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讀書心得

2022-10-29 16:30:03 字數 4659 閱讀 8490

《我們仨》讀書心得范文一

這本書其實是作者對錢鍾書、楊絳、錢瑗一家人的親情回憶,記敘了乙個知識精英家庭大半個世紀的家庭故事。這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只有兩頁;第二部分《 我們仨失散了》用意識流寫的夢境,冥冥濛濛,虛虛實實,亦幻亦真,我看不太懂,可能是屬於「後現代主義」的文學吧。

第三部分《我乙個人思念我們仨》是著墨的篇幅,娓娓道來的是乙個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乙個個日子。

在懷念往日的生活,楊先生的筆觸總是平緩的,溫暖而洋溢著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落葉,像冬日的陽光,那樣平靜而柔和,即使如「危難的時期」 那段歲月,那段扭曲了人的心靈的歲月,在楊絳先生的筆下,只不過對生活變化的一種適應。對於「危難」的態度,作者小心的繞過去了,讓我都懷疑錢鍾書先生在危難中的待遇是不是如別的知識分子一樣命運多粲?

書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讓人撕心裂肺的呼喊,然而處處洋溢著思念,對丈夫、對女兒的思念。如今,我們仨只剩下楊絳女士形影孤零,陰陽相隔,但是活在回憶中,也是如此地甜美。那種經過歲月滄桑的洗禮,一種大愛無言,榮辱不驚的情懷也許是支撐著楊絳先生的精神力量吧。

幾十年的風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特別是錢瑗先去後,對於楊絳女士這樣不喑廚事,專做學問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是簡單、不容易了。所有經歷過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裡是一種淡定自然,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讀者那裡卻常常禁不住感慨萬千、長嘆不已......

對於《我們仨》,有一點我感覺不太好,就是有時感覺楊絳先生總是以參透了生活的禪意,站在超凡脫俗的角度,總是以冷眼旁觀的眼光看待芸芸眾生,凡人凡事,總是和生活保持一點距離,沉溺在他們仨的世界中。不知是不是他們已達到了對生、老、病、死的透徹超然境界。七情六慾構成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許對我等凡人來說是不能達到的境界。

書中最後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 家在**,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路在何方,家在何處?

願楊絳先生在這尋尋覓覓中永遠懷著我們仨這份曾經的幸福

《我們仨》讀書心得范文二

幾天看完了楊絳先生一輩子的故事,精彩與否不必說了!

全文影響很深的有兩個部分,一是年輕的夫婦倆在英國法國的求學日子,二是篇末附上圓圓的親筆信。

「但是我沒有意識到,悲苦能任情啼哭,還有鐘書百般勸慰,我那時候是多麼幸福」。筆者在母親去世時這樣寫道。執子之手,為子依靠。

而在結尾有錢瑗在病床上寫給父母的信,字跡不端,卻有濃濃情意。叫母親做菜照顧自己,讓母親帶來包頭的白頭巾包住(化療而起)脫髮......

我們仨,各有各的樣,卻帶我走進了乙個平凡的家,生動的家,似曾相識的家!真想在家的父母和姐姐啊~我會在大學裡好好生活的!

《我們仨》讀書心得范文三

我們仨,乙個家,缺一不可

昨日看了《arrival》,再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

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對於時間的思考是不會停止的。

《arrival》裡的看到了自己的一生,苦樂悲歡,新生與死亡都已看盡,她依然選擇擁抱愛人。

楊絳先生在回憶的最開始說:

「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但是,儘管這麼說,我卻覺得我這一生並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

對於「我們仨」我並不十分了解,就連錢老的《圍城》也只記得只言片語。

但這一家人,其實和我們身邊的每個家庭一樣。

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都在一起經歷品味。

時代不同了,現今的社會對於家庭多是過度的、負面的印象,我們對家這一概念,越來越模糊。

到處都充斥著金錢論和宿命論,似乎普通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孩子金榜題名、結婚生子......

那麼家存在的理由呢?是什麼讓我們找到這裡,共同活在這一處?

