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個人

2022-10-31 00:54:04 字數 1415 閱讀 9999

高2020級5班李祖隆

文化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梁曉聲

何為文化?從物質上講,文化即是人類創造財富的總和。而要談中國傳統文化,梁先生的四句話則更為親切,更接近每個中華兒女。

修養——立身之本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便是古人對修養的追求。從屈原不忍靈修之浩蕩、民生之多艱而縱身一躍怒投淚羅江或者更早的時候,道德的修養便植根在越來越多熱血文人志士心中。

儒家的先聖孔子把自己的畢生道德修養匯聚在《論語》這部史無前例的道德行為準則;東晉陶淵明不為五斗公尺折腰而歸隱田園,採菊南山,修身養性;周敦頤把自己的修養寄託在蓮花身上,秉承著「出淤泥而不染」,絕不同世俗同流合汙;柳下惠堅守為人做官的底線,夜宿城門,坐懷不亂。在紛擾冗繁的塵世中上,他們的心靈當似高山不動。居住在鬧市嘈雜的環境之中,不必緊閉門窗,任聲浪潮起潮湧,任它市井熙來攘往也不能破壞心中的緘默與凝重,和那份扎根心田的修養。

自覺——社會良知。許衡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一年夏天,許衡與很多人一起逃難,長途跋涉,加之天氣炎熱,所有人都****。

這時,有人突然發現道路邊一棵梨樹上結滿了清甜的梨子。於是,大家都你爭我搶地爬上樹去摘梨來吃,唯獨只有許衡,端正坐於樹下不為所動。有人便問許衡:

「你為何不去摘個梨來解解渴呢?」許衡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

」問的人不禁笑了,說:「現在時局如此之亂,大家都各自逃難,眼前的這棵梨樹的主人早就不在這裡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許衡說;「梨樹失去了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

」心中有主,這邊是自覺的高度體現。無論在任何時期,若都有人像許衡這樣不食無主之梨,社會何來之不安?文化何來之不興?

自由——助推發展。文化的發展離不開自由,自由可以讓文化互相交流借鑑。而自由固然美麗,但仍需約束,否則將如同野馬脫韁洪水肆虐,在無端狂熱中走向墮落甚至毀滅。

譬如道德的約束,鑑甄正氣君子與卑劣小人:「老吾老以及吾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以廣闊的胸襟博愛眾生。

「為人謀忠,與朋交信」,是以忠信為原則與人相處。乙個人若能接受道德的約束,行君子之事,定將內心澄澈,安然自在,若拒絕約束,總做踰矩之事,必將遭到世人的唾棄。文化也是一樣,正是在不斷的交流與約束中,穩步發展壯大,取精華,去糟粕,才積澱出優秀的傳統中華文明,立於世界文化之林。

善良——心靈之美。《三字經》裡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有力的證明了善乃人之本性。內心裡擁有善,才會看見弱小而感動得自覺前去扶助,才會看見貧窮而情不自禁地產生同情,才會看見寒冷而願意去雪中送炭。

善是我們內心最可寶貴的財富,是我們民族歷史中最可珍惜的傳統,是我們彼此賴以生存和心靈相通的鏈環。作為乙個受儒家思想影響深刻的民族文化,心靈向善便是處事做人的價值取向。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它造就了乙個優秀的民族,更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明德正義的志士青年。作為新時**育在中華文化的莘莘學子,我們宜當砥礪奮進,不忘初心,助力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挺起中華名族的堅實脊梁!

指導教師周應兵

文化與文化景觀

單元分析 文化與每乙個人都有密切不可分的聯絡,但是高中學生並不一定能夠從理性上了解什麼是文化,而增加理性知識是教學的目標之一。本單元的主要內容為 文化源地 某種文化事物或文化現象在什麼地方出現,文化生態 某種文化事物或文化現象的產生與地理環境是什麼關係 文化景觀 某種文化事物或現象在產生之後是怎樣擴...

文化自性與文化自覺

2012 12 18 08 39 54 中國文化報檢視評論進入光明網bbs 手機看新聞有10人參與 1840年之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失去以往作為天下中心和文明典範的自我定位。落後挨打的恥辱,救亡圖強的壓力,迫使幾代中國知識精英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和批判,其激進思路從技 器物與技術 不如人到制 政治...

天津文化之旅個人總結

懷著無比激動和興奮的心情,踏著四五個小時歡聲笑語的火車路程,我們的心夢起航天津文化之旅開始了。我們本著 發現城市之美,感受天津古韻 的初衷,先後參觀和解了了天津海濱浴場,天津之眼摩天輪,意式風情街,古文化廣場,博物館和五大道等地方。在此過程中我們領略到天津各式各樣的西歐建築文化氣息。尤其是五大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