方面要精益求精,要溫故,才能提高成績,這樣 不亦樂乎 有朋友來,有...

讀論語有感

如果我們每個人遇事能夠將心比心,多一些寬容之心,由我及人地想一想,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減少多少是非爭端啊。曾子說 君子以文章去交會朋友,以朋友輔助仁德 它向我們揭示了交友原則,以文會友 和 以友輔仁 已成為我們今天熟知的名言。文 是人們對生活的心得與體會。以文會友得到的更真誠,更會珍惜友誼。以酒會友,即...

讀《論語》有感

論語 這部書,讓我明白了很多古人言行的規範,儘管有些規矩今天看來多少有點有點迂腐,但總的說來,大多數都是好的,如果現實社會中的人都 以 論語 中的君子那一套標準來要求自己,一方面可以成為乙個讓人尊敬的人,另一方面,這個世界也會少很多的衝突。論語 中提倡的很多的傳統道德,今天不但沒有過時,反而還應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