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14水泥與瀝青》教案 1

2022-10-30 14:00:08 字數 1042 閱讀 4380

教學資料參考範本

撰寫人時間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認識這些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

3.能在水泥與瀝青變化實驗中進行科學的實驗設計和細緻地觀察。能夠有根據地**並體會到與同學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學準備

少量的水泥與瀝青,燒杯,水,計時錶,小鐵鎚。教師可另備酒精燈、坩鍋、坩鍋鉗。

三、教學過程:

(一)引出問題

先介紹在鋪路架橋等活動中,人們通常會使用到水泥與瀝青,然後請學生說說關於它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並仔細留意學生講到的各種已有認識,有些學生已經說到的可能會在後面的教學中用到。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把在生產中是如何使用它們的也談一談,從而引出後面的教學。

(二)開展觀察和實驗

第一步:教師提供實驗材料,讓學生觀察。教師出示為各組準備好的觀察材料及工具,了解水泥與瀝青本來的「真面目」。

第二步:以水泥為例,研究加入水之後的變化。可以先讓學生**水泥在加入水攪拌後可能出現的情形,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實驗方法,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完善,重點是引導他們在不同時間段如何觀察水泥的變化,並做好記錄。

第三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對實驗中不同時間段水泥變化的觀察,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積累的對乾燥後水泥的認識,或出示教師課前製作的水泥塊,展開討論:

乾燥後的水泥還能回到原來的粉末狀水泥嗎?

(三)認識可逆變化過程與不可逆變化過程

1.首先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瀝青的加熱過程:固態的瀝青被加熱後,會改變原來的形狀,形成可以流動的液體,待溫度降低後,它又會還原成原來的固態。

從而比較這種變化與前面水泥的不同。在此基礎上,給出可逆變化過程與不可逆變化過程的基本概念。

2.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與水泥和瀝青變化類似的例子,並說說人們是怎樣利用的。在學生列舉時,教師應不滿足於學生僅僅講出事例本身,而是要求他說出更加細緻的變化來。

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在物質的變化過程中,有的只是形態發生了變化,有的變化後生成了新的物質。

3.最後,要求學生按這兩類給列舉的變化分類。

新版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級上冊 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教材目錄 生物與環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運動和力 生物與環境 1 種子發芽實驗 一 2 種子發芽實驗 二 3 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4 蚯蚓的選擇 5 食物鏈和食物網 6 做乙個生態瓶 7 改變生態瓶 8 維護生態平衡 光1 光和影 2 陽光下的影子 3 光...

鄂教版小學科學《水與生命》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2 過程與方法 講述法 討論法。3 情感與價值觀 能與同學合作做好有關水與植物關係的實驗 意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形成環境意識。教學準備 乾旱的土地和枯黃的莊稼,動物在飲水,被噴灌的大片植物等等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說說水的作用 並板書課題。二 教學新課 1 討論 為什麼說 水是生命...

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複習

第1課地球 1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 麥哲倫 率領船隊,用 3 年的時間完成了第一次環繞地球的航行,從而直接證明了 地球是個球體 2 地球的赤道周長約 40000 千公尺。地球的直徑約為 12800 千公尺。半徑約為 6400 千公尺。3 海洋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 71 陸地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