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

2022-11-10 07:21:03 字數 4187 閱讀 9036

張宇(上海市閘北區彭浦新村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上海200435)

【摘要】據調查,近年糖尿病以其極高的發病率及致命的危害性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面對西醫**的種種弊端,不妨考慮從中醫養生中的「治未病」角度進行論治。對於未患人群實施高危防病,對已患人群則要既

病防變,將疾病控制並穩定在一定範圍內,防止其進一步惡化。因此,對糖尿病高危人群實施中醫「治未病」綜合干預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糖尿病綜合干預中醫「治未病」

200435

喇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近年來,糖尿病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糖尿病目前無法**,只能適當**與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必須飲食、藥物、運動多管齊下,控制不良可能出現併發症,急性併發症包括可能導致意識混

1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未病先防」

眾所周知,年齡在45歲以上,肥胖有患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血脂偏高、飲酒以及不愛運動等等都是

糖尿病發病的高危因素,調冶情操、合理飲食、堅持運動、控制體重等是預防糖尿病發生的積極手段。

1.i調冶情志

精神狀態是衡量乙個人健康狀況的首要

亂、昏迷、休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慢性合併症包括冠心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的末梢血管病變等,不僅造成生活不便,而且還有致命的危險【li21。中醫「治未病」理論的應用是降低糖尿病發病率,節約醫療資源,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這對於人均醫藥資源不足的我國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華醫學源遠流長,它是成熟的、系統的、完整的理論醫學,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其內涵豐富,歷史悠久,隨著年代的推移,愈發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中華醫學最大的優

標準。中醫認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的刺激是百病之源。因此,中醫

始終把心理調治作為防病健身、治病療疾的第一步。祖國醫學對糖尿病也有情志上的認識,認為七情過極可導致人體氣血紊亂,氣鬱日久便能化火,以灼傷體液。陰虛則陽亢,引起消渴病。

現代醫學研究的結果證實,心理因素影響糖尿病的物質基礎是

勢不僅僅停留於治病,更突出的表現在其系統的養生防病觀念之中。「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是《黃帝內經》最早對「治未病」的闡述。

唐代醫家孫思邈認為: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t31。因此,在社群中應用「未病先防、將病治萌、既病防變」的「治未病」理論對社群常見慢性疾病的管理不但是社群居民樂於接受的方式,還是中華醫學溯本求源,創新發展的大勢所趨。

現就「治未病」理論對於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性作一分析。

作者簡介:張宇,男,本科,主治醫師。

腎上腺素,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的患者,其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含量較高,腎上腺素不僅可以使血糖公升高,還會使血小板功能亢進,造成小血管栓塞,從而誘發各種併發症[棚。有的人因病或焦慮或憂傷,擔心自己再也不能和常人一樣生活、工作,或因此而心情煩躁、生氣發怒。殊不知,不良情緒已經對糖尿病產生了影響。

1.2合理飲食中醫認為,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

基礎。人之氣血、津液、精血均**於脾胃的生化,飲食合理,則不病或病輕;反之,則多病或病重。因此,中醫養生之要以食為

本。預防糖尿病,飲食必須合理安排,日常膳食中的蛋白質、脂

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需要按照健康的結構比例合理劃分。要選擇低熱量、高纖維素飲食,常吃蔬菜、水

基層醫學論壇2012年2月第16卷第4期

果和粗糧。另外,茶葉中含有一種較理想的降糖物質及豐富的維生素,這些對糖尿病患者是十分有利的,若用熱開水泡茶,則降糖物質的有效成分及多種維生素遭到破壞,因此糖尿病患者

的時候。

2.3定時監測防患於未然對糖尿病患者除了進行定期

的檢查,包括血糖、血脂、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等生化檢查,記錄動態資訊外,還要及時開展糖尿病足、外周神經、眼底動脈等與糖尿病併發症相關的早期篩查工作。

3結語要用茶葉降血糖,切勿用沸水泡茶。

1.3堅持運動

堅持定時、定量且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

運動,有助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消耗,和血糖濃度的降低,還可有增加胰島素的功效。運動也可增強胰島素的效能,使血糖減低至正常,對**不太嚴重的糖尿病有積極的作用,對預防心臟病也有效果,同時運動還有助於降低血液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對血中膽固醇過高者有莫大裨益。機體正氣的強弱、血液迴圈狀況的好壞、新陳代謝質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

中醫「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防治方面有積

極的指導作用,無論是預防糖尿病的發生,還是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都能見微知著,先行一步。運用中醫辨證施治理論,發揮未病先防,早治防變的作用,降低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病率與**率。