相濡以沫,攜手共進。

錢鍾書和楊絳先生找到了彼此。

他們一同求學讀書,去外邊「探險」,遇見不同的人,經歷人生浮沉。

圓圓的出生,是乙個禮物,是乙個圓滿。

他們仨,彼此依靠,在時光裡感受知識、人情世故,瞬息萬變的社會。

書和文字是他們最好的寄託。

楊絳先生對於錢老的感情,是我無法企及的。字字句句裡,皆是愛。

錢老在楊絳先生的筆下,既是卓越的才子,又是頑皮的少年。

日常的對話,甜蜜地讓我欣羨。

記得寫活蝦的那一段,楊絳先生用剪子剪蝦,蝦疼得直抽抽,忙叫錢老以後別吃蝦了,錢老安慰楊絳先生,以後的蝦就交給他來剪。

楊絳先生大概也和我一樣感受到了溫暖吧。

這一家人,從牛津到巴黎,再回國在蘇州、上海、北京等地兜兜轉轉。

終於在北京的三里河安定,度過了最後一段安逸平靜的生活。

我們仨,是親人, 亦是人生中最好的朋友。

在書中探索,在生活中摸索,相互依靠。

「我們夫婦常把日常的感受,當做美酒般淺斟細酌,細細品嚐」

楊絳先生讓我看到了生活和家庭應有的樣子:

溫暖而簡單,幸福和苦難交織。

願你們在天國繼續這一世的美好

《我們仨》讀書心得范文四

很早就買了這本書,擱置了很久。最近分兩個晚上讀完了它。深深纏繞在腦海裡的,是楊絳先生在錢鍾書與女兒錢媛都病重的那段,是在夢中,卻能在現實裡遇見;不是在夢中,卻又如此真切。

對於牽掛的人,無論在夢中還是在現實中,都能相見。

楊先生說雖然不在女兒身邊,卻能在夢中見到女兒日日的病況及生活情景,這種有些奇妙靈異的遇見,我是相信且親身經歷過的。很小的時候,爺爺就離開了我。爺爺出殯的那天深夜,我起床上廁所,剛一下床,就聽到了爺爺在叫我,我遲遲不敢去,就喊姥姥告訴姥姥我聽到了爺爺在喊我。

記憶裡姥姥只是說了句:「要是真疼孩子,就別這樣嚇孩子。」爺爺的聲音就消失了。

爺爺是癱瘓,卻很疼我,小時候的我很活潑,每當在幼兒園學了新的舞蹈或歌曲,回到家就會站在爺爺面前表演一番,記憶中的爺爺總是笑眯眯的。等我表演完,爺爺就從他座椅背後拿出一些美味的零食給我(其實那是姑姑伯伯們拿給爺爺吃的,爺爺總捨不得,都留給了我)。爺爺去世的那天晚上,收拾爺爺的床鋪,把被褥掀開,床板上還有爺爺為我藏著的幾本作業本、些許鉛筆和一把多的三個或四個長在一起的花生(正常的花生都是兩個連在一起的,小時候特別喜歡那種三個或四個長的奇形怪狀的,我老家叫這種花生「老等」),奶奶告訴我這些的時候,我的眼眶裡充盈著晶瑩的淚珠,不敢掉下來,那時候的自己,總是害怕哭泣,害怕煽情,卻總是忍不住。

長大後,感動和煽情的時候很少了,有時候卻還要硬生生的逼出些眼淚來。

所以,我自從小就特別相信靈魂的存在。對於深深掛念放不下的愛人,靈魂是永生的。

楊先生用含蓄的表達,寫出了楊先生、錢鍾書先生與女兒錢媛的濃厚親情。楊先生寫因為當時革命形勢動盪不安,他們幾番搬家,生活簡陋,卻總是其樂融融,相親相愛。家存在的形式,不在於陳設位置,不在於房屋大小,真正聯絡乙個家的,是心繫彼此,用愛串聯,組成乙個家的心臟。

