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使命是什麼

2022-11-13 18:30:06 字數 4256 閱讀 4225

胡偉:高校的使命是什麼現在很多高校包括頂尖的高校都是如此,把智庫建設放到了學科建設之上,把獲得領導批示作為研究的主要目標。這樣的導向,就背離了大學的根本使命。

  目前中國的高校正在興起建智庫的熱潮,很多高校都在強調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要具有問題導向。在此背景下,如何對高校進行學術評價是乙個值得研究的問題。談及這個話題,還是要弄清楚高校是幹什麼的。

如果這個問題搞不清楚,如何進行學術評價更說不清楚。

高校是幹什麼的呢?一般來說,國內公認高校有三個使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

這實際上是對國際上有關大學使命的三種主要理念的同時採納。  第一種理念是19世紀英國教育家約翰·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在《大學的理念》一書中所強調的教育功能。紐曼從詞源學的角度認為,「大學(university)是傳授普遍(universal)知識的地方」。

他主張大學應平等、完整地傳授各種知識,大學的目的有兩方面:首先,大學教育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大學教育的目的是理智訓練,發展人的理性;其次,大學教育重在傳播和推廣知識而非增擴知識。  第二種理念是有「現代大學之父」之稱的德國教育家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在建立柏林大學時所提出的大學作為研究中心的功能。

洪堡倡導的現代大學理念是對歐洲中世紀傳統大學的超越與昇華——傳統大學是以儲存知識、解釋知識為主,而現代大學是以發現知識、傳播知識為主。洪堡確立的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教授治校、教育與研究相統一的原則至今仍被奉為世界上著名高校的圭臬。他特別指出,國家決不應期望大學同**的眼前利益直接聯絡起來,而應相信大學若能完成其真正的使命,在學術上不斷提高,從而不斷地開創更廣闊的事業基地,其成效遠非**急功近利所能及。

  第三種理念是當代美國教育家克拉克·克爾(clark kerr)在《大學的功用》中所提出的大學作為社會的「服務站」的功能。在克爾看來,大學的理念經歷了乙個從「鄉村」到「城鎮」再到「城市」的過程。所謂「鄉村」即紐曼式的大學觀;所謂「城鎮」即德國式的大學觀。

在20世紀中葉這些都已經過時了,代表著未來高等教育方向的是「多元巨型大學」(multiversity),這不僅意味著大學規模如何,而更根本的是大學功能的變革——現代大學已經不可能儼然固守在象牙塔之中,也不可能默然存活於實驗室之內,而必須開放式地面對社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權利與責任。這場變革的動力是「知識產業」的大發展,因而克爾主張學術要與市場結合,大學要為社會服務。  就中國而言,我們對於上述三種理念是兼收幷蓄的,但第三種理念變得越來越強勢,在實際過程中也越來越主導著大學發展的方向。

不少大學變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坐不住冷板凳,越來越被金錢和利益所**。而從國際上看,儘管大學「服務社會」的理念也被接受,但通常被視為大學的「第三職能」。總的來說,倒是美國著名高等教育研究專家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所著的《現代大學:

美英德大學研究》提出的理念,在國際上具有更深遠的影響。該書的核心觀點是認為「大學本質上是乙個做學問的場所,致力於儲存知識,增進系統化的知識,培養遠高於中等教育水平之上的學生。」弗萊克斯納反對把大學辦成「公共的服務機構」,他寫道:

「如果大學真的意味著哥倫比亞大學所宣布的『公共服務機構』,那麼大學已經變成一種不同的失誤,一種雖然不乏功用,但卻肯定不是大學的事物。」弗萊克斯納特別強調了大學的研究工作應具有寂寞性和非功利性,大學理念的精髓是學術自由。  應當說,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都是大學不可或缺的職責,但其最核心的使命是什麼呢?

在國際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學更加強調高校對知識的發現、傳播和儲存功能,這是高校的命根子。這實際上強調的是研究和創新,有了這個,才可以進行人才培養或者說教育,否則不發現、不儲存知識,拿什麼來教育呢?在此基礎上,才能談服務社會。

  就目前我國高校的智庫熱而言,智庫建設是高校服務社會的乙個方面,但不是高校的主要任務,不能本末倒置。如果說高校主要任務是建智庫那就麻煩了。我不反對高校建智庫,但是我反對一哄而上、通過行政手段干預、不管有沒有條件都拼命建智庫的做法。

現在很多高校包括頂尖的高校都是如此,把智庫建設放到了學科建設之上,把獲得領導批示作為研究的主要目標。這樣的導向,就背離了大學的根本使命。

學科導向還是問題導向

我們要做的第乙個反思是,學校應該是學科導向,還是問題導向。學科導向,也可以說是一種學院派的、學理性的或者科學性導向,與問題導向相對。為什麼這樣區分呢?

我們現在比較喜歡把研究分為理論研究和現實研究,這個分法不太科學。因為純學術的研究也不見得不關注現實,比如說羅爾斯,正是因為他關心現實問題,終結了二戰以後美國政治學主張的「價值祛除」、做所謂「純科學」研究的行為主義取向,才寫出了《正義論》。你說這是理論研究還是現實研究?