小、疾病**和恢復的快慢等,都與運動有關。在既病之前,運動**屬於防的層次,在既病之後,運動又具有**和**的

總之,作為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中華醫學「以人為本」、「天人相應」、「形神統一」的健康觀念以及「治未病」的主導思想和養生保健方法能夠更好地適應居民對健康需求的轉變。

參考文獻

意義。古代的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等健身**強身健體,老

少皆宜,適合各類人群,也是中醫思想的體現和應用。

1.4減輕體重

身體超過正常體重的27%時,患冠狀動

脈疾病的概率便加大。身體肥胖的人多會同時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和膽固醇過高的疾病,**是控制這三種危險因素的有效方法。中醫在**方面有著獨到的優勢,諸如:

耳針(口、食管、十二指腸、胃穴)、藥粥(荷葉粥、白茯苓粥)、藥茶(山楂麥芽飲、荷葉飲)和太極拳都有較好的**效果。

1.5戒菸限酒。

【1】楊明功.糖尿病流行現狀及防治對策叨.疾病控制雜誌

193-196.

[2]孫貴範.預防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

【3]楊啟富.「治未病」思想在臨證中的運用嘰.四川中醫

16.[4]侯永梅.心理社會因素對心身疾病的影響ⅲ.中國臨床**,2004,

8(12):4.

1.6積極控制糖尿病前期症狀定期進行空腹血糖檢

[5]崔雲竹_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中的應用ⅱl陝西中醫,2010,31

查、糖耐量檢查及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利用中醫相關知識對高危人群進行健康宣教,作到糖尿病的早發現、早**。

2 緩解糖尿病。防止併發症——「既病防變」

(收稿日期

糖尿病已經成為世界上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第3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對身體危害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危害心、腦、腎、血管、神經、**等。糖尿病的併發症多由長期的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高黏、內分泌失調,尤其是動脈硬化和微血管病變引起的,利用中醫相關技術和知識控制糖尿病併發症可以減輕藥物對身體的損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51。

中西醫結合**急性

牙齦牙周膿腫欽豔

(無錫市新區梅村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江蘇無錫214112)

急性牙齦、牙周膿腫發展迅速,對一般**反應差,運用西

防止併發症最好的

醫配合清胃中藥驗方**,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

本組30例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齡

2.1合理應用中醫技術控制併發症

辦法就是將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現代醫學對糖尿病有一整套**方案,但是中醫對糖尿病也有著自身的優勢。中醫注重

整體調理,辨證施治,**手段豐富。近年來,針灸、推拿、按摩、

20歲~30歲8例,3l歲一40歲l5例,4l歲以上7例。急性牙齦膿腫l8例,急性牙周膿腫12例。

1.2**方法口服方劑:生石膏15 黃連10 生地l0g、丹皮10g、當歸10g、公升麻10g、知麻10g、黃芩10g.水煎

外敷法等被應用在糖尿病**過程中,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

**起到一定的效果。對慢性併發症有顯著的療效,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眼底病變等,中醫能有效地**和遏制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發展。

2.2順應自然養生防病

中醫講究四時養生,順應自然

界的規律,主張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

服,每天1劑,早晚服,同時配合口服西藥阿奇黴素、地塞公尺松、

滅滴靈。

l-3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用藥2~3劑後主訴症狀減輕,

疼痛消失,急性炎症減退;好**用藥4 5劑後病情好轉,症狀減輕,但部分仍有膿腫;較差:用藥6劑以上,雖然症狀減輕,但

作者簡介:欽豔,女,大專,醫師。

調平衡是其核心思想,乙個人最健康的狀態是身體達到平衡點

基層醫學論壇2012年2月第16卷第4期

中醫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 消渴 消章 中醫診療規範 糖尿病是高血糖狀態所致的症候群。由於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體內糖 蛋白質 脂肪代謝等異常。以葡萄糖耐量減低 血糖增高和糖尿為該病的特徵。臨床表現早期無症狀,發展到症狀期,臨床上可出現多飲 多食 多尿 疲乏 消瘦等症候群,嚴重時發生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中醫屬 消...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注意事項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疑難雜症,臨床上並沒有能 的方法。這就導致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防治的過程中往往會採用很多種 糖尿病的方法,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身體素質的 方法,不能一味地去嘗試各種 那麼中醫 糖尿病的注意事項是什麼呢?今天深圳恆生醫院中醫科醫師就給廣大的糖尿病患者介紹在中醫 糖...

糖尿病的中醫防治知識

一 糖尿病的中醫概述 糖尿病是以多食 多飲 多尿 形體消瘦 體倦乏力或尿有甜味為特徵的一種疾病。它 相當於中醫書中的 消渴 消渴之名首見於 內經 後世醫家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根據本病的 三多 症狀的孰輕孰重主次,把本病分為上 中 下三消,如 證治準繩.消癉 篇說 渴而多飲為上消 經謂膈消 消谷善飢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