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課論語中考集錦

2022-10-31 14:09:03 字數 2520 閱讀 6384

《論語》中考集錦

班級:______姓名編號:___ _

一、 名句默寫

①《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係的句子是

②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③飯疏食飲水,______,樂亦在其中矣

④子曰:「賢哉,回也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⑤子曰:「三人行,_______。擇其善者而從之

⑥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

⑦子曰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曰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傳不習乎?」

⑩子曰:「______,可以為師矣。」

子在川上曰不捨晝夜。」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六十而而耳順

二、 內容理解

(一)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題。(15分)

[甲]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乙]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丙]孔子觀於周廟,有敧①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

」對曰:「此蓋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

「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敧,中③則正,有之乎?」對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

惡④有滿而不覆者哉!」(《韓詩外傳》)

注①敧(qī):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邊。「宥」通「右」。③中:這裡指裝水到一半。④惡(wū):**,怎麼。

7.解釋下面劃線的字。(4分)

(1)知之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學則殆 (4)滿則覆

8.翻譯上面語段中加橫線的文字。(4分)

(1)誨女知之乎?

翻譯(2)孔子問於守廟者曰

翻譯9.[丙]文中孔子「惡有滿而不覆者哉!」的感嘆給了我們什麼啟示?(2分)

答10.這幾段文字內容都與學習有關,[甲]文和[丙]文談的是學習____方面的問題;[乙]文談的是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孔子認為學習過程中____與____應該相結合。(2分)

11.(1)孔子為什麼要「使子路取水試之」?請根據文意簡要說明。

(2)孔子這樣做有必要嗎?談談你的看法,並結合文段內容說說理由。

(二)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①,友多聞,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損矣。」(《季氏》)

③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無忘其所能⑥,可謂好學也已矣。」 (《子張》)

【注釋】①[友諒]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諒,誠信。②[便辟(pián pì)]習於擺架子裝樣子,內心卻**不正。

③[善柔]善於阿諛奉承,內心卻無誠信。④[便佞(pián nìng)]善於花言巧語,麗言不符實。⑤[所亡]自己所沒有的知識、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無」。⑥[所能]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擇其善者而從之從: ______

(2)學而不思則罔罔: ______

(3)可謂好學也已矣好: ______

15.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2)思而不學則殆。

16.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談談你對第④則內容的理解。(4分)

(3)閱讀下面文字,完成8—11題。

《論語》八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

子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

8. 下列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學而不思則罔(罔:有害)

b.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然:這)

c.切問而近思(切問:急切地追問)

d.我獨亡(亡:死亡)

9. 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

a.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

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

c.與人恭而有禮未復能有與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10、翻譯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由儒家學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請結合所學知識和理解談談自己的看法。

論語名句賞析七年級上冊

論語 名句摘譯 子曰 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說 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這就是聰明智慧型。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曾子說 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 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

七年級上冊

七年級上冊 數學複習提綱 第一章有理數 1.1 正數與負數 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 的數叫負數 negative number 與負數具有相反意義,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 positive number 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數 正整數 0 負整數統稱整數 ...

七年級地理上冊地七課

第七章認識省內區域 第一節面向海洋的開放區 珠江三角洲 一 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有利因素 1 區位因素 1 位置 海陸位置 它位於省的東南部,江下游。緯度位置 線穿過北部,屬於帶,帶 相對位置 毗鄰 與地區隔海相望,有利於 引進和經驗。總之,這裡位置優越,海陸交通便利,是我國的 2 地形 低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