實際上,研究可以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對策研究三類。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屬於基礎研究,愛迪生發明電那就是應用研究,像上海如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就是對策研究。而對策研究是面對乙個具體問題,我們怎麼把它給破解掉。

對於智庫來說,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不是其主攻方向,智庫主要是做對策研究,它是問題導向的,要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說開出「藥方」。  而對於高校來講,很多教授是不做對策研究的。很多年前,我在乙個國際會議上做演講,在講了學術觀點之後,又提出了如何解決問題的思路,當時乙個美國教授說,不需要研究對策,那是**的事情。

這對我觸動很大,因為中國的教授比較喜歡搞對策,而西方的高校並不那麼看重對策研究。這樣說,不是說對策研究不重要,而是說誰做對策研究更恰當。如果說讓美國的布魯金斯學會、蘭德公司之類的機構去做對策研究,美國教授絕不會說不對。

但高校的主要使命不是進行對策研究。當然這不是說,西方的高校都不能搞對策研究。像哈佛大學,也有一些智庫或半智庫性質的機構,如費正清研究中心、甘迺迪政治學院等。

但大學還是把基礎研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和純粹的智庫是不同的。像哈佛大學,對於中國人來說,最大名鼎鼎的是其商學院、甘迺迪政治學院之類,中國人對此很熱衷。但我在哈佛訪問的時候,美國人告訴我,商學院在哈佛不是那麼重要,校園也在主校區之外,相比之下其經濟學系更被看重。

同樣,其**學系也比甘迺迪政治學院更具核心地位。哈佛大學最核心的機構是其文理學院(fas),包括文史哲、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基礎學科都在其中,學術大師雲集,這才是哈佛之所以成為哈佛的立校之本,而文理學院基本是不做對策研究的。  大學更多是做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對策研究只佔其研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智庫則以對策研究為主。

所以一定要把不同研究機構的功能搞清楚,就是高校做什麼,智庫做什麼。中國還有黨校,倒是可以著重做對策研究。我在現在任職的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就提出黨校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重點不應該是搞基礎研究,如果搞純基礎研究,整體來說你很難超過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著名高校。

那麼黨校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重點做什麼呢?我認為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為黨和**提供決策參考,這才是我們應當重點做的。我們還有社科院,按說它應該是做基礎研究的,但現在在中國被定位為是智庫導向的。

如何定位可以研究,即使主要作為智庫也可以看作是中國特色,因為社科院畢竟不是大學,可以有所不同。總之,我們要把不同的研究機構做乙個功能上的區分,不能所有的機構都一樣。

問題導向:真問題還是偽問題

第二個反思,如果說高校也可以做一些問題導向的研究,那麼還要搞清楚,你所研究的問題是乙個真問題還是偽問題。現在我們做的不少所謂「問題導向」的研究實際面對的是本來不成為問題的問題。然而,一些偽問題經過一糊弄、一包裝,好像真就成了問題,吸引了很多人去討論、爭鳴,並獲得了大量的資助。

  現在有人討論法治和人治的關係,說不能過度宣揚法治而貶低人治,法治也需要人來執行,必須把法治和人治有機統一起來。這就是乙個偽問題。法治體系下重視人不等於是人治,就像我們說市場經濟當中有**調控,但不能說市場經濟要和計畫經濟有機統一,這兩者是無法有機統一起來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貫提倡民主和法治,特別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書記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也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如果要做對策研究,應當是如何落實依法治國,而不是去論證什麼法治要和人治相結合。這就是偽問題,即使從現實層面看,中國歷來缺少的不是人治,而是法治,再去為人治搖旗吶喊不是雪上加霜嗎?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是因為我們的基礎研究太薄弱,以至於面對具體的問題時往往把握不住,魚目混珠,偷梁換柱。本來已經很明確的問題,包括民主是好是壞,都爭論不休。還有像「民主制度最有利於腐敗治理」,本來這是乙個常識性問題,但在我國理論上就十分混亂,所謂的民主導致腐敗論、民主不利於反腐論等各種聲音不絕於耳。

這些作者開出的「藥方」,就是中國不能搞民主,如果實行民主會更腐敗。這恰恰說明,我們需要更多科學、紮實的對民主和腐敗治理之間關係的基礎研究,作為問題導向的研究的支撐。就像你給病人開藥方,如果不知道病理學、藥理學等基本原理,怎麼去看病?

那不就成了江湖郎中了嗎?如果基礎研究紮實了,基本問題搞清楚了,國民的理論素養提高了,上述形形色色的偽問題就不會有市場,就會為人所不齒,更不會有誰願意資助這些偽問題的研究。  智庫的特點和生命就在於其獨立性,如果沒有獨立性,那就至多是扮演中國古代門客、師爺的作用。

我國歷來不缺這類角色,缺的是獨立的、研究真問題的智庫。結語

深度解析恆昌的使命是什麼

用金融服務造福於民,這是秦總第一次為恆昌 立命 就是為恆昌公司種下使命,確立使命。使命是乙個企業存在的核心理由。企業存在的理由有很多,如賺取利潤 貢獻社會 培養員工 滿足需要 弘揚文化等等,但企業存在的最核心理由只有乙個,它是解決我們存在的根本動機問題。所有公司都必須很負責地思索,我這個企業為什麼建...

設計師的使命是什麼了

原創,取決於體驗和感悟 原創來自於對文化 對建築 對空間 對材料的深刻理解,這需要立足傳統,放眼國際,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 把自己對傳統的理解的情感融入到設計中,並準確把握國際設計思潮的脈絡,使設計在國際化的同時,保持中國傳統 文化的精髓。每個設計師都會經歷從模仿開始,不斷吸取優秀設計的精華,然後逐...

銷售賣的是什麼

1 銷售是以發現需求並滿足需求為前提的。我們銷售出產品,一定是要滿足顧客的需求的。沒有需求而發生的銷售,是一種強賣或欺騙的行為,它違背了銷售的本質。所以我們在銷售工作中,要著眼於如何去發現顧客的需求,並且用我們的產品或服務去滿足這種需求。在實際中,有的需求是顯性需求,如感冒了需要吃藥 而有的需求是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