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改中

2022-10-31 00:39:03 字數 1432 閱讀 2303

—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大家都知道,21世紀是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徵的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所以我們地理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承擔傳授給學生必備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注重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和正確世界觀形成的培養。

筆者在近幾年的地理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學習,主要培養了以下三個方面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培養學生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成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因為中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就抓住中學生這一心理特徵,在地理學習的開始就讓他們產生興趣,引起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的學習態度。教學中,採用巧設問、形象、生動的比喻以及遊戲課等。

如我在講授「學會看地圖」的教學中,首先採取這樣的匯入:「同學們喜歡旅遊嗎?」,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學校鳥瞰圖」和「學校平面圖」,讓學生動手繪製教室平面圖。

以此設問,調動學生好奇心理、激發學生興趣。還有遊戲活動很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在一些地理課上增加遊戲活動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通過拼板遊戲,很快就讓學生掌握了我國省級行政區知識;由學生扮演導遊在課堂上「周遊」全國、世界;擔任「環保局長」答「記者」問;地理撲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

二、培養學生關心自己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在「學習《中國地理》上冊「我國水資源和水能資源開發」內容時,講到「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他們就列舉近兩年我鎮大量發展生豬,糞便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河流(或小溪),給自己村莊的河流(或小溪)帶來了大量的汙水,由原來的清水河變成了一條臭水河(臭水溝),村民們簡直不敢飲用,要到很遠的山溝裡去挑水。學生能結合當地實際和自己所見所聞,列舉了在日常生活和生產過程中,違反自然規律和因地制宜原則遭受大自然報復的反面事例,從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某地區地理環境的變化,往往是從一兩個要素的變化開始。老師啟發學生從事例中領悟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整體性。

為增強振興當地經濟和改變家鄉貧困面貌的使命和責任感,以實際問題入手,讓學生理解尊重自然規律,促進人地關係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

三、培養學生增強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的發展觀念。

在「人口眾多」會對資源和環境帶來什麼問題時?學生自行分組,經過分組活動後得到解決。同時向學生提出「假設你們現在是地理學家,或經濟學家,或人口學家的角度,如何改變人口增長對土地的壓力產生的惡性迴圈這種狀況呢?

怎樣才能進入良性迴圈呢?」的問題。告訴學生根本問題的是人口的過快增長,解決途徑包括控制人口增長和依靠科技等,鼓勵學生自己繪出良性迴圈的結構圖。

我通過類似的各種地理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感悟到生命的奧秘,意義與價值,逐漸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另外還通過地理課本中或網路**一些具有深刻寓意反映環境問題的漫畫、**、**資料等,來激發學生對我們美麗的家園—大自然的愛,讓學生充分地、真正地體會到地理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和地理學的應用價值。從而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地理課改反思

再次,說說在小組合作有關認識和存在的困惑。小組合作學習 環節也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走向自主的基礎。小組的建設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因此要注重培養小組內成員相互支援 密切配合的團隊精神,增強小組內的凝聚力。現在小組合作存在凝聚力不強,積極性不大等問題。我認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

地理課改方案

將全班同學分組,每組約6人並選出組長,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參加課堂上的學習討論以及搶答。上課主動回答問題均加1分,回答得好加2分 第一環節 1 複習上節課知識 搶答環節 約3分鐘 2 自學本節課內容 結合 優化 每節課的知識梳理,快速瀏覽課本,在課本中找出並圈出知識梳理部分空格的內容,找出所有答案後將其...

初中地理課改教學反思

作者 高鳳 速讀 上旬 2014年第05期 從教20餘載,歷經幾年課改,尤其經歷初中卓越課堂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我校勝利召開,我覺得體驗最深的一條是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嘗試創新的教育理論,做到教 學 做合一的教學,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何進一步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