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流言留下了什麼

2022-11-18 18:12:05 字數 1672 閱讀 7065

幾天前,北京地區**聯合闢謠平台、蝌蚪五線譜和共同發布了「2023年十大生活流言」。它們全都關乎日常飲食和健康問題,雖然看似頗有些「科學」的影子,但依照專家的解讀,卻有相當一部分很不靠譜。

譬如,「過午不食/不吃晚飯,能健康**」這一條,揭示的真相是:人體長時間處於空腹狀態,胃部會因飢餓而收縮,容易引起代謝功能紊亂。這樣,不禁會誘發胃病、降低血糖與免疫力,而且還會改變人體激素水平,形成易胖體質,**力度更大。

再如,「隔夜菜會大量產生亞硝酸鹽,食用致癌」,把通常對人體無害的亞硝酸鹽當成了致癌物。事實上,亞硝酸鹽只是在特定條件下才會轉化為能致癌的亞硝胺,且其含量多少與是否隔夜關係不大,而是取決於隔夜菜與空氣的接觸程度。

所謂「流言」,一般是指流傳較廣但卻沒有確切**和可靠根據的訊息。它往往是一種無意識的以訛傳訛,或是一種誇大乃至扭曲的想象性解釋。這一點與謠言有所區別,後者是指捏造的、沒有事實存在的話語,是一種有意識的毀謗中傷。

不過,兩者的界限,有時候從表面上看似乎又很難明確,其傳播開來所造成的社會負面影響,時常也難分伯仲。

就拿「士多啤梨有乙草胺殘留,吃了致癌」來說,儘管「殘留」一事被監管部門後來重做的檢測所證偽,有關專家也紛紛出面澄清——正常情況下種植士多啤梨用不到乙草胺,國際權威機構也未將乙草胺列為可疑致癌物,但士多啤梨產業已經受到嚴重影響,大批訂購計畫被取消。**報道稱,北京昌平的觀光採摘遊客一時間驟降21萬人次,河北省昌黎的莓農則損失上億元。如此來看,此事絕難言「小」。

還有一些上榜流言,其實已傳播多年,且多次被澄清或「科普」過,其中以「食品新增劑=毒藥」最為典型。對於時常被誤解乃至「妖魔化」的食品新增劑問題,可以明確的是:正規的食品新增劑,其成分和新增量均經過嚴格的科學實驗論證,應用目的在於更好更長久地保持食物的狀態和營養,正常食用無損人體健康。

而近年來發生的多起與「新增劑」相關的食品安全事件,幾乎都是不法商家超量新增、錯誤使用或違法使用非食品新增劑(化工原料)導致的後果。人們所熟悉的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之類,實際上就不在食品新增劑之列。

為什麼流言(尤其是健康領域的流言)常常會有「科學」包裝?「科學」流言究竟留下了什麼?我覺得應該區分兩種情況。

其一,有的是商家出於造概念、引關注、搞營銷之需而刻意設計話題,近似於忽悠。過去一度被熱炒、時常與保健食品對接的「亞健康」一說,還有此次上榜流言「鹼性食物能防癌、抗癌」,多少就有這樣的嫌疑。其二,早前因科學研究之方法、技術和視野等的侷限,得出了(後來被認定是)錯誤的結論或觀點,但卻未能適時地被歸謬或淘汰,反倒因由某個機緣在社會上被廣泛傳播,從而成為「科學」流言。

上述第二種情形近年來在健康領域時有所見。2023年1月31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由美國和歐洲近20位肥胖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聯合撰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關於肥胖的流言、猜想和事實》。該文在列舉了7條影響廣泛的關於肥胖的流言後,告誡說:

若任這些流言「流行」,不但會誤導公眾,還會影響**部門和相關團體的醫療健康決策,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這些流言,還真的「流」到我國並產生了影響。解放軍總醫院的吳海雲教授指出,那篇文章作者列舉的與「肥胖」相關的流言,我國**確曾廣泛報道宣傳過,甚至還被寫進了國家發布的相關「指南」中。

慣常所見之流言,或許大多無關痛癢,可以一笑了之。但經過「科學」包裝、事關大眾健康的「科學」流言,則不可小覷。而回擊這樣的「科學」流言,對相關部門如何積極主動地做好應急科普、熱點科普,並保持一定的永續性和系統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已有「百度真相問答機」「蝌蚪找真相」這類專注於探尋科學真相的闢謠平台出現,這是好事。期待它們今後能夠更及時地發揮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如何應對網上流言

隨著網路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用上了個人電腦,實現了 秀才不出門,也知天下事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網路也不例外。人們可以在在網上發布訊息,本來是件好事的,但被某些有惡意的人利用來詐騙等一些不好的事。而且,警察也不好偵察,因為工作量與難度都相當大,不好實施,甚至有人在外國利用遠端系統操控進行犯...

關於網路流言的思考

楊揚網路是當前我國的主流資訊傳播平台之一。網路資訊傳播相對於電視 廣播 報紙等傳統傳播方式有以下特點 更及時。便攜電腦 手機等資訊裝置上網功能的極度發達,使得網路資訊傳播更加及時。更普及。上至7旬老翁,下到三歲稚童都懂得並喜歡上網。更立體。音 文字等網路資訊可以短時間能通過上傳 進行綜合加工。由於其...

2019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

中國科協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發布了 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 以期用科學的聲音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看看這些流言,你 信 了幾個?流言1 喝 千滾水 會造成亞硝酸鹽中毒 科學真相 反覆煮沸的飲用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會有所增加,但在人體正常飲水量下,不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 流言2 服用維生素c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