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科技術語規範問題小議

2022-11-23 05:06:03 字數 4004 閱讀 8085

2023年,新聞出版署曾與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聯合下發《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原新聞出版總署2023年實施的新版《圖書質量管理規定》規定:

2023年,新聞出版署曾與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聯合下發《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原新聞出版總署2023年實施的新版《圖書質量管理規定》規定:使用科技術語不符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科技名評委)公布的規範詞的,每處計1個差錯。

《科技期刊學術類質量要求及其評估標準》非常明確地提出,應貫徹國家有關出版標準,學術專業名詞和術語要求統

一、標準、規範。①

儘管如此,科技術語不規範甚至用錯的情況仍屢屢出現,甚至在教育領域中也存在錯用或誤用科技名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對科技知識的正確把握和我國相關學科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有專家呼籲,「應該將科技名詞規範化工作納入到教材質量評估和師資培訓計畫當中,以更好地發揮科技名詞規範工作對提高教育質量應有的作用。」②

一、出版界應積極開展術語規範應用教育

科技名詞委在對科技概念定名時通常遵循以下原則:

1.單義性。即名詞是單一的、專用的,從理論上講,乙個概念只能有乙個專門的、固定的名詞,即「一義一詞」,且乙個詞也只對應乙個概念,即「一詞一義」。

對乙個概念具有多個名詞的,定名時只選擇與概念相符或較貼切的詞,只定乙個術語。如大氣科學中的nowcast,選用最能代表其內涵的「臨近預報」為規範名,而淘汰「現時預報」「現場預報」「即時預報」等名稱。

2.科學性。即定名應當準確表達乙個概念的科學內涵和本質屬性,使其名符其義④。

例如:noise以往有稱「噪音」的,也有稱「雜訊」的,現已定名為「雜訊」;uncertainty relation原稱為「測不准關係」,其實並無「測」的含義,所以定名為「不確定度關係」;天文學中的greenwich,以往稱「格林威治」,但該詞中的字母w不發音,所以新定名為「格林尼治」。⑤

3.系統性。即在審定名詞術語時,充分考慮術語的概念體系,包括上、下位的概念關係,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的關係,時間、空間與因果的關係。

如半導體―半導體器件―電晶體―場效電晶體,是乙個系統名詞形的樹狀結構。⑥

4.簡明通俗。即名詞術語應簡明、易懂、易記、易寫。

如optical fiber定名為「光纖」,television定名為「電視」。有許多術語由長串的詞語組成,冗長難記,在不改變原概念的前提下,可在一定的範圍內或遵照公知公用的原則使用縮略語,如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radar(雷達);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雷射)。⑦

5.約定俗成。對應用面較廣、使用已久、已為大家接受的詞,即使科學性不強,也予保留,不輕易改動。

若改動後可能造成新的混亂,不利於統一的詞,也予保留。如mechanical motion沿用習慣稱謂「機械運動」,而不改為「力**動」。又如,robot被命名為「機械人」並不準確,但考慮到人們已經習慣這個用法,就未作改動。

6.國際通用與中文特點。名詞術語應與國際通用的概念保持一致,力求在詞形與發音上都與國際詞相近,尤其是對一些由特殊的希臘語或外來語詞素構成的術語,要尊重國際習慣。

如x-ray稱x射線、α-particle稱α粒子、β-decay稱β衰變、basic語言等。一些詞則應保持民族語言特點,如我國天文學家早已定名的「金星」「木星」,很有中國風格,經審定仍維持原名,而不用「愛神」(venus)和「大力神」(jupiter)的說法。⑧   7.

協調一致。①同一概念在不同學科中名稱不一致時,按照「副科靠攏主科,主科尊重副科」的原則統一定名。如probability,物理學叫「機率」「或然率」,數學叫「概率」。

這是主科數學的基本詞,經協調選用「概率」。②幾個學科的交叉詞有分歧,通過這些學科互相協調來統一命名。如對「苷」和「甙」的定名長期有爭議,化學學科用「甙」,生物化學學科用「苷」,經協調統一用「苷」。

③原則上應與已發布的有關名詞方面的國家標準協調一致;出現不一致時應充分協商,慎重定名。④對海峽兩岸的科技術語本著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基礎後應用的原則逐步協調統一。對新詞則可共同研究定名,以求取得一致。

如《遺傳學名詞》中的locus定名為「基因座」,ribosome定名為「核醣體」,即採納了台灣同行的意見。⑨

1.規範術語的用字。即規範書稿中遇到的術語用字不規範的情況,包括錯別字、異體字、俗字、自造簡化字等。

如把「時間分隔制」的「隔」寫成「割」, 「侵蝕面」的「侵」寫成「浸」,把「掛擋壓力」的「擋」寫成「檔」,「起航」的「起」誤用為「啟」,把「海綿」的「綿」寫成「棉」,「疊標」的「疊」誤用為「迭」,「青磐石」的「磐」錯寫成「盤」。⑩

2.規範術語中的同音詞(或近音詞)。同音詞是指聲音相同而意義不同的詞,又叫「同音異義詞」。

還有一類詞與同音詞相似,詞與詞之間一部分字的發音相同,而另一部分字的發音相近,但兩個詞的意義不同,這裡把它叫做「近音詞」。術語中的同音詞(或近音詞)常常被用混。如「震動」與「振動」、「萌芽率」與「萌芽力」、「通訊」與「通訊」。

