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醫防治知識

2023-02-10 15:09:05 字數 1455 閱讀 3920

一、糖尿病的中醫概述

糖尿病是以多食、多飲、 多尿、形體消瘦、體倦乏力或尿有甜味為特徵的一種疾病。它

相當於中醫書中的「消渴」。消渴之名首見於《內經》。後世醫家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根據本病的「三多」症狀的孰輕孰重主次,把本病分為上、中、下三消,如《證治準繩.

消癉》篇說:「渴而多飲為上消(經謂膈消);消谷善飢為中消(經謂消中);渴而便數有膏為下消(經謂腎消)。」

二、糖尿病的中醫針灸**

《醫學心悟·三消》篇說:「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 」;「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

上消 (肺熱津傷證)

主證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

治則清熱潤肺, 生津止渴。

處方肺俞、脾俞、胰俞、尺澤、曲池、廉泉、承漿、足三里、三陰交

操作除尺澤、曲池用瀉法外,餘穴均用平補平瀉手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針30分鐘,10次一療程。

中消( 胃熱熾盛證)

主證多食易譏,形體消瘦,大便乾燥,舌紅苔黃燥,脈滑有力。

治則清胃瀉火,養陰增液。

處方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陰交、內庭、中脘、陰陵泉、曲池、合谷

操作除內庭、曲池、合谷用瀉法外,餘穴用平補平瀉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針30分鐘,10次一療程。

下消(1)腎陰虧虛證

主證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口乾唇燥,視物模糊,下肢軟弱,舌紅脈細數。

治則補腎填精

處方腎俞、關元、三陰交、太溪

操作用補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針30分鐘,10次一療程。

(2)陰陽兩虛證

主證小便頻數,混濁如膏,甚至飲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輪焦乾,腰膝痠軟,惡寒,陽萎,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則溫陽滋腎固攝

處方氣海 、關元、腎俞、命門、三陰交、太溪、復溜

操作用補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針30分鐘,10次一療程。

三、針灸**注意事項

(1)針灸**消渴,對於早期、中期病人及輕型患者,效果較好,對病程長、病重者應配合藥物**。

(2)本病多有病根,難以速愈,針灸**療程要長,臨床療效明顯提高。

(3飲食控制是消渴**的關鍵措施之一。針灸同時,患者需結合飲食控制。

(4)消渴病由於肌膚焦枯,一但受損,易發癰疽。近代有些書中,提出消渴病人少用針灸**之說。臨床實驗可見,消渴並非不能針灸,而只要消毒嚴格,取穴少而精,灸療不要出現灸瘡,則可避免針灸引起癰疽發生。

(5)保持身心健康,避免五志過極、憂思久慮,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四、糖尿病中醫養生保健日常四「忌」

忌久坐:「久坐者傷肉」。

忌久立:「久立者傷骨」。

忌久視:「久視者傷血」。

忌久臥:「久臥者傷氣」。

五、中老年糖尿病人中醫養生保健飲食四「度」

①速度:要做到細嚼慢嚥

②飽度:「要想身體好,頓頓七分飽」。

③溫度:要溫熱適宜

④硬度 :要軟硬適宜

糖尿病的中醫藥防治保健

一 病機 祖國醫學稱糖尿病為 消渴 其 多與稟賦不足 腎精虧損 氣血失和 臟腑虛弱有關,而嗜食肥甘 貪戀醇酒 情志不遂 精神壓力 起居失常 久坐少動等都是其誘發和加重的重要因素。本病病位在肺 胃 腎三臟,分為上消 中消 下消三型,基本病機是陰虛燥熱,陰虛為本,燥熱為標,上焦肺燥陰虛,津液失於輸布,則...

中醫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 消渴 消章 中醫診療規範 糖尿病是高血糖狀態所致的症候群。由於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體內糖 蛋白質 脂肪代謝等異常。以葡萄糖耐量減低 血糖增高和糖尿為該病的特徵。臨床表現早期無症狀,發展到症狀期,臨床上可出現多飲 多食 多尿 疲乏 消瘦等症候群,嚴重時發生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中醫屬 消...

糖尿病的健康知識

糖尿病 消渴 是以多飲 多食 多尿和消瘦為特徵。多由素體陰虛 飲食不節 情志內鬱 勞慾過度所致,與肺 胃 腎三臟功能失調有密切關係。根據三多症的偏重分上消 中消 下消,臨床辯證分燥熱傷肺 胃燥津傷 腎陰虧虛 陰陽兩虛和陰虛陽浮。西醫學中的糖尿病 尿崩症和神經性多飲多尿症。日常護理 1 加強鍛鍊,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