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一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綱要

2022-11-15 18:39:07 字數 4783 閱讀 9494

易地扶貧搬遷「十一五」規劃

前言做好扶貧開發工作,逐步緩解和消除貧困,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一項歷史任務,是黨和**義不容辭的責任。長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緩解和消除貧困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不斷構建和健全各項扶貧政策體系,努力探索和完善扶貧推進方式,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扶貧道路。

易地扶貧搬遷,亦稱生態移民,是黨和**在新時期探索實施的一項重要扶貧舉措,通過對生活在不適宜人類生存地區的貧困人口實施搬遷,達到消除貧困和改善生態的雙重目標。經***批准,自2023年起,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十五」期間累計安排國債投資56億元,搬遷122萬人。

通過實施試點工程,安置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搬遷群眾增收渠道逐步拓寬,遷出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促進了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試點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23年)》要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在搞好試點的基礎上,制定具體規劃,有計畫、有組織、分階段地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乙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規劃:「對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地區,實行易地扶貧」,並把易地扶貧搬遷確定為「****投資支援的重點領域」。

據此,為積極穩妥地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特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實施範圍為西部農村貧困地區,重點是西部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國家扶貧重點縣)。規劃期限為2006-2023年。

一、易地扶貧搬遷形勢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農村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堅持以**為主導,按照開發式扶貧的方針,實施了有計畫、有組織、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貧困人口由2023年的2.5億人減少到「十五」期末的236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23年的30.

7%下降到「十五」期末的2.5%。除了少數社會保障物件和生活在自然環境惡劣地區的特困人口,以及部分殘疾人以外,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在2023年5月召開的全球扶貧大會上,我國**莊重承諾「用10年時間盡快解決少數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力爭到2023年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小康」。要如期兌現這一承諾,任務仍然繁重而艱鉅。為此,必須繼續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完善扶貧開發機制,進一步採取有針對性的扶貧政策。

對於生活在自然環境惡劣、缺乏生存和發展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積極穩妥地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一)困難和挑戰

——貧困人口生存環境惡劣,搬遷任務艱鉅。截至「十五」期末,在剩餘的2365萬貧困人口中,有1000多萬人分布在深山區、石山區、荒漠區、高寒山區、黃土高原區以及地方病高發區。這些地區地處偏遠,生態失衡,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基本不具備人類生存和發展條件。

幫助這部分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依靠傳統的就地扶貧方式不但投資成本大,而且難以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必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安置資源分布不均,後續發展有待加強。總體上,西南貧困地區土地資源緊張,人地矛盾突出;西北貧困地區水資源短缺,土地乾旱貧瘠。西部地區國家扶貧重點縣人均耕地面積為1.

4畝,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70%。這些地區收入**主要集中在第一產業,致富渠道狹窄,需要通過產業開發、勞動力培訓轉移等措施,拓展在第

二、三產業的就業空間。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需要統籌考慮水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搬遷群眾的致富途徑問題。

——政策涉及面廣,協調任務重。易地扶貧搬遷既涉及生產生活條件、社會事業、生態環境等多個行業工程建設,又涉及民族、稅收、土地、戶籍、教育等多方面配套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項社會重建工作,需要發展改革、民族、財政、扶貧、國土、公安、民政、教育等多個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實施。

(二)有利條件

——***、***對「三農」問題和扶貧工作高度重視。新世紀、新階段,***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做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貧困地區。

為切實解決「三農」問題,**確立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出台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並決定加大扶貧工作力度,盡快解決剩餘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不斷完善扶貧工作機制,提高扶貧工作的針對性,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安排的支農投入不斷增加。進入新世紀,國家在**財政轉移支付上進一步向「三農」傾斜,支農投資逐年增加。***提出:

特別要抓住當前經濟發展較快和財政增收較多的時機,繼續鞏固、完善、加強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切實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實實在在為農民辦一些實事。「十一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財政扶貧資金也在逐年增加。同時,***要求有關部門積極探索整合**支農投資的有效途徑和方式,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提供了必要的財力保障。

——土地後備資源具有一定開發潛力。 「十一五」期間,西部地區規劃實施一批大中型水利建設、農田整治、草牧場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農業綜合開發等工程,及耕地保護、農牧業科技推廣等措施,將有效提高土地承載能力,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提供一定的資源條件。

——各地積累了一定的移民搬遷經驗。多年來,各地通過實施「三西」移民、京津風沙源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試點等扶貧移民工程,在組織領導、搬遷方式、安置模式、專案管理、後續發展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摸索並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在促進扶貧移民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調動了貧困地區群眾自願搬遷的積極性,為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奠定了工作基礎。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按照「統籌規劃、群眾自願、因地制宜、穩步推進、講求實效」的原則,認真組織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幫助生活在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促使安置區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恢復和改善遷出區生態環境,為貧困地區建設小康社會創造條件。

