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訊中的中繼技術研究

2022-11-11 13:15:02 字數 5013 閱讀 8678

第31卷第1期2011年3月

山東通訊技術

mar.201l

移動通訊中的中繼技術研究

徐偉堯(南京郵電大學通訊與資訊工程學院,南京210003)

摘要:gsm網路中使用的中繼技術主要是直放站的形式,這種中繼方式對接收訊號做的處理是直接放大然後發射.

也就是即af方式。還有一種中繼方式叫做即df方式,這種方式將在下一代移動通訊系統中廣泛使用。在af策略中,中繼僅僅將收到的訊號放大然後傳送到接收端;在df策略中.中繼對收到的訊號進行解碼並重新編碼,然後將其傳送到接收端。

研究這兩種基本的中繼技術具有重要的科研意義。與以往分析不同,本文通過matlab**,分析了在不同通道和編碼情況下af、df兩種中繼方式的效能。研

究了二者的實際效能和所面臨的問題 、

關鍵詞:中繼af df通訊

1引言下一代移動通訊網路的顯著特點之一.是支援更高的系統容量和使用者接人速率

(lte—a)系統提出下行峰值速率超過1gbit/s和上行峰值速率超過500mbit/s的效能要求,為達到此要求,

提供了可能。點對點中繼的缺點主要是:

(1)點對點小區中,使用者的裝置都需要充當中繼

器的角色。較之傳統裝置,必須具有一些附加的硬體和軟體裝置,這就導致了裝置成本的提高。

(2)當小區中的使用者密度很低的時候,整個系統

的效能增量也就受到了限制;最壞的情況下,整個系

lte—a擬引入頻譜聚合、多使用者mimo、多點協同傳統將退化為傳統的無中繼系統。

輸(comp)、中繼等新技術,以獲得更高的頻譜效率和小區的吞吐率。4g系統的高資料速率對頻寬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適合於移動通訊工作的較低頻率基本

上已分配殆盡,迫使系統工作在更高的載頻上。高工

(3)當中繼處於移動狀態時,需要不斷地產生頻

率遷移和通道轉換,這會增加系統的複雜度和不穩定性。另外,當使用者裝置**其他使用者的訊號時,會消耗額外的功率,移動裝置能量的限制也是其發展的乙個

瓶頸。作頻段將使訊號的空間傳輸有更大的路徑損耗,在發射功率不變的情況下.無論基站還是移動終端都會降

低其覆蓋距離,這樣就需要部署更多的基站來滿足覆

通過在無線小區中新增若干數量的固定中繼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這也是固定中繼相

蓋的需求。3gpp已經確定在未來的移動通訊中引入中繼技術來降低網路建設成本.因此。中繼技術又成

為了研究熱點。

點對點中繼技術實質是利用無線小區中多個用

對於點對點中繼技術的優勢所在,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接收和**在基站和使用者裝置之間的訊號。和基站比起來,中繼器是比較簡單的裝置,建設成本較低,建

設週期也很短。本文首先討論固定中繼站形式的af、

戶的移動裝置來作為中繼器,這種技術能夠提高小區

系統的效能,再結合諸如分集接收、功率控制等無線技術.系統的效能還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但這種技術本身有許多缺陷,也為固定中繼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df兩種協議的工作原理和通訊過程,分析其理論誤位元速率,然後對**結果進行分析,最後給出結論,總結

全文第1期徐偉堯:移動通訊中的中繼技術研究20

2 中繼的分類以及在移動通訊中的作用3 af與df原理及效能

3.1af模式基本原理及效能

2.1中繼的分類

中繼技術在通訊中的應用可分為固定中繼和自適應中繼兩種。固定中繼中,通道資源是以固定的方前向放大模式即af模式是非再生中繼.採用模

擬方式,直接對接收到的訊號進行放大處理,然後發

式在源節點和中繼之間進行分配。固定中繼策略包括放大**(af)和解碼**(df)兩種基本協議;af方式是將接收到的訊號只做簡單的放大處理再傳送出去。而df方式是將接收的訊號進行解碼然後編碼,再傳送出去。