3.規範術語中的等義詞。等義詞是指語言中意義相等、色彩相同,可以互相替換使用的詞,即「名異實同」的詞。

術語中的等義詞主要是由於不同地區的語言習慣不同,或有的人使用學名,而有的人使用俗名,或譯名不同造成的。對術語中等義詞的規範主要分以下幾種情況:①目前允許使用的非規範名,是不推薦用名,一般不宜使用。

如「超音速」「慣性定律」「抗壞血酸」「抗菌素」「珍稀植物」須相應地改用「超聲速」「 牛頓第一定律」「維生素c」「抗生素」「稀有植物」。②已淘汰的舊名,不得使用。如「商高定理」「比容」「雲幕」「老第三紀」「心肌梗塞」須相應地改用「勾股定理」「比體積」「雲冪」「古近紀」「心肌梗死」。

③有些詞系通俗用法,為非學術用語,科技書刊也不宜使用。在科普讀物中必須使用時,應注以相應的規範名。如「打嗝」「海綿動物」「**鏡片」「白果」「空心菜」「電腦」,必須使用時應在其後標註相應的規範名「呃逆」「多孔動物」「接觸片」「銀杏」「蕹菜」「電子計算機」。

4.規範術語中的音譯詞。音譯詞是將藉詞按外國語或國內兄弟民族語言中的聲音形式翻譯成漢語,用漢字表達其讀音的詞。

術語中音譯詞譯名混亂的現象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同一術語有多個漢譯名,這些漢譯名有些字數不等,有些發音不完全一致,有些所用的漢字不完全相同,更多的則是上述情況的綜合。如「羅蘭」與「勞蘭」、「莫爾斯碼」與「摩斯碼」、「卸扣」與「卸克」、「氟利昂」與「氟里昂」、「斯恰諾旋迴法」與「史喬那旋迴法」、「奧公尺伽」與「奧公尺加」、「黑格經驗公式」與「何戈經驗公式」等。

經審定,上述每對詞均應使用前者。

5.規範術語中的簡縮詞。有些術語字數較多,使用不方便,因此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被縮寫成兩三個字,其含義不變,我們稱之為簡縮詞。

有些簡縮詞是經規範的、在行業內被廣泛認可的術語。在已公布的學科「名詞」中,「注釋」欄內的「簡稱」即是規範的簡縮詞,是與正名等效的名稱,可以使用。如「核物理」「光纖」「烴」「血凝」「代謝」「愛滋病」「平巷」「地道」等。

但對於那些簡縮得並不合適的術語,必須加以規範,將其改為全稱或規範的簡稱。如「一水」「二水」,它們在行業內並沒有被廣泛認可,更未經審定公布,需要改為全名,即改為「一級水手」「二級水手」;而對「水巷」「國路」等不合適的簡稱則應改為規範的簡稱,即「平巷」「國道」。

6.規範術語的注音。在編校實踐中,還應注意規範注音問題。

如:「模型」與「模具」,「模型」中的「模」應讀做「mó」,而「模具」中的「模」應讀做「mú」;「標識」中的「識」應讀做「zhì」;「淋巴」與「淋病」,「淋巴」中的「淋」讀做「lín」,而「淋病」中的「淋」讀做「lìn」。

(徐華東,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副編審)

注釋:① 張偉.資訊科技名詞規範使用例析[j].中國科技術語,2010,12(6):52-57.

③ 代曉明.談術語應用教育[j].中國科技術語,2009,11(6):30~34.

④ 高素婷.科技名詞審定工作實踐與體會[j].中國科技術語,2009,11(1): 11~15.

⑤⑥⑦⑧ 陳浩元.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⑨ 潘書祥.漢語科技術語的規範和統一[j].科技術語研究,1998(1):8~13.

張瑞喜.是耶?非耶?――幾組容易混淆的字詞**[j].科技與出版,1999 (5):21.

周慶.科技**加工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科技與出版,1999(增刊):83.

出版界改革呼喚社長的職業化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高階編輯 教授 韓旺辰 內容摘要 我國出版企業改制正在向縱深階段發展,建立現代出版企業制度成為目前出版社改革的主題思路。在出版界轉製 重組 資源整合過程中,僅憑經驗管理出版社的模式將被市場經濟所拋棄。乙個由黨政行政幹部或者教授專家擔任出版社領導的的時代即將過去,出版專業管理人才上崗...

江蘇科技出版社初一資訊科技全冊教案

科目 初中資訊科技 初二年級 教學計畫 新的學期又來臨,為使今後工作做得更好些,在教育教學中取得更大的成績,特對本期教育教學工作作出如下的計畫。一 總的奮鬥目標 通過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認真學習社會主義 新特 理論,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黨 熱愛人民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講文明 守紀律的 四有新人 ...

2023年世界科技展望 資訊科技面臨轉型公升級

伴隨物聯網興起,感測器將無處不在,無功耗 的能量採集技術將備受青睞。英國idtechex公司 能量採集相關裝置市場將從2010年的6.05億美元擴大到2020年的44億美元 市場規模將以73.6 的年率增長,從2009年的795萬美元猛增到2014年的12.54億美元 智慧型電網逐漸普及 智慧型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