(二)指導原則

——**引導、統籌規劃。地方發展改革部門在**領導下,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易地扶貧搬遷規劃,並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規劃相銜接,積極引導相關工程專案共同扶持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確保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群眾自願、積極參與。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調動群眾自願搬遷的積極性,鼓勵群眾自建家園,自力更生發展生產。不搞強制搬遷。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地依託遷出區和安置區的資源特點和環境容量,合理制定實施方案,因地制宜選擇搬遷和安置方式,避免「一刀切」。

——量力而行、穩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涉及面廣、投資量大、操作複雜。各地按照易地扶貧搬遷規劃,視資金籌措能力,有計畫、有組織、分階段進行,突出重點,穩步推進。

本階段重點解決西部地區國家扶貧重點縣的農村貧困人口。

——重視發展、講求實效。堅持生產與生活並重,高度重視搬遷群眾的增收和發展問題。農區以「耕地」安置為主,發展種植業,牧區以「草場」安置為主,發展畜牧業,並根據當地實際,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因地制宜扶持產業發展、加強技能培訓、拓寬增收渠道,實現自我發展。

——消除貧困,改善生態。堅持增加收入和提高素質並重,遷出區生態恢復和遷入區生態建設並舉,實現消除貧困和改善生態的雙重效益。

三、搬遷物件和搬遷、安置方式

(一)搬遷物件

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條件地區,且具備搬遷和安置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主要包括:

——生活在自然條件差、生存環境惡劣地區,缺乏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且具備搬遷和安置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

——生活在生態位置重要、生態環境脆弱地區,亟需搬遷且具備搬遷和安置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

——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和地方病嚴重威脅,亟需避險搬遷且具備搬遷和安置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

(二)搬遷方式

分為整體搬遷和部分搬遷。盡量採取以地域上相連的人口集聚區(村、組)為單元的整體遷出方式。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三)安置方式

各地因地制宜採取開發耕地集中安置、依託大中型工程安置、插花分散安置等不同的安置方式。不同的安置點可以從實際出發探索不同的安置模式。

四、搬遷目標、任務和建設內容

(一) 實施目標

「十一五」期間,在各級**扶持和群眾努力下,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改善生態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扶持產業發展,拓寬增收渠道,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穩定解決搬遷人口的溫飽問題,提高其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總體上,確保搬遷人口穩定後的生產生活水平不低於當地居民的平均水平。

(二)搬遷任務

2006-2023年搬遷農村貧困人口150萬人。

(三)主要建設內容

——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安置區的基本農田、農田水利、草牧場和棚圈、鄉村公路等基本的生產設施。

——生活設施:安置區的住房及其附屬設施、人畜飲水、農村沼氣等必要的生活設施。

——社會事業設施:安置區的學校、衛生室和文化室等必要的社會服務設施。

——經濟發展:安置區的勞動力培訓等涉及群眾長期發展的專案和設施。

——生態建設:安置區的生態建設和保護工程。

五、資金籌措

(一)投資**

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所需投資由**、地方、搬遷群眾共同承擔。

**專項安排易地扶貧搬遷投資,屬**補助性投資,在國債投資或基本建設投資中統籌解決。

地方**結合自身財力安排一定的配套投資。條件允許地區,在群眾自願的前提下,搬遷群眾就住房等直接受益工程適當承擔部分費用。

(二)**補助標準和投資規模

**對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補助標準為:人均不超過5000元。

各省在不超過**分省人均補助標準的基礎上,可以因地制宜地確定搬遷專案的具體補助標準。

(三)**補助資金投向

**補助投資用於建設搬遷群眾基本的生產設施和必要的生活設施,包括住房、基本農田、水利設施、鄉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衛生等設施。

**補助投資不得用於生產經營性專案,包括裝置購置、運輸工具、加工專案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徵用補償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和有關部門的責任

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在***統一領導下開展,由各省**負總責,專案縣組織實施。跨縣的搬遷工程由省級**統一協調。

武漢市住房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

發布日期 2006 9 30 總則本規劃的規劃範圍是 武漢市7個中心城區 兩個開發區和東湖風景區等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都市發展區。十一五 住房發展的指導思想 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認真落實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與武漢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通過科學規劃 合理布局和創新設計,充分發掘城市內...

諮詢師「十一五」規劃綱要練習及解析

第八篇深化體制 1.行政務公開並逐步實現制度化,完善 新聞發布制度,提高 工作透明度,保障公民對 工作的 a.知情權 b.參與權 c.投訴權 d.表達權 e.監督權 答案 abde 解析 第三十章 2.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 合理流動的機制,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

學校十一五規劃總結

大竹縣張家鄉中心小學 十一五工作總結及十二五工作設想 為了加快學校的發展,進一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本著立足當前,考慮長遠,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根據我校 十一五 發展規劃,五年來在黨支部 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做了許多任務作,學校面貌發生較大變化,現總結如下 十一五工作總結 一 實施規模辦學,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