自適應中繼中,主要包括自適應選擇中繼和增強中繼

)。對於選擇中繼模式,當信源節點與中繼節點問的通道條件較好時,中繼節點便**其從信源節點所接收到的資訊至接收端;否則,中繼節點不**其從信源節點所接收到的資訊,這時系統是非協作方式。對於增強中繼模式,中繼節點對源訊號解碼,並反饋解碼判決資訊給源節點,告知源節點解碼是否正確,形

成自適應中繼方式。

隨著對中繼技術研究的深入.各種不同的中繼方

式被提出。但是許多中繼協議的提出都是基於af和df這兩種中繼方式的。本文主要討論固定中繼下這

兩種中繼方式的效能。

2.2中繼技術在移動通訊中的作用

在蜂窩移動通訊中,引人中繼站主要有兩個作

用:一是提高小區的覆蓋面積,保證使用者的訊號強度.

提供熱點的覆蓋以及室內的覆蓋:二是提高小區的通訊吞吐量。中繼站的**遠低於基站,因此.用中繼站提高小區覆蓋面積的費用很低。另外,中繼站可以實

現和普通基站相同的訊號覆蓋功能,引入中繼站以後,將大大增強原小區的訊號覆蓋。

送給接收端。圖1是中繼模擬圖。

圖1中繼模擬圖

假設基站傳送的訊號為s,中繼接收的訊號為y,基站到中繼站的通道響應為,中繼接收端的雜訊為n,中繼節點訊號為x,,a為放大倍數,因此:

(2)中繼站傳送的訊號是:

y啊=h+=h

(h 。+ )

(3)接收端接收到的訊號功率是:

號所以對於單中繼的多跳鏈路來說,訊雜比的估計::

2l282+282

(5)在進行前向放大中繼的過程中.雜訊也被放大並**,但由於基站接收到兩個獨立衰落的訊號,因此可以做出更好的判決和檢測。另外,基站端也要完成

最優檢測,還需知道使用者間通道的狀態資訊。如何採

樣、儲存、放大並重傳模擬訊號的技術,也是值得研究

的問題3.2 df模式基本原理及效能

原理和af模式大體類似.df模式就是解碼轉

發模式,中繼站把訊號解調並解碼為原始資訊,然後

2l山東通訊技術2011年

重新編碼調製傳送,這種方法可以減少訊號傳輸過程中的雜訊干擾,中繼器需要將原始訊號完全解碼,這會產生一定的訊號延遲,但也可獲得較大的效能增

檢測,源節點與中繼節點之間以及二者和目的節點之

間的通道是相互獨立的,服從瑞利慢衰落。

圖2是非中繼系統和af、df中繼系統實際誤碼

益,訊號在源節點發射之前先進行迴圈冗餘校驗率曲線比較**圖,從圖中可以直接看出經過中繼後

fcrc)碼處理。這樣,中繼節點接收到源節點的資訊後

的系統的效能有較大提公升。圖3是非中繼系統和af、

先進行解碼處理,之後通過crc來判別接收到的信df中繼系統的理論誤位元速率曲線比較**圖。圖4是息位元裡是否存在錯誤。如果檢測出錯誤,則不進行

此時af、df實際的和理論的誤位元速率比較圖。

資訊**;反之則**訊號。但是,crc的引入將降低資訊的傳輸速率。

接收端的處理和af方式類似,採用mrc(最大比合併),得到合併訊號。

採用最大比合併方式時.可以大大提高系統性

能,但仍然有個問題,就是當中繼站傳送不正確的檢驗訊號時,這種方式將會大大影響系統的效能。所以,

當使用錯誤檢測碼時,才建議使用這種方式。

3.3af和df的比較

af和df方式的主要區別,在於中繼端對源端

訊號的處理方式。對於af方式而言,中繼端僅需要將源端資訊放大後**出去即可,這能看作是一種模擬訊號處理方式:對於df方式,中繼端需對接收的訊號進行檢測估值,然後**,可看作是一種數字訊號處理方式。

因此,af方式的複雜度要低於df方式.但af方式在傳播訊號的同時也傳播了雜訊,它的中繼通道是前後相關的,不再服從正態分佈;df方式雖然不傳播雜訊,且前後通道不相關,但中繼端會