現在漂泊在外的自己,對租住的房屋總是很難說出「這是我的家」這幾個字,下班回去的時候,總是冷冰冰,有時早上上班忘記關掉的飲水機,下班回去依舊在不辭辛勞的加熱,保溫,加熱,保溫,生生不息。當看到楊先生的這本書,我只想到了乙個字:家。

我也終於懂得為什麼我始終難以說出「這是我的家」的緣由。楊先生,錢鍾書先生和他們的女兒錢媛叫做我們仨,楊先生書中第一部分是我們倆老了,從書的結構來說,楊先生和錢鍾書先生並不能構成乙個家,只是攜手一生,相濡以沫的愛人。第二部分才叫做我們仨失散了,有了女兒錢媛後才是我們仨,才是乙個完整的整體,才能稱為乙個真正意義上的家。

而無論他們如何奔波折騰,只要他們仨在,他們的家,就一直在。

文的最後,楊先生的點睛之筆又讓我眼前一亮。楊先生說人世間不會有**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

」人的一生,總有結束的時候。再熱烈跳動的心臟,也總會有停止的那一刻。生活本就不易,真愛的人和事物不會隨時間隨波逐流,他們仨失散了,彼此離開了,也只不過是去向了另乙個世界,心的連線卻無法中斷。

如文的末尾楊先生所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我們仨》讀書心得范文五

這個暑假,我讀了楊絳的《我們仨》、《洗澡》等一些著作。有一些感觸,寫在那裡,是一種總結,也算是一種回顧。

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裡,每句話,每個字,都透著濃濃的親情氣息。

整本書的開始是乙個「夢」,乙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資料是作者與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說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但當我看到後面的資料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齊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

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

楊絳的寫作風格和我以往見到的許多作家的風格不一樣,前一段時光我看余秋雨的文章比較多,他的文章總是在表象中尋找內涵,尋找風景之後的文化,尋找大背景、大道理的。他追求的是「大」,還有許多作家群起效之,結果卻都丟了自我的風格,又學不到他的「大」,所以余秋雨得以聞名。而楊絳不一樣,她注重細節,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能夠成為她文章中的亮點。

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能夠把它們串在一齊,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鍊。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敘述,將那些她家裡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緻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本書的資料我也比較喜歡,字裡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位來的親情。我很珍惜親情,很愛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這本書的資料也算是配合了我的情緒,所以個性喜歡。

楊絳的書我還在找著看,她的作品風格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確,珍珠每個人都有,但是項鍊卻是珍貴的。

因為許多人都對自我的珍珠視而不見,任它們散落,卻不會將他們串起來。所以我正在學,學會了串珍珠,就擁有了項鍊。

讀《我們仨》有感

這個書名在我腦海裡盤亙了很長時間,試過讀電子的,但那手機裡密密麻麻的小字實在是對眼睛的一種煎熬,遂放棄了。後來借到了這本書,於是便在零零碎碎的時間裡把這本書慢慢拼起來。書的內容正如題目,我們仨 在這開心與痛苦並存的漫漫人世上美好又感傷的一段情緣,楊絳老先生,與她的鐘書先生還有女兒圓圓。從三人不離彼此...

《我們仨》讀後感

親人無價 易德寶看完 我們仨 正值楊絳先生百歲。楊絳先生自稱,已經走到了人生邊。低調 與人無爭,一直是她和錢鍾書先生給人的感覺。在 我們仨 這本小傳中,楊絳先生敘述了她和錢鍾書及獨女錢瑗 圓圓 三個人的家庭生活,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乙個高階知識分子家庭單純和與世無求的氣氛以及濃濃的親情。我乙個人思念我...

讀書筆記《我們怎樣做父母》讀書心得

今天在雜誌中看到 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一看題目,我就被吸引住了。都做了十幾年的父母,每時每刻都在糾結著這樣乙個問題。我想,作者對做父母有什麼高見值得我借鑑嗎?我迫不及待地把 細細地讀了一遍,發現作者也有我的一些同感。作者詳細地寫了像現在的父母如何溺愛孩子,希望孩子不再平凡,更希望孩子能像比爾蓋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