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複習

2021-05-24 05:10:56 字數 4831 閱讀 6272

2023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複習資料

1、(簡)從不同的角度對馬克思主義作出詮釋和回答:

(1)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

(2)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鬥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3)從它的研究物件和主要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是關於資本主義發展和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

(4)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2、(選)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主要組成部份: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3、(選)馬克思主義在批判地繼承、吸收人類在19世紀所創造的優秀成果,即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費爾巴哈)、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法國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利葉、歐文)。

4、(簡/論)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

(1)這種品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的反映。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屬性,在於它的徹底科學性、堅定的革命性和自覺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歷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於它的徹底科學性。

(2)這種品質是人類認識發展規律的具體體現: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這是人類認識發展規律的基本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與時俱進就要把握規律性。

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遵循運用規律,是與時俱進的根本要求。

(3)這種品質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因此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發揚革命傳統,又要創造新鮮經驗,善於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5、(單選)世界觀: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方**: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學說和理論體系。

哲學: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又是方**。

6、(選)哲學基本問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人們在實際活動中的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包含內容:(1)物質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問題。(2)思維能否認識或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7、(選)哲學的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源歸結為物質,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

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源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

哲學又可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8、(選)聯絡: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係。

聯絡的特點: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

9、(1) 堅持聯絡的客觀性,就是要求我們要從客觀事物本身固有的聯絡出發,這是唯物辯證法和唯心辨證法、詭辯法的重要區別所在。

(2) 實踐作為人的生命活動和社會存在的形式,實質上是人類所特有的聯絡形式。

10、(選)發展:前進的上公升的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11、(簡)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之所以是唯物辯證法體系的實質和核心的原因: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

(2)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

(3)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2、矛盾: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係的哲學範疇。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矛盾的涵義:(1)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並共處於乙個統一體中。

(2)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換。

矛盾的鬥爭形勢:對抗性和非對抗性

(論)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對立(鬥爭性)、統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鬥爭性兩者關係:

(1)兩者是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

(2)沒有鬥爭性就沒有同一性,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沒有同一性也沒有鬥爭性。

(3)無條件的絕對鬥爭性與有條件的相對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發展。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在矛盾雙方中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發展為條件。發展是在矛盾統一體中的發展。

(2)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

(3)同一性規定著事物轉化的可能和發展的趨勢。

矛盾的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1)矛盾雙方的鬥爭促進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競長爭高、此消彼長,造成雙方力量發展不平衡,為對立面的轉化,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2)矛盾雙方的鬥爭,是一種矛盾統一體向另一種矛盾統一體過渡的決定力量。

13、(選)矛盾群中存在著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向決定的。只有如實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方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才能採取正確的方法和辦法去解決矛盾。

14、(選)事物的聯絡和發展都採取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和形式。

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是保持事物的質的相對穩定性的不顯著變化,質變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

15、(簡)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係:

(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沒有量變的積累,質變就不會發生。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

(4)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迴圈,形成事物質量互變的規律性。

16、(選)事物的辨證發展就是經過兩次否定,三個階段,形成乙個週期。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17、(多選/簡)辨證唯物主義在堅持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的同時,又承認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

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其主要表現在:

(1)意識是能動的,具有目的性和計畫性。

(2)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

(3)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4)意識還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18、(多選/簡)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1)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

(2)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

(3)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

(4)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19、(論)闡述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1)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2)這種能動反映具有兩方面特點:

1)反映具有摹寫性,即人的認識作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觀事物為原型,它總是力圖在思維中再現客觀事物的狀態、屬性、關係、本質和規律。反映的摹寫性決定了反映的客觀性。

2)反映具有創造性,如果把人的對於物件的反映過程看做是一種資訊活動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有對於認識物件資訊的接受,而且有對於認識物件資訊的分析、選擇、運用、重組、整合、建構和虛擬。

3)因此,人不僅能夠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能進一步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和規律。

人不僅能夠反映事物的現在,而且能進一步揭示事物的過去和未來。

人不僅能夠反映現實中的事物,而且能夠塑造出現實中並不存在的事物。

4)總之,反映具有創造性的特點,創造性是反映的能動性的基本標誌。

20、(選)認識運動是乙個辨證發展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認識運動不斷反覆和無限發展。

21、(選)真理:人們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

真理的客觀性表現:

(1)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作為一種主觀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外部客觀世界作為認識物件的。

(2)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

*真理最根本特徵: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揭示,在於思想與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一致性。

*唯物主義之所以承認真理是客觀的,是因為它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這最基本哲學前提。

22、(選)真理的絕對性:具有絕對性的真理,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

真理的相對性: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辨證統一的:

(1)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相互滲透相互包含的。

(2)具有相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又是辨證轉化的。

23、(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

(1)從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於主觀和客觀相符合。

(2)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24、(選)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確定性,即絕對性,是指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唯一性。

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不確定性,即相對性,則是指實踐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的條件性。

25、(選)社會存在也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是指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也包括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屬於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式稱為社會意識形態,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

26、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辨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1)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社會意識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的主觀反映。

(2)社會意識是人們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

(3)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社會意識也相應低或遲或早地發生變化和發展。

(4)總之,社會意識以理論、觀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會存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與運動的關係?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運動是標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離開物質的運動和離開運動的物質都是不可想象的。2.運動與靜止的關係?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 相互滲透 相互包含,動中...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感想

二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一章說了認識與實踐的關係。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而認識是實踐的反映。實踐為認識提供認識的原因,認識的可能,使認識得以發展,並成為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而認識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一切認識都是又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的。從實踐中得到了認識,又要回到實踐中去。這就要求我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感想

第四 馬克思主義為我們分析當今世界兩大社會型別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馬克思運用唯物史觀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僅發現了剩餘價值產生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被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經濟發展和社會化產生的一般規律。所有這些,對我們認識資本主義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