造成解調解碼誤差,有時該誤差的影響非常大,危害

可能大於af方式產生的雜訊傳播。下一部分將給出兩者的效能**圖。

4效能**

**以mtalab實現。系統採用bpsk調製,無

通道編碼**方法,通道的狀態資訊對接收節點是未知的,接收端對接收到的訊號進行相關

-- ̄v,--十

aoffl

《 、、畦

÷,:、':

l、甓snr㈣

圖2非中繼系統和af、df中繼系統實際

t誤位元速率曲線比較**圖

∞wgⅲ—t。『

——「f

——一dfl

:s_ (d日)

圖3非中繼系統和af、df中繼系統的理論

誤位元速率曲線比較**圖

_}=:=

。i:::=

圖4 af、df實際的和理論的誤位元速率比較圖

由以上**結果可以看出,採用af中繼和df

中繼的協作通訊系統.其誤位元速率明顯低於非中繼的系統,並且,在一定範圍內,隨著訊雜比的提公升,協作中

繼對系統效能的提公升越明顯。同時可以看出,df中繼能要優於af中繼。這是由於af將雜訊也同樣放大

第1期徐偉堯:移動通訊中的中繼技術研究22

**,而df中繼通過解碼、校驗等數字處理,避免了雜訊對下一鏈路的影響。並且若源節點與中繼節點之

議.是推進協作通訊應用發展的關鍵。

問的通道條件較差,**的訊號的大部分為雜訊,就參考文獻

會降低系統效能。然而,這並非意味著在系統中採用df中繼一定會比af中繼更佳。主要由於:

一方面,df是數字處理.裝置複雜度較高,不適用於低成本裝置:另一方面,若要獲得良好的效能,df需要相應的

著,張力軍等譯.數字通訊.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3

2 李宗豪,朱金明.訊號處理電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4

校驗資訊,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料的傳輸速率。所以.當df解碼完全正確時,可以獲得較大的增益;但是當解碼錯誤需要再處理時,效能就會受到很大影

響,如圖5所示.它是df解碼錯誤時的**圖。

——§一direct』、

蕊.:、.

{、j、iv.

圖5 df解碼錯誤時的**圖

5 結束語

本文通過分析af和df兩種基本的中繼模式,

**了其主要的誤位元速率效能,驗證了中繼系統的優越性。中繼技術可以擴充套件覆蓋和增加容量,由於其簡單

靈活、能快速部署和成本有效性等特性,已經應用在許多場合,成為計畫及3gpp的lte演進計畫中的關鍵技術。另外,基於中繼技術的多跳傳輸系統已得到廣泛關注。在現有蜂窩網結構中

引入中繼的中繼輔助通訊系統,被認為是下一代移動通訊主流的網路拓撲結構之一。

儘管傳統的af、df協作通訊能改善通訊效能,但實際應用並不理想。提出更加科學有效的中繼協

theory.,

ist一一

LTE無線通訊系統中技術研究

新觀察口曾義琴 重慶市資訊通訊諮詢設計院 摘要 當前我們每乙個人幾乎都離不開手機,電腦等聯絡工具,一些聊天比如微信等異常火爆。移動通訊是當今世界通 信領域發揮在那最迅速,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包括 等一系列的資料業務將大大超出網路的承受能力。技術中包括無線資源管理的合理設計可以有效地解決資...

複雜電磁環境下的通訊抗干擾技術研究

作者 亓芳陳琛 科技視界 2015年第08期 摘要 隨著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在各種資訊化的條件當中,開始進入了資訊聯合作戰的時代,開啟了爭奪資訊優勢的爭奪行為。不過,在進行資訊優勢的爭奪過程當中,因為電子資訊的干擾技術的出現,導致資訊爭奪戰場當中的電磁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本文針對複雜電磁環境下的通訊...

基於移動通訊基站天線技術方案的分析

作者 楊榮麗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3年第25期摘要 隨著現代化資訊建設的發展,其移動通訊技術模式不斷得到發展,實現其各個社會領域範圍的有效普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也保證其移動通訊網路體系的健全,促進其覆蓋範圍的不斷普及。在此趨勢下其移動通訊基站數量不斷得到提公升,而在日常工作中,由於其基站天線安裝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