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總複習 含答案

2022-10-17 09:15:11 字數 4966 閱讀 8322

三、主觀題(含簡答和論述題)

※1、簡述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內容。

答:(1)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2)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場。

(3)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4)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是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

2、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具體體現。

答:(1)馬克思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2)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場。

(3)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的理論品質。(4)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社會理想。

3、簡述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的理論意義

答:第一,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

第二,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物質這一客觀存在是可以認識的物件。

第三,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第四,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4、為何說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答:(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麼會發展的問題;(2)對立統一規律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範疇的「鑰匙」。(3)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簡述實踐和認識的關係。

答:(1)實踐決定認識。第一,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第二,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第三,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第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2)認識對實踐有著巨大的反作用。認識特別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對實踐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正確的理論對實踐活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理論的作用則恰恰相反。

※6、簡述生產關係的含義及內容

答:(1)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關係。

(2)狹義的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關係、生產中人與人的關係和產品分配關係。

(3)廣義的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再生產的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諸多關係在內的生產關係體系。

(4)在生產關係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係是最基本的。

7、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什麼?

答:(1)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規律。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係的總和。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

8、簡述商品的二因素之間的關係

答:(1)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2)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關係,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一切勞動產品所共有的屬性。使用價值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

(3)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會屬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價值,但只有這種有用物品是勞動產品並作為商品時,它才具有價值。

(4)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其對立性表現在: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統一性表現在:作為商品,必須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寓於使用價值之中。

※9、簡述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主要原因

答;(1)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是資本主義變化的根本推動力量。

(2)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力和利益鬥爭的作用,是推動資本主義變化的重要力量。

(3)社會主義制度初步顯示的優越性對資本主義產生了一定影響。

(4)主張改良主義的政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也對資本主義的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10、簡述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

答:第一,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和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產資料公有制,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達到共同富裕。

第三,個人消費品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制度。

第四,在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下,建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政權,即無產階級**或人民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第五,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11、簡述共產主義的基本特徵

答:(1)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

(2)社會關係高度和諧,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

(3)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4)共產主義社會無疑是非常美好的,但不會是一種沒有任何矛盾的社會。它不是人類歷史的終結,而是人類自由自覺歷史的開端。

※12、分析說明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的關係及其方**意義。

答案要點:

(1)發揮主觀能動性,就是指發揮人的意識在認識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動作用。尊重客觀規律,就是指人們在實踐活動中要正確地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2)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關係:①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的。

只有尊重規律,才能正確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相反,如果違背規律,必然在實踐中受到懲罰。②要認識和利用規律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規律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認識規律、利用規律

(3)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把科學態度和革命熱情結合起來。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一方面,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按照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辦事,反對唯意志論、「精神萬能論」;另一方面,又要有革命熱情,勇於實踐,大膽創新,反對機械決定論和唯心主義宿命論。掌握這一原理對於貫徹黨的「****」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促進杜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對於克服「左」或右的錯誤傾向,都是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3、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答:(1)實踐的內涵: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實踐具有物質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等基本特徵。實踐是物質性的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構成實踐活動的各要素、實踐的結果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觀實在;實踐是人類有意識的活動,體現了人的自覺能動性;實踐是社會歷史性的活動,實踐的主體、內容、性質和範圍等都是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制約的,並隨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實踐活動的基本形式有物質生產實踐活動、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和科學實驗,其中物質生產實踐處於基礎的地位。

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人類的產生、生存和活動,是以實踐為基本方式和標誌的。實踐是人的獨有活動,實踐集中體現了人的本質屬性即社會性,實踐對物質世界的改造是物件性的活動。

(2)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14、試論述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規律及其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意義。

答案要點:

經濟基礎是指該社會中佔條台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上層建築是指建立於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設施和諸種意識形態。二者的結合和統一形成社會形態,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矛盾的統一體。

在這個統一體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和性質,而且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化決定著上層建築的發展和變化。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也有反作用,它能促進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當它的這種作用是為先進的生產關係即經濟基礎服務時,它是進步的,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如果生產關係已經過時,上層建築還運用自身的力量去維護它,而不是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狀況和要求而加以變革,這樣的上層建築是落後的,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

由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可以得出這樣一條規律,這就是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

這一規律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哲學依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進行了深人的改革,突出表現為我國已從計畫經濟進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由單一的公有制進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經濟方面的改革必然要引起政治體制的改革。

我國目前政治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民主法制尚不健全,存在黨政不分。政企不分、官僚主義、機構臃腫等現象。根據上層建築必須適合經濟基礎變革要求的規律,不對我國政治體制加以改革,就勢必阻礙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人,就會阻礙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因此,我們必須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推進政治體制的改革,進一

步擴大社會主義的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對**機構進行精簡和改革,克服黨政不分、政企不分、人浮於事、官僚主義等現象,使我國的政治體制進一步適合經濟發展的要求,推動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

15、有人認為,在資訊社會裡,價值的增長不是通過勞動,而是通過知識實現的,應當用知識價值論取代勞動價值論。試用所學原理對該觀點進行評析。

答案要點:這種觀點錯誤。

(1)通過對商品關係的深刻分析,馬克思闡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勞動的二重性及其相互關係、價值的質和量的規定性及其變化規律、價值形式的發展和貨幣的起源、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規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

(2)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第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揚棄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為剩餘價值論的創立奠定了基礎。第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3)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的時代,是工業化初期的蒸汽機時代。現在人類進入了21世紀,與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社會經濟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

面對新的情況,必須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根據變化了的實踐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前進。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與運動的關係?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運動是標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離開物質的運動和離開運動的物質都是不可想象的。2.運動與靜止的關係?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 相互滲透 相互包含,動中...

2019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複習

考試時間 7月6日 周一 9 00 11 00 緒論 一 馬克思主義 與創新 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創新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成果,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他們在這一時期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對人類先進思想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作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感想

二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一章說了認識與實踐的關係。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而認識是實踐的反映。實踐為認識提供認識的原因,認識的可能,使認識得以發展,並成為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而認識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一切認識都是又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的。從實踐中得到了認識,又要回到實踐中去。這就要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