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角色區平靜現象教研實錄

2022-10-20 20:21:07 字數 3887 閱讀 2617

現在我給每人一張小紙片,請大家簡要寫出自己對「推動感」的更廣義理解,因為只有正確理解了這個概念,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大家對「推動感」的共同認識:目標明確、具發展性,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需求;內容材料有層次性、挑戰性,凸現幼兒間的互相學習;教師的觀察指導和引領,及時的調整變動,等等。

)二、分析角色區出現「平靜現象」的原因

主持人:問題出現了,如果不解決,最終不利於教師的成長,尤其不利於幼兒的發展。因此我們首先要分析「平靜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c:我覺得這與角色區的性質有關。角色區注重幼兒生活經驗、想象情景的再現,不利於教師採用清晰的流程展現。

同時角色區的幼兒每次都在變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經驗,因此幼兒的具體表現都會有所不同,而這些不同很多時候難以通過環境進行展現。

教師d:角色區的展開離不開基本的道具,如娃娃家的桌子、餐具等。幼兒借助這些道具,運用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各區的遊戲大主題和內容是相對穩定的。

正因為這一特點,角色區的內容深化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

教師b:說到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我認為「平靜現象」的出現與教師自身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有些教師對角色區的理解存在偏差。

主持人:你可不可以用四個字概括這個原因?

教師b:理念滯後。

教師c:我覺得理念是乙個方面。教師的策略缺乏更是普遍現象。

有些教師理解相關的理念,在角色區也發現了平靜現象,但由於能力水平所限,出現了問題不知如何處理,缺乏一定的策略儲備。我認為,這是乙個很大的原因。

教師a:在觀摩中發現,少部分教師「責任意識的缺乏」也導致了「平靜現象」的出現,比如有的教師知道怎樣調整,但由於懶惰、缺乏責任心,除非遇到大檢查才會採取策略變動,之後便對「平靜現象」熟視無睹。

教師d:我在想「領導層側重點的導向」是否也是乙個方面呢?每個幼兒園都有參觀或者被參觀的經歷,為了讓參觀的人能留下印象,展現自己園的優勢,領導經常會讓教師注重非角色區域亮點的擴大,這無形中給教師們暗示:

我們要重點關注非角色區,角色區只要基本的材料具備就可以了,於是教師把大量的精力就放到了非角色區。

主持人:我把大家的分析打在了大螢幕上,可以看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角色區的性質、教師的原因(理念滯後、策略缺乏、責任意識缺乏)和領導層側重點的導向。

請大家反思一分鐘,想想自己平時在創設角色區時有沒有感受到這些原因的存在?

三、簡要勾畫:創設怎樣的環境才可以避免「平靜現象」的出現

主持人:「平靜現象」的原因我們分析了,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我們有必要勾畫出角色區的理想環境,對幼兒發展真正有意義的環境。

教師d:角色區中的道具數量、擺放位置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及能力進行變化。

教師b:角色區中的規則需要用**並茂的形式展現,便於幼兒運用,同時這些規則也應根據幼兒的成長而變化。

教師a:有些角色區中也可以呈現有關步驟性的內容,如娃娃家中折衣服,我們可以用**製作折衣服的步驟圖示,暗示幼兒的操作行為。

教師c:我認為角色區外在環境的創設需要主題內容的不斷變化來更新,需要教師、幼兒共同創造新的主題,融合更多的經驗。

教師d:對比非角色區的環境,我覺得在角色區的環境中也應該能夠體現出層次性,如提供的材料有一定的層次。

主持人:大家注重了內外環境的共同體現,最主要的是我們要根據幼兒的經驗水平、遊戲水平、需求、各角色區的特徵進行整體融合,在教師的適時適量參與下,共同創設乙個有動感的角色區。

四、商討解決「平靜現象」的對策。並用具體的例子說明

主持人:我們需要向角色區現存的「平靜現象」扔下有「力度」的擊石。究竟使用怎樣有力度的擊石,也就是採用怎麼樣的對策呢?

請大家分別舉例說明。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分成兩組,討論15分鐘,每組將討論的策略寫在一張大白紙上,最後我們請每組派一名代表介紹你們的策略。

經整理,大家討論的策略(擊石)如下:

策略1:巧妙的圖示暗示。(1)生動的規則圖示:

我們可以將區域規則畫成生動的圖示,並且掛在明顯的位置,讓幼兒可以操作這些規則,讓規則不僅只是擺設,還可以通過操作被幼兒內化接受。例如大班的「陽光劇場」裡制定了乙個規則:**表演的觀眾要認真傾聽,不能大聲喧嘩。

針對這個規則教師可製作一張認真傾聽的規則**,在這個**的下面是乙個評價**、 由兩個觀眾互相交換在**中打分。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幼兒能自主遵守規則,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評價能力。(2)清晰的操作圖示:

角色區中也有部分內容有著程式化的操作步驟,為了幫助幼兒深刻體驗某角色,更好地完成該角色承擔的任務,教師可以將其採用操作圖示的方式展現。例如在小班娃娃家,老師發現幼兒總是把衣服亂扔,於是可以採用這樣的策略:將折衣服的步驟拍下來,並用點點標出順序。

