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複習

2021-03-04 09:48:45 字數 5003 閱讀 8685

考試時間:7月6日(周一)9:00-11:00

◆ 緒論

一:馬克思主義**與創新

**: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創新: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成果,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他們在這一時期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對人類先進思想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作了分析批判,對資本主義時代發展提出的理論課題作了科學的論述。

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認識歷史和時代問題提供了一種嶄新的世界觀和方**原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執行機制和發展規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和它被社會主義必然代替的歷史命運。科學社會主義在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論兩大發現的基礎上,闡明了由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客觀規律,闡明了無產階級獲得徹底解放的歷史條件和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使社會主義由空想成為科學。

二: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是什麼(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徵)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

三: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是什麼

馬克思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四: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五: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六: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動搖,這是就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條件的變化,要求我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不斷地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做到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學的基本問題

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物質的定義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列寧

三: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理論意義

第一: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第二:

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論。第三: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第四: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論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四:聯絡特徵

首先,聯絡具有客觀性。其次,聯絡具有普遍性。最後,聯絡具有多樣性。

五:發展的知識點

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新舊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歷史前進方向、具有遠大前途的東西;

舊事物是指喪失歷史必然性,日趨滅亡的東西

為什麼新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而舊事物喪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發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② 新事物優越於舊事物。新事物否定了舊事物中腐朽過時的東西,吸收並發展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新增了舊事物中不能容納的新的內容。

③ 在社會領域中,新事物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它必然戰勝舊事物。

六:矛盾的同一性,鬥爭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矛盾的鬥爭性:是矛盾者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七: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質。

八:量變,質變

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是保持事物的質的相對穩定性的不顯著變化,體現了事物漸進過程的連續性。

質變: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體現了事物漸進過程和連續性的中斷。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

九:肯定,否定

肯定:維持現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促成現成事物滅亡的因素

十:意識的作用

第一,意識是能動的,具有目的性和計畫性。第二,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識還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十一: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的辯證統一

首先,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其次,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 第二章

一: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

第一,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第二,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第三,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第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二:馬克思主義認識的本質是什麼

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對認識本質的科學回答。

三:運動的基本規律

運動是乙個辯證發展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認識運動不斷反覆和無限發展。

四:感性認識理性認識辯證關係

首先,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基礎。堅持理性認識對感性認識的依賴關係,就是堅持了認識論的唯物論。其次,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和深化為理論認識。

只有使感性認識上公升到到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滿足實踐的需要。堅持了這一點,就是堅持了認識論的辯證法。最後,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區分是相對的,人們不應當也不可能把它們截然分開。

五:認識發展的總過程

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迴圈往復以至無窮,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這就是認識發展的總過程。

六: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

客觀性:真理具有客觀性,凡真理都是客觀真理。首先,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其次,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

絕對性:即具有絕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

相對性:即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

七: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確定性即絕對性,是指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唯一性,即離開了實踐,再也沒有另外的標準。

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不確定性即相對性,是指實踐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的條件性。即任何實踐都受到一定具體條件的制約,因而都具有一定的侷限。

◆ 第三章

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及其辨證關係

社會存在:也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是指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也包括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

社會意識: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辨證關係: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辨證統一的。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②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錯誤的社會意識會阻礙社會存在的發展,正確的社會意識會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

二: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規律(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規律)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變革。②第二,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即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時,它對生產力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時,它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規律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是辨證統一的: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②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築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四: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

⑴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的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

⑵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②人民群眾的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③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④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 第四章

一:資本的原始積累

⑴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貨幣資本迅速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

⑵資本原始積累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進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奪貨幣財富。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⑴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⑵ 商品是勞動產品,生產商品的勞動可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三:價值量與價值規律

⑴ 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而勞動量則按照勞動時間來計量。決定商品價值量的,不是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而只能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⑵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形成價值規律。

⑶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的**圍繞商品的價值自發波動。

⑷ 價值規律的作用表現在:第一,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第二,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三,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四: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⑴ 在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具有兩重性:既是具有社會性質的社會勞動,又是具有私人性質的私人勞動。

⑵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構成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五: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與運動的關係?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運動是標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離開物質的運動和離開運動的物質都是不可想象的。2.運動與靜止的關係?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 相互滲透 相互包含,動中...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感想

二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一章說了認識與實踐的關係。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而認識是實踐的反映。實踐為認識提供認識的原因,認識的可能,使認識得以發展,並成為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而認識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一切認識都是又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的。從實踐中得到了認識,又要回到實踐中去。這就要求我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感想

第四 馬克思主義為我們分析當今世界兩大社會型別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馬克思運用唯物史觀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僅發現了剩餘價值產生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被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經濟發展和社會化產生的一般規律。所有這些,對我們認識資本主義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