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8一年級科學下冊各課練習 粵教版

2022-10-30 00:12:09 字數 4916 閱讀 1027

一年級科學下冊各課練習

學校班別姓名學號

1 清清的水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水廣泛分布在( )裡。 a、自然界 b、天空 c、山

2、我們可以用( )感覺器官觀察清水。 a、一種 b、多種

c、四種

3、水不可以( )的。a看見 b、流動 c、抓起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水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會流動的。( )

2、茶水與清水的特徵相同。( )

3、未知液體也可以用聞或嚐來進行觀察。( )

4、觀察液體如牛奶也可以用聽一聽的方法。( )

2、往水中加點東西

一、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下面物體可以在水中溶解的有( )a、食鹽、白糖、食用油

b、食鹽、大公尺、沙 c、食鹽、味精、白糖

2、把食鹽放入水中,攪拌後會慢慢減少,最後肉眼看不見的現象,

叫做( )。 a、溶解 b、水吃了 c、水化

3、把食用油滴水中,攪拌,油會( )。 a、浮在水上

b、沉入水底 c、部分溶解,部分浮在水面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食鹽、白糖、沙、食用油在水中都會溶解。( )

2、把黃豆和沙分別放入水中,攪拌後,看到的現象是一樣的。( )

3、湯水是鹹的,是因為放了食鹽,溶解了。( )

3、空氣是什麼樣的

一、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我們周圍到處有a、冷氣 b、空氣 c、暖氣

2、空氣( )顏色、氣味,會流動的,透明的。a、有 b、沒有

c、不肯定有

3、空氣與水的相同特徵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流動的,( )。

a、看得見的 b、抓不起 c、摸不著的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空氣無處不在。( )

2、我們可以用吹泡泡的現象來觀察空氣的。( )

3、在裝滿空氣的袋子上扎個小孔,放入水中擠一擠,看到氣泡冒上來,說明了空氣是流動的,可以看得見的。( )

4、空氣還藏在哪兒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把幹海綿放入水中擠一擠,看到氣泡上公升,這是( )。a 空氣 b 水泡 c

2、有的物體裡面藏有空氣,是因為裡有( )。a 吸力 b縫隙 c 膠水

3、將幹海綿裝入塑膠袋,用力擠一擠,袋子鼓起來了,是( )的作用。a 空氣 b 陽光 c 水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粉筆、土塊、海綿等藏有空氣,( )

2、所有物體裡面都藏有空氣。( )

3、我們周圍都有空氣、空氣會流動。( )

5 哪些物體是浮的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在水中浮的有( )。a 金屬石塊泡沫 b 塑料木頭泡沫 c 泡沫土塊水果

2、鐵在水中是( );鐵船在水裡是( )。a 沉的浮的 b 沉的浮的 c 沉的沉的

3、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徵的事物組合在一起,使事物有序化,這種分法就是( )。a 排列 b分類 c 排序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不同物體在水中有沉浮現象。( )

2、人或動物在水中總是浮的,植物總是沉的。( )

3、橡皮在水中是沉的。弄成粒塊後在水中是浮的。( )

6 做個小竹筏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要做好小竹筏,我們必須( )。a 先製作後設計 b 先設計後製作 c 設計製作同時進行

2、做小竹筏用竹筷子越多,浮力( )。a 越大 b 越小 c 不變

3、做小竹筏時,( )將竹筷子直接紮成一捆。a 不可以 b可以 c 應該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竹筷子能浮在水面上,用它們做成的小筏也能浮在水面上。( )

2、在製作小竹筏時,可以一面準備材料,一面製作。( )

3、把竹筷子併排扎的小竹筏比交叉扎的平整。( )

7 我的小船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把橡皮泥放入水中,它會( )。a 浮 b 沉 c 可能浮可能沉

2、把橡皮泥壓平放入水中,它會( )a 浮 b 沉 c 可能浮可能沉

3、把橡皮泥做成船形,它會a 浮 b 沉 c 可能浮可能沉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水果做成水果船,是把水果中心探空。( )

2、浮的水果做成水果船是會浮的。( )

3、沉的水果做成水果船不會浮的。( )

8 一起觀察紙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 )。a食物 b 材料 c 垃圾

2、各種紙的基本特徵有厚薄軟硬、光滑、吸水性等。a 顏色 b 紅色 c 白色

3、觀察不同的紙所具有的外部形態特徵能利用( )感官。 a 多種 b 一種 c 三種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觀察紙只能用摸一摸、撕一撕、揉一揉這種**感官的方法。( )

2、蠟光紙和餐巾紙一樣,表面很光滑,容易被揉捏變形。( )