幼兒看到圖示便知道怎樣折。提高了動手能力、推動了角色體驗。同時製作乙個與日常放衣服一樣的櫃子,凌亂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3)積極的評價圖示:每次角色遊戲,教師用心觀察都會發現幼兒的優點和不足,此時可以採用圖示的方式放大幼兒的優點。還以娃娃家中折衣服為例,教師針對已經會折和還不會折的現狀,需要鼓勵會折的幼兒,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同時還要幫助不會折的幼兒,幫助他們體驗成功的感受。

對此,教師可以採用連體剪紙小人做背景,創設「今天我是小老師」的評價欄,如果今天區域中a小朋友已經會了,便把他的**放在第乙個小人處,由他教會的小朋友**則貼在後面的小人中。依此類推,娃娃家中能力的目標就可達成了。

策略2:適度的教師介入。(1)有目的的觀察:

每次觀察前確定觀察的重點,並借助多種記錄手段進行有效的觀察。例如,醫院裡投放了新的**材料,教師就把幼兒對新材料的使用狀況做為觀察的重點,可以採用教師扮演病人**的方式觀察。(2)教師的介入:

教師發現了「平靜現象」後,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介入或者干預,使原有的現象向深一層次發展。例如,當發現理髮店一直沒有人光顧時,教師需要和幼兒共同尋找原因,採用各種方式招攬顧客,如做廣告、流動理髮等,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推動遊戲深入發展的過程。

策略3:形象的視聽回放。用照相機抓拍經典鏡頭,用錄音機或者攝像機錄下某角色區的全過程,為教師的分析、幼兒的自我行為反省和提公升提供幫助。

如教師在講評時回放這些片段,幼兒能迅速發覺自己的哪些行為是積極的,哪些是需要改進的。幼兒被內化的積極行為會在集體中擴散並推動下一次的遊戲行為,從而提高整個遊戲的水平。

策略4:互助的同伴搭檔。幼兒在角色區中不僅喜歡模仿原本的角色,還喜歡模仿同伴的行為。

因此教師在請幼兒進入同一區域時。可用各種方式暗示或鼓勵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在同一角色區遊戲,這有助於激發精彩內容出現,更有利於幼兒間互助,提高幼兒遊戲質量。

策略5:真實的經驗積累。角色區的遊戲內容單一,不能深入,與幼兒缺乏應有的生活經驗有關。

教師可以有計畫、有目的地組織幼兒參觀,實地觀察**的勞動;也可以請專職人員來班上講課,直接為幼兒傳授經驗。同時也可以鼓勵家長帶幼兒到社會上去觀察不同角色的言行舉止,了解不同崗位人員的工作職責,為深入開展角色遊戲打下基礎。

策略6:有機的區間整合。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觀察各角色區間的聯絡,例如娃娃家、醫院、超市、餐館、理髮店等遊戲的內容都是有機聯絡的,娃娃家裡的爸爸媽媽可以帶寶寶去醫院看病,各角色區的人都可以去餐館吃飯。

這可以發揮各區域的連動效應,推動精彩遊戲情節的產生。另外,有些功能類似的角色區可以合併,例如超市和餐館存在著類似的買賣情節,可以將兩者合併,豐富乙個區域的功能。

策略7:動態的綜合材料。角色區的內容和材料應根據幼兒的發展而變化,使區內材料設定始終處於動態變化過程中。

如超市裡原本賣各種商品,當班裡開展了餅乾的主題後,為了讓幼兒在熟悉的買賣過程中體驗不同形狀、不同包裝材料的餅乾,可以把超市換成餅乾超市,裡面全是賣餅乾的,而且在擺放上進行形狀和材料的歸類。雖然都是超市,但材料的更換給幼兒帶來了新鮮感,遊戲的興趣、情節、幼兒的歸類能力得到提公升。

另外,為了激發創新性內容的產生,角色區的材料應是多種層次的,例如餐館裡教師可以投放**的廚房用具,但餐館裡賣的菜或者包子、麵條等食物的材料則可以是半成品或廢舊材料,幼兒可以利用這些材料製作不同的食物。

主持人小結:從大家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發現,環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與教師、幼兒共同互動的。所以大家在尋找策略時不能只從外在的環境創設著手,而應堅持以幼兒為本,以提高教師能力為手段,在內外共同作用的基礎上創設有層次有變化有意義的角色區環境。

幼兒園中班角色遊戲方案

主題 花店 菜市場 風味小吃 醫院等。遊戲目的 1 初步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材料,發展遊戲情節。2 進一步明確角色職責,按職責扮演好角色。3 學習較客觀地評價同伴的遊戲行為。4 在遊戲中會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遊戲準備 1 知識經驗準備 事先請家長帶幼兒去參觀去參觀花店,觀察賣花的人配花 賣花,初步懂得...

幼兒園教師教育培訓實錄

幼兒園教師教育培訓課程 專案 記錄表 每次活動均須填寫本表 活動目標達成度 教師們對需要的了解有了進一步的深入,他們從工作實際出發,談除了自己對孩子需要的理解,看法不一,但是,老師們都認為,要滿足孩子的需要,不能一味的從教師的角度思考,要從孩子出發,才能發現孩子的真正需要什麼。活動反思 教師們多數以...

平川區幼兒園教研工作計畫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科研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幼兒園教研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一項常規性活動,與幼兒園保教工作同步相融,在幼兒園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促進教育理論同教育實踐轉化的中介,更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我們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