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四大蕭條羅斯福新政與戰後資本主義經濟調整

2022-11-20 08:06:05 字數 2518 閱讀 7555

一部分大蕭條

一、含義

大蕭條指1929——2023年發生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

二、原因

1、根本: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2、主要:生產大於需求,即生產的相對過剩;

3、**:**不干預經濟(又稱自由放任政策);

4、直接:美國紐約**崩盤。

三、特點1、影響範圍廣。2、持續時間長。3、破壞性巨大。

四、各國應對措施及結果

措施:轉嫁危機;如,提高關稅、貨幣貶值等。結果:加深經濟危機,惡化國家間關係。

五、影響1、經濟危機使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懷疑;2、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社會危機,法西斯勢力開始氾濫。

二部分羅斯福新政

一、背景:大蕭條對美國經濟、社會的破壞。

二、目的:鞏固資本主義制度。

三、措施及效果

1、整頓財政金融

內容:這是新政首要環節;效果:恢復銀行信貸,重建人們對銀行的信心。

2、調整工業生產

內容:①通過它《全國工業復興法》,運用立法規範經濟行為;②調節勞資矛盾,規定工人與資本家談判權利和最低工資、最高工時;③為企業頒發「藍鷹」標誌,鼓勵企業。

效果:緩和勞資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調節了供求,為工業恢復準備條件。

3、調節農業生產

內容:大規模銷毀作物、減少土地面積;損失由**負擔;效果:直接調節供求關係,緩解經濟危機的破壞。

4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

社會救濟:向失業工人、老人及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提供社會保障以維持其生活;

以工代賑:通過國家興修大量的工程,來解決失業問題。

四、影響

1、使美國逐漸走出經濟危機,經濟得到一定恢復,人民得到一定好處;

2、新政為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鑑;

3、新政標誌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階段進入國家大力干預經濟新時期(又稱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4、新政使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發生變化;主張放棄自由放任(亞當·斯密 )政策,國家要大力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盛行。

三部分戰後資本主義經濟調整

一、原因

1、經濟危機打擊的教訓2、美國羅斯福新政成功的經驗3、鞏固資本主義制度

二、措施

1、①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經濟;②制定經濟發展計畫;③運用擴大**開支、**直接採購及利用稅收、貨幣政策等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生產。

2、①人民資本主義實質:沒有改變企業所有權和勞動者受剝削的地位。

②經營者革命

含義: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發生分離,企業所有者退居幕後,專業的企業經營者誕生。

影響:專業經營者的出現壯大了中產階級的隊伍。

3、前提:二戰後,經濟發展,生產力水平提高。特點:

覆蓋面廣、受益人群多;實質:屬於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影響:一者,使低收入階層生活得到保障,緩解社會矛盾,擴大社會消費;再者,造成財政赤字、降低工作積極性。

4、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推動了第三產業的壯大,第三產業也成為資本主義經濟中的比重最大的部分。

三、影響及反覆

影響:調整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在20世紀50-60年代出現發展的**時期。

反覆:2023年,資本主義經濟出現「滯漲」新情況,此後,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這表明調整只能緩解經濟危機而不能**之。

注意:1、羅斯福新政與戰後資本主義經濟調整實質

兩者都屬於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進行的區域性調整,由於不可能解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因而無法**經濟危機。這些調整都屬於資本主義的自發調整,這表明資本主義還能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未走向最終的死亡。

2、蘇聯改革、中國改革、羅斯福新政及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共同點

①實質相同:調整與改革都是在維護各自社會制度前提下對生產關係的調整,都屬於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②目的相同:都是使生產關係適應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3、正確認識計畫與市場的關係及對經濟的作用

計畫與市場是發展經濟的兩種手段,不是區別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標準;經濟發展應該以市場為基礎,輔助以適當的國家計畫,只有兩者結合經濟才能健康發展。

4、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概述

十四世紀前後,資本主義萌芽最早誕生於義大利北部沿海(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斯等)及大西洋沿岸的尼德蘭低地等地區,「僱傭與被僱傭」商品生產關係是其主要標誌。蒸汽革命前,生產是以手工形式進行,該階段稱之為手工工場階段;蒸汽革命後(十九世紀中期後),機器取代手工生產,資本主義進入自由資本主義階段,輸出商品,掠奪原料是該階段對外經濟侵略主形式;電力革命後(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紀初),生產與資本不斷集中,誕生了壟斷企業,西方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企業壟斷),對外經濟侵略變成輸出資本(設廠,開礦山,修鐵路,高利貸等),國家實力急劇提公升,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列強時代),該階段由於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新舊列強在國際政治、殖民地、勢力範圍、軍事等方面矛盾重重,最終,導致一戰爆發。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後,經過近二十年快速發展,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1929-33年)資本主義大蕭條的出現,使得西方出現以羅斯福新政為代表的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資本主義發展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新階段;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隨著「經濟發展停滯,通貨膨脹並存」新經濟危機出現,資本主義世界又紛紛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教學反思

在教課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創新的巨大好處,由於教學方式比較新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全都調動了起來,每個同學都在認真聽 快速記錄 積極回答問題,不時地還會心一笑。我作為講課人,也受到感染,越來越有激情,可以說整個課堂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講課之前,我還擔心學生會不會只顧聽故事而掌握不了知識,通過鞏固...

《羅斯福新政》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 羅斯福新政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課是新課標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歷史必修 第六專題第2課的內容,主要闡述了羅斯福新政實施的背景 措施和影響。從知識體系看,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自由資本主義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壟斷資本主義之後出現的,既是對上述知識的鞏固與綜合運用...

《羅斯福新政》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二第六單元第十八課。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學情分析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六個環節說一下我對本節課的設計。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講述了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內容。第一課是羅斯福新政的背景,第三課是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