3、卡紙紙質硬、厚、不容易變形,適合用摺疊的方法摺紙花;皺紋紙紙質軟、薄、容易變形,適合用捆紮的方法摺紙花。( )

9紙都吸水嗎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不同種類的紙的吸水現象a 不一樣 b 相同 c 不確定

2、紙的吸水性可通過( )來觀察. a 眼睛 b 手摸 c 耳聞

3、做紙杯要用( )吸水的紙。 a 容易 b 不容易 c 任何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不同的紙有不同的效能

2、用毛筆寫字時,要用容易吸水的紙如宣紙。( )

3、吸水現象最明顯的是宣紙。餐巾紙、衛生紙、皺紋紙等也比較容易吸水。吸水現象最不明顯的是雜誌的銅版紙。蠟光紙等也不容易吸水。( )

4、紙都能吸水。( )

10讓紙張更結實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一、 1、我們可以用( )等方法使紙張更結實。a 剪紙條 b 繞紙繩 c 塗顏色

2、( )的方法進行比較可知道哪種紙更結實。a用紙條提重物 b 吹一吹紙條 c 看一看紙條

3、哪種紙橋更結實?a 末加工的平面形狀的紙橋 b 摺疊成包含很多三角形的形狀的紙橋 c 不確定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用各種不同的紙剪成長、寬都相同的紙條,再做成紙環掛重物多少再進行比較的方法,可以知道哪種紙更結實。

2、末加工的平面形狀的紙橋比摺疊成包含很多三角形的形狀的紙橋結實。( )

3、紙做成紙繩或紙條後,承載重物的效果是一樣的

11草地裡有什麼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生物是指( )。a 動物和植物 b 動物 c 植物

2、石頭屬於a 生物 b非生物 c 植物

3、酢漿草是( )。a 非生物 b生物以動物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記錄是儲存證據的重要方法。( )

2、只有寫文字才是記錄,用圖示)圖畫)不是。( )

3、要想在草地裡找到更多的物體,可以使用放大鏡。( )

4、有的生物是沒有生命的。( )

12我們的動物鄰居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青蛙是兩棲動物,生活在( )。a陸地上或水中 b陸地上 c水中

2、軟體動物蝸牛只會a爬行運動 b飛 c滾動

3、蝗蟲和青蛙都會( )。a飛 b游泳 c跳躍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動物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動物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 )

2、蝸牛只能生活在水溝旁。( )

3、同種動物的生活環境不只一處。( )

13觀察小動物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蝴蝶有( )對翅、( )對足、( )對觸角。a 2 3 1 b 4 6 2 c 1 3 2

2、瓢蟲屬於甲蟲,體型呈短卵型至( )。a 正方形 b圓形 c 三角形

3、松鼠是哺乳動物,蜜蜂是昆蟲,烏龜是( ( a 爬行動物 b哺乳動物 c 昆蟲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不同的動物的運動方式和外形特徵不同。( )

2、蚱蜢會跳也會飛。( )

3、螞蟻用足行走,青蛙用四肢跳躍,瓢蟲用足爬行和用超脫飛行,蝸牛用用腹足爬行

14校園裡地植物

一、 選擇題(把字母編號填在括號裡)

1、銀杏樹的葉子是( )的( )葉。a 黃色扇形 b 紅色圓形 c 黃色卵形

2、月季的枝條上是( )的。 a 有刺 b 光滑 c 有毛

3、桑葉有豐富( )。a 洞 b 葉脈 c 斑點

二、判斷題(打的打√,錯的打×)

1、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

2、觀察植物時可以從遠到近,從部分到整體的順序進行。( )

3、觀察植物時可利用多種感官,如手摸、鼻聞。( )

4、白色的茉莉花很清香,石榴果實圓圓的,花還沒有脫落。( )

一年級下冊練習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 一 二單元測試卷 姓名得分 一 計算 5 7 12 7 4 二 填空。1 人們常用上 前 左 來確定位置。2 小鴨在小貓的 面 猴在小雞的 面。3 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在皮球的 面。4 小狗在第二層的最 面。6 小方站在第 排,從 數第乙個。7 小明的 邊有3名同學,邊有1 名同...

一年級科學教案 下冊

第一單元 1.發現物體的特徵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年級下冊 我們周圍的物體 單元的起始課,是小學物質科學領域學習的開篇。本課的學習主要分為兩個活動 1 觀察乙個物體 2 對比觀察兩個物體。通過這兩個活動,一方面使學生認識物體具有顏色 形狀 氣味 粗糙程度 輕重等特徵,另一方面使學生初步學習科學的觀察 ...

一年級語文上冊各課教學反思

我上學了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並且與學生不斷互動,從而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我大量採用兒童容易接受的活動形式展開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課堂教學活動化。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遊戲 表演等教學活動。2.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有意義的教學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