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2022-11-02 12:33:10 字數 5371 閱讀 8710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種子發芽實驗(一)

【教學目標】

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

1、談話匯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那麼,你覺得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裡獲得養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捨,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二、設計種子發芽實驗: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大家說說要注意什麼?(預設:制訂周密的實驗計畫,只能改變乙個條件等。)

2、師點撥:為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乙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計。(預設:水組,光組,溫度組,土壤組等,可在此適當排除不適合課堂研究的內容。)

4、以其中乙個組為範例,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計畫。

三、閱讀書4面種子發芽實驗內容:

1、進一步閱讀教材上的舉例,教師引導關注其中的注意點,比如綠豆的大小應該差不多,為什麼要在每個盒子分別放入2-3顆綠豆,為什麼要墊紙巾等。

2、教師提供**,共同討論如何進行記錄。

2、種子發芽實驗(二)

【教學目標】

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我們種下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嗎?其他小組的綠豆種子呢?

二、整理分析實驗資訊:

1、教師分發實驗資訊統計表,由組長負責收集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資訊。

2、分析實驗資訊:

三、交流實驗資訊:

1、認真聽取其他不同實驗小組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資訊。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麼發現,聽聽他們怎樣用資料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分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芽的綠豆芽怎麼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教學目標】

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麼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麼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採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乙個盤子裡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併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境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環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麼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麼發現?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境的**(書8面):

4、蚯蚓的選擇

【教學目標】

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見過蚯蚓嗎?一般在什麼地方見到它們?你們覺得蚯蚓喜歡怎樣的環境?

2、學生自由發表。

二、實驗一: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三、實驗二:蚯蚓喜歡乾燥還是濕潤的環境?

1、過渡:那麼,蚯蚓喜歡乾燥還是濕潤的環境呢,讓我們也來設計乙個對比實驗。

2、學生設計實驗,自由發表。

3、教師隨機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較合理的實驗步驟。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濕潤的環境。

四、動物對環境的需要和適應:

1、讓學生歸納:蚯蚓適合怎樣的生活環境?

5、食物鏈和食物網

【教學目標】

薔薇花叢中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係。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提問: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麼?(水、陽光、空氣等)。

2、引導: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這段時間我們重點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二、誰吃誰:

1、教師出示校園常見動植物樣本(也可以借鑑書本的**),說:這是在一簇花叢中發現的生物,有薔薇、小草、樹葉、蚜蟲、瓢蟲、蚯蚓、毛毛蟲、小鳥等。

2、問:為什麼在同乙個區域會出現這些動物和植物呢?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3、學生自由說,教師隨機用簡單的文字和箭頭表示這種關係。(薔薇或草——蚜蟲——瓢蟲——小鳥;落葉——蚯蚓——小鳥;薔薇——毛毛蟲——小鳥)

4、講述: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係,叫做食物鏈。食物鏈中能自己製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者間接消費別人製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讓學生劃出書中12面相關句子)

5、讓學生指出上面幾條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並發現大多數食物鏈都是從植物開始的。

6、學生再根據生活經驗說幾條食物鏈。

三、水田的食物網:

1、竹林村的同學在稻田上發現了許多生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書13面圖,生物有:水稻、稻螟蟲、蝗蟲、蜘蛛、螳螂、蜻蜓、小鳥、蛇、老鷹、青蛙、白鷺、魚、蝦、田鼠、黃鼠狼、貓頭鷹等。

)2、找一找,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關係,用箭頭表示出相關的食物鏈。

3、學生交流補充,不斷完善自己的食物鏈,數一數有多少條。特別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們被吃了幾次或者吃多少種食物。

6、做乙個生態瓶

【教學目標】

生物在一定區域內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會形成乙個生態群落。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真正的池塘裡的生物環境:

1、看書14面的池塘圖,討論池塘中的生物關係:

2、概括:像池塘裡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乙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乙個生態群落。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乙個湖泊,乙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乙個生態群落。

二、設計生態瓶:

1、說明:我們現在要模擬池塘群落建造乙個生態瓶,研究其中的關係。

2、學生討論:該怎樣設計這個生態瓶呢?

三、製作生態瓶:

1、說明製作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乾淨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裡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把本組成員的名字做才標籤貼在生態瓶的外面。

2、根據討論的設計方案,選擇材料完成製作生態瓶。

3、小組商量決定生態瓶放置的地方並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記錄。(16面的生態瓶觀察記錄表),提醒注意每天觀察生態瓶裡發生的變化,並做好記錄。

7、改變生態瓶

【教學目標】

減少水和新增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態瓶,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瓶裡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瓶裡的動植物生活的比較好。

3、思考:如果改變生態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瓶裡的水是改變生態瓶的非生物環境,增加生態瓶裡的生物是改變生物的數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實驗一:減少生態瓶裡的水:(參17面記錄單)

三、實驗二:增加生態瓶裡的生物:(參18面記錄單)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盡量一樣的,乙個生態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乙個的小魚數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生態瓶裡會發生什麼變化。

3、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會怎樣呢?(小魚浮出水面次數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還會減少動物的活動空間,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瓶裡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麼?

2、回家繼續觀察生態瓶,嘗試寫科學觀察報告。

8、維護生態平衡

【教學目標】

自然界裡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必須形成乙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即生態系統。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引入新課:

1、學生自己的話舉例說明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群落的含義。

2、說明:自然界裡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乙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3、提問:如果生態系統中的某乙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會怎樣呢?

二、草原的生態平衡:

1、現在讓我們以草原為例來研究有關生態系統的平衡問題。草原上常見的生物有鷹、兔和草,那麼,這三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鏈是怎樣呢?(學生畫出)

2、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或者草減少呢?在書19面表示出來。(可啟發;為了經濟發展,人們會採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麼引起了沙塵暴:

1、閱讀書20面有關沙塵暴的資料。教師可進行適當的補充。

2、引導學生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草原生態系統失衡?

(2)這些行為的後果是什麼?

(3)最終結果是什麼?

3、小結:生態系統配合發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類的許多行為都在破壞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4、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許多的做法,並討論為了保護生態平衡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9、光和影

【教學目標】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1、引入

引導語:對於光,我們都很熟悉,那麼對於光,我們都已經知道些什麼

還想知道些什麼?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關於影子產生的條件

3、關於「光源」的教學

4、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遊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麼發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現自學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湘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2019 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畫 湘教版 大趙峪中心小學 2019 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畫 湘教版 一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能力訓練重點是 猜想與假設,即培養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識體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體的假設,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

五年級科學教案

第一課時種子發芽實驗 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過程與方法 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 記錄像響種子發芽的條件。情感 態度 價值觀 養成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教學難點 能根據要求設計出自己...

五年級科學教案

第一單元沉和浮 1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對物體沉浮做出 並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2 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情感 態度 價值觀 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教學重點 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教學難點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